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小梁切除固定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8653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微小梁切除固定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微小梁切除固定夹,属于一种眼科临床手术中所使用的操作器械,具体讲是属于一种可应用于治疗青光眼的“小梁切除手术”中所使用的操作器械。
小梁切除手术是目前抗青光眼引流手术中较为成功的术式。自Cairns(1960年)第一次应用于临床以来,经实际证明,卓有成效,已被眼科界所公认,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开展。(见《眼科大词典》,王超廷、崔国义主编,河南科技出版社,1991年第一版),但在对小梁进行切除操作时,现仍采用直接操作法,对手术者的技术要求颇高。做小梁切除时存在着下列缺点1、切穿一侧巩膜,相隔1.5-2mm,再切穿另一侧时,较为困难,原因是房水外溢后,眼压迅速下降,眼球变软;2、易出现切口倾斜;3、切除宽度精确差;4、刀锋易伤及虹膜。经对专利文献及行业文献进行检索后得知,国内目前在小梁切除手术中尚无可将小梁切以固定并准确切除的器械问世。
本实用新型针对小梁切除手术中切除小梁时出现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显微小梁切除固定夹,该固定夹可将应切除的小梁给予固定,并提供切除的样板,使用该固定夹能准确、无损、快捷地做小梁切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微小梁切除固定夹,它包括两个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且它们的上部相互固接在一起的形状彼此相同的弹性左叶片(1)和右叶片(4),右叶片(4)的底端处于左叶片(1)底端的上方且在两端头处分别接有右固定块(3)和左固定块(2),两固定块与两叶片间的夹角均大于90°。当两固定块闭合时,右固定块(3)与左固定块(2)相互重叠并紧密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微小梁切除固定夹,右固定块(3)的面积小于左固定块(2)的面积,右固定块(3)沿着其长度方向的一外侧面为曲率半径等于5.75mm的凹面,两固定块与两叶片间的夹角均为120°。此时,右固定块(3)本身将成为手术时的切除区。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微小梁切除固定夹,左固定块(2)与右固定块(3)的面积相等,右固定块(3)上设有一条形开口(5)且右固定块(3)上沿条形开口(5)长度方向的一内侧面为曲率半径等于5.75mm的凸面,两固定块与两叶片间的夹角均为120°。此时,右固定块(3)上的条形开口(5)将成为手术时的切除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显微小梁切除固定夹可供左右两手操作设计,操作时与小梁切除手术各步骤相同,只是在切除小梁时使用显微小梁切除固定夹固定后切除之。下面以供左手操作设计为例,详述本实用新型在小梁切除手术中的具体操作步骤1、在巩膜瓣下左侧,距角巩膜半透明区前0.5mm处,向后2.4mm,直切穿巩膜,长2.4mm;2左手持固定夹,平行于角巩膜缘,使其左固定块(2)水平进入眼球内巩膜下,固定夹合拢,右固定块(3)在眼球外与左固定块(2)重叠并紧密接触,这样二固定块(2)、(3)就将待切除的角巩膜缘牢牢固定住,而右固定块(3)本身或其上的条形开口(5)就作为切除区,由于右固定块(3)面积不大于左固定块(2),二者相互叠放且左固定块(2)处于右固定块(3)的正下方,故左固定块(2)对右固定块(3)来讲起到一种支承和限制切口深度的作用,而右固定块(3)本身或其上的条形开口(5)则起到切除小梁时的样板作用;3、右手持手术刀沿右固定块(3)的前、后、右三外侧面或沿右固定块(3)上条形开口(5)的周边做角巩膜缘切口,全层切穿巩膜后,小梁切除手术即告完成。因此,使用显微小梁切除固定夹作小梁切除手术与现有的传统小梁切除方式相比,具有以下优越性1、切除操作简便,初学者即能掌握;2、一次完成切除,切除部位及大小相当精确;3、切口垂直,切除迅速;4、对眼组织损伤小,切除小梁时不会伤及虹膜、睫状体、晶体和玻璃体。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闭合状态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闭合状态图。
其中1左叶片2左固定块3右固定块4右叶片5条形开口。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2,在本实施例中,左、右固定块(2)、(3)的长×宽×厚尺寸分别为4.5mm×2mm×0.5mm和4mm×1mm×0.5mm,两固定块与两叶片间的夹角均为120°,左固定块(2)的上表面还设有防滑条纹,可保证在切除小梁时刀片不易打滑,右固定块(3)沿着其长度方向的前外侧面为曲率半径等于5.75mm的凹面,这是为适应眼角膜直径等于11.5mm而进行的独特设计,这样可使手术后的切口更加符合位于小梁处的苏林氏管的走形,从而大大提高引流手术的效果,图1、图2所描述的结构形式是为供左手操作而设计的;如要设计成供右手操作,即手术时右手持显微小梁切除固定夹,左手持手术刀,则只需将右固定块(3)中沿着其长度方向的后外侧面作成曲率半径等于5.75mm的凹面即可。
实施例二参见图3、图4,在本实施例中,左、右固定块(2)、(3)的长×宽×厚尺寸分别为4.5mm×2mm×0.5mm和4.5mm×2mm×0.5mm,两固定块与两叶片间的夹角均为120°,左固定块(2)的上表面还设有防滑条纹,可保证在切除小梁时刀片不易打滑,右固定块(3)上所设的条形开口(5)的长×宽×厚尺寸为4mm×1mm×0.5mm,右固定块(3)上沿条形开口(5)长度方向的前内侧面为曲率半径等于5.75mm的凸面,这也是为使手术时切口更加符合苏林氏管走形而作出的独特设计,图3、图4所描述的结构形式亦是为供左手操作而设计的;如要设计成供右手操作,则只需将右固定块(3)上沿条形开口(5)长度方向的后内侧面作成曲率半径等于5.75mm的凸面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实施例均可采用公知的机械加工工艺制造,材料可用不锈钢。制好后消毒备用。
权利要求1.一种显微小梁切除固定夹,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两个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且它们的上部相互固接在一起的形状彼此相同的弹性左叶片(1)和右叶片(4),右叶片(4)的底端处于左叶片(1)底端的上方且在两端头处分别接有右固定块(3)和左固定块(2),两固定块与两叶片间的夹角均大于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微小梁切除固定夹,其特征在于右固定块(3)的面积小于左固定块(2)的面积,右固定块(3)沿着其长度方向的一外侧面为曲率半径等于5.75mm的凹面,两固定块与两叶片间的夹角均为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微小梁切除固定夹,其特征在于左固定块(2)与右固定块(3)的面积相等,右固定块(3)上设有一条形开口(5)且右固定块(3)上沿条形开口(5)长度方向的一内侧面为曲率半径等于5.75mm的凸面,两固定块与两叶片间的夹角均为12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微小梁切除固定夹,属于眼科手术操作器械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两个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且它们的上部相互固接在一起的形状彼此相同的弹性左叶片(1)和右叶片(4),右叶片(4)的底端处于左叶片(1)底端的上方且在两端头处分别接有右固定块(3)和左固定块(2),两固定块与两叶片间的夹角均大于90°。本实用新型可将应切除的小梁给予固定,并提供切除的样板,使用本实用新型能准确、无损、快捷地做小梁切除。
文档编号A61F9/00GK2169403SQ9324300
公开日1994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1993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1993年10月24日
发明者王红岩 申请人:王红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