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湿膏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38211阅读:8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风湿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风湿病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其自身的健康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然而风湿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病症却严重地困拢着患者,给其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和烦恼。虽然目前也有一些药膏或药酒对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均不能从根本上为人们解除病痛之苦。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使用方便的新型风湿膏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1、组成成分(重量份)桃仁(25-35),红花(17-23),羌活(10-23),独活(12-17),川乌(27-33),草乌(28-32),白花蛇(3条),威灵仙(27-34),白芷(20-28),冰片(27-33),麻油(600-800),黄丹(300-380)。
为了增强疗效,还可加入以下组份归尾(5-15),小芽皂(3-8),萆(8-13),土茯苓(7-13),五加皮(10-20),姜黄(10-18),木瓜(8-14),牛膝(8-14),三棱(10-20),皂刺(8-12),蒺藜(7-13),茜草(6-14),川芎(8-12),辽细辛(12-18),透骨草(7-13),秦芄(13-17),白芥子(27-34),赤芍(7-13),莪术(13-17),璐璐通(3-8),骨碎补(8-13),甘草(6-13),穿山甲(17-23),香附(27-33),大黄(17-23),乌蛇(27-33),血竭(17-33),樟脑(18-22),三七(18-22),松香(7-13),乳香(7-13),没药(28-33),五灵脂(17-23),檀香(8-12)。
2、制备工艺A.称重配料将上述原料称重后(冰片、麻油、黄丹、樟脑除外)粉碎成麻豆大。
B.浸渍熬煮将上述初加工后原料入浸于麻油中,待药浸透后置于铜锅内熬至药渣枯。
C.过滤精熬将锅中的药渣取出待温凉后用生绢过净,再熬滴水成珠,此时下入黄丹,并用柳枝搅匀,使其软硬适中。
D.冷却成型将上述药膏离火后加入冰片,摊于红布上即可。
风湿是一种结缔组织疾病,多为风寒湿邪侵入所致。风寒湿邪侵入肩关节,使肩关节气血凝滞不畅,筋脉为之拘挛;风寒湿邪侵入骨络,或跌仆闪挫,伤损骨胳,以致气血瘀滞,运行决畅,不通则痛;体虚弱,气血不足,筋脉失养,肾虚精亏,髓不养骨,腠理不密是产生风湿痹症的内在因素。
针对以上风湿病症的发病机理,本发明采用中医辩证医治理论设计,利用内病外治的方法,通过经络输导,可以穿透形体进入疾病组织从而起到扶正却邪,活血化瘀,逐风却湿,散寒止痛作用。
方中归尾,姜黄,牛膝,桃仁,三棱,蒺藜,茜草,川芎,莪术,骨碎补,大黄,红花,五灵脂,乳香,没药等用来扶正却邪、补血、和血、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中小芽皂,土蕉苓,萆,威灵仙,五加皮,木瓜,羌活,独活,辽细辛,透骨草,秦芄,璐璐通,川乌,草乌,白花蛇,乌蛇用于除风利湿,壮筋健骨,散寒定痛。
方中松香,血竭,三七,皂刺,白芥子,穿山甲,香附用于搜风理气,温中散寒,通络消肿,散瘀拔毒,止血生肌,推陈出新。
方中冰片,樟脑,檀香通诸窍,能够使众药迅速通过经络输导,进入病变组织。
方中甘草合中解毒,调合诸药;黄丹的作用是收膏定型。
本发明细节由以下实施例给出。
实施例11、选取原料桃仁30g,红花20g,羌活15g,独活15g,川乌30g,草乌30g,白花蛇3条,威灵仙30g,白芷25g分别粉碎成麻豆大小。
2、将上述粉碎后的原料混合后入侵于700g的麻油中,待药浸透后置于铜锅内熬至药渣状。
3、取出锅中的药渣,待温凉后用生绢过净,再熬滴小成珠,此时下入黄丹360g,前用柳枝搅匀,使其软硬适中。
4、将上述药膏离火后加入冰片30g,摊于红布上即可。
实施例2重度风湿型除包含实施例1所有原料外,还需加入土茯苓10g,五加皮15g,木瓜10g,穿山甲20g,归尾10g,乌蛇25g,透骨草10g,乳香10g,没药15g,秦芄15g,五灵脂208,萆10g。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血瘀风湿型除包含实施例1所有原料外,还需加入姜黄15g,牛膝10g,三棱15g,莪术15g,大黄20g,骨碎补10g,三七20g,血竭20g。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寒邪偏胜型除包含实施例1所有原料外,还需加入辽细辛15g,香附30g,白芥子30g,樟脑20g,檀香10g。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5风邪偏胜型除包含实施例1所有原料外,还需加入秦芄10g,归尾10g,小芽皂5g,皂刺10g,蒺藜10g,茜草10g,川芎10g,赤芍10g,璐璐通5g,甘草10g,松香10g。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权利要求
1.一种风湿膏,其特征是其组成成份如下(重量份)桃仁(25-35),红花(17-23),羌活(10-23),独活(12-17),川乌(27-33),草乌(28-32),白花蛇(3条),威灵仙(27-34),白芷(20-28),冰片(27-33),麻油(600-800),黄丹(300-380)。
2,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湿膏的工艺,其特征是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各种成分(冰片、麻油、黄丹除外)粉碎成麻豆大,混合后入浸于麻油中,待药浸透后置于铜锅内熬至药渣状,取出锅中的药渣,待温凉后用生绢过净,再熬滴水成珠,此时下入黄丹,用柳枝搅匀,使其软硬适中,最后离火后加入冰片,摊于红布上即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湿膏,其特征是其原料的组份如下桃仁30g,红花20g,羌活15g,独活15g,川乌30g,草乌30g,白花蛇3条,威灵仙30g,白芷5g,麻油700g,黄丹360g。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湿膏,其特征是对于重度风湿型,其原料组份中还需加入土茯苓10g,五加皮15g,木瓜10g,穿山甲208,归尾10g,乌蛇25g,透骨草10g,乳香10g,没药15g,秦芄15g,五灵脂20g,萆10g。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湿膏,其特征是对于血瘀风湿型,其原料组份中还需加入姜黄15g,牛膝10g,三棱158,莪术15g,大黄20g,骨碎补10g,三七20g,血竭20g。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湿膏,其特征是对于寒邪偏胜型,其原料组份中还需加入辽细辛15g,香附30g,白芥子30g,樟脑20g,檀香10g。
7.如权利要求1所述风湿膏,其特征是对于风邪偏胜型,其原料组份中还需加入秦芄10g,归尾10g,小芽皂5g,皂刺10g,蒺藜10g,茜草10g,川芎10g,赤芍10g,璐璐通5g,甘草10g,松香10g。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湿膏及其制备方法,它采用桃仁,红花,羌活,独活,川乌,草乌,白花蛇,威灵仙,白芷,冰片,麻油,黄丹等为原料,经过称重配料,浸渍熬煮,过滤精熬,最终冷却成型。本风湿膏输导经络,可以穿形体进入疾病组织从而起到扶正祛邪,活血化瘀,逐风却湿,散寒止痛的作用。
文档编号A61K9/06GK1181254SQ9611952
公开日1998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1996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1996年11月1日
发明者戴光臻 申请人:戴光臻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