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双头体外震波碎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7364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通用双头体外震波碎石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利用人体肾结石、输尿管结石(上、中、下段)、胆结石以及膀胱结石治疗用的碎石装置领域。
国内研制体外震波碎石机最早于1982年(北京医学院泌尿外科研究所年报1982年)。目前在国内和国外有很多用于治疗结石的方法,基本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药物治疗,例如用中药制剂来治疗,是将多种成分如金钱草、云苓、白术等数十味中药混合制成中药制剂来治疗,这种方法存在见效慢、周期长、治疗不彻底等问题;第二种方法是采用开刀手术治疗患者和采用治疗仪器,开刀手术属创伤性治疗方法,应尽量避免,治疗仪器如专利申请CN1084380记载的“多功能肾结石排石机”等设备,这些设备又存在着设备复杂,操作烦琐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通用的双头体外震波碎石机,从而有效地而且方便地用于治疗肾结石、输尿管(上、中、下)结石、胆结石以及膀胱结石,提高治疗效率,减轻患者痛苦,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普及性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通用双头体外震波碎石机由三个部分组成电器部分,机械部分,定位部分。
下面对各个部分进行详细的说明1.电器部分主要由充电电路、放电电路、控制电路三部分组成,其框图见


图1,包括电源(1)、升压器(2)、整流器(3)、贮能(4)、高速开关(5)、电缆(6)、电极(7)、控制器(8)。其主要特点是(1)采用高速开关,可使震动前沿陡峭,能量损失小,波形好;(2)采用低感、快速、脉冲、低阻干式电容器;(3)R波及呼吸同步触发,大大提高治疗效率;(4)选用最佳的公知电压与电容相配,以获得反射体聚焦区(焦斑)空间内碎石的最低能量密度,减少对患者结石周围组织可能的伤害。
2.机械部分其结构参见设备的示意图2,由治疗床(1)、调温水囊(2)、反射器水囊(3)、反射器(双治疗头)(4)和微调(5)等组成,其中调温水囊(2)设置在治疗床(1)上,有助于吸收震波,减小对患者的影响,反射器水囊(3)与反射器(4)相连,反射器(4)与微调(5)相连,连接微调(5)和治疗床的杆可沿治疗床进行三维移动,而微调可对反射器的位置进行进一步的调节,该碎石机的反射器(4)的结构见示意图3,可由铜体和不锈钢体制成,包括远焦反射器(1)、电极插口(2和3)和近焦反射器(4)。
其主要特点是;(1)采用双治疗头(反射器),即近焦反射器与远焦反射器,近焦头主要用于治疗常规的肾结石、输尿管上、中段结石、胆结石远焦膀胱结石;远焦头主要用于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以及对肥胖患者体内结石的治疗。临床时可根据具体情况任意选用。
(2)治疗床上有一个水囊,可有效地吸收震波能量,保护患者。
(3)治疗头(反射器)聚焦的焦斑可以获得在最小能量密度的前提下击碎体内之结石。
(4)双治疗头可作多自由度调节以获得最佳治疗位置缩短治疗时间。
3.定位部分该部分包括B超探头和接收系统,治疗深度为0-145毫米。
该部分的主要特点(1)设计了新型水囊,使B超探头可进入水囊,提高定位的清晰度、精确度,(2)采用B超定位,并可实际观测碎石的情况。
在使用时,患者平躺在治疗床上,使其结石部位处于上下两个水囊之间,用B超进行定位,发射体外震波,击碎结石。
本实用新型的碎石机在临床中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总碎石率为98.4%,并且使用简便,造价低,利于普及。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1是通用双头体外震波碎石机电器部分的框图。
图2是通用双头体外震波碎石机机械部分的示意图,其中1是治疗床、2是调温水囊、3是反射器水囊、4是双发生器、5是微调器。
图3是反射器(双治疗头)的示意图,其中1是远焦反射器、2和3是电极入口、4是近焦反射器。
权利要求1.一种通用双头体外震波碎石机,包括电器部分、机械部分和定位部分,其特征在于机械部分包括治疗床、调温水囊、反射器水囊、反射器和微调,其中调温水囊设置在治疗床上,反射器水囊与反射器相连,反射器与微调相连,连接微调和治疗床的杆可沿治疗床进行三维移动;反射器采用双治疗头,即近焦反射器与远焦反射器;定位部分包括B超探头和接收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石机,其特征在于电器部分采用高速开关和低阻低感快速脉冲式电容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低成本体外震波碎石机,其特点是有两个不同尺寸的治疗头(近焦、远焦反射器),治疗头可作多自由度调节,床体上有调温水囊(可调温),心脏R波及呼吸同步触发。新型设计的水囊设计便于B超探头进入水囊,可作适时检测碎石过程。采用高速开关及低阻低感高频脉冲干式电容器以获得陡峭的脉冲前沿。治疗头焦斑尺寸以及工作电压与电容器的配比以获得最低能量密度下击碎结石,保护机体不受伤害。
文档编号A61B17/225GK2301981SQ9725098
公开日1998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1997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1997年8月27日
发明者梅喜, 陈家川 申请人:梅喜, 陈家川, 王玉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