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8704阅读:9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股骨颈骨折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股骨颈骨折固定器涉及医学骨科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器材,属于医疗器械类。
股骨颈骨折为医学骨科临床常见病,存在着愈合慢,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使病人致残的可能性。其中有血运不良的原因,也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器材不符合人体生物力学要求的因素。股骨颈承重大,形状奇特,股骨颈骨折时,作用于骨折断端的应力主要为骨折顶端的外展力;骨折前侧的外翻力;曲髋产生的旋转力;负重产生的剪力。当内固定器材不符合人体生物力学要求时,股骨颈骨折后由于臀肌的牵拉使远折端外翻,下肢外旋,股骨收肌的牵拉,使下肢内收骨折顶端向外张开,合理的内固定器材必须能有效地对抗这些应力,最终能使骨折断骨面紧密接触才能愈合快。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提出一种能有效地抵御股骨颈骨折断端所必须承受的各类应力,最终能骨折断骨紧密接触的股骨颈骨折固定器。
本实用新型的股骨颈骨折固定器是根据股骨颈骨折后的生理和病理解剖特征,从人体生物力学的角度改进了原内固定器主件的拉力钉结构,并增加了特制的矩钉,形成了本实用新型的股骨颈骨折固定器。
本实用新型的股骨颈骨折固定器的拉力钉是在原拉力钉的基础上套接了弹簧,依靠弹簧的弹力,可使骨断面接触更加紧密,新增设了矩钉整体呈弧形三棱筋状,由钛合金或不锈钢制成,长约80~120MM,上宽下窄,两端翘起,中间微曲,其上背呈弧项且延伸出两侧刃,其下沿呈园刃状,一端呈三棱刃锋状,另一端为带有内螺孔洞的钉把。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股骨颈骨折固定器的矩钉简图;矩钉二端翘起,一端是钉刃锋(1),另一端为带有内螺孔洞的钉把(3),中间微曲的钉身(2)其下沿呈园刃状,其上沿呈钉棱背(4)状。
附图2是附
图1中钉身(2)的A-A向横截面图;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股骨颈骨折固定器在治疗股骨颈骨折病人时,由于负重的原因,一般的股骨颈骨折产生的骨折裂开缝呈“ V”字型,可以用带弹簧的拉力钉从骨折裂开缝上端和前侧分别打进,拧入股骨颈的顶端,使骨折裂开缝闭合,依靠套在拉力钉上的弹簧弹力压紧骨折断面,以控制股骨颈的外翻力和顶端的张开力,实现自动加压,保持骨折断面的紧密接触,不出现松动。继而将本实用新型的股骨颈骨折固定器的矩钉顺股骨距打入,依靠矩钉的三棱筋状结构,可以有效地抵抗曲髋产生的旋转力和负重产生的剪力,并可通过负重时矩钉特殊骨折断面的可以加压以保持骨折断面的紧密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股骨颈骨折固定器的拉力钉带有弹簧、矩钉呈三棱筋状结构,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的要求,使用时均可产生自动加压作用,均可密切断面的愈合,能促使病人早负重、愈合快、减少股骨坏死。
权利要求1.一种股骨颈骨折固定器,用不锈钢材质制成,由带弹簧的拉力钉和能符合人体生物力学要求的钉型配套组成,其特征是能符合人体生物力学要求的距钉由钉刃端(1)、钉身(2)、钉把(3)、钉棱背(4)组合而成,钉身(2)长度范围在80~120mm内,两端翘起呈弧形状,钉身(2)一端为钉刃端(1)呈尖锐刃峰状;另一端为钉把端(3)钉把端(3)上有一带内丝扣的孔洞,从横截面看,钉身(2)上宽下窄,钉身(2)下沿呈园刃状,钉身(2)上背为弧顶且延伸二侧刃的钉棱背(4),整个钉身(2)呈弧型三棱筋状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股骨颈骨折固定器系医学骨科治疗股骨颈骨折用的内固定器材,钉对股骨颈骨折临床常见的愈合慢,不愈合或骨头坏死而致残的缺陷,根据人体生物力学的要求,采用带弹簧的拉力钉和呈三棱筋状弧形的距钉植入股骨颈,克服了骨折顶端的外展力,骨折前侧的外翻力,曲髋产生的旋转力及负重产生的剪力能使骨折断面紧密接触,愈合快。
文档编号A61B17/58GK2197018SQ9324387
公开日1995年5月17日 申请日期1993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1993年10月30日
发明者杨大进 申请人:杨大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