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负压引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0609阅读:44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负压引流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说它是用于手术中或手术后对患处流渗出的血液或体液引流操作用的一种专用器具。
腹外、胸外或脑外手术中,负压引流器是一种常用的设备。在一般的医院手术室中均备有与真空泵配套的负压装置。简易手术过程中也常使用脚踏活塞式负压引流器。但这类设备体积较大,操作复杂,价格也很昂贵。用于术后引流护理时经常是由医护人员制作临时性负压瓶。即先用抽真空装置将大型广口瓶内空气抽走一部分,形成瓶内负压。然后压紧带有引流接口和排气口的橡胶塞。再接在患者术后预留置的引流管上。但做较长时间的术后引流护理,使用起来仍是十分麻烦。特别是引流出来的血、脓体液清洗十分不便,造成护理工作的难度。操作不慎还会产生交叉感染。因而,医护人员都希望设计出一种简单、便宜的一次性负压引流装置。以利于流动医疗和术后护理,并能防止交叉感染和降低医护人员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医用塑料制成一次性应用的负压引流器,使其不但能产生医用负压引流瓶的效果,而且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易于推广应用。对彻底避免交叉感染起到关键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思是利用医用塑料(例如高压聚乙稀)直接吹制成一个能形成负压的容器。这个负压容器设计成一个圆柱形可伸缩的风琴式气囊,并在气囊内预置压缩式弹簧。这样的结构可使气囊在外力压缩下容积变小,同时弹簧储能。随着弹簧的自由伸长使气囊容积加大形气囊内的负压。为保证负压的形成,整个气囊顶部收缩成瓶口状。瓶口上加设瓶盖,二者之间呈气密式配合连接。在瓶盖上设置引流口和排气(液)口。这样施加外力压缩弹簧时整个气囊容积变小,气体从排气口排出。此后如果关闭排气口,撤去外力则弹簧伸长推动气囊膨胀,容积加大,使气囊内形成负压。此时如果从引流口接上胶管并连通至引流部位,被引流液体就会经引流口被吸入气囊之中。如果一次引流不够还可再次重复以上操作,多次引流。在引流口加设一个调节器(或开关)则还可在气囊中吸入相当量液体后加外力使液体从排气(液)口排出。然后再重复操作,直至完成引流为止。用后器具不必清洗回收,这样不但简便,而且可大大减少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更绝对避免了交叉感染机会。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如何实现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局部半剖图)。
图2是可变径接口的结构示意图(局部半剖图)。
其中1代表可伸缩风琴式气囊,2代表压缩弹簧,3代表瓶口,4代表瓶盖,5代表密封垫片,6代表排气(液)口,7代表引流口,8代表塞在排气(液)口上的气堵,9代表软管,10代表引流调节器(调节阀),11代表引流胶管。
压缩弹簧2的自由伸长长度保证了风琴式气囊1形成最大的容积。瓶盖4与瓶口3之间的垫片5保证气囊不露气。在瓶盖4上设置的排气(液)口6和引流口7特别设计成圆台外形和内孔倒圆台形是为了适应不同直径的胶管连接。对大直接的胶管可以套接,较小直径的可以塞接。这使得临床应用时极为方便。与排气(液)口6相配套的有一个气堵8。在施加外力时排气(液)口排出多余的气体。施加外力后塞上气堵8。撤消外力后,在弹簧恢复力作用下气囊1会自动膨胀形成囊内负压。如果此时引流口7与引流胶管相接就可以实施引流操作。显然,为了使用过程中操作方便在引流口7和引流胶管1之间还应加一个引流调节器10(或称为调节阀)。在操作时其一头接在引流口7上,一头接引流胶管11。这样操作起来才易于掌握不至于手忙脚乱。
根据以上结构制成的负压引流器,除去压缩弹簧外其余全部是塑料件,加工容易,价格便宜。工作中不使用任何能源,由医护人员单人操作即可。经简单实习患者可自己操作,十分方便,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便携用具。
权利要求1.一种一次性负压引流器,由负压容器且容器上带有引流口和排气(液)口,其特征在于负压容器是由高压聚乙稀膜制成的圆柱形可伸缩风琴式气囊(1),气囊(1)内预置压缩式弹簧(2),气囊(1)顶收缩成瓶口(3)状,瓶口(3)与瓶盖(4)形成气密式配合连接,瓶盖(4)上设有引流口(7)和排气(液)口(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负压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排气(液)口(6)和引流口(7)是个外圆台形接口,内孔成倒圆台形,可外接(或内接)不同直径的乳胶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说的负压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排气(液)孔(6)附带一个呈倒圆台形的气堵(8),在引流操作时塞入排气(液)口(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说的负压引流器,其特征在于引流口(7)配有一个引流调节器(10),在引流操作时其一头接在引流口(7)上,一头接软管(11)送至引流部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它由一个由高压聚乙烯膜制成的可伸缩风琴式气囊,气囊内设置一个压缩弹簧,气囊口上配有密封垫和瓶口盖。在瓶口盖上设有排气(液)口,引流口以及配套的气堵和引流调节器组成。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形成负压过程不需要任何能源,由医护人员甚至患者自己都可以操作。价格便宜,清洁卫生,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A61M27/00GK2264002SQ96222898
公开日1997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1996年9月5日 优先权日1996年9月5日
发明者郑跃连 申请人:郑跃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0年05月10日 10:15
    哪里可以买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