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急救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6966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急救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多功能急救仪。
在医院里对危急休克病人的紧急抢救主要措施是采取挤压胸部、输氧、吸痰及穴位电疗等,目前这些措施有的已有了现代化设备,如吸痰机等,而挤压胸部和输氧等还不能用仪器按照给定的标准参数有节奏的进行,依然靠人工进行,靠人工进行的不足是人工的体力有限,一人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不得不接连换人,在这接连换人的一瞬间可能是病人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分界线上,耽误一秒钟的抢救,病人就失去复苏的时机。在某种情况下,医务人员用人工给病人吸痰、吹氧时是嘴对嘴地进行,这种抢救方式不仅不卫生,也不能持久,而且压胸、吸痰不能同时进行,只能一项一项地进行,这样往往会顾此失彼,不能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结果是贻误了抢救时间,失去生还的机会,最后导致医务人员虽然已是汗流夹背,筋疲力尽,但在仍不见病人生还的希望时,失去抢救信心,放弃抢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同时对危急患者实施人工呼吸、输氧、吸痰等抢救措施的多功能急救仪。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急救仪的目的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在一可升降的立柱上安装一带动压胸器上下往复工作及输氧胶囊间歇工作的变速箱,压胸器位于病床的上方,压胸器的下端安装有排痰胶囊,变速箱在驱动压胸器上下工作的同时,输氧胶囊和排痰胶囊同时配合进行输氧和排痰工作,由于全部工作都是通过机械有节奏地来完成,所以抢救持续时间长,而且卫生,有效及时的抢救,使患者的复生率大大提高。
说明书附


图1为多功能急救仪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2为多功能急救仪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3为多功能急救仪的变速箱侧剖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4为多功能急救仪变速箱的A-A断面俯视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5为多功能急救仪的压胸器吊架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6为多功能急救仪的压胸器结构示意图。
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急救仪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急救仪,其结构是由升降支架、变速箱、压胸器及输氧器组成,变速箱的右端安装在升降支架上,压胸器安装在变速箱的左端,输氧器安装在变速箱的顶部。变速箱是由机壳[11]、电机[8]、蜗杆[13]、蜗轮[14]、主动齿轮[12]、主动轴[32]、活齿轮[16]、活齿[17]、拨叉[19]、活齿定位把手[18]、拨轮[15]、复合从动齿轮[21][22]、从动轴[33]、换挡把手[20]组成,电机[8]安装在机壳[11]的顶部,蜗杆[13]安装在电机轴上,蜗轮[14]及主动齿轮[12]安装在主动轴[32]上,活齿轮[16]、拨轮[15]及复合从动齿轮[21][22]安装在从动轴[33]上,主动轴[32]、从动轴[33]、活齿定位把手[18]、换挡把手[20]安装在机壳[11]壁的两侧上,蜗杆[13]与蜗轮[14]相接,主动齿轮[12]与复合从动齿轮[21][22]相接,活齿[17]固定在活齿轮[16]上,活齿[17]与拨轮[15]相接,活齿定位把手[18]与活齿轮[16]相接,使活齿轮[16]在从动轴[33]上滑动,调节话齿[17]与拨轮[15]的配合,换挡把手[20]与复合从动齿轮[22]相接,使复合从动齿轮[21][22]在从动轴[33]上滑动,调节复合齿轮[21][22]与主动齿轮[12]的配合压胸器安装在变速箱的左端,是由套管套[25]、拨叉[19]、内套杆[23]、防尘套[31]、外套管[34]、缓冲压杆[26]、弹簧[28]、及吸痰胶囊[29]组成,套管套[25]固定在变速箱机壳[11]的底部,内套杆[23]的上端从套管套[25]底部穿进变速箱内,从变速箱的顶部穿出,和内套杆转动盘[46]相固定,拨叉[19]则固定在位于变速箱内的内套杆[23]上,防尘套[31]套在内套杆[23]的外部,内套杆[23]的下端为空腔,插在外套管[34]之中,缓冲压杆[26]外安装弹簧[28]从外套管[34]底部插进外套管[34]之中,缓冲压杆[26]的顶端则插在内套杆[23]底部的空腔之中,吸痰胶囊[29]则安装在缓冲压杆[26]的下端,在外套管[34]的上端还安装有一压力指示盘[27]。拨叉安装在内套杆上,拨齿[19]的下端有三个水平设置的齿,但各齿的长度不一样,每个齿都可在内套杆转动盘[23]的转动下和拨轮[15]相接,在拨叉[15]的下方安装有复位弹簧[24]主要用于拨叉[15]的复位。在压胸器的底部设有一缓冲吊架,是由U型架[35]及缓冲器[36]组成,两个缓冲器[36]的上端由绞链固定在变速箱上,下端和U型架[35]相接,使用压胸器时,缓冲吊架可水平抬起,只用压胸器上的吸痰胶囊[29]吸痰时,缓冲吊架的U型架[35]才将压胸器托起。输氧器安装在变速箱的顶部,是由压氧气囊[9]、固定环[37]、压氧深度调节螺栓[38]、主压氧板[40]、及副压氧板[39]组成,固定环[37]将压氧气囊[9]固定在变速箱上,主压氧板[40]的底部和变速箱内的拨轮[15]相接,副压氧板[39]和压氧气囊[9]相接并由吸氧深度调节螺栓[38]将其与主压氧板[40]连接在一起。压氧气囊[9]的进气口由气管[42]和氧气瓶[41]相接,出气口由气管[42]和吸痰胶囊[29]相接,吸痰胶囊[29]上设有带单向阀的进气口[30]和出气口[45],进气口[30]和吸痰器[43]相接,出气口[45]和痰桶[44]相接。升降机架是由立轴[3]、底座[2]、脚轮[1]、轴套[4]及带摇柄[6]的丝杠[46]组成,轴套[4]和变速箱固定在一起,立轴[3]的上端穿在轴套[4]之中,底座[2]固定在立轴[3]的下端,脚轮[1]安装在底座[2]的底部。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急救仪的加工制作非常简单方便,按说明书附图所示进行加工制作即可。其具体使用过程如下,将患者放在急救床上,调整升降机架及变速箱使压胸器的下端位于患者的前胸上,将吸痰器放进患者的口中,启动电机工作,电机轴上的蜗杆带动蜗轮转动,由于蜗轮和主动齿轮同轴,所以主动齿轮带动从动复合齿轮转动,由于从动复合齿轮和拨轮同轴,所以拨轮拨动压胸器上的拨叉上下运动,压胸器则作用在患者的胸部起到和人工呼吸一样的作用,拨轮在拨动拨叉工作的同时,顶压变速箱上部的输氧胶囊,使其向吸痰器供氧,压胸器上下按压患者胸部的同时,压胸器底部的吸痰胶囊在单向阀的作用下从吸痰中将患者口中的痰液吸出排入痰桶中。和压胸器顶部相接的内套杆转动盘可使压胸器中的内套杆转动使内套杆上的不同长度的拨叉和拨轮相接,以改变压胸器的下压深度,通过推拉活齿定位把手使活齿轮上的活齿和拨轮相接,以调节拨轮拨动拨叉的频率,当向里推动活齿轮时活齿轮上的活齿则随拨轮一起转动拨轮上增加一拨叉,压胸器的下压频率加快,当活齿离开拨轮时,拨轮上的拨叉则少一个,压胸器的下压就停一次,增加一个间歇,这时气囊就集中给患者供氧,当活齿推入拨轮后,因活齿在不停地给患者供氧的同时又参于了压胸,在压胸时因患者腹腔的气体排出,患者得到的氧气就相对少些。压胸器的下压频率还可通过推拉换挡把手,更换从动复合齿轮与主动齿轮上大小齿轮的咬合以改变从动轴的转速来改变。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急救仪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功能多、使用方便、一物多用等特点,可有效地对危急患者进行应急抢救,避免人为的因素使患者失去宝贵的生命,因此,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权利要求1.多功能急救仪,包括升降支架、变速箱、压胸器及输氧器,其特征在于变速箱的右端安装在升降支架上,压胸器安装在变速箱的左端,输氧器安装在变速箱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急救仪,其特征在于变速箱是由机壳、电机、蜗杆、蜗轮、主动齿轮、主动轴、活齿轮、活齿、活齿定位把手、拨轮、复合从动齿轮、从动轴及换挡把手组成,电机安装在机壳的顶部,蜗杆安装在电机轴上,蜗轮及主动齿轮安装在主动轴上,活齿轮、拨轮及复合从动轮安装在从动轴上,主动轮、从动轮、活齿定位把手及换挡把手安装在机壳两侧壁上,蜗杆与蜗轮相接,主动齿轮与复合从动齿轮相接,活齿定位把手与活齿轮相接,活齿固定在活齿轮上,活齿与拨轮相接,换挡把手与复合从动齿轮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急救仪,其特征在于压胸器安装在变速箱的左端,是由套管套、拨叉、内套杆、防尘套、外套管、缓冲压杆、弹黄、及吸痰胶囊组成,套管套固定在变速箱的底部,内套杆的上端从套管套底部穿进变速箱内,从变速箱的顶部穿出,和内套杆转动盘相固定,拨叉则固定在位于变速箱内的内套杆上,防尘套套在内套杆的外部,内套杆的下端为空心管,插在外套管之中,缓冲压杆外安装弹黄从外套管底部插进外套管之中,缓冲压杆的顶端则插在内套杆底部的空心管之中,吸痰胶囊则安装在缓冲压杆的下端,在外套管的上端还安装有一压力指示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急救仪,其特征在于拨叉安装在内套杆上,在拨叉的下方安装一复位弹簧,拨叉的下端有三个水平设置的齿,但各齿的长度不一样,每个齿都可在内套杆转动盘的转动下和拨轮相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急救仪,其特征在于在压胸器的底部设有一缓冲吊架,是由U型架及缓冲器组成,两个缓冲器的上端由绞链固定在变速箱上,下端和U型架相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急救仪,其特征在于输氧器安装在变速箱的顶部,是由压氧气囊、固定环、压氧深度调节螺栓、主压氧板、及副压氧板组成,固定环将压氧气囊固定在变速箱上,主压氧板的底部和变速箱内的拨轮相接,副压氧板和压氧气囊相接并由吸氧深度调节螺栓和主压氧板连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急救仪,其特征在于压氧气囊的进气口由气管和氧气瓶相接,出气口由气管和吸痰器相接,吸痰胶囊上设有带单向阀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和吸痰器相接,出气口和痰桶相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急救仪,其特征在于升降机架是由立轴、底座、脚轮、轴套及带摇柄的丝杠组成,轴套和变速箱固定在一起,立轴的上端穿在轴套之中,底座固定在立轴的下端,脚轮安装在底座的底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急救仪,其结构是由升降支架、变速箱、压胸器及输氧器组成,变速箱的右端安装在升降支架上,压胸器安装在变速箱的左端,输氧器安装在变速箱的顶部。压胸器作用在患者的前胸上,压胸器是由变速箱提供下压的动力,在压胸器下压的同时可进行输氧、吸痰等治疗。该多功能急救仪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功能多、使用方便、一物多用等特点。
文档编号A61M1/00GK2235285SQ9523449
公开日1996年9月18日 申请日期1995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1995年8月24日
发明者李军 申请人:李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