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负压持续吸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7576阅读:15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低负压持续吸引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疾病综合治疗和手术后防止并发症的医用低负压持续吸引器,属于医疗器械。
在医疗临床上广泛需用的胃肠减压治疗吸引,术后胃肠减压吸引,腹腔负压吸引,术后创面皮办下减压吸引,脓疡局部吸引引流等多方面都需应用低负压吸引器。国内外传统的医用吸引器种类较多。有水瓶倒置式吸引器,手捏式吸引器、重力下垂式吸引器、深负压电动式吸引器。有本专利权人本发明人专利号为91231055.3的医用微负压自控吸引器。传统的医用吸引器多为手工操作,使用不便,负压不稳,性能欠佳。电动式吸引器是深负压吸引易损内脏器官,医用微负压自控吸引器也尚有灵敏度较低,吸引量较小,噪音较高,重量较大的欠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医用低负压持续吸引器,其吸引低负压为-5到-20千帕,吸引量为每分钟大于1500毫升,噪音小于40分贝;重量仅6公斤,可用于开放式或者封闭式持续吸引,由于采用微电流传感器和差压传感器,所以灵敏度高,性能可靠,安全实用,结构紧凑,维修容易,售价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安全瓶中放置一个微电流传感器,当吸引液流入安全瓶后,即自动停机。且采用拆装方便的组合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改进型低负压持续吸引器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
图1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本实用新型由机箱1,可旋固及拆卸的搁圆架2,安全瓶3,连通导管4,安全瓶3的橡胶瓶口塞5,其上的进液气导管6,排气导管8和连接微电流传感器的导线7,排气连通导管9,储液瓶14,储液瓶14的橡胶瓶口塞11,其上的抽液气导管10和吸液气导管12,连接开放式或者封闭式吸引头的导管13,嵌在机箱1顶面圆洞内的塑料圆桶15,低负压表16,电缆接头17,吸引泵19,其上的排气口18和底板20以及电气控制板所构成。
在机箱1内用螺钉固定在底板20上的吸引泵19。经开关接通电源后,即经安全瓶3的橡胶瓶口塞5上的排气连通导管9,排气导管8,把安全瓶3中的气体经排气口18排出。同时储液瓶14中的液体或者气体经储液瓶14的橡胶瓶口塞12上的抽液气导管10,连通导管4,进液气导管6,把储液瓶14中的气体或者液体抽到安全瓶3内。又同时把患者体内吸引液或者气体经开放式或者封闭式吸引头,再经连接开放式或封闭式吸引头的导管13,吸液气导管12进入储液瓶14内。安全瓶3内的低负压由低负压表16指示。微电流传感器置于安全瓶3内,且导线7引出到固定在机箱1顶面的电缆接头17上,电缆接头17又与电气控制板相连接。根据安全瓶3内气液情况可迅速做出正常或者失压报警或者过压报警。报警的形式是相应指示灯亮和蜂鸣器响。安全瓶3置于可旋固及拆卸的搁圆架2上,而搁圆架2通过旋固钮固定在机箱1的顶面上。储液瓶14置于嵌在机箱1顶面圆洞内的塑料圆桶15内。开放式吸引头与封闭式吸引头的共同处是头部做成圆锥形的。在排气连通导管9上有一个四通节头,一头通低负压表,二头通吸引泵19的抽气口,三头通电气控制板上的差压传感器,差压传感器的另一头通大气。
权利要求1.一种由机箱1,可旋固及拆卸的搁圆架2,安全瓶3,连通导管4,安全瓶3的橡胶瓶口塞5,其上的进液气导管6,排气导管8和连接微电流传感器的导线7,排气连通导管9,储液瓶14,储液瓶14的橡胶瓶口塞11,其上的抽气液气导管10和吸液气导管12,连接开放式或者封闭式吸引头的导管13,嵌在机箱1顶面圆洞内的塑料圆桶15,低负压表16,电缆接头17,吸引泵19,其上的排气口18和底板20以及电气控制板所构成的低负压持续吸引器,其特征在于a.安全瓶3置于可旋固及拆卸的搁圆架2上,而搁圆架2通过旋固钮固定在机箱1的顶面上。b.储液瓶14置于嵌在机箱1顶面圆洞内的塑料圆桶15内。c.微电流传感器置于安全瓶3内,且经导线7引出到固定在机箱1顶面的电缆接头17上。d.在排气连通导管9上有一个四通节头,一头通低负压表,二头通吸引泵19的抽气口,三头通电气控制板上的差压传感器,差压传感器的另一头通大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改进的医用低负压持续吸引器,其吸引低负压为-5到-20千帕,吸收量为每分钟大于1500毫升,噪音小于40分贝,重量仅6公斤,可用于开放式或者封闭式持续吸引,由于采用了微电流传感器和差压传感器,所以灵敏度高,性能可靠,安全实用,采用组合结构,维修保养容易,且售价较低。
文档编号A61M1/00GK2238648SQ9524667
公开日1996年10月30日 申请日期1995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1995年12月18日
发明者王钦尧, 汪志还 申请人:王钦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