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暖足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6508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暖足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过人体足部取暖的保健装置-自动暖足器。
通过足部取暖通常有火盆、电烤炉等,也有一种地毯式的电热暖足器。这些取暖装置只能对足底加热,热能利用率低,电耗大,不能自动控制和调节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自动调温、自动开关、数字显示档位的封闭式暖足器-自动暖足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它主要由外壳、保温内衬、电热丝、控制电路板、温度传感器和远红外探测传感器组成;保温内衬置于外壳内壁并围绕外壳形成一个能放入双足的空间;在保温内衬之间设置电热丝;控制电路板设置在外壳上;温度传感器置于外壳内壁的保温内衬之间;远红外探测传感器置于保温内衬的内表面。
本实用新型由市电经整流供给电热丝产生热量,由温度传感器检测控制温度,由远红外探测传感器探测暖足器内空间有无物体而控制电流通断,并设有数字显示电路,从而达到自动调温、自动开关、数字显示档位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图2为图1左视示意图;图3为图1A-A方向视图;图4为控制电路框图。
以下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外壳(1)的内壁设置一层海绵垫(12)和二层棉(毛)织物(16),电热丝(13)均匀设置在棉(毛)织物之间。海绵垫、电热丝和棉(毛)织物层围绕外壳内壁形成一个能放入双足的空间(9),在外壳的顶部设置带有操作面板的电路控制板(2),温度传感器(14)镶嵌在外壳内壁的海绵垫内,远红外探测传感器(15)镶嵌在内层棉(毛)织物内表面。
如图2所示,为了制作方便,本实用新型可将外壳的后沿部做成可折装的保温带(10),保温带的内侧为软性保温层(11),对足后跟起保温作用。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外壳上部设有排气窗(5)和多个排气孔(4)。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在控制电路板上设有数码显示器(6)、电源指示灯(3)和温度指示灯(7)以及档位调节按纽(8)。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采用数字-模拟自动控制,档位显示采用数码管。其电路工作状况是当电源开关K合上时,直流电源D.C开始工作,各部分电路清零,控温显示C.T显示数字为“0”,电源指示灯LED亮,当按动按纽SW1或SW2时,C.T显示相应档位数字,可从“0~9”或“9~0”某个值,由于手动档位调节JB1有信号输出,使触发电路JB4被触发,单向可控硅TSV导通,上电热丝R1和下电热丝R2有单相脉动半波直流电流过,从而在其两端产生电压降,取样电阻R3上有电流流过,温度指示灯LFD1发光,发光强度随R1、R2上的电压降变化。当上、下电热丝使周围温度增高到JB2整定的值时,温度传感器TS将参数送到JB2,使输出的信号减小,触发电路JB4的输出信号也减小,可控硅TSV导通角也减小,从而上、下电热丝R1、R2流过电流也减小,LED1的光强度变弱,当TS感应的温度降低时,JB2电路的输出信号又增大,从而R1、R2流过的电流又增大,这样经过几个调整周期达到恒定的温度值,改变档位自动控温电路就作相应的恒温调节。当双足从空间(9)移开时,远红外线探测传感器(RS)未测到物体,自动开/关电路JB3延时约5分钟后,截断触发电路JB4的输出,使可控硅截止,R1、R2上没有电流流过,LFD1熄灭,达到自动开/关的目的。当双足再次投入空间(9)时,RS检测有物体,立即启动JB3,使JB4处于允许触发状态,这样只需按动SW1或SW2可立即工作。整流二级管D1~D3有两个作用其一,保护R1、R2免受外电网高压的冲击,同时避免可控硅可能击穿导致R1、R2电压增高,起隔离和安全保护作用。R1、R2上流过的最大工作电流设计为0.25A,最大耗电功率为20W。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暖足器,其特征是它主要由外壳、保温内衬、电热丝、控制电路板、温度传感器和远红外探测传感器组成;保温内衬置于外壳内壁并围绕外壳形成一个能放入双足的空间;在保温内衬之间设置电热丝;控制电路板设置在外壳上;温度传感器置于外壳内壁的保温内衬之间;远红外探测传感器置于保温内衬的内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足器,其特征是外壳的后沿部为可折装的保温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暖足器,其特征是外壳上部设有排气窗和排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足器,其特征是控制电路板上设有数码显示器、电源指示灯、温度指示灯以及档位调节按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过人体足部取暖的保健装置—自动暖足器。主要由外壳、保温内衬、电热丝、控制电路板、温度传感器和远红外探测传感器组成。外壳为一个能容纳双足的封闭体,内设保温内衬和电热丝,通过自动控制电路使其自动调温、自动开关,并有数字显示。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耗电低,保暖性好。
文档编号A61F7/00GK2302780SQ97237968
公开日1999年1月6日 申请日期1997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1997年4月14日
发明者张俊斌, 张正新 申请人:张俊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