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吸毒者脱瘾的穴位神经刺激治疗方法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9313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吸毒者脱瘾的穴位神经刺激治疗方法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吸毒者脱瘾的穴位神经刺激方法及其装置。
本发明所说的“毒”指毒品,它包括阿片及其提取物,如吗啡、海洛因及可卡因,也包括它们的各种制剂,如粉剂,注射剂等。
吸毒是一个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共同的问题。它不仅直接摧残吸毒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而且还可祸及家庭。更严重的,它已成为一个涉及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的问题。因此,各国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吸毒者的脱瘾。近年来,注射吸毒又为艾滋病和乙型肝炎带来新的传播途径,其后果更为严重。
传统的使吸毒者脱瘾的方法,也是目前仍在使用的方法,是将吸毒者送到戒毒所或戒毒中心通过递减剂量或替代物使吸毒者逐步减少对毒品的依赖,直至脱瘾。但是,这种脱瘾方法没有促使体内的阿片肽释放。所以,在疗效上受到影响,易于反复,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人可能对替代物成瘾。
进入七十年代,由于人们在针刺镇痛机制的研究中发现其主要机制是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这个发现很快被应用到通过耳针治疗尼古丁瘾,如SU-1022708A,FR-2596655A,CN-1035056A和SU-1577793A所公开的。用于如本发明所说吸毒者脱瘾的是1991年1月23日公开的EP-0408783A1,该专利申请用100Hz的方波,该方波的脉宽为1ms,幅度为20v或更低,刺激耳朵后面的乳突区域使内源性阿片肽的两种类型,即β-内啡肽和强啡肽释放,使毒品或酒精成瘾者脱瘾。但是,该文献没有注意到β-内啡肽和强啡肽的释放在电刺激频率上的差异,因此,疗效不高。对此已为发明人的实验所证实(J.S.HanandR.L.Zhang,DrugandAlcoholDependence,31,1993169-175)。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人体肢体穴位上用电刺激使吸毒者脱瘾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上述方法的使吸毒者脱瘾的穴位神经刺激装置。
如前所述,针刺镇痛的主要机制是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阿片肽包括三种类型,即由31个氨基酸组成的β-内啡肽,由5个氨基酸组成的脑啡肽,以及由17个氨基酸组成的强啡肽,它们都存在于脑中。实验证明不同频率的电针可促使中枢神经系统释放不同种类的阿片肽。低频2Hz的电针刺激可促使中枢神经系统β-内啡肽和脑啡肽的释放,释放的通路是2Hz信号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上行到下丘脑的弓状核,引起β-内啡肽神经元兴奋,在中脑释放β-内啡肽,再引起脊髓释放脑啡肽;而高频100Hz的电刺激只需上行到桥脑的臂旁核,即可返回脊髓引起强啡肽的释放;而通过交替地用2Hz和100Hz的电针刺激可同时促使β-内啡肽、脑啡肽和强啡肽的释放(WangQ.,MaoL.M.,HanJ.S.,ChineseJ.PhysiologicalSciences,7:363-367,1991;WangQ.,MaoL.M.,HanJ.S.,BrainRes.513:60-66,1990)。
另一方面,临床实验证明,当给病人多次注射吗啡,其作用将逐渐减弱,称之为“吗啡耐受”。而在针麻下进行大手术时,如果手术连续进行6-8小时,原由针刺麻醉引起的镇痛效果也逐渐减弱,发生“电针耐受”。实验还证明对电针发生耐受的动物,对吗啡也发生交叉耐受,这说明两者具有相同的受体机制。由此推论当体内阿片肽过多时,有可能促使机体生成一些物质来对抗外源的阿片的作用,这种物质称之为“抗阿片物质”。实验证明,这种“抗阿片物质”在体内是存在的,且有5-8种,其中以CCK-8的作用最强。
另外,实验还证明通过肢体穴位的电针刺激的效果优于通过耳部的耳针刺激效果。
基于上述机制,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吸毒者脱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至少两对电极分别置于患者肢体的两个不同穴位上,如内关和外关,然后用2Hz或100Hz或2Hz、100Hz交替的电脉冲刺激上述穴位,即可促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内源性阿片肽的一种或多种释放。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吸毒者脱瘾的穴位神经刺激装置,它包括至少有两对可置于人体肢体的两个不同穴位上的(如内关和外关)电极,一个用于产生2Hz、100Hz和交替的2Hz、100Hz电脉冲的且能选择其一输出的电刺激装置,所说的电刺激装置输出的电脉冲通过导线与之相连的所说的电极刺激所说的穴位,以便促使中枢神经系统释放不同类型的阿片肽。
本发明用于吸毒者脱瘾的穴位神经刺激的方法和装置对三个戒毒所的212例阿片成瘾者进行为期9个月的临床观察。入组的212例均符合DMS-3-R的标准诊断,其中男161例,女51例,年龄最大38岁,最小15岁,吸食量一般为2-6克/天,吸毒方式烫吸法186例,将毒品与香烟混合吸入16例,静脉注射法10例。上述病例按本发明方法和装置治疗,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首次治疗以后便可使过高的心率下降(P<0.01),产生温热感和欣慰感(有效率在85%以上,按序贯实验统计分析2a=β=0.05,即具有显著性差异),能使烦燥不安的患者转入睡眠状态(有效率在85%以上,统计分析方法同上),缓解烦燥、怕冷、流涕泪、打呵欠和焦虑等戒断症状(有效率在85%以上,统计分析方法同上);第四日至第五日即可消除“心慌”(P<0.01),明显增加体重(P<0.05);第七日至第十日可使阿片成瘾者完全脱瘾。
本发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所作的详细说明将会更加清楚,但是,这决不意味着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附图有

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使吸毒者脱瘾的穴位神经刺激装置透视图;图2是置于人体肢体穴位上的电极的剖视图;图3是电刺激装置的方框图;图4A是电刺激装置的脉冲发生装置电路图;图4B是脉冲发生装置U1的Q14端输出的FL波形图;图4C是脉冲发生装置U2A的Q3输出的FH波形图;图5A是电刺激装置的脉冲控制装置电路图;图5B是电刺激装置U4A的Q及Q端输出的波形图;图5C是电刺激装置U4B的Q及Q端输出的波形图;图6是电刺激装置的脉种选择装置电路图;图7是电刺激装的脉冲宽度控制装置电路图;图8是电刺激装置的脉冲分离装置电路图;图9是电刺激装置的交替开关恒流源输出装置的电路图;图10是电刺激装置的输出方式控制装置电路图;图11是电刺激装置的定时装置的电路图;图12是电刺激装置的脉冲时序图。
参照图1,图中所示的是用于使吸毒者脱瘾的穴位神经刺激装置10的透视图,它包括一个能输出2Hz或100Hz或2Hz/100Hz交替的电脉冲的电刺激装置11,至少是二对可置于人体肢体穴位上的电极12(所说的穴位如合谷、足三里),以及把电极12连接到电刺激装置11上的导线13,因此,电刺激装置11所输出的电信号通过导线13和电极12刺激人体肢体上的穴位,促使神经中枢系统内源性阿片肽中的一种或多种释放,使吸毒者脱瘾。
图2所示是本发明的刺激装置中电极12的剖面图,它实质上是一个经皮电极,它包括一个在其一个表面上涂有粘结材料的用于将整个电极贴敷在所述穴位上的贴敷层25,在贴敷层25涂粘结剂一侧有一个导电扩散层22(如金属箔),在贴敷层25和导电扩散层22的中心有一个一端是径向延伸的圆片,另一端为球形的导电柱24,所说的球形部分延伸到贴敷层的外面并足以使导电的按扣23与之形成按扣式连接,在导电扩散层22的另一侧,包括导电柱24底端有一个导电的凝胶层26。在非使用状态有一个可释放的保护膜27与贴敷层25相连结。使用时,只要将保护膜27去掉,将上述电极置于所说的穴位上。这种电极可以是US-4926828,EP-0225241所公开的电极。
图3是电刺激装置11的方枢图,它由如图4A、图5A、图6至图11中所示的各个功能块组成。
图4A所示电路是图3中的脉冲发生装置,该电路由晶体XTAL和电容C1、C2以及电阻R1组成的一个高精度的振荡器,该振荡器产生频率为32768HZ的方波,该方波通过4060集成块组成的分频器U1,在U1的Q14端输出一个频率为2Hz的低频的方波电脉冲FL,其波形如图4B所示,方波的脉冲宽度为0.25毫秒,幅度约为9伏。分频器U1的另一个输出端Q5是输出的10倍的高频电脉冲10FH,该电脉冲送入下一个分频器U2A,U2A的功能由4518集成块的一半完成,其输出端Q3输出的电脉冲为100Hz的方波,其脉宽为5毫秒,幅度同FL,波形见图4C。
图5A所示电路是图3中的脉冲控制装置,由分频器U1的Q14端输出的2Hz的低频电脉冲输入计数器U3B作为钟控信号,经2次计数,即1秒之后,输出端Q1处于高电位,然后再经4次计数,即2秒后,输出端Q2处于高电位,此时与门U7A选通,经电阻R3、电容C4组成的积分电路使计数器U3B复位,由此形成周期为3秒的脉冲信号,该脉冲信号的前沿触发D触发器U4A(4013/2),形成一个周期为6秒,占空比为50%的控制方波,由U4A输出端Q和Q分别输出作为高、低频交替波形成的控制信号。由U4A的Q端输出的信号前沿触发D触发器U4B(4013/2),形成周期为12秒,占空比为50%的控制方波,该控制方波由U4B的输出端Q和Q端分别输出作为本装置两路输出交替工作模式的控制信号。
图5B是U4A输出端Q及Q的波形图。图中所示输出端Q及Q输出的分别是周期为6秒,脉宽为3秒相位相反的方波。
图5C是U4B输出端Q及Q的波形图。图中所示输出端Q及Q输出的分别是周期为12秒,脉宽为6秒相位相反的方波。
图6所示电路是图3中所示的脉种选择装置,它由开关S1A和S1B,两个与门U5A和U5B及两个二极管D2和D3组成。在该电路中,开关S1A、S1B选取不同的电位组合控制U5A、U5B两个与门电路,两个与门电路的输出经二极管D2,D3及R6组成的或门电路输出。其中U5A选通FL,U5B选通FH。开关S1具有三种选择1、当U5A选通FL时,U5B关闭,这时2Hz的低频电脉冲FL经或门输出,送至U6A;2、由U4A产生的方波控制U5A和U5B,当U4A的输出端Q的输出处于高电位,U5A选通FL;U4A的输出端Q处于低电位时,输出端Q处于高电位,U5B选通FH,如前所述,Q及Q端输出占空比均为50%,从而在或门输出端得到FL和FH各3秒交替的疏密波;3、当U5B选通FH时,U5A关闭,这时输出的是100Hz的高频电脉冲FH经或门输出,送至U6A。
图7所示电路是图3的脉宽控制装置,该部分由U6A(4013/2)、三极管Q13、电阻R7、R8和R9以及电容C5组成。脉种选择电路输出的方波驱动由U6A构成的单稳态电路。当选择电路U5A选通时,晶体管Q13基极处于高电位,Q13截止,这时U6A输出的脉冲宽度由R7和C5的时间常数决定;反之,晶体管Q13基极处于低电位,Q13导通,U6A输出的脉冲宽度由R7//R9及C5的时间常数决定。因此,选通100Hz的FH高频时的脉冲宽度为0.2毫秒;选通2Hz的FL低频时的脉冲宽度为0.6毫秒。该电路输出的波形如时序图A(图12)所示。
图8所示电路是图3中的脉冲分离装置。由脉宽控制装置的输出脉冲列上升沿触发由U6B组成的D触发器(4013/2),该触发器的输出端Q及Q分别控制U5C和U5D两个与门,将前级输出的脉冲列中的奇数和偶数序号脉冲分离,由B路输出奇数列,C路输出偶数列,Q1和Q2分别为两路的发射极输出器,以便驱动下级的交替开关电路。脉冲分离部分的时序图B、C见图12。
图9所示电路是图3中的交替开关恒流源输出装置。该电路包括两个部分,即图中以U7B和U7C分别控制的第Ⅰ路和第Ⅱ路,由于这两路的原理、结构相同,因此,现以第Ⅰ路为例说明。
图中的三极管Q6和Q7构成开关电路,其基极由图8所示的脉冲分离部分B、C两列脉冲分别控制,工作于交替导通的开关状态。在输出变压器B1初级端产生相间而方向相反的脉冲电流。在B1次级绕组中得到的奇数和偶数序号相互反向的脉冲串,该脉冲串通过插座J1经导线,电极刺激穴位。脉冲串的时序图在图12中用D表示。
输出变压器B1初级绕组流过的电流强度取决于用作恒流源的晶体三极管Q5的集电极电流IC5,由于输出变压器B1是按电流互感器设计的,所以,其次级绕组可于0-2KOhm负载上形成恒流源输出,电流强度范围为0-50毫安,用电位器POT1连续调节。POT1将来自U6A经控制门U7B输出的脉冲列分压,加至晶体三极管Q4的基极上,以便调节其集电极电流IC4。而晶体三极管Q4的集电极又对晶体三极管Q5的基极电路作恒流源馈电,晶体三极管的集成极电流IC4即为晶体三极管Q5的基极电流Ib5,最后由晶体三极管Q5集成极完成对输出变压器B1的恒流源馈电。本装置恒流源输出电路输出电流强度范围可由串接在晶体三极管Q4的发射极电路上的可变电阻R11校准。
另外,从U7B送入的信号,经发射极输出器晶体管Q3和限流电阻R10驱动发光二极管LED1,显示该输出级的工作状态。电容C7完成电路的退耦作用。
图10所示电路是图3的输出方式控制装置。该装置控制Ⅰ、Ⅱ两组独立输出装置,使其既可以“同步”工作也可以“交替”工作,由开关S2处于不同位置选择,该电路还兼作电源开关。本发明的电刺激装置的Ⅰ、Ⅱ两路输出级工作状态由发光二极管LED1和LED2分别显示(图9)。
当开关S2B置于位置2时,电源电压VDD同时经二极管D5和D4接通Ⅰ、Ⅱ两组电路的控制门U7B和U7C,两个门均选通,使两组电路同步对负载输出。
当开关S2B置于位置3时,前述脉冲控制部分中的U4B的输出端Q及Q,各驱动一个门,使之交替选通,这样两路交替对负载输出。选通时间均为U4B输出脉冲周期的一半,即6秒。
图11所示电路为图3中的定时装置。该装置由脉冲发生装置中的U1的Q14端输出的2Hz电脉冲作为计数器U2的钟控信号,在电源开启后,U2(集成块4040)的各接点Q5,Q10,Q11,Q12次递延迟8秒,256秒,512秒和1024秒后处于高电位,这样经1800秒(30分钟)后,由电阻21,二极管D7,D8,D9,D10组成的与门选通,经过二极管D1使脉冲发生装置中的U1阻断,振荡停止,整个装置处于阻滞状态。关闭电源,然后可再开机,VDD经过C3,C14充电使U1,U2复位,开启脉冲发生装置及定时装置,重新工作。
申请人已经就本发明的构思和实施方案作出了详细的说明,应该明白,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对于本专业的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和改进,但这些变换和改进都在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吸毒者脱瘾的穴位神经刺激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二对电极置于人体肢体穴位上,将一系列的2Hz或100Hz或2Hz/100Hz交替的电脉冲通过所说的电极刺激所说的穴位,以便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内源性阿片肽的一种或多种释放。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2Hz的电脉冲用于促使中枢神经系统β-内啡肽和脑啡肽的释放。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00Hz的电脉冲用于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强啡肽的释放。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2Hz/100Hz交替的电脉冲用于促使中枢神经系统β-内啡肽、脑啡肽和强啡肽的释放。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2Hz或100Hz或2Hz/100Hz交替的电脉冲是由同一个电刺激装置产生,并通过该装置中的选择输出电路控制上述三种电脉冲中的一种输出。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电刺激装置还包括脉冲发生装置、脉冲控制装置、脉种选择装置、脉冲宽度控制装置、脉冲分离装置、交替开关恒流输出装置、输出方式控制装置和定时装置。
7.一种用于吸毒者脱瘾的穴位神经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二对能置于人体肢体穴位上的电极,一个能产生2Hz,100Hz和2Hz/100Hz交替的电脉冲并能择一输出的电刺激装置,以及用于将所说的电刺激装置和所说的电极实现电连接的装置。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电极是经皮电极。
9.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电刺激装置包括脉冲发生装置、脉冲控制装置、脉种选择装置、脉冲宽度控制装置、脉冲分离装置、交替开关恒流输出装置、输出方式控制装置和定时装置。
10.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2Hz电脉冲的脉冲宽度为0.6毫秒,输出电流强度为0-50毫安。
11.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00Hz电脉冲的脉冲宽度为0.2毫秒,输出电流强度为0-50毫安。
12.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2Hz/100Hz交替中的电脉冲2Hz的脉冲持续期为3秒,100Hz的脉冲持续期为3秒。
13.按照权利要求7-11中的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2Hz、100Hz或2Hz/100Hz交替的电脉冲均以正负脉冲形式输出。
14.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2Hz、100Hz或2Hz/100Hz交替的电脉冲均为恒流输出。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对人体肢体穴位特定频率的刺激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不同类型的阿啡肽释放使吸毒者脱瘾的方法。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上述方法的穴位神经刺激装置,该装置的特征在于它能产生2Hz、100Hz和交替的2Hz/100Hz电脉冲并通过针对患者治疗所需择一输出。上述方法和装置经212例患者的临床使用,证明本发明方法和装置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文档编号A61N1/32GK1101583SQ9410736
公开日1995年4月19日 申请日期1994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1994年7月11日
发明者韩济生, 刘亦鸣 申请人:北京医科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