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薰蒸治疗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0676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药薰蒸治疗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中药熏蒸治疗床。
中药熏蒸治疗是中医古老而传统的治疗疾病的方法之一,它根据中医的“内病外治”和“血见热则行”、“通则不痛”的治疗原则,通过辩证论治,因病而宜的选择中草药对症配方,进行加热熏蒸肌肤,使药物离子通过肌肤加以渗透,对许多疾病均有很好的疗效。但现行的如用药液浸泡、用艾熏疗,治疗手段落后,操作使用比较繁琐,不易被患者接受和普及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适用治疗范围较广的中药熏蒸治疗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中药熏蒸治疗床,包括床体,其特征是床面中段设有凹槽,凹槽一侧设有活动盖板,凹槽内设有与床下密封柜相通的通孔,密封柜内置中药熏蒸锅,锅内置有药篓,药篓上端伸人床面凹槽内,由固定在凹槽底板上的网罩复盖。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参见附图。床体1的中前段设有聚热熏蒸凹槽2,聚热熏蒸凹槽2一侧顶端部设有三块活动盖板21,凹槽2内设有与床下密封柜3相通的通孔。密封柜3内设有900W电煲中药熏蒸锅4,锅4内置有喇叭型药篓5,药篓5的上端伸入床面凹槽2内,由固定在凹槽2底板上的网罩22复盖。
密封柜3的前侧上方设有温控仪6,温控仪6与设在熏蒸凹槽2内的温度传感器23相连,根据熏蒸凹槽2内的温度变化可自动控制电源对熏蒸锅4加热或切断其电源。
使用时,将备好的中草药物放入锅4内,再放人足够的净水,将锅4置于电煲内,套上药篓5,接通电煲锅4电源,并将温度设定在所需刻度上。随着时间的运转,锅4内温度逐步升高,直至达到设定温度范围,较浓厚味药气便透过网罩22进入并充满聚热凹槽2。此时根据病人患处所需熏蒸部位大小,适当掀开活动盖板21,暴露出气口,让病人平卧将患处或穴位对准出气口,上面加盖浴巾封闭,即可进行熏蒸治疗。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聚热式熏蒸治疗,使药物离子和蒸气混为一体在人体外循环熏蒸患处或穴位,它的持续性保温、保湿性熏蒸以及自动温度控制,使药物离子通过人体肌肤渗透,起到药物和保健同步作用的效应,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经临床应用,对逐寒散结,散瘀、止痛消炎、消肿,对治疗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后遗症的恢复功能有显著的效果,特别是对风寒湿痹症疗效更好。而对治疗损伤后关节强直,夹杂风寒湿痹痛麻木等症则优于其它疗法。临床应用范围很广,例如骨伤、骨关节炎、脊椎炎、股骨头坏死、颈、肩、肘、腰、腿痛、皮肤病、妇科病等都有较好的疗效,另外对脊椎的整体熏蒸,可增强自身免疫系统及对内脏疾病也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另外还可在床上进行针灸、推拿、理疗等,实现一床多用,不仅可在医疗单位普遍应用,而且还可适应长期久病卧床等慢性疾病的家庭熏蒸治疗。
权利要求1.一种中药熏蒸治疗床,包括床体(1),其特征是床面中段设有凹槽(2),凹槽(2)一侧设有活动盖板(21),凹槽(2)内设有与床下密封柜(3)相通的通孔,密封柜(3)内置中药熏蒸锅(4),锅内置有药篓(5),药篓(5)上端伸入床面凹槽(2)内,由固定在凹槽(2)底板上的网罩(22)复盖。
专利摘要中药熏蒸治疗床,具有床体、其特征是:床面中段设有凹槽,凹槽一侧设有活动盖板,凹槽内设有与床下密封柜相通的通孔,密封柜内置中药熏蒸锅,锅内置有药篓,药篓上端伸入床面凹槽内,由固定在凹槽底板上的网罩覆盖。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目前中药熏蒸治疗手段落后使用不便等特点,具有持续性保温,保湿性熏蒸的特点,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具有一床多用的功能,适合医疗单位、家庭保健、治疗使用。
文档编号A61H33/06GK2346433SQ98242360
公开日1999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1998年10月6日 优先权日1998年10月6日
发明者陶学成 申请人:陶学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