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压型氧气呼吸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0481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正压型氧气呼吸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厂家生产和在用户服役的AHY-6型4小时氧气呼吸器改制成新式正压型氧气呼吸器。
现有技术中我国矿山救护队所使用的氧气呼吸器是仿照前苏联P-30型的AHY-6型呼吸器。十年来,该项技术在我国的矿山救护工作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在实际使用中也发现该呼吸器存在着以下不足1、AHY-6属非正压呼吸器,佩戴人在吸气时气路呈现负压状态,虽然对呼吸器有一定的气密要求,但无法作到绝对不漏,吸气时还是能漏入少量毒气,如外界毒气浓度在规定浓度以下可以安全使用,不会危害人体健康或中毒。例如允许使用条件中规定CO在10%以下,H2S1%以下,SO22%以下。超过上述规定浓度,使用非正压呼吸器就会对人产生危害。在一般情况下矿井发生事故时毒气浓度都不会高于上述规定浓度,但在特殊情况下,例如92年3月16日至18日抚顺龙凤矿CO溢出事故,CO就达15%,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非正压呼吸器就不安全。地面化工厂的毒气泄漏事故也有可能超过规定浓度。因此非正压呼吸器的使用范围有一定限制。2、AHY-6呼吸器与人呼吸器官连接部分,主要还是用口具鼻夹。长时同夹鼻子,不但使救护队员感到痛苦,而且常常因碰掉鼻夹而发生队员伤亡事故。我国原煤炭部曾试图用全面罩来取代口具鼻夹,但全面罩用在非正压呼吸器并不可靠,这是因为人的脸型胖瘦各异,另外要密封的面积很大,所以要密封好难度很大,弄不好也会使人中毒。为此,当救护队员佩戴采用全面罩的AHY-6呼吸器时,为了保持气密必须把头带拉得很紧,把脑壳勒痛,勒麻木,十分难受,无疑会影响救护工作进行,所以至今救护队员宁愿佩戴口具鼻夹而不愿佩戴全面罩。3、由于现实情况,救护队员仍佩戴口具鼻夹,没有推广应用全面罩,所以我国救护队目前在灾区的通信联系及和基地联络问题没有很好解决。4、AHY-6呼吸器的定量供氧和自动补给阀供氧是一个通道。自动补给供氧采用气动放大原理,当气囊压力达到一定负压时,先由它的辅助隔膜堵住定量孔,引起主隔膜推开补给阀,供给大流量氧气。因此从出现需要供氧信号到实现供氧有一滞后时间。当佩戴人作大强度劳动时,例如快速上坡,这个滞后时间之存在会使人感到瞬时吸不上来气的感觉。另外如果有小粒物落入通气管路引起堵塞会使自动补给阀和定量孔供氧同时失灵,这很不安全。5、AHY-6呼吸器排气阀设在清净罐盖子上,结构复杂,而且在拧清净罐盖子时须多加小心,否则会使排气阀工作受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将AHY-6呼吸器改制为正压呼吸器,将保持AHY-6呼吸器所有优点而克服其所存在缺点,从而解决我国矿山救护队所要求迫切解决的技术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正压型氧气呼吸器由氧气瓶、压力表、减压器、自动补给阀、定量孔、手动补给阀保持正压的气囊、清净罐、冷却器、呼气软管、吸气软管、呼气阀、吸气阀、面罩、面罩和口具共用接头等部分组成,将厂家生产和在用户服役的AHY-6型氧气呼吸器改制成正压系统,其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将AHY-6型呼吸器减压器整体组件上的气动放大器部分切掉,利用其内腔原有M12×1螺孔另设接头,接上耐压胶管,把胶管和倾侧摇杆形的自动补给阀相接,在自动补给阀前端设独立通路的定量孔,并将自动补给阀、定量孔部件按装在呼吸器外壳上,通过橡胶接头和气囊实现气密的连接,并由气囊硬壁的起伏来启闭自动补给阀门,用螺丝或粘结剂把一金属硬壁固定在气囊上,在硬壁和设在气囊上方的支持架之间设2个位置对称的圆柱形弹簧,向气囊加压力,使呼吸气路成正压,气囊硬壁上所设圆盘为限制弹簧位移的弹簧座,排气阀设在气囊顶部硬壁上,当气囊内达到一定压力时,硬壁上升,弹簧支持架的顶壁能自动顶开排气阀阀门使排气阀排气,上述排气阀的启闭机构,结构简单、动作可靠,排气阀阀杆上设阀片形帽,用来防止灰尘侵入排气阀内,影响排气阀气密,在气路呈正压,外界毒气不能进入呼吸气路条件下,采用可以安全使用的全面罩,解决佩戴口具鼻夹队员间不能相互说话和同基地联络问题,并且还解决碰掉鼻夹,而引起队员伤亡的严重安全问题。
本实用新型具有构思科学合理、方便实用、安全可靠、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压呼吸器的结构示意图及所表示的气路方式。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压呼吸器的气囊、弹簧及支持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及正压产生的原理。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正压呼吸器在气囊收缩时自动补给阀开启的作用原理。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呼吸器在氧气供给较多、气囊鼓满时排气阀开启的作用原理。
图5是本实用新型排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
图1、当人佩戴按本实用新型改制的正压呼吸器时,呼气经面罩,面罩和口具共用接头1、呼气软管2、呼气阀3、进入清净罐4、呼气中CO2被清净罐中CO2吸收剂吸收,使呼气净化温度升高而进入气囊5。钢瓶9中贮存的高压氧气经减压器13减压后经联接管14和独立通道的定量孔16以1.4±0.1L/min流量注入气囊5,补充已被人呼吸所消耗氧气。吸气时气囊中温度较高气体经冷却器17的环状内壁得到散热而冷却。然后经吸气阀18、吸气软管19、共用接头1、面罩而吸入人呼吸道而完成一个呼吸循环。如果环境温度很高,吸气虽经环状内壁冷却,温度仍很高,可以在冷却器中放冰块,以便进一步降低吸气温度。当劳动强度加大呼吸量与氧耗量增加,自动补给阀15就开始动作向气囊供给100L/min以上氧气,在紧急情况下例如定量孔或自动补缑阀失灵,可以按手动补给阀按钮12,直接从气瓶9向气囊5供氧。→污染的气体
净化的气体参照图2、按本实用新型改制呼吸器产生正压的气囊、弹簧及支持架部分的具体结构。在原来AHY-6呼吸器气囊5上方增设一金属板支持架6,气囊5顶部用螺丝或粘结剂把金属硬壁21,固定在气囊上,在硬壁21和支持架之间设2个位置对称的圆柱形弹簧7与20,这样弹簧7与20就分别向气囊施加同样压力Ps。设大气压力为P,气囊的内部压力或气囊所受压力为P+Ps,当气囊膨胀时,弹簧7与20被压缩,P3值增大,当气囊收缩弹簧7与20伸展Ps值减少。然而不论Ps值多大,均向气囊内部和整个气路施加一个比平衡大气压力P大一个Ps的正压值,因此整个气路始终处于正压状态。佩戴时即使呼吸器气密稍有不严,气体只能向外泄漏,因此毒气不能漏到呼吸气路内部中去,完全可以安全地使用全面罩避免了在非正压呼吸器使用全面罩时把脑壳勒痛的缺点。
参照图3、按本实用新型改制的正压呼吸器的自动补给阀、定量孔结构及开启动作原理。具体的改制方法是将AHY-6型呼吸器减压器整体组件上的气动放大器切掉,利用内腔原有M12×1螺孔另设接头,接上耐压胶管,把胶管和倾侧摇杆形自动补给阀相接,在自动补给阀前端设独立通路的定量孔,自动补给阀、定量孔部件按装在呼吸器外壳上,通过橡胶接头和气囊实现气密的连接,当呼吸器处在大呼吸量和大氧耗量吸气时,在弹簧7与20的弹簧力作用下,气囊大幅度收缩,硬壁21碰触自动补给阀15的摇杆上塑料球,使摇杆向下倾侧,作用在补给阀阀门上的力胜过设在阀门上弹簧关闭力而开启阀门供氧。由于阀门的启闭受气囊硬壁的控制,动作确实可靠,供氧充足而无动作的滞后,不会使人感到瞬时吸不上来气的感觉。由于定量孔通气管路和自动补给阀通气管分开,避免了原AHY-6呼吸器因管路进入小粒物而使定量孔和自动补给阀同时失灵的缺憾。
参照图4、按本实用新型改制的正压呼吸器,气囊鼓满时排气阀开启的作用原理。
参照图5、如图所示22为阀片形胶帽,用来防止外界灰尘侵入排气阀,23为阀杆,24为阀座,25为阀门,其阀片用硅橡胶制,26为弹簧。当阀片形帽22与阀杆23碰撞硬壁时,阀门25就离开阀座24而开启。当它们脱离硬壁时则在弹簧26作用下而关闭。按照图4,当人们呼吸所需氧耗量减少,而定量孔继续以1.4L/min供氧,氧气消耗不了,气囊逐渐膨胀,排气阀上的阀杆连同其上的阀片形帽,碰触金属支持架6的硬壁上,排气阀门就被推离阀座而排出多余氧气。当人呼吸所需氧耗量增加,气囊收缩阀杆与阀片形帽脱离硬壁,阀门受弹簧力作用而被关闭。这种结构排气阀动作比原AHY-6型呼吸器设在清净罐上排气阀动作确实可靠,而且按装方便,不用经常装卸。
权利要求1.一种正压型氧气呼吸器,由氧气瓶、压力表、减压器、自动补给阀、定量孔、手动补给阀保持正压的气囊、清净罐、冷却器、呼气软管、吸气软管、呼气阀、吸气阀、面罩、面罩和口具共用接头等部分组成,其特征是将厂家生产和在用户服役的AHY-6型氧气呼吸器改制成正压系统,将AHY-6型呼吸器减压器整体组件上的气动放大器部分切掉,利用其内腔原有M12×1螺孔另设接头,接上耐压胶管,把胶管和倾侧摇杆形的自动补给阀相接,在自动补给阀前端设独立通路和定量孔,并将自动补给阀、定量孔部件按装在呼吸器外壳上,通过橡胶接头和气囊实现气密的连接,并由气囊硬壁的起伏来启闭自动补给阀门,用螺丝或粘结剂把一金属硬壁固定在气囊上,在硬壁和设在气囊上方的支持架之间设2个位置对称的圆柱形弹簧,向气囊加压力,使呼吸气路成正压,气囊硬壁上所设圆盘为限制弹簧位移的弹簧座,排气阀设在气囊顶部硬壁上,当气囊内达到一定压力时,硬壁上升,弹簧支持架的顶壁能自动顶开排气阀阀门使排气阀排气,排气阀阀杆上设阀片形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厂家生产和在用户服役的AHY-6型4小时呼吸器改制成正压型氧气呼吸器。该呼吸器由氧气瓶、压力表、减压器、自动补给阀、定量孔、手动补给阀、保持正压的气囊、清净罐、冷却器、呼气软管、吸气软管、呼气阀、吸气阀、面罩、面罩和口具共用接头等部分组成。由于阀门的启闭受气囊硬壁的控制,动作确实可靠,供氧充足而无动作的滞后,不会使人感到瞬时吸不上来气的感觉,使佩戴口具鼻夹队员间不能相互说话和同基地联络、碰掉鼻夹而引起队员伤亡及配戴不舒适的技术难题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文档编号A61M16/00GK2348860SQ9823842
公开日1999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1998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1998年7月31日
发明者曲义良 申请人:曲义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