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感染式尿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2247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治感染式尿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人体尿道是一管腔结构,它起于膀胱,止于尿道外口,尿道粘膜内有粘液腺等多种腺体,分泌粘液等。当因治疗疾病-的实际需要,在尿道内留置尿管时,这些腺体因异物(即尿管)刺激增加其分泌量。由于这些液体蓄积于尿道和尿管之间的腔隙内得不到消除,致使尿道外口的外界细菌通过其不流动的液性腔隙上行感染,甚至引起尿道炎、前列腺炎、膀胱炎、附睾及睾丸炎等疾病,其基本原因,是尿道与尿管之间的液体得不到引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尿管壁带通液孔的,可使尿道与尿管之间的液体得到引流的防治感染式尿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办法实施的,即在尿管的管壁上,设置2个以上通液孔。由于上述带通液孔的防治感染式尿管内是流动的尿液,无尿液流动时是空腔状态,压力较低,而尿管外是尿道粘膜,受周围软组织和分泌物的压力,使尿管外压力较大,当尿液流动时受压力差和虹吸现象的影响,使分泌物始终经过通液孔流向尿管腔内,随尿一起排到体外。当尿管呈空腔状态时,尿管外的分泌物会更通畅地流入尿管内腔,因此本实用新型可充分引流尿管腔外液体,起到防治感染的目的。另外,有些病人需要冲洗腔胱,因其压力较大,同时可以冲洗尿道,也起到防治感染的目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
图1的A-A示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B-B示图;图5是第三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C-C示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的防治感染式尿管为单腔式。这种尿管的管体由带有进尿孔4的膀胱段1、尿道段2和尿道口外段3构成,且为一整体,其特征是在尿道段2的管壁上设有2个以上通液孔5。图2所示为双腔型防治感染式尿管。这种尿管的管体也由带有进尿孔4的膀胱段1、尿道段2和尿道口外段3构成,且为一整体。其特征也是在尿道段2的管壁上设有2个以上通液孔5。为了使尿管能固定,在膀胱段1的前部固定有囊体6,在尿管的管体内设置有输液管7,输液管7与囊体6相通,在输液管7的前端设置有逆止阀8。当留置尿管时,膀胱段1插入膀胱内。通过逆止阀8和输液管7向囊体6内注入液体,使囊体鼓起,卡在膀胱口处,使尿管不能外出。
图3所示为三腔型防治感染式尿管。它与图2所示的双腔型防治感染式尿管不同之处,是有两腔管道通入膀胱,可连续注入液体,清洗膀胱,即从口9注入清洗液,从口10排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在管体的尿道段2的管壁上设有2个以上通液孔5。
权利要求1.防治感染式尿管,其尿管的管体由带有进尿孔的膀胱段、尿道段和尿道口外段组成,且为一整体,其特征是在尿道段的管壁上设有2个以上通液孔。
专利摘要防治感染式尿管,属于尿管的技术改进。目前使用的尿管,管壁不带通液孔,留置尿管时尿道分泌出的粘液,蓄积在尿道和尿管之间的腔隙内得不到清除。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在尿管管体的尿道段的管壁上设置2个以上通液孔,可使尿管外的粘液进入尿管内腔,随尿排出体外,或随清洗液排出体外,确保尿道不受感染。
文档编号A61M1/00GK2203884SQ94229289
公开日1995年7月26日 申请日期1994年8月5日 优先权日1994年8月5日
发明者李明植 申请人:李明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