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膏剂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3168阅读:1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膏剂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膏剂,用于治疗痤疮、粉刺以及白癜风,癣,湿疹和皮肤角化等疾病。
人类的皮肤暴露于人体的外表面,受到各种有害细菌及其它有害因素的侵袭,由此引起的皮肤疾病一直困扰着医生和患者,尤其是面部的皮肤病在脸上留下的癍痕,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医生们一直在探索和寻求着有效的治疗药物。目前采用的各种口服中西药均未能彻底解决问题,有一种中西药洗剂对粉刺、痤疮有较好效果,但使用麻烦,每次洗完将药倒掉,致使药物利用不充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不断研制和改进,在继承中医传统的基础上,吸取了外国的有关经验,发明了一种使用方便,疗效高,价格便宜的治疗皮肤病的中药膏剂,并提供了其制备工艺。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如下本发明的中药膏剂由败酱草、野菊花、大黄、当归、川贝母、金不换、红花油、麻油等多种天然无毒植物配制成,其配比如下败酱草50~70g,野菊花8g,大黄7~10g,当归9~12g,川贝母6g,金不换15g,红花油3cc,蜂蜡40g,麻油200cc。
本发明的中药膏剂的制备工艺包括下列步骤1.将金不换研成细面,过筛备用;
2.将麻油加温至180~200℃,加入川贝母,大黄、当归,熬令成焦黄色后,用筛过滤,去渣;
3.在上述混合液中加入败酱草、熬令黑后,用筛过滤,去渣;
4.加入野菊花,熬令焦黄色后,用筛过滤,去渣;上述过滤所用筛子均为120目;
5.停止加温,加入蜂蜡,待蜂蜡溶化后,再加入红花油和金不换粉,搅拌均匀即成膏剂。
其配比如下败酱草50~70g,野菊花8g,大黄7~10g,当归9~12g,川贝母6g,金不换15g,红花油3cc,蜂蜡40g,麻油200cc。
按中国传统中医理论认为痤疮、粉刺,大多由肺经风热阻于肌肤;或因过食肥甘、油腻、辛辣之品、湿热内生、形成毒火、熏蒸于面而成或因青春之体、血气方刚、阳刚克阴、阳热上升、与风寒相搏、郁阻肌肤而发。随着人的体质和病因的不同,形成了皮疹(丘疹)、脓疱、囊肿等不同类型。使皮肤出现热结、痰聚、血瘀、角化等现象。
本中药膏剂的功能散热、解毒、化痰散结、活血散瘀、润肤消癍。
本膏中大黄、川贝母、败酱草、野菊花、相合具有散热、解毒、行瘀血、化痰结、破积聚之功。当归可以润燥热散血消除皮肤角化。麻油与蜂蜡,有生肌、解毒、润肤止疼的作用。
诸物相合成膏外用,可使痤疮、粉刺速消,速散,止疼,生肌润肤,促进皮肤尽快恢复,愈后不留任何残疾、癍痕。
本发明的优点是中药膏剂对患部的粘着性和作用效果时间长,见效快,3~7日即可收到明显效果,能消除癍痕,软化结蹄组织,恢复和滋润力强,坚持用20~60日即可使皮肤恢复正常。
本品不但可快速消除痤疮粉刺,而且对癣,湿疹,白癜风,皮肤角化亦有相当好的效果。
临床效果为1.对痤疮、粉刺治疗有效率为99%,治愈率90%;2.对癣、湿疹治疗有效率为92%,治愈率85%,3.对白癜风治疗有效率为90%,治愈率82%。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膏剂,其特征是,由多种天然无毒植物配制成,其配比如下败酱草50~70g,野菊花8g,大黄7~10g,当归9~12g,川贝母6g,金不换15g,红花油3cc,蜂蜡40g,麻油200cc。
2.一种制备治疗皮肤病的中药膏剂的工艺,其特征是,制备工艺包括下列步骤(1)将金不换研成细面过筛备用;(2)将麻油加温至180~200℃,加入川贝母、大黄、当归、熬令成焦黄色后,用筛过滤去渣;(3)在上述混合液中加入败酱草、熬令黑后,用筛过滤,去渣;(4)加入野菊花,熬合焦黄色后,用筛过滤去渣;上述过滤所用筛子均为120目;(5)停止加温,加入蜂蜡,待蜂蜡在上述溶液中溶化后再加入红花油和金不换粉,搅拌均匀,即成膏剂,其组分配比如下败酱草50~70g,野菊花8g,大黄7~10g,当归9~12g,川贝母6g,金不换15g,红花油3cc,蜂蜡40g,麻油200cc。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膏剂,可用于治疗痤疮、粉刺、白癜风、癣、湿疹、皮肤角化等皮肤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败酱草、野菊花、大黄、当归、川贝母、金不换、红花油、蜂蜡和麻油制成的中药膏剂及其制备工艺。该膏剂可用于治疗如痤疮、粉刺、癣、湿疹、白癜风、皮肤角化等多种皮肤疾病。膏剂对患部的粘着性和作用效果时间长,见效快,3~7日即可收到明显效果,能消除癍痕,恢复和滋润力强,坚持用20~60日即可使皮肤恢复正常。
文档编号A61P17/10GK1097617SQ9410010
公开日1995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1994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1994年1月13日
发明者徐泉生 申请人:徐泉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