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全封闭无菌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7590阅读:9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全封闭无菌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疗器具,特别涉及一种一次性全封闭无菌注射器。
在目前的医疗实践中,国内各医疗单位为了防止在医疗过程中微生物的交叉感染,已经越来越多的采用了一次性无菌注射器,这种注射器主要由空筒,活塞以及活塞杆三部分组成。采用这种注射器从表面上看,似乎避免了微生物的交叉感染,但在实际使用中,则难以避免医护人员由于操作不当对注射器造成的污染。根据护理学的要求,从密封瓶或安瓶内吸取药液时,必须抽动活塞杆后部的活塞柄来带动活塞吸药,而且吸药时不得用手接触活塞杆,只能捏持活塞柄,一般用右手持药瓶和注射器空筒,左手捏持注射器活塞柄,以保持无菌操作,避免手对注射器与药物接触部分的污染。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注射器容量及医护工作量较大时,医护人员往往难以遵守注射的操作要求,而采用“大把抓”的不良习惯,经常会持握注射器的活塞杆,从而造成了对活塞杆的污染,并且随着活塞杆的抽动而污染空筒,进而导致空筒内药物的污染,筒内药液越多,污染的机会就越大,结果导致了输液反应和交叉感染。以静脉注射加药为例,在500毫升的氯化钠注射液中加先锋5号8克,一次需要加入16支(成品包装0.5克1支),按照操作要求,最少需反复抽吸注射器活塞50次,配制药液时,即使戴上无菌手套,也难以做到无菌操作,因为不可能样样物品都处于无菌状态,因而药液污染难以避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改进现有医疗器具,杜绝手与活塞杆相接触,提供一种可避免药液污染的一次性全封闭无菌注射器。
本实用新型是现有一次性无菌注射器的改进,即在现有一次性无菌注射器的活塞杆及活塞柄上套装一个薄膜套,以避免医护人员的手触摸活塞杆,薄膜套的前端部与空筒的尾部相连接,并在空筒的尾部设置有排气孔,以保证在注射过程中薄膜套内外压力的平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在活塞杆及活塞柄上套装有薄膜套,彻底杜绝了手与活塞杆的接触,从而避免了注射过程中药液的污染。
2、薄膜套与空筒的尾部相连接,形成全封闭式结构,若吸药时不慎将活塞拉出,药液也仍然滞留在无菌薄膜套内,可将药液重新推入空筒内使用,避免了药液的浪费。
3、顺应了人们长期以来使用注射器的习惯,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4、薄膜套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而且不影响注射器的原有使用功能。
以下结合附图提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
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1如
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有一个空筒1,在空筒1的前端部有一个安装针头的乳头,在空筒1的尾部加工有一个连接管1a,在空筒1的内装有一个可在其中滑动的活塞2,在活塞2上连接有活塞杆4,活塞杆4的后端有一个便于推拉的活塞柄4c;在活塞杆4以及活塞柄4c上套装有薄膜套3,薄膜套3是一个封闭的弹性波纹套管,其前端部与空筒1尾部的连接管1a相连接,薄膜套3的后端部与连接管1a为螺纹连接,薄膜套3的后端部与活塞柄4e可用粘接剂相互粘接在一起,以便于操作;在空筒1的尾部设置有排气孔1b,从而使薄膜套3在抽吸药液及注射时,始终保持内外压力平衡。
实施例2如图3所示,其结构如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薄膜套3的前端部与空筒1尾部的连接管1a为紧密配合连接,为了使其牢固的连接在一起,可以用粘接剂将其相互粘接在一起。
权利要求1.一种一次性全封闭无菌注射器,包括空筒(1),可在空筒(1)内滑动的活塞(2),以及与活塞(2)相连接的活塞杆(4),活塞杆(4)的后端有一个便于推拉的活塞柄(4c),其特征在于,在活塞杆(4)及活塞柄(4c)上套装一个薄膜套(3),薄膜套(3)的前端部与空筒(1)的尾部相连接,在空筒(1)的尾部设置有排气孔(1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全封闭无菌注射器,其特征在于,薄膜套(3)的前端部与空筒(1)的尾部为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全封闭无菌注射器,其特征在于,薄膜套(3)的前端部与空筒(1)的尾部为紧密配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次性全封闭无菌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薄膜套(3)是一个封闭的弹性波纹套管。
专利摘要一种一次性全封闭无菌注射器,解决了现有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活塞杆容易被污染,进而污染药液的问题,其主要特征是,在活塞杆及活塞柄上套装一个薄膜套,薄膜套的前端部与空筒的尾部相连接,在空筒的尾部设置有排气孔,优点在于,彻底杜绝手与活塞杆的接触,从而避免了注射过程中药液的污染,顺应了人们长期以来使用注射器的习惯,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而且不影响注射器的使用功能。
文档编号A61M5/31GK2161317SQ9322847
公开日1994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1993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1993年6月11日
发明者胡国利, 张连宏 申请人:胡国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