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负压可控式人流吸引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6477阅读:6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腔负压可控式人流吸引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医疗器械。
目前通用的人流吸引管为一简单的金属中空管,顶端侧部开一吸引口,末端外接橡皮管、负压瓶。这种人流吸引管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常发生管腔堵塞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公告号为209761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人流多孔吸引管,但未能取得预期的结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改变现有人流吸引管的结构,以有效地解决管腔堵塞现象。
引起人流吸引管管腔堵塞原因,一是大块胚胎组织的梗阻。而另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却为大家所忽视,即由于宫颈内外口对人流吸引管的紧密包裹,宫腔处于一密闭的环境中。手术时,当宫腔内空气逐渐被抽出后,腔内负压将逐渐升高,使宫腔内负压与负压瓶负压的压差减少,直至相等。这是吸引管管腔“堵塞”的主要原因。本实用新型就是通过改变宫腔内负压状态,来实现消除“堵塞”之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是改现有单管结构为双管结构(见


图1、图2),一腔为胚胎组织吸出的通道;另一腔为宫腔内负压调控通道,外接调控开关,供常压空气进入宫腔。手术过程中,当宫腔内负压升高,宫腔与负压瓶压差减少,致使胚胎组织不能吸出时,通过调节空气进气开关,使宫腔内负压下降,胚胎组织吸出。
本实用新型的双管结构中进气管置于胚胎组织吸出管的内壁,这种双管结构也可以是双套管结构。其常压空气进气调节开关可以是按键式,也可以是螺旋式;双腔管可以是金属的,也可以是塑料的。
本实用新型可消除因宫腔内负压升高所造成的负吸管道不畅甚至阻塞现象。使宫腔内操作实现一次完成,从而减少了人流管出入宫腔的次数,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宫腔内感染的机会,将宫颈管粘膜的损伤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避免了宫颈粘连的发生。由于宫腔内只存在局部负压,亦减轻了负吸术对子宫的刺激,使人流综合征的发生减少。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a为平面图,b为纵切面图,c为横切面图,[1]为胚胎组织吸出之通道,[2]为宫腔负压调控常压空气进气通道,[3]为螺旋开关。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a′为平面图,b′为纵切面图,c′为横切面图,[1]′为胚胎组织吸出之通道,[2]′为宫腔负压调控常压空气进气通道,[3]′为按键式开关。
下面将通过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为双腔管,管长24cm,粗管直径为0.8cm,细管直径为0.2cm,置于粗管的后内侧壁。细管上顶端开口于粗管上端后壁,距粗管顶端1cm;细管下末端开口于粗管下1/5处的左侧壁,与螺旋调节开关相接。
实施例2为双腔管,管长24cm,粗管直径为0.7cm,细管直径为0.1cm,置于粗管的前内侧壁。细管上顶端开口于粗管吸引孔下0.3cm处,其下末端开口于粗管下1/5处的前壁,与按键式开关相接。
权利要求1.一种顶端侧部开有一吸引口,末端外接橡皮管负压瓶的人流吸引管,其特征是吸引管为双管腔结构,一管为胚胎组织吸出管,另一管为常压空气进气管,进气管外接空气调节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引管,其特征是进气管置于胚胎组织吸出管的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引管,其特征是胚胎组织吸出管与进气管为双套管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吸引管,其特征是空气调节开关为按键式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吸引管,其特征是空气调节开关为螺旋式开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双腔负压可控式人流吸引管。属医疗器械,为解决人流负吸术中管道堵塞现象而设计。双腔管中,一管为胚胎组织吸出通道;一管为调节宫腔内负压的调控进气通道,外接螺旋式或按键式调控开关,供常压空气进入宫腔。能有效地解决单腔人流吸引管在人流负吸术中因宫腔内负压升高所造成的负吸管道不畅或梗阻现象,减少人流管进出宫腔的次数。
文档编号A61B17/42GK2253959SQ95228318
公开日1997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1995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1995年11月17日
发明者戴海燕, 张香蓉 申请人:戴海燕, 张香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