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胃病药物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68188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胃病药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治疗胃病用纯中药制备汤剂的方法。
胃炎(CAG)归属中医文献中“胃痛”、“痞满”、“嘈杂”、“虚劳”等范畴,国外学者认为与幽门弯曲菌感染有关,根据其病变部位有无血清壁细胞抗体分为A、B两型。我国按病变部位分为胃体胃炎和胃窦胃炎。传统医学认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燥热内生,胃气耗损,胃阴亏竭,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胃体枯萎而成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治疗的药物亦甚多,但疗效均不够理想。除国内外对胃炎传统的病因认识之外,还有精神失调是CAG发生的主导因素,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患者除消化系症状外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失眠、神情不安、健忘等症,其病理机制大概涉及心、脑、肝、脾四脏。经多年的临床实践,研制出一种特效药物,弥补已有药物之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胃炎用纯中药制备药物的配方和制作汤剂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经过以下方案实现的根据病因、病理和药理,对症精选具有解郁安神、益气养阴、温中化湿、寒温互济、理气活血、寒温平调、气血双疗的中药,进行合理配伍、精细加工、煎煮成汤剂。
采用上述方案制备的治疗胃病药物,经临床应用验证有效率达87.5%,治愈率达76.11%。
配方蒲公英20g、丹参20g、合欢皮15g、干百合15g、老苏梗15g、法半夏10g、制香附10g、朱麦冬10g、炙内金10g、炒枳壳10g、党参10g、延胡索10g、阳春砂4g。
制作方法①每种药材的具体加工方法朱麦冬取大麦冬洗净去心晒干,置盆内喷水少许,微润,加朱砂细粉,撒布均匀,并随时翻动,至麦冬外面粘净朱砂为度,取出,晾干,每麦冬5公斤,加朱砂细粉0.15公斤。
制香附将碾成碎粒的生香附放入缸内,用黄酒及米醋拌匀,再用砂糖加水适量炒烊,然后将香附入锅内,与砂糖水充分混合,炒干,每香附粒100斤,用黄酒、米醋各20斤,砂糖6斤,比重为1∶0.2∶0.2∶0.06。
炒枳壳选枳壳饮片,取麸皮撒于热锅内,俟色黄冒烟时,加入枳壳饮片,炒至枳壳淡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枳壳与麸皮比重为10∶1。
法半夏取净半夏,用凉水浸漂,避免日晒,根据其产地质量及其颗粒大小,斟酌调整浸泡日数,泡至10日后,如起白沫时,每半夏100斤加白凡2斤,泡1日后再进行换水,至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取出略凉。另取甘草碾成粗块,加水煎汤,用甘草汤泡石灰块,再加水混合,除去石灰渣,倒入半夏缸中浸泡,每日搅拌,使其颜色均匀,至黄色已浸透,内无白心为度,捞出,阴干,每半夏100斤,用白凡2斤,甘草16斤、石灰20斤。
炙内金先将砂子放入锅内炒热,再把洗净之鸡内金放入锅中,用文火炒至棕黄色或焦黄色鼓起,取出,筛去砂子。
②以上均为传统炮制方法,其它药物均为一般饮片。用常规方法进行煎煮成汤剂。
各药材在药物中的作用合欢饮、丹参饮、香苏饮加减而成。方中合欢皮甘平,解郁和血,宁心,消痈肿,治心神不安,忧郁失眠;朱麦冬益胃生津,《本经》曰“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赢瘦短气。”朱砂有明显消炎镇痛之功,用量极少,不超过0.3克,长期服用,未见有不良反应;百合甘平《本经》曰“主邪气腹胀,心痛……补中益气”与麦冬、合欢皮合用解郁安神,滋养胃体。蒲公英抗炎,与麦冬合用,对慢性胃炎,有良好效果;丹参,元胡活血;砂仁、半夏消痞散结,行气调中;枳壳、香附、苏梗、舒肝理气,和胃降逆;党参补中;内金消滞散结,与法夏同用,消痞散结之更佳。全方解郁和胃,寒温平调,气血双疗。补而不滞,攻不伤正。
7、药物主治与功能安神和胃,用于萎缩性胃炎,中虚气滞,胃脘作胀,郁闷不舒,食欲不振,暖气泛酸,或有隐痛,消瘦乏力,大便稀薄,失眠健忘。
8、使用方法、剂量、疗程。
每日一剂。头煎2煎,药汁混合,取汁500毫升,早晚各服250毫升,饭前1小时服。3月为1疗程。
9、注意事项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胃病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有一个对症下药的配方蒲公英20g、丹参20g、合欢皮15g、干百合15g、老苏梗15g、法半夏10g、制香附10g、朱麦冬10g、炙内金10g、炒枳壳10g、党参10g、延胡索10g、阳春砂4g。
2.一种治疗胃病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有一个科学的制作方法①每种药材的具体加工方法朱麦冬取大麦冬洗净去心晒干,置盆内喷水少许,微润,加朱砂细粉,撒布均匀,并随时翻动,至麦冬外面粘净朱砂为度,取出,晾干,每麦冬5公斤,加朱砂细粉0.15公斤。制香附将碾成碎粒的生香附放入缸内,用黄酒及米醋拌匀,再用砂糖加水适量炒烊,然后将香附入锅内,与砂糖水充分混合,炒干,每香附粒100斤,用黄酒、米醋各20斤,砂糖6斤,比重为1∶0.2∶0.2∶0.06。炒枳壳选枳壳饮片,取麸皮撒于热锅内,俟色黄冒烟时,加入枳壳饮片,炒至枳壳淡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枳壳与麸皮比重为10∶1。法半夏取净半夏,用凉水浸漂,避免日晒,根据其产地质量及其颗粒大小,斟酌调整浸泡日数,泡至10日后,如起白沫时,每半夏100斤加白凡2斤,泡1日后再进行换水,至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取出略凉。另取甘草碾成粗块,加水煎汤,用甘草汤泡石灰块,再加水混合,除去石灰渣,倒入半夏缸中浸泡,每日搅拌,使其颜色均匀,至黄色已浸透,内无白心为度,捞出,阴干,每半夏100斤,用白凡2斤,甘草16斤、石灰20斤。炙内金先将砂子放入锅内炒热,再把洗净之鸡内金放入锅中,用文火炒至棕黄色或焦黄色鼓起,取出,筛去砂子。②以上均为传统炮制方法,其它药物均为一般饮片。用常规方法进行煎煮成汤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治疗胃病用中药制备汤剂的方法,根据病因、病理和药理,对症精选中药:蒲公英、丹参、合欢皮、干百合、老苏梗、法半夏、制香附、牛麦冬、炙内金、炒枳壳、党参、延胡索、阳春砂、进行合理配伍,精细加工,煎制而成汤剂。
文档编号A61P1/04GK1301560SQ9912712
公开日2001年7月4日 申请日期1999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29日
发明者苗少伯 申请人:苗少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