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4700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血液灌流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血液灌流仪,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血液灌流技术为血液净化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借助于血液灌流仪进行简单体外循环,用以吸附血液中的毒物,从而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血液灌流仪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的血液灌流仪,如专利号为88219785的血液灌流仪,包括主机控制箱和温控箱两部分,两部分间相互隔离,主机控制箱中置有线路、血液泵等控制装置,温控箱置有血液灌流装置,温控箱部分的外壳上设有透明观察窗,以方便观察灌流状况。其结构上存在以下不足,给使用带来不便1、温控箱部分开一侧门,用于使用时对血液灌流装置进行使用调整和事故处理,但是,由于操作空间小,又要将手伸至操作空间内,操作十分不便。如果将灌流装置移出温控箱进行处理,则必将需增加动、静脉管路的长度,这与尽量减少血液灌流的血容量相矛盾。
2、现有灌流仪为一独立的单件箱体,使用和移动都很不方便,移动需搬动,使用需用椅子或桌子等物搁放,没有相应的配置措施,其使用高度的调整不易准确定位,直接影响了灌流状况。如果其高度与患者的心脏位置不相适应,还会给患者带来不适的感觉。现有血液灌流仪也没有相应的的辅助设施,如输液架等,临床使用不方便,而且增加了操作者的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血液灌流仪,该灌流仪结构合理,使用操作方便,应用性能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血液灌流仪,包括主机控制箱和温控箱两部分,两部分间相互隔离,温控箱部分的外壳上设有透明观察窗,其温控箱部分的外壳为可打开的活动外壳。
需要对血液灌流装置进行使用调整和事故处理时,可将活动外壳打开,则灌流装置便完全暴露在外,使用调整和事故处理操作十分方便。在实践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活动外壳的大小和开启程度的大小,活动外壳可以为全部外壳,也可以为部分外壳,只要能够达到容易操作的目的就可以了。
将温控箱部分的外壳设计为透明外壳,更加便于观察。
所述的血液灌流仪,其箱体下设一支架,使用方便,并且便于调整灌流装置的高度,也可以直接将支架高度调至标准床位的高度,则可使应用更方便。将支架的底端设有万向轮,则方便移动。
所述的血液灌流仪,其支架上设有输液架,便于输液等各项治疗工作的综合全面进行。
在本实用新型中,主机控制箱和温控箱两部分的相对位置可以根据需要情况调整,可左右或前后布置,也可上下布置。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将血液管路全部置于温控箱内,以保证血液能够全部得到温控处理。在本实用新型温控箱的活动外壳相应边缘处设置动、静脉管的卡口,动、静脉管固定后,扣合温控箱活动外壳时,动、静脉管恰好置于其卡口中,因而可很容易地避免了已经过灭菌处理的动、静脉管在实施穿过壳体操作时引起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血液灌流仪结构改进合理,使用操作方便,一机多用,应用性能好。用于需要进行血液净化处理的临床中。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结构示意图,亦为一实施例。
图2、
图1所述结构的电原理图。
图中1万向轮、2支架、3灌流装置、4温控箱、5输液架、6主机控制箱、7控制面板。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血液灌流仪,包括主机控制箱6和温控箱4两部分,两部分间相互隔离,灌流装置3置于温控箱4内,温控箱4的外壳为透明外壳,温控箱4的外壳为可打开的活动外壳,温控箱4的外壳整体在顶端与主机控制箱6铰链,可很容易地打开。箱体下设有支架2,支架2的底端设有万向轮1,支架上设有输液架5。在使用时,通过控制面板7对灌流仪实施命令操作。
权利要求1.一种血液灌流仪,包括主机控制箱和温控箱两部分,两部分间相互隔离,温控箱部分的外壳上设有透明观察窗,其特征在于温控箱部分的外壳为可打开的活动外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灌流仪,其特征在于温控箱部分的外壳为透明外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灌流仪,其特征在于其箱体下设一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液灌流仪,其特征在于支架的底端设有万向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液灌流仪,其特征在于支架上设有输液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血液灌流仪,包括主机控制箱和温控箱两部分,两部分间相互隔离,温控箱部分的外壳上设有透明观察窗,其温控箱部分的外壳为可打开的活动外壳。本实用新型血液灌流仪结构改进合理,使用操作方便,一机多用,应用性能好,可广泛用于需要进行血液净化处理的临床中。
文档编号A61M1/00GK2386826SQ99220970
公开日2000年7月12日 申请日期1999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1999年5月19日
发明者陈炳华, 白念峰, 刘庆政 申请人:陈炳华, 白念峰, 刘庆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