腭裂修复矫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0626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腭裂修复矫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腔科和整形外科用腭裂修复矫形器。
目前临床腭裂修复完全依赖常规手术,采用矫形方法修复腭裂仅见少数动物实验,如Latham等(1973,1974)报告用扩张螺旋关闭犬的裂;Carls等(1997)报告用扩张螺旋延长硬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组用于临床腭裂修复的矫形器,能够移动上颔骨和腭骨、牵拉腭部骨缝或新生骨痂,诱导骨质再生,具有延长硬腭和关闭裂隙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这样的它由力作用臂及支抗臂和连接组成,力作用臂的基本形状可为类似“U”型,末端有弯折的支撑脚;支抗和连接体的基本形状为类似“M”形。
矫形器1由连为一体的一对支抗臂和一对力作用臂构成。支抗臂呈类似“M”形状。力作用臂呈类似“U”形,其末端成直角向下外弯折,形成2个对称的力作用臂,每个力作用臂长1-4cm,力作用臂平面与支抗臂平面符合腭部表面曲度,大致为90度交角。
矫形器2由3个支抗臂和1个力作用臂构成,一对支抗臂呈类似“M”形,另一力臂形成大致的“U”形,“U”形的一个臂较短,并向下弯折形成第3只支抗;“U”形的另一只臂较长为力作用臂,末端向下外弯折,形成力作用臂的“脚”。矫形器采用直径范围为0.4-1.3mm的镶钛形状记忆合金(NiTi-SMA)材料制作;复形温度为20-40℃,力作用臂产生力的范围为50g-900g。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结构简单,半成品和全成品均可按型号批量生产。
(2)易为外科医生掌握,不须反复加力,应用方便。
(3)能够诱导骨组织再生,关闭腭裂、牙槽嵴裂,延长硬腭和扩张上颌,形成完善的腭裂修复,有助于腭咽闭合,改善腭裂患者的语音和面部发育。



图1、2、3为本实用新型的3种形状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方案1.将2根直径范围为0.4-1.3mm的圆丝或方丝用金属套管平行固定,形成构件。
将固定在一起的NiTi-SMA丝按腭部表面横行和纵行曲度弯制成图示的形状,形成力作用臂和支抗臂以及臂末端插入骨内的“脚”。包埋定型后进行形状记忆处理。
方案2.上述形状的矫形器采用单一的NiTi-SMA材料,用锻造,编织或其他方法一体构成。经形状记忆处理。
方案3.上述矫形器的支抗和连接体部分可按所示形状用其它金属材料制作,再连接用NiTi-SMA材料构成的力作用臂。
图示形状为NiTi-SMA在复形温度下的最终形状。使用过程中可根据需要改变为不同的形状。
权利要求1.一种腭裂修复矫形器,其特征是由力作用臂及支抗臂组成,力作用臂与支抗臂为中间联为一体的两根金属丝,力作用臂采用直径范围为0.4-1.3mm的镶钛形状记忆合金(NiTi-SMA)材料制作;复形温度为20-40℃,力作用臂产生力的范围为50g-900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腭裂修复矫形器,其特征是力作用臂的基本形状为类似“U”形,末端有弯折的支撑脚;支抗臂的基本形状为类似“M”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形器,其特征是矫形器由连为一体的一对支抗臂和一对力作用臂构成,支抗臂呈类似“M”形状,力作用臂呈类似“U”形,其末端成直角向下外弯折,形成2个对称的力作用臂,每个力作用臂长1-4cm,力作用臂平面与支抗臂平面大致为90度交角,符合腭部表面曲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形器,其特征是矫形器由3个支抗和1个力作用臂构成,一对支抗臂呈类似“M”形,另一力臂形成大致的“U”形,“U”形的一个臂较短,并向下弯折形成第3只支抗臂;“U”形的另一只臂较长为力作用臂,末端向下外弯折,形成力作用臂的“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术前关闭腭裂、延长硬腭的矫形器具。本矫形器采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NiTi-SMA)材料制作,由基本形状为“M”形的支抗臂和基本形状为“U”形的力作用臂构成。支抗和力作用臂的末端各有一只向下弯折的“脚”,以便插入腭部骨板内。整体结构符合腭部表面横行和纵行曲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作用是:结构简单,不须反复加力,应用方便。能够牵拉缝或新生骨痂诱导骨组织再生,关闭腭裂和牙槽嵴裂,延长硬腭,形成完善的腭裂修复,有助于腭咽闭合,改善腭裂患者的语音和促进面部的正常发育。
文档编号A61B17/00GK2342776SQ98241189
公开日1999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1998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1998年10月13日
发明者柳春明 申请人:柳春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