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7059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草药制剂,确切地说是公开了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制剂,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
目前,治疗痤疮的药物有各种各样,而多以外用药品为主,如痤疮膏、粉刺灵等,用于面部搽抹,其作用是减少局部油脂分泌,消除毛囊炎症,治标而不治本,患者必须长期使用,才能保持治疗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公开一种主治痤疮、湿疹、皮肤搔痒症、脂溢性皮炎等病症、疗效好、标本兼治的中药制剂。
针对本发明的目的,具体解决方案如下根据我国的中医学对痤疮的发病机理、药理药性及治标治本原则,从中医药宝库中筛选出清热凉血行郁,辅以消除炎症,疏通经络血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逐淤生新皮损消退的中草药,科学组方,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药物按重量份数比组成丹参9~25 生地9~15 银花9~25 黄芩9~15 连翘6~20当归10~25 甘草5~15 黄莲9~13 川贝母5~25 山甲5~10川芎9~15将上述药物分别粉碎成细粉过筛,按所述比例混拌均匀,水泛为丸,干燥既得本发明。
本发明为朱红色的水丸,除去包皮后显棕褐色,味微苦。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丹参、生地、甘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祛淤、补肾之功效,还具有调整内分泌抗雄性激素作用,银花、连召、黄芩、川弓、当归皆有广谱抗菌作用,清除痤疮的致病因子,对治疗痤疮棒状杆菌继发感染都有积极作用。经3万6千多例临床试验,治愈率为88.6%,好转率为11.4%,总有效率为100%。
服用方法内服,每次6克,每日2次,三十天为一个疗程。
本发明对过敏性皮炎、湿疹、皮肤搔痒症、脂溢性皮炎、手足股癣、扁平疣等病症均有治疗效果。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取丹参9g、生地10g、银花9g、黄芩9g、连翘8g、当归10g、甘草9g、黄莲10g、川贝母12g、山甲6g、川芎9g、去除杂质,分别粉碎成细粉,放在一起混合均匀,水泛为丸,干燥处理,每丸重0.3克,相当于原药0.25克。
实施例2按下述配比称取药物(千克)丹参15、生地15、银花14、黄芩12、连翘15、当归16、甘草9、黄莲13、川贝母15、山甲8、川芎12,分别粉碎成细粉,混合均匀,水泛为丸,每丸重0.3克,相当于原药0.25克。
实施例3取丹参25g、生地20g、银花25g、黄芩15g、连翘18g、当归25g、甘草12g、黄莲13g、川贝母20g、山甲8g、川芎15g,去除杂质,分别粉碎成细粉,将其它药物按所述比例混合均匀,水泛为丸,可以再用朱砂粉包衣,干燥后包装,每丸重0.3克,相当于原药0.25克。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按下述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丹参9~25 生地9~15 银花9~25 黄芩9~15 连翘6~20当归10~25 甘草5~15 黄莲9~13 川贝母5~25 山甲5~10川芎9~15将上述药物分别粉碎成细粉过筛,按所述比例混拌均匀,水泛为丸,干燥处理。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制剂,是由丹参、生地、银花、黄芩、连翘、当归、甘草、黄连、川贝母、山甲、川芎组成,经过炮制加工成丸剂,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祛淤、补肾之功效,可调整内分泌抗雄性激素和广谱抗菌,清除痤疮的致病因子,主治痤疮,对过敏性皮炎、湿疹、皮肤搔痒症、脂溢性皮炎、手足股癣、扁平疣等病症均有治疗效果。
文档编号A61P17/00GK1241436SQ9911294
公开日2000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1999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1999年5月19日
发明者张广政 申请人:张广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