治疗儿童过敏性皮肤病和脾虚积滞的脐疗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6828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儿童过敏性皮肤病和脾虚积滞的脐疗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治疗儿童过敏性皮肤病和脾虚积滞的脐疗兜,属于医疗用品。
祖国传统医学对儿童皮肤病的治疗方法是内服汤剂加上外涂药水或药膏,对儿童脾虚积滞的治疗方法也是内服汤剂加上捏积、针灸等。这些方法虽然均有较好的疗效,但也存在不少缺点(1)中药的购买和汤剂的制作均较麻烦;(2)中药汤剂比较苦涩,捏积、针灸比较疼痛,儿童均难以接受;(3)外涂药物因儿童不懂得保护,易被擦掉,影响治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研制一种治疗上述疾病的、易被儿童接受的新型医疗用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制作一个类似于肚兜的脐疗兜,脐疗兜的背面、紧贴患者腹部处,缝制一个药袋,药袋内放置研成粉末的、用布袋包装的中药,药袋对准患者的脐部,即神厥穴,依靠药物挥发作用,进行治疗,每日治疗时间不低于20小时,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每半个月换药一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使用方便,易被患儿接受;(2)疗效好,经临床116例观察,总有效率达95%以上。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图;图2为A-A剖面图。
参看
图1和图2,由图可知,本实用新型是由一个肚兜体(4)、一根颈部系带(1)、一个颈部扣绊(2)和两根腰部系带(3)制成的。颈部系带(1)和颈部扣绊(2)固定在肚兜体(4)的上部,两根腰部系带(3)固定在肚兜体(4)的两侧。在肚兜体(4)的背面、紧巾患者腹部处,缝有一个药袋(6),药袋(6)的外侧、肚兜体(4)的夹层内,缝有一块防挥发垫(5)。
肚兜体(4)、颈部系带(1)、颈部扣绊(2)、腰部系带(3)和药袋(6)均用透气性能良好的棉织物制成,其中,肚兜体(4)为双层棉布。防挥发垫(5)用不透气的塑料薄膜、尼龙布和塑料布等物制成。其形状和大小与药袋(6)相同,且均缝于肚兜体(4)的中部,但药袋(6)位于肚兜体(4)的背面,防挥发垫(5)位于肚兜体(4)的夹层内。
药袋(6)内装有用透气性能良好的小布袋包装的粉末状中药10克,其配方有两种a.治疗儿童过敏性皮肤病的配方升麻9,柴胡9,姜蚕9,桔壳9,蝉衣9,板兰根30,芥穗9,防风9,赤芍9,焦大黄9,甘草9。
b.治疗儿童脾虚积滞、体弱易感的配方为黄芪30,防风9,云苓15,白术9,大黄9,槟榔15,三仙30,木香9,砂仁9,陈皮9,党参15,甘草9。
上述药物研未过筛后,装瓶密封备用。
取10克用布袋包装的药物放入药袋(6)内,然后,调整脐疗兜的高低位置,使药袋对准脐部即神厥穴,依靠药物的挥发作用进行治疗,每日治疗时间不少于20小时,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每半月换药一次。
上述附图及其说明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儿童过敏性皮肤病和脾虚积滞的脐疗兜,其特征在于该脐疗兜由一个肚兜体(4)、一根颈部系带(1)、一个颈部扣绊(2)和两根腰部系带(3)制成,颈部系带(1)和颈部扣绊(2)固定在肚兜体(4)的上部,两根腰部系带(3)固定于肚兜体(4)的两侧,在肚兜体(4)的背面、紧贴患者腹部处,缝有一个药袋(6),在药袋(6)的外侧、肚兜体(4)的夹层内,缝有一块防挥发垫(5)。
2.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脐疗兜,其特征在于药袋(6)与防挥发垫(5)的大小和形状相同,且均缝制于肚兜体(4)的中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说的脐疗兜,其特征在于肚兜体(4)、颈部系带(1)、颈部扣绊(2)、腰部系带(3)和药袋(6)均用透气性能良好的棉织物制成,其中肚兜体(4)由双层棉布制成,防挥发垫(5)用塑料布、塑料薄膜或尼龙布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治疗儿童过敏性皮肤病和脾虚积滞的脐疗兜,属于医疗用品。其特征在于它由一个类似于肚兜的脐疗兜制成,脐疗兜上有一个药袋,袋内放置粉末状中药包,将中药对准小儿脐部,使之作用于神厥穴,每日不少于20小时,每半个月换药一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以此取代内服汤剂、外涂药物和针灸、捏积等传统治疗方法,使儿童易于接受,免受痛苦。本实用新型的总有效率达95%以上,可供广大医疗部门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A61M37/00GK2162254SQ9321615
公开日1994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1993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1993年6月18日
发明者杨恒裕, 刘尚华 申请人:杨恒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