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皮环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5207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包皮环切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及医疗器械,尤其是用于包皮环切手术的器械。
现有技术的“包皮环切器”(专利公告号CN2046746U,公告日1989年11月1日)在用于手术时,包皮包覆在钟罩套外面上没有固定装置,易滑动,当外套筒压在钟罩套上的包皮时,包皮的滑动较大。因此,会造成实际切痕与预期切痕的偏差,为避免包皮系带处切痕的偏差,还需在包皮系带处先缝一针使其与钟罩套穿孔固定,因而,手术较繁锁,不够快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切痕准确,手术快捷的包皮环切器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有一个一端为钟罩套,另一端为圆杆的内套杆,在钟罩套端口外面有缝针槽,而在圆杆的一端为螺纹部,在内套杆外有外套筒,内套杆伸出外套筒外的螺纹部上装有螺母,而螺纹部的端部则紧固安装有手柄,内套杆钟罩部一端与外套筒之间有一空腔,内套杆在空腔内的部分设置有一固定槽,用以外套筒挤压在钟罩套上之前,用橡皮筋或丝线将包皮捆扎固定在固定槽上,以使外套筒能准确挤压在包皮的预期切痕上。
上述外套筒前端设置有倒角α,以便于在缝针槽处缝针。
在上述螺母上设有搬手杆,并在所述手柄外表面压有花纹,使本器械操作更为省力和平稳。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益处1、由于内套杆上设有固定槽,手术中包皮先被固定在固定槽上,然后再被外套筒挤压,因而手术切痕准确;2、手术中不用在包皮系带处缝针固定,因而手术较为方便快捷;3、用此器械手术,切口基本无出血,术后患者不用戴器械愈合伤口,不用住院。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内套杆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内套杆4的前端为钟罩套1,后杆状部设有螺纹部3,钟罩套1端口外面有缝针槽2,内套杆4外有外套筒5,外套筒5的前端有一倒角α为45°,内套杆4伸出外套筒5的螺纹部3上装有螺母6,螺母6上联接有搬手杆10,螺纹部3的端部则紧固安装有表面压有花纹的手柄9,钟罩套1一端的内套杆4与外套筒5之间有一空腔6,内套杆4在空腔7内的部分设有固定槽8。
用本器械做手术时,可先在预期的包皮切痕处划记号线,旋松螺母6使外套筒5退出钟罩套1,让阴茎头放入钟罩套1内,而包皮则包覆在钟罩套1外,并将切痕记号线围绕在缝针槽2后的边缘上,用橡皮筋或丝线将包皮捆扎在固定槽8内,这时可将螺母6旋进,外套筒5则准确压在切痕记号线上。适当旋紧螺固6,使包皮静脉血管被外套筒5挤压阻断,此时,在阴茎上用橡皮筋或丝线捆扎后,即可在缝针槽2上鼓起的静脉血管缝针,阻断血流,最后进一步旋紧螺母6,使外套筒5挤压切断套在钟罩套1上的包皮或旋松螺母6,取下本器械,用剪刀沿切痕记号线切下包皮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包皮环切器,有含针罩套(1)、缝针槽(2)和螺纹部(3)的内套杆(4),在内套杆(4)外套有外套筒(5),在外套筒(5)外的螺纹部(3)上装有螺母(6),内套杆(4)与外套筒(5)之间有一空腔(7),其特征是所述内套杆(4)在空腔(7)内的部分设有固定槽(8),而在螺纹部(3)的端部装有手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包皮环切器,其特征是所述外套筒(5)的前端部有倒角α。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包皮环切器,其特征是所述螺母(6)联接有搬手杆(10),所述手柄(9)外表面压有花纹。
专利摘要一种包皮环切器,由有钟罩套(1)、缝针槽(2)、固定槽(8)和螺纹部(3)的内套杆(4)、外套筒(5)、螺母(6)和手柄(9)等组成。该器用于包皮环切手术具有切痕准确,方便快捷,伤口术后不出血,患者术后无需戴器械或住院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B17/326GK2298781SQ9721456
公开日1998年12月2日 申请日期1997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1997年4月18日
发明者陈耀南 申请人:陈耀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