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外展牵引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9825阅读:5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股骨粗隆间骨折外展牵引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股骨粗隆间骨折外展牵引固定器,属医疗器械类。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比较常见的骨折,现阶段常用两种治疗方法一种是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使用这种方法复位良好,固定可靠,缺点是病员要忍受开刀的痛苦和手术本身带来的并发症,而且内固定需要第二次手术取出,有些病员由于年老体弱,难以承受两次手术的打击,使得这种方法使用范围有限;第二种方法是闭合复位牵引固定,使用这种方法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但缺点是病员伤肢长期放在布朗氏骨牵引架上,时间长达两、三个月,不能翻身和活动。由于长期卧床,可能使原有疾病加重,还容易出现肺部、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如护理不好,骶尾部出现褥疮,病员还有可能慢性衰竭而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股骨粗隆间骨折外展牵引固定器以弥补现有技术之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外展牵引固定器,其特征在于首先设置有抱箍,抱箍上设置有皮带扣和定位扣,抱箍下面设置有两个螺杆总成与之相连;所述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外展牵引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抱箍下方设置有方孔,螺杆总成上方设置有方头,抱箍与螺杆总成之间通过方头和方孔相连接;所述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外展牵引固定器,其特征在于螺杆总成上部设置有上螺杆,上螺杆下方设置有螺杆调节手柄,螺杆调节手柄下方设置有下螺杆,螺杆调节手柄与上螺杆和下螺杆均通过螺纹连接,螺杆总成下部设置有卡口;所述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外展牵引固定器,其特征在于螺杆总成内的上螺杆和下螺杆的螺纹方向相反,分别为左螺纹螺杆和右螺纹螺杆;所述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外展牵引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抱箍材料为塑料制成,其余各部分均为金属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可以使使用的病员在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手术的风险和长期卧床的不便;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费用。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图在图中1为抱箍,2为皮带扣,3为定位扣,4为螺杆总成,5为上螺杆,6为螺杆调节手柄,7为下螺杆,8为卡口,9为斯氏针,10为螺母,11为方头,12为方孔。
实施例先在股骨髁上用一根斯氏针9做骨牵引针,抱箍1围住大腿根部,用皮带扣2和定位扣3固定。再把再把方头11放入方孔12,完成抱箍1和螺杆总成4的连接;再把斯氏针9两端卡入两个卡口8,上紧螺母10固定,即可完成。使用时,根据不同病员的情况,转动螺纹调节手柄6,由于螺纹调节手柄6两端的上螺杆5和下螺杆7分别为左、右螺纹螺杆,所以转动螺纹调节手柄6就会产生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牵引力作用于抱箍1和斯氏针9,克服大腿的肌肉的收缩力,使骨折复位。当做外展牵引时,可以调节大腿内侧的螺杆总成4,使之稍长于大腿外侧的螺杆总成4,就会产生较大的外展角度,使病员在病床上难以实现的外展角度变得很容易,可以使病员尽早恢复。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除抱箍1材料为塑料外,其余各部分均为紧密联接的金属构件,使得一方面病员大腿皮肤不会被损伤,可以在床上自由活动或持拐行动,防止肌肉萎缩;另一方面对骨折固定牢固、可靠。更为重要的是在治疗过程中,针对相同病员不同时期的骨折复位情况,可以很方便的通过调节螺纹调节手柄6来改变牵引力的大小和角度,以便病员早日恢复。
权利要求1.股骨粗隆间骨折外展牵引固定器,其特征在于首先设置有抱箍,抱箍上设置有皮带扣和定位扣,抱箍下面设置有两个螺杆总成与之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外展牵引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抱箍下方设置有方孔,螺杆总成上方设置有方头,抱箍与螺杆总成之间通过方头和方孔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外展牵引固定器,其特征在于螺杆总成上部设置有上螺杆,上螺杆下方设置有螺杆调节手柄,螺杆调节手柄下方设置有下螺杆,螺杆调节手柄与上螺杆和下螺杆均通过螺纹连接,螺杆总成下部设置有卡口;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外展牵引固定器,其特征在于螺杆总成内的上螺杆和下螺杆的螺纹方向相反,分别为左螺纹螺杆和右螺纹螺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外展牵引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抱箍材料为塑料制成,其余各部分均为金属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股骨粗隆间骨折外展牵引固定器,属医疗器械类,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抱箍和螺杆总成等新型结构,可以使使用的病员在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手术的风险和长期卧床的不便,可以在床上自由活动或持拐行动,防止肌肉萎缩,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费用。而且在治疗过程中,针对相同病员不同时期的骨折复位情况,可以很方便的通过调节抱箍和螺纹调节手柄来改变牵引力的大小和角度,以便病员早日恢复。
文档编号A61B17/60GK2323744SQ9822870
公开日1999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1998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1998年4月21日
发明者叶蜀新 申请人: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