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牙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1577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动牙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牙刷,特别是一种电动牙刷。
牙刷是人们口腔清洁的必备之物,牙刷的造型、刷毛的分布对口腔卫生及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而目前的牙刷的刷体及栽植在其上的刷毛均为矩条形、即刷毛排列成规则的长方体形状,其各边角处也均为直角或相互垂直的平面,因而在刷牙时,易碰伤牙龈和口腔膜,另外,由于牙齿的高度方向分布是略呈孤形的,如采用矩形刷毛的牙刷横向上下刷,则要使牙刷略转动一个孤度,而矩形牙刷在转动时其直角棱边和平面与牙排分布规律不相吻合,故刷洗效果差,还易碰伤牙龈。
此外,刷牙时的拉动要靠手动进行,比较费力费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刷体可轴向往复移动、刷体呈扇状分布的、刷用效果好,不易损伤牙龈的电动牙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在握柄壳体内装放有电池,在握柄壳体前部腔室内装放有微电机,微电机的出轴上装有一转轮,转轮上的偏心拨杆与滑动杆的槽孔活动插放、滑动杆活动装放在电机腔上部,滑动杆前探段与刷柄相插嵌,刷杆前部的刷体上表面为扇形孤面、扇形孤面上栽置有扇形分布的刷毛。刷牙时,电机带动转轮,转轮上的偏心拨杆则拨推滑动杆带动牙刷沿轴向往复移动进行刷洗。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第1刷体可往复移动,而无需人手频繁拉动。
第2刷体及刷毛的沿刷体全长度的扇形分布,使刷体在与人口腔牙排接触时具有更吻合的触刷效果、避免了刷体直角棱面对牙床、牙齿的损伤,也解决了平面牙刷不易刷洗牙排内侧凹孤面的缺陷。
第3刷头可更换;以适应不同人对不同扇形角度刷体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是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及其附图实现的。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图。
图2 是
图1的A向局部放大视图。
图3 是
图1中刷体部分的结构图。
图4 是图3的A-A剖面图。
下面将结合附
图1-4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有一带有刷毛3的刷体2,在壳体1中装有电池9,电池驱动壳体1前部腔室11中的电机8,其特征在于前部腔室11周侧的导向座12的横向活动插设有一滑动杆6,滑动杆6外探段与刷体2插连,滑动杆6的孔槽61内活动插装有一拨杆7,拨杆7与转轮10上的偏心转杆101相连,转轮10与电机8出轴相套连并同步转动,沿刷体头22的宽度方向的纵剖面为扇形截面,扇形截面刷体头22上孤面上栽植有呈扇形分布的刷毛3,刷毛3的上顶面为一孤面31,而刷毛3的两侧面32为斜面。参见
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还在于刷体头22下部与刷体2相插嵌连接,按扇形栽植在刷体头22上部的刷毛3与其对称中心线之间的夹角B在45-75度之间,壳体1为前后两个中空筒体对拧连接构成,滑动杆6呈形,拨杆7呈L形。参见
图1至图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牙刷,有一带有刷毛(3)的刷体(2),在壳体(1)中装有电池(9),电池驱动壳体(1)前部腔室(11)中的电机(8),其特征在于前部腔室(11)周侧的导向座(12)的横向活动插设有一滑动杆(6),滑动杆(6)外探段与刷体(2)插连,滑动杆(6)的孔槽(61)内活动插装有一拨杆(7),拨杆(7)与转轮(10)上的偏心转杆(101)相连,转轮(10)与电机(8)出轴相套连并同步转动,沿刷体头(22)的宽度方向)的纵剖面为扇形截面,扇形截面刷体头(22)上孤面上栽植有呈扇形分布的刷毛(3),刷毛(3)的上顶面为一孤面(31),而刷毛(3)的两侧面(32)为斜面。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牙刷,其特征在于刷体头(22)下部与刷体(2)相插嵌连接,按扇形栽植在刷体头(22)上部的刷毛(3)与其对称中心线之间的夹角B在45-75度之间,壳体(1)为前后两个中空筒体对拧连接构成,滑动杆(6)呈形,拨杆(7)呈L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牙刷,在握柄壳体内装放有电池,在握柄壳体前部腔室内装放有微电机,微电机的出轴上装有一转轮,转轮上的偏心拨杆与滑动杆的槽孔活动插放、滑动杆活动装放在电机腔上部,滑动杆前探段与刷柄相插嵌,刷杆前部的刷体上表面为扇形弧面、扇形弧面上栽有扇形分布的刷毛。刷牙时,电机带动转轮,转轮上的偏心拨杆则拨推滑动杆带动牙刷沿轴向往复移动进行刷洗。
文档编号A61C17/16GK2214171SQ9421936
公开日1995年12月6日 申请日期1994年9月2日 优先权日1994年9月2日
发明者赤月明 申请人:赤月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