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肚脐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2519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生儿肚脐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生儿肚脐保护器,属外用医疗器具。
目前对新生儿脐带的处理,均是采用的传统方法,将脐带剪断、结扎、消毒处理,然后包裹药棉、纱布,再用绷带绕婴儿腰际缠上几圈,直到脐带自行脱落,该方法的缺点是护理繁锁,婴儿经常甚至每天需要洗澡,每次抹洗均需折、缠绷带费时费力,其次是绷带、纱布的吸水力强、防水性差,婴儿尿尿或沾水,将造成婴儿不适,甚至引起感染、发炎,给婴儿带来痛苦,第三是在腰际缠上绷带,形成一定的压力,不利于婴儿的全面生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重复使用,有利于婴幼儿生长的肚脐保护器。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外壳、海棉、药棉、胶圈和塑胶片。外壳是一有底的筒形物,筒口有翻转边,翻转边上涂有医用胶圈,外壳内底部装有海棉,海棉之上装有药棉而构成。
下面将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作进一步的阐述附


图1为新生儿肚脐保护器结构图。
附图标号说明1、外壳 2、胶圈 3、海棉 4、药棉 5、透气孔 6、薄塑胶片参见
图1,本实施例是一有底圆筒形的外壳1(包括正圆和椭圆),外壳1的口上有一与筒底平行的翻转边,在翻转边的表面涂有一圈医用胶形成的胶圈2,在外壳1内底部垫有一层海棉3,海棉之上装有消毒刹菌用的药棉4,在外壳1的底部钻有2-4个透气孔5,外壳的外表面有二道加强筋,其作用一是美化二是防滑,便于手拿,外壳可用无毒、副作用的塑料如聚乙烯等软材料制作而成。在胶圈上贴有一块薄塑胶片6,胶圈是由硅橡胶和硅树脂或天然胶配制而成的标准医用胶,无有害成份,无毒不过敏,可重复使用,取下、贴上自由、方便,薄塑胶片6的作用是起保护作用,不致使外壳1内的东西及胶圈与外界接触或脱落丢失和污染。透气孔5的作用是使保护器内和外界相通,适合婴儿生长,又不会使尿、水将药棉浸湿,海棉的作用一是起过滤作用,因其弹性好,也可保护药棉不会乱滚、脱落,而且透气性好。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当医生将新生儿脐带剪断、结扎、消毒处理之后,将新生儿肚脐保护器胶圈2上的薄塑胶片6揭下丢弃,然后将外壳1的底部朝上,复盖在脐带之上,用胶圈2的粘力将保护器粘在婴儿的肚部皮肤上即可。揭开、盖上、自由方便,其胶可重复多次使用,不乾、不掉,而且粘结力好。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完全克服了传统方法的缺点,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利于婴幼儿的生长,能重复使用,安全可靠,而且本实用新型,不仅适用于新生儿的肚脐保护,还可适用于一切局部外伤或疮、毒敷药的保护装置,即不污染衣服、又换药,清洗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新生儿肚脐保护器,包括外壳、海棉、药棉、胶圈和塑胶片,其特征在于外壳1是一有底的筒形物,筒口上有一与底平行的翻转边,在翻转边上涂有一层胶圈2在外壳1内底部垫有海棉3,海棉3上装有药棉4,胶圈2上贴有薄塑胶片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器,其特征是外壳1的底上钻有2-4个透气孔,外表有2道加强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护器,其特征是外壳1是由无毒、副作用的塑料如聚乙烯等软材料制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器,其特征是胶圈是由硅橡胶和硅树脂或天然胶配制而成的标准医用胶作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器,其特征是外壳1是有底的园筒形(包括正圆和椭圆)
专利摘要一种新生儿肚脐保护器,包括外壳、海绵、药棉、胶圈及薄塑胶片,外壳是有底圆筒形软聚乙烯材料作成,底上有2-4个孔,口上有一圈医用胶圈,它由硅橡胶和硅树脂或天然胶配制而成,内部装有海绵、药棉,将外壳复盖在经过处理后的新生儿肚脐上,通过胶圈将外壳粘在肚部皮肤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利于婴幼儿生长,能重复使用,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A61F13/14GK2197965SQ9423716
公开日1995年5月24日 申请日期1994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1994年4月22日
发明者李铁华 申请人:李铁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