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冠心病自动急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4858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冠心病自动急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急救装置,尤指一种便携式冠心病自动急救装置。

背景技术
中,冠心病是由于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心肌的血液供应发生障碍所引起的心脏病,其发作的严重类型一般表现为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住院死亡率为30~40%,然而几乎一半以上的患者死于发病现场或送医院就诊途中,所以,急性心肌梗塞的实际病死率远远高于30~40%。急性心肌梗塞常拌有心衰、休克、心律失常等各种合并症,瞬息万变,难以预防,发病突然、短促、凶险,患者在短时间即可丧失自我救护的行动能力及语言能力,这就决定了现场应急处理要比医院急救重要的多,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存亡。正因为此,国内外市场上出现了多种急救药械产品,例如①急救药盒内装常用的血管扩张药,以销酸酯类为主,使用时,由患者随身携带,发病时自行服用,达到急救目的。②“心必备”注射针,由注射装置和报警装置组成,主要药物为“利多卡因”,其功能是缓解发病时的心律失常,发病时,由患者推上推杆,压缩弹簧用弹簧的压力推动注射器进行肌肉注射。③冠心徽章是一种患者佩带标志,背面有急救药,发病时取下药物服用。该产品的设计目的主要是使患者有一个明显的疾病标志,便于别人援救时分辨。但在实际中,大多数患者不愿更多的人知道自已有病,在心理作用下,大多没有佩带冠心徽章。
上述市场上的各类急救药盒并无自动救护功能,有些长期重病患者携带药盒而无力自救,导致死亡的病例并不鲜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研制一种便携式冠心病自动急救装置,其设计是以现代病理学、药理学作为依据,以冠心病标准救护程序作为原则,以帮助患者恢复自救能力,恢复语言求救能力,并适应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救护作为主导思想,达到减轻患者自身的心理压力,适应较多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场合,有效地能够自动和手动急救,提高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生存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包括外壳2内装配急救药3,其特殊之处是,外壳2上装配能够瞬间击破急救药3的击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还包括外壳2后腔用压簧6和脱扣柄9装配击子4,可摆动的脱扣柄9用销子和压簧6装配在外壳2侧面。
左右可摆动的脱扣柄9用销子和压簧6装配在壳体侧面导向板7上,壳体2上装配微型电机10,与脱扣柄9下端配合并电动控制击子4击发的偏心轮11装配在电机10轴上。作为第一种技术解决方案。
上述壳体侧面导向板7上装配手动触发闭锁柄8,可上下拨动的触发闭锁柄8上有二个凸起与脱扣柄9上斜面及内凹槽配合。
与脱扣柄9下端配合并手动控制击子4击发的按钮15装配在壳体2侧面。作为第二种技术解决方案。
壳体2侧面装配旋转式手动击子14。作为第三种技术解决方案。
壳体2侧面装配按压式手动击子14。作为第四种技术解决方案。
上述按压式手动击子14上固定永磁环12。
上述按压式手动击子14上套有压簧6。
下面是本实用新型的
图1是图3中A-A剖视图。
图2是图3中B视手动触发闭锁器8示意图。
图3是第一种结构形式示意图。
图4是第二种结构形式示意图。
图5是第三种结构形式示意图。
图6是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标号说明如下1-端盖,2-外壳,3-急救药,4-击子,5-复位推板,6-压簧、弹簧,7-导向板,8-触发闭锁柄,9-脱扣柄,10-电机,11-偏心轮,12-永磁环,13-壳体,14手动击子,15-按钮。
下面是本实用新型依附图作进一步的详述参见图1~图3,这是第一种结构,外壳2上端装配端盖1,外壳2内上下空腔相通,上空腔内装配急救药3,急救药3是亚硝酸异戊酯,下空腔用压簧6和脱扣柄9装配可向上冲击急救药3的击子4,击子4左侧固定的复位推板5位于外壳2外侧,以便使用者向下推复位,这是一种手动结构。在这个基础上,外壳2右侧导向板7上用穿销和小压簧6装配脱扣柄9,使脱扣柄9以穿销为圆心左右摆动。导向板7通槽中装配可推上推下的触发闭锁柄8,参见图2,其上下凸起与脱扣柄9的上斜边和下内凹槽配合,作闭锁和人工触发配合,脱扣柄9下端拐端与偏心轮11作自动触发配合,偏心轮11装配在微型电机10输出轴上,在壳体2上装配的电机10由电路自动控制,随时对患者病情状态进行监视、判断,作出病情稳定信号,或者作出病情不稳定信号,来自动触发语言询问,实现自动触发给药和人工控制触发或不触发动作,同时自动连续语言呼救,以求救旁人帮助,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特点。
参见图4,这是第二种结构形式,基本工作原理同上,不同结构是没有电机10控制,完全由患者或急救人员人工控制,其结构是在脱扣柄9下端用一个按钮15控制,按钮15装配在壳体13上。
参见图5,这是第三种结构形式,工作原理同上,不同结构的是击子是以螺旋前进式手动击子14装配在壳体2侧面,通过旋动击子14击破急救药3来使药物挥发出来。
参见图6,这是第四种结构形式,工作原理同上,不同结构的是击子是以按压前进式手动击子14装配在壳体2侧面,在手动击子14上装配永磁环12,由于壳体2是金属制成,当处于图示待工作状态时,永磁环12右面吸合,当人工按动后,永磁环12左面又吸合壳体2定位,达到击破急救药3的目的。当然永磁环12也可用压簧代替,当按动手动击子14后,击子14自动复位。上述侧面的击子14也可安装在壳体2下面,从急救药3后端作为击破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如下;1、由于采用微型电机启动,故很容易实现自动电路控制,在各种场合下都能有效地对患者进行自动救护,而不需患者介入,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发病后的生存率。
2、由于既采用电动,又采用各种手动控制形式,故方便了长期或短期、急性或慢性患者的需求,适应于各种病情患者的使用要求。
3、由于本实用新型装配在盒体内,该急救盒内同时装有常用口服急救药和详细自身的病历资料,所以使患者在住院前症状缓解的时间加长,同时根据患者病历,医生缩短急救前诊断时间,能够立即投入抢救。
4、由于本装置易实现自动判断和自动控制触发抢救功能,恢复患者发病时语言求救能力和自救行为能力,所以减轻了或消除了患者单独外出活动时的思想压力。
5、经试制,工作性能灵敏,结构合理,体积小(115mm×65mm×20mm),重量轻,约300克,便于患者随身携带。
权利要求1.便携式冠心病自动急救装置,包括外壳(2)内装配急救药(3),其特征是外壳(2)上装配能够瞬间击破急救药(3)的击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冠心病自动急救装置,其特征是外壳(2)后腔用压簧(6)和脱扣柄(9)装配击子(4),可摆动的脱扣柄(9)用销子和压簧(6)装配在外壳(2)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冠心病自动急救装置,其特征是左右可摆动的脱扣柄(9)用销子和压簧(6)装配在壳体侧面导向板(7)上,壳体(2)上装配微型电机(10),与脱扣柄(9)下端配合并电动控制击子(4)击发的偏心轮(11)装配在电机(10)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冠心病自动急救装置,其特征是与脱扣柄(9)下端配合并手动控制击子(4)击发的按钮(15)装配在壳体(2)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冠心病自动急救装置,其特征是壳体侧面导向板(7)上装配手动触发闭锁柄(8),可上下拨动的触发闭锁柄(8)上有二个凸起与脱扣柄(9)上斜面及内凹槽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冠心病自动急救装置,其特征是壳体(2)侧面装配旋转式手动击子(1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冠心病自动急救装置,其特征是壳体(2)侧面装配按压式手动击子(1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冠心病自动急救装置,其特征是按压式手动击子(14)上固定永磁环(1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冠心病自动急救装置,其特征是按压式手动击子(14)上套有压簧(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急救装置。目的是研制一种便携式冠心病自动急救装置,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自救能力。主要结构是外壳2上装配能够瞬间击破急救药的击子,外壳2上可装配触发闭锁柄8,也可装配机动击子4或手动击子14。优点是经试制,效果良好,具有易实现自动监控功能,语言报警呼救功能,既可自动也可手动,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发病后的生存率。
文档编号A61F17/00GK2290329SQ9720832
公开日1998年9月9日 申请日期1997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1997年2月25日
发明者孙吉康 申请人:孙吉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