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股骨假体植入物及与其配合使用的髋臼假体植入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5559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髋关节股骨假体植入物及与其配合使用的髋臼假体植入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在髋关节股骨端头颈部切除后取代原有的股骨组织以达重建关节活动目的的髋关节股骨假体植入物,以及与该股骨假体植入物配合使用以代替原髋臼的髋臼假体植入物。
目前一般使用在股骨的髋关节以取代原有的股骨组织的假体植入物,已存在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与构造。例如,为了稳固地将此假体植入物植入股骨内,将此假体植入物预先制成长圆柱形的、两侧具有刀刃带的股骨植入部,该股骨植入部上方则设有一倾斜的领部,其上方则形成有与股骨植入物的纵向中心轴线成适当倾斜角度的圆柱形颈部。使用时将该假体植入物的股骨植入部植入股骨内,并利用其上的向外突出倾斜领部覆盖在切断面的密质骨上,以减少股骨植入部的轴向位移,以利于假体对股骨的固定。然而,在将假体植入物植入股骨后,如何有效地减少股骨植入部的轴向位移及使股骨能平均承受重力所产生的力矩而防止大部的转动,以及如何将此假体植入物安全且牢固地植入股骨中央凹腔内,一直是业界所必须克服的问题。
再者,上述外科手术用以植入于骨盘的髋臼巢内以替代原髋臼的髋臼假体植入物,大体上均为一具有圆锥形外壳的髋臼假体植入物,此种髋臼假体植入物通常与另一髋关节股骨假体植入物结合使用,以取代原髋臼组织而达重建关节活动的目的。然而,如何有效地防止髋臼在外壳内滑动产生磨屑及方便植入,或二次手术时如何方便取出该髋臼,也一直是业界努力欲克服的课题。
此外,一般外科手术所使用的髋臼假体植入物,另有一种大体上是一半圆球体的髋臼假体植入物,而此髋臼假体植入物通常与另一髋关节假体植入物结合使用以取代原髋臼组织,而达重建关节活动的目的。然而,如何有效防止金属髋臼和原髋臼骨之间的松脱,以及髋臼内衬及金属髋臼间因松动所造成的摩擦而产生磨出碎屑的问题,迄今未有理想的解决办法。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的缺点而设计,其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在髋关节股骨端头颈部切除后取代原有的股骨组织,以达重建关节活动的髋关节股骨假体植入物。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安全且牢固地植入股骨内、并使股骨能平均承受重力所产生的力矩而防止大部的转动的髋关节股骨假体植入物。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髋关节股骨端头颈部切除后足以覆盖该股骨切断面的密质骨,使得在承受重力时大部的受力由此传递至密质骨,以减少股骨植入部的轴向位移,以利于假体植入物的固定的髋关节股骨假体植入物。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植入髋臼巢内以替代原髋臼活动的髋臼假体植入物。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方便植入髋臼巢内或从其中取出的髋臼假体植入物。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髋臼在外壳内滑动而产生磨屑的髋臼假体植入物。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植入于病人髋臼巢内以替代原坏死组织及髋臼活动的髋臼假体植入物。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入后可透过珠结披覆面及螺钉锁合而与骨盘紧密结合的髋臼假体植入物。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入后可使髋臼及髋臼内衬紧密结合、并减少摩擦以避免磨出碎屑,而得以防止其它骨质疏松症及病变产生的髋臼假体植入物。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髋关节股骨假体植入物,是由与生物相容的钛基合金(Ti-6A1-4V)或钴铬钼合金(Co-Cr-Mo)等生物医学材料一体制成,包括有一股骨植入部、用以覆盖在股骨切断面密质骨上的领部及在其上方的颈部,该假体植入物的朝远股骨端伸展的股骨植入部的底端为圆柱状的正圆曲面,在近股骨端的股骨植入部的左右两侧及外侧部、内侧部均从领部向下逐渐缩小而呈近似椭圆楔形,上方的领部则在一侧向下倾斜而呈椭圆形;在近股骨端的股骨植入部的椭圆楔形的外周面披覆有珠结曲面;该领部在另一侧设有圆弧形平坦面,该平坦面在中央设有带有阴螺纹的鱼眼深孔;该颈部与镜面圆球状股小球的具有三种深度的结合凹部配合,使得颈部在插入股小球内结合后,整体颈部的长度能因结合凹部深度的不同而形成三种颈长;该颈部的中心轴线与股骨植入部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134°;顶端的颈部制成标准摩斯锥度面,以与另一内含摩斯锥度面的镜面圆球状股小球敲击结合而稳固地植入股骨,取代原坏死组织而达关节重建的目的。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髋臼假体植入物的第一实施例,可与股骨假体植入物配合使用,由聚乙烯材料所制成的髋臼杯及一合金外壳构成;该髋臼杯在下半部开口处设有多道等间隔分布的缺口,分隔成多瓣弹性块,在其中相对向的二瓣弹性块的外周面上设有一对成180°配置的凸缘,该髋臼杯的多瓣弹性块在底部设有向外突出的呈光滑圆弧面的披覆面,金属外壳在内周面大约中央处设有两个成180°对称配置的凸键,并在靠近底端处则设有一环状凹槽,以使髋臼杯的一对凸缘能从任一方向滑入金属外壳内;该髋臼杯的外周面中段部份是平滑圆柱面,且其半径略小于在其滑入金属外壳后与之相等高度的金属外壳内径,以减小滑入时的干涉。该平滑圆柱面在大约中央处设有环状凹槽,以使该髋臼杯在装入金属外壳或从外壳取出时使多瓣弹性块能产生弹性作用。再者,该一对凸缘的外侧呈斜锥度曲面,以与金属外壳底部的内缘锥度相配合,使髋臼杯能在组装时顺利装入金属外壳内并卡止在金属外壳的环状凹槽内。此外,该一对具有凸缘的对称弹性块在底部设有一对向内倾斜一特定角度的圆孔,以使另一辅助工具在作二次手术时方便地取出该髋臼杯。该合金外壳的靠近底部的环状凹槽的下缘的环状卡合部在底端形成有一倾斜曲面。该髋臼杯底部的披覆面能完全覆盖合金外壳的底部内缘。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髋臼假体植入物的第二实施例,是由高分子材料所制成的髋臼内衬及一合金髋臼外壳以及骨螺丝及高分子材料制成的骨孔塞及骨螺纹孔塞所构成。髋臼外壳整体大致呈半圆球状,外表面呈多孔珠结披覆的圆球面,内表面为光滑圆球镜面,底端具有多个花瓣凹陷,在邻接花瓣凹陷处设有一环状凹槽,底端面在相对180°处设有两个向内下滑的斜槽,与中心垂线成60°至120°范围内的区域内设有二至三排非等间隔分布的圆孔,目的在于确定骨螺钉与骨盆的接合位置,使髋臼外壳透过压配合,藉由骨质增生进入珠结面的结合力及骨螺钉的锁合力产生双重保障,达到固定的效果。如用骨水泥达致结合,亦可以所提供的骨孔塞及螺纹孔塞紧配这些孔位,使骨水泥不致溢流至内部而产生结合不良。底部的花瓣凹陷的功能有二一为防止髋臼内衬与外壳结合时出现相对转动,再则可用于髋臼内衬在植入时定位。如植入后对此植入角度或功能不满意,可使用工具插入两个相对180°的向内下滑的斜槽面中任一个,取出髋臼内衬,重新放置在理想位置。在接近底部的内面,邻接花瓣凹陷处设有环状凹槽,目的在于使髋臼内衬滑入外壳时能顺利地卡入并固定在其中。髋臼内衬除了顶端以圆弧面与外壳相结合外,底部亦以花瓣凸起与外壳相配合,以防止转动。花瓣上端以双斜面凸缘键与外壳结合,防止垂直方向的滑动,在此双斜面凸缘键后面设有一环状槽,目的在于使双斜面凸缘键具有弹簧的功效,其中一倾斜面可使滑入容易,而另一倾斜面则使固定更为密实。髋臼内衬的内面设计成配合股小球的球形,底端面分别向外设有0°、10°、20°的突出面,目的在于植入时适应不同的病人及病情需要,防止脱臼滑出。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功效,现结合附图详细描述如下。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髋关节股骨假体植入物的透视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髋关节股骨假体植入物的前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髋关节股骨假体植入物的俯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髋关节股骨假体植入物的仰视图;图5是沿图2的A-A线取的截面图;图6是沿图2的B-B线取的截面图;图7是沿图2的C-C线取的截面图;图8是沿图2的D-D线取的截面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髋关节股骨假体植入物的鱼眼孔部份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髋关节股骨假体植入物的植入股骨内的部份的剖视图,其中颈部上方结合有镜面圆球状的股小球;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髋臼假体植入物的第一实施例的髋臼杯部份的半剖视图(沿
图13的E-E线取的半剖视图);
图12是沿
图11的F-F线取的剖视图;
图13是沿
图11的G-G线取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髋臼假体植入物的第一实施例的外壳部份的仰视
图15是沿
图14的H-H线取的剖视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髋臼假体植入物的第一实施例与髋关节股骨假体植入物的进入组合状态前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髋臼假体植入物的第一实施例与髋关节股骨假体植入物组合后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髋臼假体植入物的第二实施例的髋臼外壳部份的剖视图(沿
图19的K-K线取的剖视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的髋臼假体植入物的第二实施例的髋臼外壳部份的仰视图;图20是本实用新型的髋臼假体植入物的第二实施例的髋臼内衬部份的仰视图;图21是本实用新型的髋臼假体植入物的第二实施例的髋臼内衬部份的前视图;图22是本实用新型的髋臼假体植入物的第二实施例的髋臼与髋关节股骨假体植入物的分解图;图23是本实用新型的髋臼假体植入物的第二实施例与髋关节股骨假体植入物组合后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24是本实用新型的髋臼假体植入物的第二实施例的骨孔塞,是使用骨水泥固定时的附件;图25是本实用新型的髋臼假体植入物的第二实施例的聚乙烯螺纹孔塞,是使用骨水泥固定时的附件;图26是本实用新型的髋臼假体植入物的第二实施例的钴铬钼骨螺钉,是不使用骨水泥固定时的附件。
参阅
图1至10,本实用新型的髋关节股骨假体植入物1是由与生物相容的钛基合金或钴铬钼合金等生物医学材料一体制成,包括有一股骨植入部10、用以覆盖在股骨B的切断面密质骨B1上的领部11及在其上方的颈部12。
股骨植入部10在中央形成有一条与股骨B的长度方向平行一致的纵向中心轴线100,其两侧101是以该中心轴线100为中心而形成的向下逐渐缩小且左右对称的弧状面,如图6所示;该股骨植入部10并且沿着该中心轴线100向远股骨端伸展至底端而形成一正圆曲面102,如图2所示。又,该股骨植入部10的外侧部103亦与中心轴线100平行一致,以方便植入股骨B内或从股骨取出,而其内侧部104则从D-D线开始往上形成一个圆弧曲面105,在D-D线下方则与中心轴线100平行而呈圆柱体状;上述股骨植入部10的左右两侧101及外侧部103、内侧部104从领部11向下逐渐缩小而呈近似椭圆楔形,如图5至8所示;另于股骨植入部10的近股骨端处的外周面设有珠结曲面106。以上所述的圆柱状的远侧端按股骨内腔的几何形状来设计,使远侧端插入股骨后应力分布平均,避免了应力集中的缺点。
领部11介于股骨植入部10与颈部12之间而向外向下倾斜呈适当的倾斜角,该领部11的底面设有珠结披覆面110以利于骨质增生于其中,提高假体植入部的固定性。披覆珠结曲面的椭圆楔状体亦是配合股骨内腔的几何形状来设计,以获得均匀的应力分布,同时钴铬钼金属珠结曲面以涂覆层涂布,使珠粒间隙可帮助骨质附着长入而达长期固定的效果,且环形的金属珠结曲面涂覆可诱导软组织与新生骨整圈形成,防止内衬刮磨碎屑进入股柄区而产生骨溶解。又,该领部11大小设计成足以覆盖着股骨B的切断面密质骨B1,以使假体植入物1在承受重力时大部份的受力由此领部11传递至密质骨B1,以减少假体植入物1的轴向位移。另于领部11的另一侧则形成有圆弧平坦面111,其中央则设有鱼眼深孔112,该鱼眼深孔112在内侧设有阴螺纹114,以供T型假体植入握柄(未图示)进行插入螺接而将假体植入部1植入股骨B内。
颈部12是连接在股骨植入部10及领部11上方的圆柱体,该颈部12的中心轴线120与股骨植入部10之中心轴线100呈134°倾斜角。该角度设计在134°亦为配合一定的髋关节尺寸统计所得颈茎角度而采取的数值。在一定的人体体型的情况下,颈夹角采取134°角,则假体植入物在植入后整体应力结构平衡,各构件的活动较稳定,可以减少负载及磨损,延长使用寿命。这个角度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人体体型来进行修正。
为了配合不同的病患需要,本实用新型的关节股骨假体植入物1的颈部12是标准摩斯锥度面,配合插入另一内含摩斯锥度面的镜面圆球状股小球M的结合凹部,而形成具有三种不同颈深的颈部12,这样,当股骨与骨盘结合时,该假体植入物1的股骨植入部10与颈部12之间的夹角即无须改变而始终维持134°的倾斜角。
又,在植入过程中,为了避免碰触该假体植入物1及其连接在颈部12上方的镜面髋臼,可利用一T型假体植入握柄(未图示)插入上述领部11一侧的圆弧平坦面111的中央鱼眼深孔112内而螺接在一起,这样,即可方便植入股骨内,随后将该T型假体植入握柄反向旋转即可脱离上述的假体植入物1,此外,该鱼眼深孔112的台肩113则可配合另一假体植入砧柄(未图示)的平头而敲击该台肩113,以将该假体植入物1安全、稳固地植入股骨B内。
为便于稳固、顺利地将本实用新型的髋关节骰骨假体植入物1植入股骨B内或从股骨取出,于是将股骨植入部10的外侧部103制成与中心轴线100平行一致的圆弧端面。又,由于股骨B的内侧B2通常是较外侧B3承受较大负重的密质骨,在股骨植入部10植入后仍维持此一受力状态,因而将该股骨植入部10的内侧部104从D-D线往上制成一圆弧曲面105,配合上述股骨植入部10的左右两侧101及外侧部103、内侧部104的椭圆形且向下渐缩的楔形状珠结曲面106,使股骨植入部10在承受重力产生力矩时防止大部份的转动,并使旋转产生的位移量减少,又上述的珠结曲面106跟大部份的疏质骨接触,有利于增生骨在珠结曲面106上加强此假体植入物1的固定力量。再者,上述的领部11位于股骨B的内侧B2上,而其大小足以覆盖股骨B的切断面密质骨B1,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髋关节股骨假体植入物1在承受重力时,大部份的受力由此领部11传递至密质骨B1,以减少假体植入物1的轴向位移,并有利于假体植入物1的固定。
此外,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如果需要而又必须更换另一同类型的假体植入物1,在此情况下,则可利用上述T型假体植入握柄插入领部11的另一侧的圆弧平坦面111中央的鱼眼深孔112内并加以旋转而螺接在一起,从而将该假体植入物1垂直取出。
依照上述的构造与作用,本实用新型的髋关节股骨假体植入物具有下功效(1)配合颈部插入镜面圆球状股小球的结合凹部而使之具有三种深度,使其在结合时,整体颈部的长度能因金属头的结合凹部的深度不同而使单一的假体植入物具有不同的颈长而适合不同的病患需要。
(2)在近股骨端的股骨植入部由领部向下渐缩而呈楔形状的珠结曲面,使得股骨在承受重力产生力矩时能防止大部份的转动,并使旋转产生的位移量减少。
(3)近股骨端的领部的大小足以覆盖股骨切断面的密质骨,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髋关节股骨假体植入物在承受重力时,大部份的受力由领部传递至密质骨,以减少假体植入物的轴向位移。
(4)领部的另一侧的圆弧形平坦面在中央设有鱼眼深孔及在孔内侧设有阴螺纹,因而可能利用一个假体植入握柄这样的辅助工具与其螺接而将本实用新型的髋关节股骨假体植入物植入股骨内或从股骨取出,防止用手碰触此一假体植入物,以免污及磨转面。
(5)以上所述的圆柱状的远侧端按股骨内腔的几何形状来设计,使远侧端插入股骨后应力分布平均,避免了应力集中的缺点。
(6)披覆球结曲面的椭圆楔状体亦是配合股骨内腔的几何形状来设计,以获得均匀的应力分布,同时钴铬钼金属珠结曲面以涂覆层涂布,使珠粒间的间隙可帮助骨质附着长入而达长期固定的效果,且环形的金属珠结曲面涂覆可诱导软组织与新生骨整圈形成,防止内衬刮磨碎屑进入股柄区而产生骨溶解。
(7)颈夹角设计在134°亦为配合一定的髋关节尺寸统计所得颈茎角度而采取的数值,在一定的人体体型的情况下,颈夹角采取134°角,则假体植入物在植入后整体应力结构平衡,各构件的活动较稳定,可以减少负载及磨损,延长使用寿命。这个角度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人体体型来进行修正。
参阅
图11至17,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髋臼假体植入物为半髋式,由聚乙烯材料所制成的髋臼杯2和由钴铬钼合金制成的外壳3所构成。

图11~13所示,髋臼杯2整体呈近似圆杯状,其下半部开口处设有八道等间隔分布的缺口21,分隔成八瓣弹性块22,其外周面的中段部份设有平滑圆柱面26,该平滑圆柱面26大约在中央处设有一环状凹槽27,以使该髋臼杯2在装入金属外壳3或从外壳取出时使八瓣弹性块22能产生弹性作用而方便压缩这些弹性块22,又,该髋臼杯的八瓣弹性块22的其中相对向的两块上设有一对呈180°配置的凸缘23,该一对凸缘23的外侧呈斜锥度曲面,而于该一对具有凸缘23的相对向弹性块22的底部则开设有一对向内倾斜一特定角度的圆孔24。又,该髋臼杯2的八瓣弹性块22的底部则设有向外突出的呈光滑圆弧面的披覆面25,另外,该髋臼杯2的内部28则形成一光滑球面,而其外周面上半部29亦形成一光滑球面。

图14与15所示,外壳3由钴铬钼合金制成,呈半圆球中空状,其外周面31形成光滑球形镜面,内周面32上方则形成球形面,外壳的底部37则形成平滑面,其内侧则可完全被上述髋臼杯2的底部的向外突出的披覆面25所包覆,以免合金外壳3的内缘侧面的设计余隙产生纤维增生组织。又,在该内周面32大约中央处设有两个呈180°对称配置的凸键33;另外,在靠近底端处则设有一环状凹槽34,以使上述髋臼杯2的一对凸缘23能从任一方向滑入外壳3内而卡止在环状凹槽34的下缘的环状卡合部35上,该环状卡合部35在底端则形成有一倾斜曲面36,以方便导入髋臼杯2的一对凸缘23。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半髋式髋臼假体植入物时,是与另一髋关节股骨假体植入物1配合使用,如
图16所示。使用时将已植入股骨内的髋关节股骨假体植入物1的顶端的镜面圆球状股小球M滑入本实用新型的髋臼假体植入物的聚乙烯髋臼杯2内,而与髋臼杯2内部的光滑球面28产生一种摩擦阻力极小的磨转面,取代原有的股骨组织。
为方便在装入或二次手术时将髋臼杯2从固定于髋臼巢内的金属外壳3的内部取出来更换另一个同类型的髋臼杯2,在髋臼杯2下半部开口处所开设的缺口21以及在其外周面平滑圆柱面26的大约中央处所开设的环状凹槽27使髋臼杯2的八瓣弹性块22能产生弹性作用,因此,在将该髋臼杯2装入外壳3内时,仅需用手指头将该髋臼杯2的具有一对凸缘23的相对向弹性块22往内挤入外壳3内,使得该一对凸缘23正好卡入外壳3的环状凹槽34内而卡止在环状凹槽34的下缘的环状卡合部35上。反之,在作二次手术的拆卸动作而欲将该髋臼杯2从外壳3取出时,则仅须利用另一辅助工具(未图示)插入上述相对向的弹性块22的底部圆孔24内并相对向施力,使得该一对凸缘23脱离外壳的环状凹槽34,即可方便地取出髋臼杯2。
又,当髋臼杯2装入外壳3内时,为达到防止髋臼杯2在外壳3内滑动而产生磨屑以致加速该聚乙烯髋臼杯2的损坏,在外壳3的内周面32大约中央处设有两个呈180°对称配置的凸键33,这两凸键33抵靠住装入外壳3内的髋臼杯2的外周面29的下缘291,使得患者的股骨在活动时,利用髋关节股骨假体植入物的顶端的镜面圆球状股小球M与聚乙烯髋臼杯2内部的光滑球面28产生一种摩擦阻力极小的磨转面,这样就可以防止聚乙烯髋臼杯2在外壳3内滑动产生磨屑,就可以延长聚乙烯髋臼杯2的使用寿命,如
图17所示。
依照上述的构造与作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半髋式髋臼假体植入物具有下列功效(1)可配合另一髋关节股骨假体植入物植入骨盘的髋臼巢内以替代原髋臼活动。
(2)该聚乙烯髋臼杯可方便地装入外壳内,或者,若需要更换该髋臼杯,则可在二次手术时方便地将髋臼杯从外壳内卸下。
(3)能有效地防止髋臼杯在外壳内滑动而产生磨屑,从而延长该聚乙烯髋臼杯的使用寿命。

图18至2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全髋式髋臼假体植入物由聚乙烯材料所制成的髋臼内衬4、一个钴铬钼金属外壳5、以及钴铬钼金属骨螺钉60或聚乙烯材料的骨孔塞61与螺纹孔塞62所构成。

图18与19所示,髋臼外壳5整体呈半圆球状,其外表面50为珠状披覆面,而其内表面51为光滑球镜面,顶部中心有一螺纹孔52,方便在手术时使用手术工具结合此孔以达到放置及敲击结合的目的。而靠近底面有十四处花瓣状凹陷53。在对称180°的部位,设有两个向内下滑的斜槽54以使在髋臼外壳与内衬结合后、在重开手术时或须重放髋臼时方便手术工具伸入外壳与内衬分开的部位。从底端面向内看,在与中心垂线成60。至120°的范围内的区域N(
图18、19)内设有二至三排非等间隔分布的圆孔55,将此处对准骨盆髋臼上方,是为骨螺钉60(图26)的最佳锁合位置。圆孔55内形成有圆弧部56,可使骨螺钉60锁入后,不受一定方向的限制而有若干自由度。底部花瓣凹陷53的上方有一环状凹槽57,使髋臼内衬在锁合后利用此一凹槽57以实现外壳与内衬结合的目的。在底部介于花瓣凹陷53与凹槽57之间有一圆环键58,利用此键58将后述的髋臼内衬的双斜面凸缘键向内压缩,使其在到达凹槽58时再胀开,并发出清脆的响声,在进行手术时方便确认植入与锁合。另在底部端面59上有罗马数目字型刻印,方便手术时选取不同的髋臼内衬安放位置,以加速手术的进行。此外,图24所示的骨孔塞61有两种用途,一种用途是在医师将骨螺钉60锁合在髋臼巢内后用它来填满所余下的孔穴空间,以防止其它骨质混合血水流入髋臼内衬4与金属外壳5之间的孔隙而产生微量摩擦,增加磨屑;第二种用途是在医师不采用骨螺钉60锁合而采用骨水泥来将金属外壳5结合到髋臼巢内时,用这种骨孔塞61及螺纹孔塞62来填满所有余下的空间,以防止骨水泥回流入金属外壳5内,以有利于进行手术。
如图20、21所示,髋臼内衬4近似帽状,其外表面40为圆滑球面,内表面41亦为光滑球面,在与球面41相接处形成有倒角面42,其目的在于方便球头进入,与此倒角面42相接的是第二倒角面43,其目的在于增加假体植入物的活动自由度。在髋臼内衬4的底部,设有一个呈20°的突出面44,以防止植入或活动时产生脱臼,增加植入时的安定性。与突出面44同侧设有两个X光销45,以在手术后帮助识别髋臼在X光片中的位置。在两个X光销45的中间设有一个V形缺口46,方便在手术中植入髋臼时识别髋臼外壳底部上的刻印,减少重覆出错的机会。底部的另一侧设有两个圆孔47,是植入髋臼外壳的手术工具的工具孔。底部突出缘的上方设有十六个用以与髋臼外壳楔合的花瓣凸起48,此凸起的目的在于防止转动,帮助锁合。而花瓣凸起48在上方另有一双斜面凸缘键480,目的在于方便髋臼植入及锁合时的紧密配合。双斜面凸缘键的背后为一环状槽49,此槽的目的在于使凸缘键480具有弹簧的作用。环状槽49在相对180°的位置上分别形成有一个缺口490,以使凸缘键480在受压缩时有后退的空间及变形量。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全髋式髋臼假体植入物时,是与另一髋关节股骨假体植入物1配合使用,如图22所示,使用时将已植入股骨内的髋关节股骨假体植入物1的顶端的镜面圆球状股小球M滑入本实用新型的髋臼内衬4内,在此之前,先将髋臼外壳5利用金属骨螺钉60,或聚乙烯骨孔塞61、骨螺纹孔塞62及骨水泥,固定于骨盆髋臼巢内,再将髋臼内衬4固定于其内。利用髋臼内衬4的内球面的极光滑球面与镜面圆球状股小球M之间产生极微小之摩擦来取代原有组织功能。为在手术时方便反覆取出以寻求最佳装配位置,或是在二次手术时方便将髋臼内衬4从金属外壳5内取出以更换另一个同类型的髋臼内衬4,在内衬4的下半部的花瓣凸起48的上方、即双斜面凸缘键480的部位后面设有一个环状槽49,在此双斜面凸缘键受金属外壳的圆环键58压迫时产生弹簧的作用,而此双斜面凸缘键480在通过圆环键58之后即落入金属外壳5的凹槽57中,并利用下斜面与圆环键58产生紧密接触,达到紧密锁合的目的。反之,在作二次手术拆卸动作而要将该髋臼内衬4从金属外壳取出时,则仅须利用另一手术工具(未图示)插入介于金属外壳5与髋臼内衬4的相对两个180°的向内下滑的斜槽54中的任一个,向外扳起,即可因整个双斜面凸缘键480的弹簧作用及凸缘键480后面的两个缺口490,产生向内收缩的作用,而达到取出的目的。
又当髋臼内衬4装入金属外壳5内时,为了降低髋臼内衬4与金属外壳5之间的摩擦,防止产生碎屑以致加速该聚乙烯髋臼内衬4的损坏,除将金属外壳5的内面51及髋臼内衬4的外面40按精确圆弧造型并提高光洁度外,并对内面51进行镜面抛光处理,以减少碎屑产生。
另外为避免髋臼内衬4在接合髋关节股骨假体植入物1的顶端的镜面圆球状股小球M之后因活动度的影响而产生脱臼情况,在髋臼内衬4的下端、在与金属外壳5的骨孔区域N相对应的部位,设有0°、10°及20°等不同角度的向外突出面44,以使不同病况的病人在手术后在特定范围的活动度中达到较好的稳定度。
此外,髋臼外壳5在固定于骨盆腔的髋臼槽内时,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在直接压合后,用骨螺钉60穿过金属外壳5的孔洞将外壳5锁合在髋臼巢内,利用骨质增生组织生长于髋臼外壳5的外表面珠状披覆面50上的生物结合力及骨螺钉60的锁合力实现双重接合。另一种方式是,将聚乙烯骨孔塞61及螺纹孔塞62填满金属外壳5的所有孔穴,再利用骨水泥的化学结合力将金属外壳5固定在髋臼巢内。
依照上述的构造与作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全髋式髋臼假体植入物具有下列功效(1)可配合另一髋关节股骨假体植入物植入骨盘的髋臼巢内以替代原髋臼活动。
(2)该髋臼内衬可方便地装入外壳内,或者,在需要更换该髋臼内衬、或是在取出髋臼内衬重放角度时,可方便地将其拿下。
(3)能有效地防止髋臼内衬在外壳内出现微量滑动以致产生磨屑,从而延长该髋臼内衬的使用寿命。
(4)金属外壳可同时使用压配合、骨螺钉锁合,或是骨水泥加骨孔塞及螺纹孔塞的锁合方式,锁合在骨盆的髋臼巢内。
在以上的实施例描述中,是用聚乙烯制作髋臼内衬及骨孔塞,并用钴铬钼合金制成外壳、骨螺钉等。但在实际上,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结构上的组合,材料部份则可采用任何一种合适的材料,所列举的材料仅作为示例。
权利要求1.一种髋关节股骨假体植入物,包括有一股骨植入部、用以覆盖在股骨的切断面密质骨上的领部及在其上方的颈部;其特征在于,该假体植入物的向远股骨端伸展的股骨植入部的底端为圆柱状的正圆曲面,在近股骨端的股骨植入部的左右两侧及外侧部、内侧部均从领部向下逐渐缩小而呈近似椭圆楔形,上方的领部则在一侧向下倾斜而呈椭圆形。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髋关节股骨假体植入物,其特征在于,在近股骨端的股骨植入部的椭圆楔形的外周面披覆有珠结曲面。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髋关节股骨假体植入物,其特征在于,该领部在另一侧设有圆弧形平坦面,该平坦面在中央设有带有阴螺纹的鱼眼深孔。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髋关节股骨假体植入物,其特征在于,该颈部与镜面圆球状股小球的具有三种深度的结合凹部配合,使得颈部在插入股小球内结合后,整体颈部的长度能因结合凹部深度的不同而形成三种颈长。
5.按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髋关节股骨假体植入物,其特征在于,该颈部的中心轴线与股骨植入部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134°。
6.一种髋臼假体植入物,可与股骨假体植入物配合使用,由聚乙烯材料所制成的髋臼杯及一合金外壳构成;其特征在于,该髋臼杯在下半部开口处设有多道等间隔分布的缺口,分隔成多瓣弹性块,在其中相对向的二瓣弹性块的外周面上设有一对成180°配置的凸缘,该髋臼杯的多瓣弹性块在底部设有向外突出的呈光滑圆弧面的披覆面,金属外壳在内周面大约中央处设有两个成180°对称配置的凸键,并在靠近底端处则设有一环状凹槽,以使髋臼杯的一对凸缘能从任一方向滑入金属外壳内。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髋臼假体植入物,其特征在于,该髋臼杯的外周面中段部份是平滑圆柱面。
8.按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髋臼假体植入物,其特征在于,该平滑圆柱面在大约中央处设有环状凹槽。
9.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髋臼假体植入物,其特征在于,该相对向的两瓣弹性块上的一对凸缘的外侧呈斜锥度曲面。
10.按权利要求6或9所述的髋臼假体植入物,其特征在于,该相对向的两瓣弹性块在底部设有一对向内倾斜一特定角度的圆孔。
11.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髋臼假体植入物,其特征在于,该合金外壳的靠近底部的环状凹槽的下缘的环状卡合部在底端形成有一倾斜曲面。
12.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髋臼假体植入物,其特征在于,该髋臼杯底部的披覆面能完全覆盖合金外壳的底部内缘。
13.一种髋臼假体植入物,可与股骨假体植入物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髋臼外壳整体大致呈半圆球状,外表面呈多孔珠结披覆的圆球面,内表面为光滑圆球镜面,底端具有多个花瓣凹陷,在邻接花瓣凹陷处设有一环状凹槽,底端面在相对180°处设有两个向内下滑的斜槽,与中心垂线成60°至120°范围内的区域内设有二至三排非等间隔分布的圆孔;髋臼内衬用于接合在髋臼外壳内面的近似帽状物,由高分子材料制成,底部突出缘上方设有多个花瓣凸起,在花瓣凸起上方设有便于滑入并固定在髋臼外壳内的双斜面凸缘键,下端设有从底端面向外倾斜的倾斜面。
14.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髋臼假体植入物,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填塞髋臼外壳孔穴的骨孔塞。
15.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髋臼假体植入物,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一将髋臼外壳锁合固定在骨盆髋臼巢螺钉。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在髋关节股骨端头颈部切除后植入股骨与骨盘的髋臼巢内的组合髋关节假体植入物,由生物相容材料制成。股骨植入物由颈部、领部与股骨植入部构成,其颈部可通过与镜面圆球状股小球接合形成不同长度。髋臼植入物由钴铬钼合金制成的外壳和由聚乙烯制成的髋臼杯构成;髋臼杯通过在底端制有缺口而具有弹性以便放入外壳内或从外壳中取出,其光滑内表面与股骨植入物的股小球配合实现髋关节功能。外壳固定在骨盘的髋臼巢内。
文档编号A61F2/36GK2244386SQ95212528
公开日1997年1月8日 申请日期1995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1995年6月16日
发明者林春生 申请人:林春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