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04479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手腕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手腕带,更具体地,从主体仪器中生成电离子而将微小离子电流流到他人的人体中。离子电流DC具有正(+ )极和负(-)极,其中正(或负)极性连接在主体仪器磁头部分的镀钛部分上,并将正(或负)极从主体仪器上用电线连接导通到手腕带具有的碳素材料层上,以与他人的皮肤接触,从而使微小电流流动的同时使电离子也一起流动。
[0002]为了流动电流而使皮肤接触面使用弹性材料,并且为了使穿戴感柔和而用硅树脂形成带子。
【背景技术】
[0003]一般地,手腕带是指戴在手腕上的物品。
[0004]如上所述的手腕带多数案件已在专利局注册,其中,申请日为2011年12月20日,申请号为10-2011-0137838 (发明名称:用于保护移动设备的手腕带)的权利要求为“一种用于保护移动设备的手腕带,该手腕带包括:戴在手腕上的带子;连接在所述带子上的连接绳;与所述连接绳连接的一个以上的可拆卸的连接口,其中所述手腕带具有将所述连接绳缠绕而保管的保管部。”
[0005]但是,如上所述的以往的用于保护移动设备的手腕带具有不能将微小电流发送到连接绳上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由此,本发明作为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而进行改善的发明,本发明从主体仪器中生成电离子而将微小离子电流流动到他人的人体中。离子电流DC具有正和负极性,其中正(或负)极性连接在主体仪器磁头部分的镀钛部分上,并将正(或负)极从主体仪器上用电线连接导通到手腕带具有的碳素材料层上,以与他人的皮肤接触,从而使微小电流流动的同时使电离子也一起流动。
[0007]但是,本发明的目的并不限定于如上所述提及的目的,没有提及的其他目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如下记载中得到明确地理解。
[0008]为了达到如上所述的目的,根据本发明的手腕带包括:
[0009]带状的主体,该主体由硅树脂制成并且该主体的底面具有槽;
[0010]第一连接锯齿部,该第一连接锯齿部由硅树脂制成,并以一定间隔设置在所述带状的主体的上面边缘;
[0011]第一防脱离部,该第一防脱离部由硅树脂制成,并从所述第一连接锯齿部以一定间隔向上侧分隔而设置在所述带状的主体上,该第一防脱离部具有通孔;
[0012]第二防脱离部,该第二防脱离部由硅树脂制成,并从所述第一防脱离部以一定间隔设置在所述带状的主体上,该第二防脱离部具有通孔;
[0013]圆形的凸起,该凸起由硅树脂制成,并从所述第二防脱离部以一定间隔设置在所述带状的主体上;
[0014]第二连接锯齿部,该第二连接锯齿部由硅树脂制成,并从所述圆形凸起具有一定间隔并在所述主体的底面以一定间隔地设置;
[0015]导电部,该导电部设置在所述带状的主体的槽内,并且该导电部由碳素材料制成以流动微小电流;
[0016]连接孔,该连接孔从所述圆形凸起以一定间隔形成在所述导电部上。
[0017]如上所述,将根据本发明的手腕带戴在手腕时,具有通过电线在身体(例如手腕部位)上发送微小的离子电流的效果。
[0018]另外,本发明向手腕部位发送微小电流而具有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手腕带的立体图。
[0020]图2是图1的手腕带的底面视图。
[0021]图3是图1的手腕带的侧视图。
[0022]图4是用于连接在图1的手腕带上的电线的视图。
[0023]图5是将根据本发明的手腕带佩戴在手腕上的状态图。
[0024]图6是将连接有电线的根据本发明的手腕带佩戴在手腕上的状态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00手腕带102带状的主体
[0027]104通孔106第一防脱离部
[0028]108第二防脱离部 110圆形凸起
[0029]112第二连接锯齿部114导电部
[0030]116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对本发明的手腕带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0032]在如下本发明的说明中,对于相关公知功能或结构的具体说明,在判断为会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要旨的情况下,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0033]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手腕带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的手腕带的底面视图,图3是表示图1的手腕带的侧视图。
[0034]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手腕带100包括:
[0035]带状的主体102,该主体102由硅树脂制成并且该主体102的底面具有槽(未图示);
[0036]第一连接锯齿部,该第一连接锯齿部由硅树脂制成,并以一定间隔设置在所述带状的主体102的上面边缘;
[0037]第一防脱离部106,该第一防脱离部106由硅树脂制成,并从所述第一连接锯齿部以一定间隔向上侧分隔而设置在所述带状的主体102上,该第一防脱离部106具有通孔104 ;
[0038]第二防脱离部108,该第二防脱离部108由硅树脂制成,并从所述第一防脱离部106以一定间隔设置在所述带状的主体102上,该第二防脱离部108具有通孔104 ;
[0039]圆形的凸起110,该凸起110由硅树脂制成,并从所述第二防脱离部108以一定间隔设置在所述带状的主体102上;
[0040]第二连接锯齿部112,该第二连接锯齿部112由硅树脂制成,并从所述圆形凸起110具有一定间隔并在所述主体102的底面以一定间隔地设置;
[0041]导电部114,该导电部114设置在所述带状的主体102的槽内,并且该导电部114由碳素材料制成以流动微小电流;
[0042]连接孔116,该连接孔116从所述圆形凸起110以一定间隔形成在所述导电部114上。
[0043]在此,优选地,所述带状的主体102、第一连接锯齿部、具有通孔104的第一防脱离部106、具有通孔104的第二防脱离部108、圆形的凸起110、第二连接锯齿部112、所述导电部114和连接孔116 —体形成。
[0044]所述碳素材料优选为石墨。
[0045]参照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本发明的手腕带100的使用状态进行说明如下。
[0046]首先,如图5所示,将手腕带100戴在手腕部位上。此时,导电部114与手腕的皮肤接触。
[0047]如上所述,将手腕带100戴在手腕部位时,手腕部位上微小地流动的微小电流向导电部114流动。由此,向导电部114流有微小电流。
[0048]在所述导电部114上流有微小电流时,所述导电部114向手腕部位发送微小电流。
[0049]由此,所述导电部114促进手腕部位的血液循环。
[0050]另一方面,图6是将电线连接在本发明的手腕带上而将所述手腕带戴在手腕上,首先,将图4所示的电线200位于手腕带100的一侧后,通过导电部114上形成的连接孔116插入电线200的端部。
[0051]然后,将连接有电线的手腕带100戴在手腕上。
[0052]如上所述中,在通过导电部114的连接孔116插入电线200的端部的情况下,在导电部114中流有微小的电流向插在连接孔116上的端部流动。
[0053]上述发明的详细说明只是例示了本发明,其只是出于为了说明本发明的目的而使用,并不是限定于含义或专利权利要求范围中记载的本发明的范围而使用。因此,在本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人员应理解由此能够进行多种变形和等同的其他实施方式。由此,本发明的技术保护范围应限定于附加的专利权利要求范围的技术思想。
【主权项】
1.一种手腕带,其特征在于,该手腕带包括: 带状的主体(102),该主体(102)由硅树脂制成并且该主体(102)的底面具有槽; 第一连接锯齿部,该第一连接锯齿部由硅树脂制成,并以一定间隔设置在所述带状的主体(102)的上面边缘; 第一防脱离部(106),该第一防脱离部(106)由硅树脂制成,并从所述第一连接锯齿部以一定间隔向上侧分隔而设置在所述带状的主体(102)上,该第一防脱离部(106)具有通孔(104); 第二防脱离部(108),该第二防脱离部(108)由硅树脂制成,并从所述第一防脱离部(106)以一定间隔设置在所述带状的主体(102)上,该第二防脱离部(108)具有通孔(104); 圆形的凸起(110),该凸起(110)由硅树脂制成,并从所述第二防脱离部(108)以一定间隔设置在所述带状的主体(102)上; 第二连接锯齿部(112),该第二连接锯齿部(112)由硅树脂制成,并从所述圆形凸起(110)具有一定间隔并在所述主体(102)的底面以一定间隔地设置; 导电部(114),该导电部(114)设置在所述带状的主体(102)的槽内,并且该导电部(114)由碳素材料制成以流动微小电流; 连接孔(116),该连接孔(116)从所述圆形凸起(110)以一定间隔形成在所述导电部(11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的主体(102)、所述第一连接锯齿部、具有通孔(104)的所述第一防脱离部(106)、具有通孔(104)的所述第二防脱离部(108)、所述圆形的凸起(110)、所述第二连接锯齿部(112)、所述导电部(114)和所述连接孔(116) —体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素材料为石墨。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手腕带,戴在手腕时,将身体上微小流动的微小电流发到电线上,以向手腕部位发送微小电流而促进血液循环。该手腕带包括:带状主体,由硅树脂制成且其底面具有槽;第一连接锯齿部,由硅树脂制成并以一定间隔设在主体的上面边缘;第一防脱离部,具有通孔并由硅树脂制成,从第一连接锯齿部以一定间隔向上侧分隔设置在主体上;第二防脱离部,具有通孔并由硅树脂制成,并从第一防脱离部以一定间隔设置在主体上;圆形凸起,由硅树脂制成并从第二防脱离部以一定间隔设置在主体上;第二连接锯齿部,由硅树脂制成并从凸起具有一定间隔并在主体的底面以一定间隔设置;导电部,设置在主体的槽内且由碳素材料制成;连接孔,形成在导电部上。
【IPC分类】A44B13-00, A61N1-18
【公开号】CN104826229
【申请号】CN201410150696
【发明人】金浩范
【申请人】纽崔凯尔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4年4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