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电药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1557阅读:23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自动电药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调器具的领域,特别是一种熬药用的电药壶。
依照中医的传统,熬制中药一般是在陶制器具内慢火加热,熬干至1-2碗药量后才进服。随着电气化的普及,人们为省时省力,设计出温控式自动电药煲,利用煲体底部高起的发热体及温控器使煲内熬煮的药量达到一定量时自动停止加热,但这样设计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1、高起的加热体采用铝或其他金属导热材料,表面须涂不粘涂料,使用一段时间或清洁不当,会造成不粘涂料剥落;2、发热体内缠绕发热丝,单位面积的发热丝密度高,发热丝容易烧断;3、发热体与煲体底部的密封连接不安全,使用时间一长会有漏药现象,严重时会造成漏电、烧毁电路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熬煮过程无须看管,能自动控制熬煮药量,安全而耐用,能真正达到传统熬药的全自动电药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全自动电药壶,由陶制的壶体和壶盖、电热元件、温控器及底座等构成,特别之处是壶体底面向上隆起形成一突台,突台与壶体是一体成型的。进一步地,电热元件采用陶瓷电热膜,涂覆于突台 内腔壁或壶体底面。
当壶内药液面低于突台时,突台局部迅速温升,贴于突台感温面的温控器在设定温度动作,切断电源,以保证壶内药液不再被蒸发,实现无须看管而能控制熬煮药量。另外,突台是壶体的一部分,均为陶瓷体,无漏药或不粘涂料剥落的隐患,安全耐用;采用陶瓷电热膜,结构紧凑,制造工艺简单,不易烧断。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图1中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
图1,本实施例的壶盖1和壶体2均由陶瓷材料烧制而成,壶体2底面向上隆起一突圆台4,突圆台4是与壶体2一体成型的,突圆台4外侧与壶体2侧壁之间的环形腔盛放熬剩药液,容量可根据需要设计为1-2碗。突圆台4内部是一空腔,温控器3紧贴于突圆台4最上部的内壁,而发热用的陶瓷电热膜5涂覆于突圆台4内腔的侧壁。底座6内装接有控制电路、导线及工作指示灯7。工作时,将中药材和水倒入壶体2内,接通电源,工作指示灯7亮,温控器3在突圆台4的最上部的感温面感应冷的水温,处于导通状态,陶瓷电热膜5通电发热,把药液加热至沸腾、蒸发,当药液的液面煮熬至低于突圆台4的上表面时,突圆台4上部温升,当温控器3感应到其温度在100-150℃的某一设定值时,温控器3动作,切断电源,从而保证壶体2内的药液量仅稍低于突圆台4,为1-2碗。当然,陶瓷电热膜5可根据需要涂覆于壶体2底面,只是加热效果稍有不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颖、实用、富创意的电药壶。
权利要求1.全自动电药壶,由陶制的壶体(2)和壶盖(1)、电热元件(5)、温控器(3)及底座(6)等构成,其特征在于壶体(2)底面向上隆起形成一突台(4),突台(4)与壶体(2)是一体成型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药壶,其特征是突台(4)内部是一空腔,温控器(3)贴于突台(4)的感温面,电热元件(5)设置于突台(4)侧壁或壶体(2)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药壶,其特征是电热元件(5)采用陶瓷电热膜,涂覆于突台(4)内腔侧壁或壶体(2)底面。
专利摘要一种全自动电药壶,由陶制的壶体、壶盖、电热元件、温控器及底座等构成,采用与壶体一体成型的隆起突台结构,以陶瓷电热膜作发热元件,利用突台内表面的温控器感应壶内液面高度以控制电源的通断,既实现了煮熬中药的自动控制,避免了煮干、熬糊,更重要的是克服了以往结构存在的漏药、不粘涂层剥落、发热丝易损坏等的缺陷,药液不接触金属,完全保持了传统熬中药的特点,使用起来更方便、安全。
文档编号A61J3/00GK2267810SQ9623743
公开日1997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1996年9月5日 优先权日1996年9月5日
发明者马力宏 申请人:马力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