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头痛、三叉神经痛的中成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5219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头痛、三叉神经痛的中成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治疗头痛中成药,尤指一种治疗头痛、三叉神经痛的中成药。
现有治疗头痛病的药物,有许多种类,包括西药、中药,但作为一种治疗头痛的中成药,服用方便,疗效明显的不是很多,特别是既治头痛,又治三叉神经痛的内服中成药尚不多见。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紧张性头痛、风湿性头痛、高血压性头痛、脑外伤后遗症头痛)统属于祖国医学头痛范畴,具有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的特点,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与正常生活。特别是三叉神经痛,目前以卡马西平为代表的西药疗法、封闭疗法、射频疗法、电疗法医治,虽能暂时缓解疼痛,但复发率较高。手术疗法虽能提高疗效,但却不可避免的因神经永久性损伤而留有后遗症。因此,患者不愿接受,故临床实际应用并不多。根据上述情况,运用祖国医学理论进行“专病专药专治”的研究,已成为医学界追寻的目标。开展治疗头痛、三叉神经痛的中成药的研究具有四方面的意义1)进一步发掘和继承祖国医学中的宝贵遗产;2)运用中医理论指导探讨“专病专药专治”三叉神经痛及顽固性头痛;3)通过对此药机理研究进一步探讨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的生理病理研究;4)提高三叉神经痛、顽周性头痛的确切疗效,从而为病人解除病痛。
本发明的目的是经多年研究和临床试验后,公开一种服用方便、疗效显著的治疗头痛、三叉神经痛的中成药。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中医学对头痛基本理论认为外感六淫之邪上犯巅顶,稽留不去,气血凝滞,清阳之气受阻,阻遏络道;或内伤诸疾,导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脑失所养均可致头痛。诚如《内经》所云“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素问·奇病论》日“人有头痛,以数岁不已,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素问·举痛论》日“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脉寒则缩卷,缩卷则脉拙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随·巢元方《诸病原候论·鬲痰风厥头痛候》说“鬲痰者谓痰水在于胸鬲之上,又犯大寒,使阳气不行,令痰水相聚不散,而阴气上逆,上冲于头,即令头痛,或数岁不已,久连脑痛……”。
总观历代医家对头痛的论述,认为久病入络,气血瘀滞,脉络瘀阻,气血运行不利,清阳之气受遏,阻遏络道,小络急引是三叉神经痛和顽固性头痛的基本病机。有关头痛的治疗,宋·严用和创温经止痛,辅以虫蚁钻锥搜剔之剂治疗头痛。如《剂生方·头痛论治》载有“蝎附丸治气虚气攻头痛尤合……无不作效者矣。”清·叶天士《临床指南医案·头痛》亦主张“阳虚浊邪阻塞,气血瘀痹而为头痛者,用虫蚁搜遂血络,宣通阳气为主”。清·王清任《医林改错》强调瘀血致病,所创“通窍活血汤”成为后人治疗久病入络,脉络瘀阻,痛有定处,经久不愈的瘀血头痛的代表方剂。本发明设计思路即基于上述理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为立法基础,辅以温经散寒,息风止痛的原则,经多年试验。由以下现有中药按重量组成来达到目的的一种治疗头痛、三叉神经痛的中成药,其特征是地龙4.76% 川芎11.26% 赤芍6.76% 元胡6.76% 红花5.4%桃仁4.76% 当归6.76%天麻6.76% 全蝎4.5% 僵虫4.76%白附子6.76% 天南星6.76% 细辛2.82%独活6.76% 蔓荆子6.76% 白芷6.76%上述设计的效果是这样的川芎辛温,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辛散温通,能上行头面,外达肌肤,行血中之气,祛血中之风,为治头痛之要药,作本方之君药。桃仁、红花、赤芍助川芎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元胡辛散苦降温通,即入肝、心包二经血分,又入肺脾二经气分,与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伍用,可增加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当归甘补辛散苦泄温通,补血活血,兼能散寒,善治血虚血瘀血寒诸痛,与川芎等活血化瘀药相须为用即可增加其通经止痛作用,又可阻遏其太过。全蝎、僵虫息风止痉,化痰散结,息风止痛。地龙息风清热,通络止痛,三药相须为用,可增加祛风通络止痛之功效。与川芎等活血化瘀药相伍,可使其搜逐血络之功大增,以提高化瘀通络,息痉止痛之功效。天麻甘平质润,息风止痉,平肝潜阳,一可助全蝎、僵虫、地龙,息痉止痛;二可平肝潜阳,即散外风亦息内风,清眩止痛;三可与川芎、细辛、白芷、独活同起驱风散寒,温经通窍止痛。天南星、白附子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天南星善祛风痰,白附子善祛寒痰。如《济生方》治痰厥头痛方,与川芎、白芷、细辛、独活相伍,散寒除湿,用治寒湿偏正头痛,并善引药势上行,为治痰厥头痛,偏正头痛的要药。细辛辛散温通,芳香开窍,能散寒祛风,通窍止痛,既散太阴肺之游风,又散少阴肾经之伏风。与川芎、独活、白附子等同用,可增加温经散寒、缓急止痛的功效。独活辛散苦燥温通,善治少阴伏风头痛、目眩、痛连齿颊,见风即痛,肢冷脉沉的少阴伏风头痛。与散寒除湿祛风的细辛同用为治寒湿头痛之要药,如《珍珠囊》载;“独活与细辛同用,治少阴头痛、头晕、目眩,非此不能除”。蔓荆子辛能散风,微寒清热,轻浮上行,主散头面之邪。《本草汇言》说“蔓荆子主头面诸风疾之药也。”与川芎同用治头风偏头痛,与天麻同用能治肝阳上亢头痛、头晕。白芷辛温,解表散风,芳香上达,通窍止痛,主治外感风寒头痛、眉棱骨痛、头风痛等症。全组药物相辅为用,共奏化瘀通络,温经散寒,息风止痉,理气化痰、通窍,从而达到止痛之功效。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说明凡头痛者,必痛苦不宁,唯痛止,方宁如常人,故“宁”者,安宁如常之意,隐含药物之功效;“脑为元神之府”,髋海所在,居于颅内,总督经脉神气之活动。颅为脑之天然屏障,有如“宫帷”保护元神之府不受侵害。故“宫”者,泛指颅脑,同时也说明了药物的作用部位;“散”乃中药剂型之一。具有工艺简单,使用方便,便于贮藏,特别是对经久不愈的顽固性头痛、三叉神经痛有便于服用等优点,故对本发明,特取名“宁宫散”。具有明显化瘀通络、镇静解痉、清热化痰、温经散寒、理气通窍、息痉止痛的作用。由十六昧中药组成即川芎、赤芍、元胡、红花、桃仁、细辛、天麻、全蝎、僵虫、地龙、白附子、天南星、当归、独活、蔓荆子、白芷。将本药运用现代生产工艺制成散剂,临床观察三叉神经痛52例,顽固性头痛48例,结果表明,48例顽性头痛(男12例,女36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74岁)和52例三叉神经痛(男21例,女31女,年龄最小37例,最大83岁)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进行临床观察,顽固性头痛组治愈39例占81.25%,有效8例占16.57%,无效1例,占2.08%,总有效率97.92%;三叉神经痛组治愈45例,占86.54%,显效3例,占5.77%,有效3例,占5.77%,无效1例,占1.92%,总有效率占98.08%。
典型病例例1患者女48岁、患右侧II、III支三叉神经痛十一年,曾服用卡马西平,加用封闭疗法,射频疗法,针灸疗法及服用中药均未奏效,每日发作十余次,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约半小时,洗脸、刷牙、触摸、讲话甚或微风拂面均可诱发疼痛,有时在夜间睡梦中疼醒,1994年9月初诊,患者面色侮黯无华、舌质紫暗、边尖有斑点,苔薄白脉细涩,证属久病入络,脉络瘀阻,气血运行不利,小络急行所致,服宁宫散一个疗程瘀痛明显减轻,每日发作减至2-3次,进食、讲话自如,服二个疗程,疼痛消失。为巩固疗效,继服一个疗程告愈,随访至今来复发。
例2患者女,63岁,患右侧偏头痛15年,曾就诊于辽宁、内蒙几家大医院,均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给予多种方法治疗不效,每月仍有3-4次发作,每次发作持续2-3天,伴有记忆力减退,心悸,食欲下降,乏力多梦,1992年4月初诊,患者精神萎靡,面色无华,舌质紫、边有小斑点,脉沉涩,证属久病入络,清阳受遏,经络瘀阻所致,服宁宫散一疗程,疼痛大减,食欲增加,心悸减轻,精神体力明显改善,服二疗程诸症消失,继服一个疗程巩固疗效,随访二年无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头痛、三叉神经痛的中成药,其特征是,按重量组成成份及其%为地龙 4.76 白附子 6.76川芎 11.26天南星 6.76赤芍 6.76 细辛2.82元胡 6.76 独活6.76红花 5.4 蔓荆子 6.76桃仁 5.4 白芷6.76当归 6.76 全蝎4.76天麻 6.76 僵虫4.7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治头痛中成药,解决提高疗效兼治三叉神经痛等问题。其组成成分及%为地龙4.76、川芎11.26、赤芍6.76、元胡6.76、红花5.4、桃仁5.4、当归6.76、天麻6.76、白附子6.76、天南星6.76、细辛2.82、独活6.76、蔓荆子6.76、白芷6.76、全蝎4.76、僵虫4.76。用于治疗头痛、三叉神经痛等。
文档编号A61P25/06GK1117866SQ9510315
公开日1996年3月6日 申请日期1995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1995年3月30日
发明者丛培林 申请人:丛培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