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光处理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2700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静脉输液光处理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静脉输液光处理仪。
用于治疗人体疾病的人体自血光量子疗法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其方法是将人体中的一少部分血液抽出后,置于光量子治疗仪内,经紫外线照射一定时间后,再重新回输给人体内,由于血液受紫外线照射而能量增加,因此对人体代谢活动发生一系列的影响,对疾病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有实验表明,液体分子受光量子激发后增加的能量,相当于将其加热到1800℃时所增加的能量。人体静脉输液疗法是门诊和住院治疗中最普遍的使用方法,目前我们使用的输液瓶为玻璃材料制成,由于玻璃具有允许光线通过的特性,尤其是短波紫外线及可见光通光,因此,我们将人体自血光量子疗法的应用加以扩大,与人体静脉输液疗法相结合,将人体常用的医用药液经光照辐射处理,增加其分子能量,输入人体内,以便提高治疗效果。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安装方便,成本低的静脉输液光处理仪,将待输入人体的药液经该光处理仪照射后,增加其分子能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静脉输液光处理仪,包括发光体、支座及密封外罩。支座由平台7和平台支承架1组成,在平台上方设有一组或多组灯管6,每组灯管由两排平行对置的灯管组成,灯管6上装有反射罩3,密封外罩2扣装在平台上。
上面提及的每组两排平行对置安装的灯管水平距离为50~250mm,离平台高度为300~500mm,以满足不同瓶径、高度的输液瓶照射的需要。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
以下结合附


图1所示的实施例,加以详细描述。
图1静脉输液光处理仪结构示意图。
图中1平台支承架、2密封外罩、3反射罩、4输液瓶、5输液瓶支承盘、6灯管、7平台附
图1是其中的一个实施例,图中所示静脉输液光处理仪其中一组灯管结构示意图。可根据平台大小平行对置多组灯管。在使用时将玻璃输液瓶按同一规格尺寸,置于相应尺寸支承盘内,置于平台上,位于两排对置灯管之间,把密封外罩扣严后接通电源,灯管发光。这样光线即可透过玻璃及内部液体。本实用新型的灯管发射的是由短波紫外线至长波红外线之间的电磁波,我们常用的医用液体,如葡萄糖、低分子右旋糖酐、生理盐水等,都对光线稳定,经光照辐射后不会发生化学变化。经实验证明,常用医用液体经光处理后,其流度学特性发生了改变,将其输入动物体内后,可见动物的血粘度下降,血液循环改善,对多种心、脑、血管病等疾病的治疗有显著的疗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适于各种规模的医院、诊所使用。
2、经本实用新型照射的药液,增加分子能量,输入人体内改善机体代谢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对多种心、脑、血管病有显著疗效,减轻病人痛苦,节省医疗费用。
权利要求1.一种静脉输液光处理仪,包括发光体、支座及密封外罩,其特征在于支座由平台和平台支撑架组成,在平台上方设有一组或多组灯管,每组灯管由两排对置安装的灯管组成,灯管上设有反射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输液光处理仪,其特征在于每组两排平行对置安装的灯管水平距离为50~250mm,灯管离平台高度为300~50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静脉输液光处理仪。由支座、位于平台上方一组或多组平行对置的灯管、密封外罩组成。使用时把输液瓶放在平台上,位于两排对置灯管之间,将密封外罩扣严。玻璃瓶内的药液接受一定时间光辐射后,液体分子能量增加。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输入人体后改善体内代谢机能,对多种心、脑、血管病有显著疗效。适于各类型医院、诊所应用。
文档编号A61M5/14GK2204602SQ9424060
公开日1995年8月9日 申请日期1994年6月1日 优先权日1994年6月1日
发明者王军, 齐兆生 申请人:王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