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慢性铅中毒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4727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预防慢性铅中毒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制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有效地预防慢性铅中毒,减少治愈后再中毒发病率的药物。
慢性铅中毒是生产中长期接触铅烟或铅尘所导致的一种职业性全身性疾病。早期表现为卟啉代谢障碍,神经衰弱综合症和消化系统症状,中毒较重时出现贫血、腹绞痛,严重时出现铅麻痹或中毒性脑病。因此,慢性铅中毒对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危害很大,是冶金等接触铅的行业中最主要的职业病之一。目前,治疗中使用的主要药物是金属络合剂类药物,服用后使之在人体内与铅络合,形成无毒物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排铅治疗的目的。常规药物如依地酸二钠、二巯基丁二酸钠等,其作用是驱除体内的铅,主要用于治疗铅中毒。作为辅助治疗药物或保健品还有中药方剂、保健茶等,虽然都有一定的疗效,但作用较为缓慢的,服药周期长,疗效不够持久,停药后的再发病率较高。有的药物,如EDTA,服用后还会出现全身无力的不良症状。1996年5月出版的《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介绍了一种新的治疗铅中毒的药物一二巯基丁二酸(DMSA),用于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但作为预防性药物使用不甚理想,而且有一定的副反应。为此,本发明人通过多年的研究、实践,综合中、西医治疗铅中毒方剂的优点,研制出了集预防与治疗一体,尤以预防见长的复合方剂。用于预防铅中毒或治愈后的再中毒其效果显著,是一种值得推广好药。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预防接触铅的劳动者发生职业性慢性铅中毒,减少铅中毒性疾病发病率的药物。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主要由30-95%的2,3-二巯基丁二酸、5-70%的富硒蛋白等成份复配而成。
本发明组方科学、合理,它能够使铅吸收或铅中毒患者服用后快速排铅,提高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两种酶的活性,进而能够拮抗所致机体脂质过氧化及免疫抑制。具有较高的驱铅效率,并能抑制铅在人体内的积聚,而且无毒副作用,用于预防铅中毒或减少治愈后的再中毒的发病率,其效果显著。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主要由30-95%(重量比)的2,3-二巯基丁二酸、5-70%的富硒蛋白等成份复配混合而成,并可加入2,3-二巯基丁二酸、富硒蛋白之总量0-5倍的植物花粉制剂。
所述的富硒蛋白可以是从富硒大豆中提取的富硒大豆蛋白或其他植物性蛋白(如花生蛋白、玉米蛋白、烟草蛋白)以及人造蛋白制剂。富硒蛋白中硒之含量为100-700mg/g,一般为500mg/g。
所述的花粉是蜂花粉,即由蜜蜂自然采集的成熟花粉,经灭菌(如钴60辐照灭菌)工艺灭菌后制成的纯花粉制剂。
本发明之药物中2,3-二巯基丁二酸的含量为40-70%、富硒蛋白含量为30-60%,花粉制剂的加入量为两者之总量的1-3倍;最好2,3-二巯基丁二酸的含量为50%、富硒蛋白的含量为50%,花粉制剂的加入量为两者之总量的1.5倍。
2,3-二巯基丁二酸、富硒蛋白、植物花粉制剂均为市售药用原料或制成品。三者按所需比例混合,并可加入适量稀释剂或成型剂搅拌均匀后,按常规工艺制成所需的片剂、散剂或胶囊型药剂。
实施例一按重量比将30%的2,3-二巯基丁二酸、70%富硒大豆蛋白(含硒量为500mg/kg)和3倍的花粉制剂复配,按以上所述工艺制成单粒重0.5g的散剂。
实施例二按重量比将70%的2,3-二巯基丁二酸、30%富硒大豆蛋白(含硒量为500mg/kg)和5倍的花粉制剂复配,按上述工艺制成单粒重0.5g的片剂。
实施例三按重量比50%的2,3-二巯基丁二酸、50%的富硒大豆蛋白(含硒量为500mg/kg)和1.5倍的花粉制剂复配,按上述工艺制成单粒重0.5g的胶囊药剂。
本发明的药理作用1、作为解毒剂的2,3-二巯基丁二酸,其分子中的二巯基与金属离子有较强的亲和力,易形成不易解离的无毒性的络合物而随尿液排出,它可夺取已与酶结合的金属或类金属离子,使组织细胞中的巯基酶复活,从而达到排铅解毒的目的。2、富硒蛋白中的硒可将机体代谢活动中产生的对机体有损害作用的过氧化物还原成响应的无害物;并能够通过促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来消除脂质过氧化物;通过消除自由基,减轻和阻断脂质过氧化作用,保护心血管;硒离子能够结合体内毒物一起排泄,与2,3-二巯基丁二酸共同作用,可大为提高排铅效率。除此之外硒还能抑制超氧离子的氧化作用;提高循环血T4淋巴细胞功能。3、花粉是植物的雄性生殖细胞,含有丰富的营养成份、大量的生理活性物质和多种植物激素。尤其蜂花粉是蜜蜂自然采集的成熟花粉,纯度高,同时含有蜜蜂分秘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蜂花粉能够双向调节人体内分秘,加速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因此与上述两种成份共同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自排铅能力,提高排铅效率,还可以减少再中毒的可能性,减轻单纯服用解毒剂-2,3-二巯基丁二酸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本发明之药物预防与治疗铅中毒的效果为了检验本发明之药物的预防与治疗铅中毒的效果,用此药剂按预防之剂量(日服3次,每次5粒)对10名接触铅的工人进行临床观察,观察服药前后血铅、铅、尿δ-ALA及SOD、GHS-PX变化情况及毒副作用。结果显示口服预防剂量4疗程(服药3日停药4日为一个疗程)后,血铅平均由3.25μmol/L降至1.26mol/L。口服1次预防量后尿排铅由0.85μmol/L上升至4.698μmol/L(均值),日排出量为服药前的8.23倍;尿δ-ALA由131.73μmol/L下降至80.66μmol/L,日出量为服药前的89%。SOD和GHS-PX两种酶的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GHS-PX由服药前的110.22u/0.1ml上升为服药后的130.00u/0.1ml;SOD也由服药前12.7nu/ml上升为服药后120.6nu/ml。并且未发现本发明之药物有明显毒副作用和不良药物反应。
试验组、对照组用本药前后轻度铅中毒患病情况对比表 表1受检例数中度中毒例数患病率(%) P试验组 用药前117 5849.57(服用本药) 用药后117 1916.24 <0.001对照组用药前551527.27(服安慰剂) 用药后551832.73 >0.05再用此药对工作在现场的铅作业工人(无铅吸收或铅中毒症状,或经驱铅治疗至痊愈的身体正常者)进行预防性观察试验早晨工作前服用,每5天服用1次,每次5粒,36次后进行身体检查。统计结果(见表1)表明,轻度铅中毒的发病率由49%下降为16%,下降了33个百分点,预防效果显著。
发明人对本发明之药物与现行的排铅解毒剂-2,3-二巯基丁二酸,对铅中毒及铅吸收患者的预防与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组服用本药4粒,日服3次,药3日停药4日一个疗程,共服4个疗程;对照组服用2,3-二巯基丁二酸0.5g,按上述同样方法服用。从试验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试验组的排铅效率高,服药后血铅较对照组低,而且尿CP及尿δ-ALA转正常值的日数均较对照组来得短,临床症状缓解速度快。
本发明药物与二巯基丁二酸排铅效果对比表 表2尿铅 血铅血硒 尿CP转尿δ-ALA(μmol/1) 正常日数 转正常日数试验组服药前 1.054 3.250.38(服用本药) 服药中 4.526 6.061.14服药后 1.260.48 3.2 2.4对照组服药前 0.66 3.940.33(服用二巯基 服药中 3.36 5.400.49丁二酸)服药后2.270.29 3.6 2.6临床实验还表明,本发明之药物组方科学、合理,驱铅效率高,可以提高患者的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两种酶的活性,拮抗由于铅在体内积聚所致机体脂质过氧化及免疫抑制。不仅对铅吸收、铅中毒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用于预防铅中毒和治治愈后的再中毒效果显著。
临床及动物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之药物的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对肝、肾功能无影响。此药用量少,服用方便,作用持久,预防与治疗铅中毒效果显著。
本发明的预防慢性铅中毒的药物之药源充足,生产工艺筒便易行,成本低,资少,回报率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权利要求
1.一种预防慢性铅中毒的药物,其特征是它主要由30-95%(重量比)的2,3-二巯基丁二酸、5-70%的富硒蛋白等成份复配混合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慢性铅中毒的药物,其特征是可以加入2,3-二巯基丁二酸与富硒蛋白之总量0-5倍的花粉制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慢性铅中毒的药物,其特征是所述的富硒蛋白制剂为从富硒大豆中提取的富硒大豆蛋白制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慢性铅中毒的药物,其特征是2,3-二巯基丁二酸的含量为40-70%,富硒蛋白的含量为30-6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防慢性铅中毒的药物,其特征是2,3-二巯基丁二酸的含量为50%,富硒蛋白的含量为50%。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防慢性铅中毒的药物,其特征是所述的花粉制剂为蜂花粉。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预防慢性铅中毒的药物,其特征是花粉制剂的加入量为2,3-二巯基丁二酸与富硒蛋白之总量的1-3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防慢性铅中毒的药物,其特征是花粉制剂的加入量为2,3-二巯基丁二酸与富硒蛋白之总量的1.5倍。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防慢性铅中毒的药物,它主要由2,3-二巯基丁二酸、富硒蛋白和植物花粉等成分按比例复配而成。它综合中、西医治疗铅中毒方剂的优点,是一种集预防与治疗一体,尤以预防见长的复合方剂。它能够提高铅吸收或铅中毒者的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两种酶的活性,进而能够拮抗所致机体脂质过氧化及免疫抑制。具有较高的驱铅效率,而且无毒副作用,用于预防铅中毒或治愈后的再中毒效果显著。
文档编号A61K38/03GK1241429SQ9811584
公开日2000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1998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1998年7月13日
发明者赵宝华, 王锐, 王羚, 严曙鹏 申请人:昆明冶金职业病防治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