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容式真空奶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8275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变容式真空奶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幼儿奶瓶,特别是一种变容式真空奶瓶。
目前常见的婴幼儿奶瓶其容积是固定的,当奶瓶内的奶汁或饮料被吸食而减少时,瓶内的空间相应地增大,会产生负压,造成瓶内液体流量不稳定,甚至出现奶嘴被吸瘪的现象。现有的方法是通过瓶盖与瓶口之间的螺纹间隙引入空气,并使用一种底面带凸起或沟槽的奶嘴将空气引入瓶内以平衡负压,奶汁与空气同时存在于奶瓶内,这种方法往往使得婴幼儿被迫吸入大量的空气,并常使婴幼儿呛奶,引起婴幼儿吐奶、腹胀、腹痛、漾奶等症状。另外,空气长期与鲜奶在瓶中接触,当瓶中存有一次喝不完而留于下次喝的剩奶时,易造成瓶中剩奶的变质。此外,当婴幼儿用不同角度吸奶时,如倒置时,由于奶嘴空间的影响,液体会一下子冲向奶嘴,极易造成呛奶。目前已有的变容式奶瓶有US4010861所提供的“防止空气吸入的奶瓶”,这种奶瓶在瓶中有可调整的活塞来控制吸奶时缺少的空气,但这种方法较为复杂繁琐,且奶瓶不易清洗干净。其它的改进奶瓶有中国专利CN2054689U,一种变容式奶瓶;以及CN86201451U,名称为“真空奶瓶”。这两种奶瓶都使用一种活动连接的瓶底,并采用一种半球状的薄膜,通过瓶底引入的空气使碗膜变形,以平衡瓶内的负压,由于其设计原理不合理,半球状薄膜的变形区域不大,特别是初始装入液体时,不能保证奶瓶内没有空气,以及瓶内液体被吸出较多体积后,薄膜的变形跟不上液体排出的体积变化,造成平衡负压的困难,并且这种薄膜安装方式易使瓶内液体漏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完全隔绝空气并能稳定平衡负压、使瓶内液体流出流量稳定、结构紧凑合理、制造简单、洗涤方便的可万向使用的变容式真空奶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变容式真空奶瓶,包括奶嘴、顶盖、瓶筒、气囊和气孔,所述的气囊向上开口,下端密封并由顶盖与奶嘴固定在一起,所述的气囊可在瓶筒内收缩或膨胀。
所述的气囊包括位于上部开口端的密封环,与密封环相连接的起支撑悬挂作用的气囊颈,与气囊颈相连的薄的气囊壁和位于下部封闭的气囊底。所述的气囊壁沿平行于瓶筒轴线的圆柱表面方向上设置很多条折线,该折线与气囊底部的折线相连,气囊底部的折线均沿底面径向指向中心轴线。所述的气囊颈的形状和长度与瓶筒颈部的内表面形状相对应,其壁厚较厚。所述的气囊由高分子弹性材料或乳胶或硅橡胶制造。所述的气囊密封环外边上设有气囊排气孔和单向进气的气囊进气阀孔,在排气孔周围设置有环形凸起环,它围绕封闭着排气孔,和进气阀孔凸起环围绕整气囊密封环表面设置,它将气囊内部与气囊进气阀孔隔离开。所述的进气阀孔,进气阀孔的凸起环,奶嘴下表面的进气沟槽和顶盖与瓶筒见的螺纹间隙共同构成了奶筒的进气通道。所述的顶盖上套有由柔软材料制成的外罩盖,外罩盖顶部开有气孔。所述的气囊壁的外表面上设置沟槽状的进气道。所述的气囊壁的内表面上设置有螺旋状的凸起筋。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气囊包括位于上部开口端的密封环、以及气囊颈、气囊壁和气囊底,所述的密封环的下表面上沿圆周方向均布有数个气囊补气孔,气囊壁内外表面设有凹凸条纹;所述的补气孔由从气囊密封环下表面凸起或凹进的凸起头和凹槽组成,它们凹凸相连,其彼此的尺寸应使凸起被挤入凹槽时应保留一定的缝隙,形成所述的补气孔;所述的奶嘴设有加厚的加强奶嘴头,其中心位置开有十字切口;所述的外罩盖由弹性材料制成,外罩盖的中央设有靠近奶嘴头的凹槽,在凹槽的两侧可设有单向进气阀和排气阀;所述的外罩盖上的进气阀和排气阀由在气孔和在盖体上切出的十字切口构成;所述的气囊、奶嘴和外罩盖由高分子弹性材料或硅橡胶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变容式真空奶瓶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使用时可以完全隔绝空气,这是其它真空奶瓶所不具备的。在使用时可以从任何角度、任何方向吸奶,如倒置,而不会使奶汁喷出,它可以稳定地使瓶内液体流出,同时又消除了瓶内的负压,使得婴幼儿吸奶时省时省力,并且可以在任何方向和角度吸吮,如直立状态,奶嘴朝上。本实用新型的变容式真空奶瓶结构设计合理紧凑,瓶内气囊可以实现完全变形,这是本实用新型奶瓶使用效果良好的保证。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奶瓶清洁洗涤容易,不用毛刷,使用方便,制造简单。由于完全隔绝空气,可以提高奶汁在瓶中的保质时间。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变容式真空奶瓶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示状态为瓶内液体逐渐排出,气囊逐渐缩小的状态;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变容式真空奶瓶的剖面示意图,图示状态为气囊逐渐膨胀的状态;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气囊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第一实施例的气囊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奶瓶顶盖的剖示图;图6是第一实施例的奶嘴的剖示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变容式真空奶瓶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示状态为气囊膨胀的状态;图8是第二实施例中气囊的剖示图;图9是第二实施例中奶嘴的剖示图;
图10是第二实施例中外罩盖的剖示图。
图中外罩盖1;奶嘴2;顶盖3;奶嘴进气槽4;气囊进气阀孔5;气囊6;瓶筒7;气囊排气孔8;外罩盖气孔9;进气阀孔凸起环10气囊密封环11;气囊颈12;气囊壁13;气囊底14;气囊出气孔凸起环15;气囊壁折线16;气囊壁气道17;气囊底折线18;外罩盖21;奶嘴22;气囊26;气囊补气孔27;加强奶嘴头28;外罩盖密封环29;进气阀30;排气阀31;外罩盖凹槽32;如
图1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变容式真空奶瓶由外罩盖1、奶嘴2、顶盖3、瓶筒7、进排气孔道和气囊6组成。奶瓶筒7与普通奶瓶一样,其上部瓶口开设有外螺纹,它与顶盖3的内螺纹相配合将奶嘴固定形成密封的奶瓶。所不同的是,奶瓶筒内装有一个一端封闭,一端向上开口的薄壁气囊6做为奶瓶的内胆。参见
图1至图4,特别是
图1和图2,为清楚起见,奶嘴2的下表面没有与气囊压紧,实际使用时应当压紧。气囊6具有与奶瓶筒7内壁相吻合的形状,最好同为圆柱状,气囊由上部开口端的气囊密封环11,与密封环11相连的起支撑作用的气囊颈12,起主要变形作用的气囊壁13和位于下部的封闭的气囊底14组成。气囊6由硅橡胶制造,气囊壁很薄,气囊壁13沿平行于瓶筒轴线的圆柱表面方向设置有多条折线16,该折线16与气囊底14上的折线18相连,以便气囊胀开时可贴紧瓶筒内壁,收缩时可有规律地沿折线逐渐收缩,气囊底14上的折线均沿底面径向指向中心轴线点。气囊颈12的壁厚较大,其形状和长度与瓶筒7的颈部内表面相适应,它对下部气囊壁13起悬挂和支撑作用。气囊上部的密封环11与气囊颈12相连并被径向向外展宽,它与奶嘴的密封边一起构成整个奶瓶的密封。在气囊密封环11的环形边上,开有气囊排气孔8,密封环11的上表面围绕排气孔8的周围设有气囊出气孔凸起环15,其凸起环15与奶嘴密封边下表面压紧时,形成对该排气孔的密封。在气囊密封环11的环形边上,还设有气囊进气阀孔5,其下部设有阀瓣,该阀瓣的设置可使奶瓶直立时不会进气,倒立时不会有奶汁喷出(当只咬开奶嘴而不吸时)该阀孔为一单向阀孔,即只允许从外向内进气,而不允许向外排气,从该阀孔5周围,具体说是径向向内的靠近气囊颈内附近某处设置有进气阀孔凸起环10,该凸起环10向外包围着进气阀孔5,与奶嘴2底面压紧时构成密封,其外侧与奶嘴2底面上的进气沟槽4共同形成进气通道,该凸起环10的高度与气囊出气孔凸起环15的高度一致,当与奶嘴2压紧时构成奶瓶的密封。奶嘴2上的进气槽4的长度不能大于气囊进气阀孔凸起环10至密封环11的边沿的长度,在安装时,奶嘴2上的进气沟槽4不能与气囊排气孔8重合,以防止气囊进气阀失去作用。奶瓶外罩盖1套在顶盖3的外沿,它由较软的材料制成,其顶端开有气孔9,用于向外排气。气囊壁13的外表面上沿折线16的同一方向上设置有通气用气道17,以避免液体充满气囊6,使气囊壁13贴紧瓶筒7顶内壁造成气阻,使外部气体不能进入气囊6的下部和底部。为了防止气囊收缩时,由于气囊壁过软,使上部挤成一团而下部的液体不能通过奶嘴2吸出,还可以在气囊壁13的内表面上设置螺旋线型的凸起筋(图中未示出),以保证内部液体通道的通畅。
使用时拧下顶盖3,取下奶嘴2,往气囊6中倒入液体,气囊6在液体的压迫下向外膨胀,瓶筒中的气体受到膨胀气囊6的压缩从气囊排气孔8排出,直到液体灌满气囊6的全部空间,然后拧上奶嘴2和顶盖3,套上外罩盖1,挤动外罩盖1可以将奶嘴2和气囊6上部空间的少量空气抽出,从排气孔9排出外罩盖1,这样就使气囊中液体完全与空气隔绝了。同时,气囊排气孔8被奶嘴密封边封住不能排气,而外部的空气随着气囊6的缩小并造成负压的瞬间,从顶盖3与瓶筒上部螺纹间的间隙进入,经奶嘴2下表面的开设的进气沟槽4进入凸起环10限定的小空间,进一步通过只允许单向进气的进气阀孔5进入瓶筒7与气囊6之间的空间,与吸出的气体或液体体积减少造成的负压相平衡。在吸奶时,随着液体的减少,外部空气可随时被补入,使气囊逐渐变小,使液体流出流量稳定而均衡。去掉气囊6即为普通奶瓶。
图7至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变容式真空奶瓶,其中瓶筒7和顶盖3与第一个实施例中的一样。气囊26,奶嘴22和外罩盖21中的与气路有关的结构有较大的不同。参照附图7至10,奶嘴22和气囊26由瓶筒7和顶盖3支撑与连接,气囊26中的空气由作为气揣和吸囊使用的高分子弹性材料制成的外罩盖21吸出后,气囊内只有奶液存在,随着吸食,弹性体封闭气囊26容积随之变化而减小,所以在吸食时,不论从任何角度,方向,都不会有空气吸出。使用时,将气囊26放入瓶筒7内,气囊26的外形尺寸略小于瓶筒7的内部尺寸,由于在气囊26上端密封环11的下表面上沿圆周均匀分布数个像城墙缺口样的凹凸结构,这种结构使气囊26与瓶筒7之间形成缝隙,构成气囊补气孔27。将奶液倒入气囊26时,气囊26与瓶筒7间的空气从瓶筒7上端与气囊26间的补气孔27中排出。拧紧顶盖3,将奶嘴22、气囊26、瓶筒7压紧,凹凸结构发生弹性变形,由于气囊上的凸出结构尺寸小于凹入结构尺寸,气囊26与瓶筒7间在结构上仍存在缝隙,即补气孔27。吸食时,随着气囊26内容积的减小,空气由补气孔27进入气囊26与瓶筒7之间。盖上外罩盖21后,用手指堵上外罩盖21上的单向进气阀30(中心有十字切口)排出,形成负压,此时外罩盖21的作用为吸囊。将气囊26内的空气吸出后。同时,随着奶液被吸出,弹性体封闭体系容积减小,由于负压的作用,空气由气囊补气孔27进入气囊26与瓶筒7间。此时,奶瓶可正常使用,即吸出的仅有奶液而没有空气,同时,由于与空气隔离,延长了奶液的保质时间。沿气囊26内表面分布有凹凸条纹,使气囊26与瓶筒7间存在缝隙,使空气的流动不受阻碍;同时使气囊26被吸瘪时内壁间仍存在缝隙,使奶液的流动不受阻碍。奶嘴22上设有加强加厚奶嘴头28,防止婴幼儿在不吸食时咬开奶嘴22顶端的十字切口,使奶液流出或空气进入气囊26内。当气囊26内剩余奶液需要打开奶瓶时,盖上防尘外盖21,从外罩盖21上的凹槽32处捏开奶嘴22上端的十字切口,用手指堵上外罩盖21上的单向排气阀31,挤压外罩盖21将空气压入气囊26,此时,外罩盖21的作用为气揣,松开外罩盖21后,单向进气阀30开启,进入空气消除了外罩盖21内的负压。由于空气进入气囊26,拧开顶盖3,打开气囊26时,不会有奶液溢出。外罩盖21上的凹槽与凸起的进、排气阀30、31间隔设置,其位置靠近奶瓶中心的奶嘴加强头28,便于手指隔着弹性外罩盖捏挤奶头嘴,配合排气和吸气。
权利要求1.一种变容式真空奶瓶,包括奶嘴、顶盖、瓶筒、气囊和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向上开口,下端密封并由顶盖与奶嘴固定在一起,所述的气囊可在瓶简内收缩或膨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容式真空奶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包括位于上部开口端的密封环,与密封环相连接的起支撑作用的气囊颈,与气囊颈相连的薄的气囊壁和位于下部封闭的气囊底,所述的气囊颈的形状和长度与瓶筒颈部的内表面形状相对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容式真空奶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壁沿平行于瓶筒轴线的圆柱表面方向上设置多条折线,该折线与气囊底部的折线相连,气囊底部的折线均沿底面径向指向中心轴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容式真空奶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密封环外边上设有气囊排气孔和单向进气的气囊进气阀孔,在排气孔周围设置有环形凸起环,它围绕封闭着排气孔,和进气阀孔凸起环围绕整气囊密封环表面设置,它将气囊内部与气囊进气阀孔隔离开;所述的进气阀孔,进气阀孔的凸起环,奶嘴下表面的进气沟槽和顶盖与瓶筒间的螺纹间隙共同构成了奶筒的进气通道。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容式真空奶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盖上套有由柔软材料制成的外罩盖,外罩盖顶部开有气孔。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容式真空奶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壁的内表面上设置有螺旋状的凸起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容式真空奶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包括位于上部开口端的密封环、以及气囊颈、气囊壁和气囊底,所述的密封环的下表面上沿圆周方向均布有数个气囊补气孔,气囊壁内外表面设有凹凸条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容式真空奶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补气孔由从气囊密封环下表面凸起或凹进的凸起头和凹槽组成,它们凹凸相连,其彼此的尺寸应使凸起被挤入凹槽时应保留一定的缝隙,形成所述的补气孔。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容式真空奶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奶嘴设有加厚的加强奶嘴头,其中心位置开有十字切口;所述的外罩盖由弹性材料制成,外罩盖的中央设有靠近奶嘴头的凹槽,在凹槽的两侧可设有单向进气阀和排气阀。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容式真空奶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罩盖上的进气阀和排气阀由在气孔和在盖体上切出的十字切口构成。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的变容式真空奶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奶嘴和外罩盖由高分子弹性材料或硅橡胶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幼儿用变容式真空奶瓶。它包括奶嘴、顶盖、瓶筒、外罩盖、气囊和气孔,所述的气囊向上开口,下端封闭并由顶盖与奶嘴固定在一起,该气囊可在瓶筒内收缩或膨胀,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奶瓶在使用时可完全隔绝空气,使奶瓶内液体出流流量稳定,内外气压平衡,婴幼儿使用时省时省力、可以在任何方向和角度吸吮,并且清洁洗涤方便。
文档编号A61J9/04GK2345204SQ98201788
公开日1999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1998年3月6日 优先权日1997年9月26日
发明者杨宇飞 申请人:杨宇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