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膏药及其配制方法

文档序号:839136阅读:23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止痛膏药及其配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止痛膏药及其配制方法。
现在流行的止痛药多种多样,方法也繁多,但临床效果均不够理想。有中西药内服,通过消化吸收,血液循环,全身分布,局部治疗作用微弱;中药外敷,易干枯脱落,药力难以发挥效应;酊剂外擦,推拿按摩见一时之效,难以持久;针灸、手术病人难以接受;诸多膏药见效缓慢等。为克服上述问题,在祖传密方的基础上,经多年临床实验,对原配方加味,使药力雄厚,功专峻猛,还增强了渗透性;改革加工工艺,变传统的油炸药物方法为粉碎法,保留了药物的有效成份不受破坏,密糖炼好备用,提高了膏药的粘着力和药物效力。从而克服了上述止痛药物和治疗方法的缺陷,这是一个目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变常规的活血法为破血法,“血行风自灭”迅速解除局部络脉痉挛及风、寒、湿、热、气、血、痰等瘀滞而达到快捷止痛之目的。尤其对年老体弱者更为适宜。
其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主要原料名称及配方比例羊角七100g草乌100g白芷100g雷公屯100g独角莲100g还阳草100g甘草100g全虫100g破血子100g樟脑100g密糖500g血竭100g阿魏100g一枝蒿100g制造工艺方法将配方中的药物粉碎,过120目筛,即成药粉。取麻油5000毫升放入锅内,炼至温度升到300-320℃,滴水成珠时离火,将炒热的黄丹(2180g)均匀掺入,用竹器搅拌,由褐色变成黑褐色,缓缓倒入水盆中,滤尽水液,放入锅内熔化,加入炼好的密糖,冷至70℃时,掺入药粉,拌匀,按每帖15g摊在表面材料(布或牛皮纸)上,覆盖薄膜,用模型固定,摊匀即成膏药。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使用方法使用时先撕掉薄膜,药面朝下,微火烘软化后,折叠几下,使之摊薄,待觉温度适宜时,翻过来贴于患处,将边沿用手按紧。三天换药一次,10-15次为一个疗程。
也可根据中医穴位疗法指导用药凡适应症均着选压痛点。肩周炎贴于曲地,坐骨神经痛贴于风市、阳陵泉,颈椎痛贴于肩井,腰椎贴于长强、大椎,风湿病、骨质病均贴于勇泉穴。
注意事项1、孕妇禁用;2、对汞过敏及患部皮肤溃破者禁用。
权利要求
1.变传统的油炸药物方法为粉碎法,保留了药物的有效成份不受破坏,密糖炼好备用,提高了膏药的粘着力和药物效力。
2.变常规的活血法为破血法,“血行风自灭”迅速解除局部络脉痉挛及风、寒、湿、热、气、血、痰等瘀滞而达到快捷止痛之目的。
3.将配方中的药物粉碎,过120目筛,即成药粉。取麻油5000毫升放入锅内,炼至温度升到300-320℃,滴水成珠时离火,将炒热的黄丹(2180g)均匀掺入,用竹器搅拌,由褐色变成黑褐色,缓缓倒入水盆中,滤尽水液,放入锅内熔化,加入炼好的密糖,冷至70℃时,掺入药粉,拌匀,按每帖15g摊在表面材料(布或牛皮纸)上,覆盖薄膜,用模型固全,摊匀即成膏药。
4.主要原料名称及配方比例羊角七100g草乌100g白芷100g雷公屯100g独角莲100g还阳草100g甘草100g全虫100g破血子100g樟脑100g密糖500g血竭100g阿魏100g一枝蒿100g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止痛膏药及其配制方法。现在流行的止痛药多种多样,方法也繁多,但临床效果均不够理想。为克服诸多问题,在祖传密方的基础上,对原配方加味,改革加工工艺,使药力雄厚,功专峻猛,从而克服了其它止痛药物和治疗方法的缺陷,达到了变常规的活血法为破血法,“血行风自灭”迅速解除局部络脉痉挛及风、寒、湿、热、气、血、痰等瘀滞而达到快捷止痛之目的。
文档编号A61K35/56GK1191119SQ9710000
公开日1998年8月26日 申请日期1997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1997年2月17日
发明者杨福海 申请人:杨福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