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灸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9598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保灸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保健器具。
用灸法治病,我国历代医家无不赏用,诚如《红炉点雪》所云灸法祛病之功难以枚举,凡寒热虚实、轻重远近、无往不宜。然而,近年临床上灸法的应用日见减少,颇有但见针刺病,不闻艾绒香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传统灸法使用麻烦。传统的灸法一般是用手持艾条直接在穴位上薰;还有一种是用架子把艾条固定薰,这种方法保温性能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保温效果好的新型灸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罐体和罐盖,在罐体内中部设有放置艾条金属网,罐体下部设进气孔,罐盖上设有出烟孔。
本实用新型的罐体优选型为高10厘米的竹筒,金属网固定在竹筒内5厘米高处比较适宜,太高温度不够,太低易灼伤皮肤。罐体也可选用其他导热性能差的材料制作,其形状可为圆筒、方筒、椭园筒状。
本实用新型保健灸罐内设有放置艾条的金属网,下部开有进气孔,罐盖上开有出烟孔。艾条点燃后放入罐内,盖好罐盖,即可放在患者所需灸治部位,使用方便、保温效果好。发明者将本实用新型优选型测温结果表明当艾条点燃后放入罐内,温度由37℃逐步上升,约10分钟,罐内温度上升到60℃左右,这个温度肌体既可耐受,又不至于灼伤皮肤。约持续20分钟后,罐内温度又逐步下降至常温。这种由低渐高,再由高渐低的温热刺激,对人体能产生轻松、舒适的感觉,深受病人欢迎。而且药艾的芳香气息不易飘逸散失,能更充分地透达机体内,收到良好的医疗效果。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附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如附图所示,本实施例为优选形,其罐体(2)为高10厘米的竹筒,放置艾条的金属网(3)固定在竹筒内5厘米高处,罐体(2)下部周向设有4个进气孔(21),罐盖(1)上设有出烟孔(11)。
使用时,将艾条点燃后放入罐体(2)内的金属网(3)上,再盖好罐盖(1),置放在患者所需灸治部位。
权利要求1.一种保健灸罐包括罐体和罐盖,其特征在于在罐体内中部设有放置艾条的金属网,罐体下部设进气孔,罐盖上设有出烟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健灸罐,其特征在于罐体的优选型为高10厘米的竹筒,金属网固定在竹筒内5厘米高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健灸罐,其特征在于罐体可以是圆筒、方筒、椭园筒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健灸罐,是由罐体、罐盖组成,罐体内设有放置艾条的金属网,下部开有进气孔,罐盖上开有出烟孔。艾条点燃后放入罐内,盖好罐盖,即可放在患者所需灸治部位,使用方便、保温效果好,而且药艾的芳香气息不易飘逸散失,能更充分地透达机体内,收到良好的医疗效果。
文档编号A61H39/00GK2257723SQ9620610
公开日1997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1996年2月29日 优先权日1996年2月29日
发明者余宗南, 郑益民 申请人:厦门市中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