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修补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5370阅读:25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房间隔缺损修补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治疗心脏病用房间隔缺损修补片。
现有治疗房间隔缺损主要采用外科手术修补。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手术通常与低温药剂麻醉、胸造口术、心肺分流术、心房切开术、间隔缺损修补术、缝合术等因素有关。这对施术者来说不仅消耗了大量的精力与体能,而且还浪费大量的药品和血液,对受术者来说不仅承受难以忍受的痛苦,而且恢复期较长,费用昂贵,还经常伴有并发症和死亡率。基于这些原因,人们探索不用外科手术而达到修补房间隔缺损的方法。在1976年,美国的《circulation》杂志上报导了在人体中用伞状补片进行房间隔缺损的关闭技术,其修补方法是将金属骨架式伞状补片放在心导管的金属套内,经静脉血管将补片送到心脏内,在x光机配合下,固定在房间隔缺损的位置。这种修补术简单、方便、成本低。如修补成功,患者恢复较快,并减少患者术后痛苦。如果修补不成功,再行外科手术修补。而用这种方法修补房间隔缺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修补片”能否固定牢固和固定的位置是否正确。目前的修补术采用金属骨架钩式补片,补片主体采用涤纶,在涤纶片的周边设置有3个金属钩,用金属钩将补片固定在房间隔缺损的壁上,但由于人的静脉血管到心脏的路径多处弯曲,弧度比较大,而金属框架具有不易弯曲性,在迂曲的静脉血管中,经常因无法将补片送到心脏而失败,或到达心脏后因机械故障而无法将伞片打开而失败。即使伞片到达心脏,由于是金属锚钩式结构,其位置必须一次固定不能调整,如稍有偏差,固定位置不当,会出现“残余漏”而且又无法调整。所以此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成功率不高,不易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房间隔缺损补片,其补片在迂曲的静脉血管中弯曲自如,而且能自动调整补片位置,以提高修补的成功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前、后两个补片,且前补片与后补片设有丝状耦合锁面,前后补片的中部设有柱状锁扣,周边是光滑面,所述的丝状耦合面中,在前补片上设有长钩丝,后补片上设有圈状长丝。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房间隔缺损补片。前后补片中间耦合形成网状结构,促进血栓形成,加固补片的粘合固定,而且在补片扣合过程中会产生自然中心趋向作用,不会出现“残余漏”,所以成功率较高。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前后补片的直观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一步的描述。
前补片(1)与后补片(2)可采用不脱丝的尼龙片,根据心脏病患者房间隔缺损程度来确定补片的大小与形状。本实施例采用圆型补片。一般采说,心脏的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修补片能否顺利到达需要修补的位置,并且在此位置上能固定住。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三项措施1.一在前补片(1)与后补(2)的外周设计成一段光滑面(101,201)。如附
图1所示,此光滑面可分别抵在房间隔缺损的左右侧壁上,主要功能是使前后补片扣合在缺损的位置上,借助于光滑面的可滑动性,再通过导管的“拉—送”作用,使补片具有中心趋向性,来调整补片的位置。这样就可以避免“残余漏”现象。
2.在前补片(1)与后补片(2)的中部设有柱状锁扣,此锁扣的形成是在前补片(1)的中部固定一个圆柱体(103),前端是一个台柱体(104)。此台柱(104)具有弹性;后补片(2)的中部设有一弹性孔(203),当前后补片相扣合时,台柱体(103)穿过弹性孔(203),使圆柱体(103)嵌在弹性孔(203)内。由于台柱体(103)具有单项性,使柱状锁扣合后不能滑脱,保证了前后补片的扣合牢固。
3.为使前后补片扣合后位置不变,在前补片(1)与后补片(2)的中部面上设有一簇丝状耦合锁面。即前补片(1)中部设有钩丝(102),后补片(2)中部设有圈状长丝(202)。长钩丝(102)与圈状长丝(202)结合似拉链粘合在一起,形成丝状耦合锁面。丝状耦合锁面的作用之一是与柱状锁扣一起形成双锁,加固补片扣合。其二作用耦合后形成的网状结构可促进血栓形成,以此加固补片的粘合固定。其三作用是使补片放置在正确位置扣合后不移位,因丝状耦合的锁面的大小制成与房间隔缺损的大小相同。前后补片是由导管经过静脉血管输送到房间隔缺损的位置。由于本实用新型选用的补片是软件材料,且具有弹性,所以在心导管内迂回运动中可随心所欲,极易达到心脏缺损部位。
前后补片间在心脏缺损部位相互扣合由导管的功能来完成。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治疗心脏房间隔缺损修补片,其特征在于前补片(1)与后补片(2)设有丝状耦合锁面,前后补片的中部设有柱状锁扣,周边是光滑面。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房间隔缺损修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丝状耦合锁面中,在前补片中部设有长钩丝(102),后补片(2)中部上设有圈状长丝(20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治疗心脏病用的房间隔缺损补片,其特征是前补片与后补片设有一对丝状耦合面,前后两补片的中部设有柱状锁扣,周边是光滑面。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等优点,而且在补片扣合过程中会产生自然中心趋向作用,且不会出现“残余漏”,成功率较高。
文档编号A61F2/02GK2233255SQ9521077
公开日1996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1995年5月5日 优先权日1995年5月5日
发明者毕达克 申请人:毕达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