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内科治疗胃溃疡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80599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医内科治疗胃溃疡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医内科治疗胃溃疡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溃疡病或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可发生于食管、胃或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胃-空肠吻合口附近或含有胃黏膜的Meckel憩室内,因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最常见,故一般所谓的消化性溃疡是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增速,人们竞争意识的增强,为节约时间,造成现代人饮食失调,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吸烟、酗酒等因素,使胃溃疡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病对身体危害较大,常可引起饥饿不适、饱胀、泛酸、腹痛,严重还会导致出血、穿孔、幽门梗阻和癌变等后果,应用西药治疗,病情虽能控制,但易复发,且西药对肝肾损害较大。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治疗显著,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的中医内科治疗胃溃疡的中药组合物。
[0004]本发明的中医内科治疗胃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组成按质量配比为:枳壳5-10份,党参9-30份,陈皮10-15份,小茴香5-10份,石植皮5-10份,白头翁5-10份,儿茶5-10份,蜂蜜10-20份,延胡索4-10份,川楝子5-10份,浙贝母4_8份,无花果2_3份,肉豆蔻3-10份,蒲公英5-10份。
[0005]各药物组成的药物作用:
[0006]枳壳:【性味归经】性温,味苦、辛、酸。归脾经、胃经。
[0007]【功效与作用】理气宽中、行滞消胀。属理气药。
[0008]党参:【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脾经、肺经。
[0009]【功效与作用】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0010]陈皮:【性味归经】味辛、味苦,性温。归胃经、肺经。
[0011]【功效与作用】理气开胃,燥湿化痰,治脾胃病。属理气药,还具有抗胃溃疡、保肝利胆、升压、强心、扩张冠脉及抗肿瘤作用。
[0012]小茴香:【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归肝经、脾经、胃经、肾经。
[0013]【功效与作用】祛寒止痛、理气和胃。属温里药。
[0014]石榴皮:【性味归经】性温,味酸、涩。归大肠经。
[0015]【功效与作用】涩肠止泻、止血、驱虫。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敛肺涩肠药。
[0016]白头翁:【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胃经、大肠经。
[0017]【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凉血药。
[0018]儿茶:【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涩。归肺经、心经。
[0019]【功效与作用】收湿、生肌、敛疮、止血。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化瘀止血药。
[0020]蜂蜜:【性味归经】平,味甘,脾,肺,大肠经。[0021 ]【功效与作用】补中润燥,止痛,解毒,适用于体虚、肺燥咳嗽、便秘、胃脘疼痛、神经衰弱、肥胖、高血压、心脏病、胃及12指肠溃疡、口疮、汤火烫伤。
[0022]延胡索:【性味归经】性温,味辛、苦。归肝经、脾经。
[0023]【功效与作用】活血散瘀、理气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0024]川楝子:【性味归经】性寒,味苦,有小毒。归肝经、小肠经、膀胱经。
[0025]【功效与作用】舒肝、行气、止痛、驱虫。属理气药药。
[0026]浙贝母:【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肺经、心经。
[0027]【功效与作用】清热散结、化痰止咳。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分类的清化热痰药。
[0028]无花果:【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肺经、胃经、大肠经。
[0029]【功效与作用】健胃清肠、消肿解毒。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0030]肉豆蔻:【性味归经】性温,味辛。有小毒归大肠经、胃经、脾经。
[0031]【功效与作用】温中行气、涩肠止泻。属收涩药下分类的敛肺涩肠药。
[0032]蒲公英:【性味归经】性寒,味苦、甘。归肝经、胃经。
[0033]【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尿散结。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0034]将上述各药物制成本发明的使用方法是:
[0035]将上述枳壳、党参、陈皮、小茴香、石榴皮、白头翁、儿茶、延胡索、川楝子、浙贝母、无花果、肉豆蔻和蒲公英各药物混合打碎,配合蜂蜜制成药丸,药丸可采用蜡纸、玻璃纸、塑料袋、蜡壳包好贮存于阴凉干燥处,每颗药丸3克,一次服用5颗,一日服用三次,早中晚各一次,5日为I疗程,用药期间多休息,多饮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003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一种中医内科治疗胃溃疡的中药组合物采用中药制配而成,食用方便,原料成本低,治疗胃溃疡效果好,无毒副作用,能有效治疗胃溃疡。
[0037]医案列举:
[0038]观察病例为65例患者,均为医院门诊、住院患者,其中男40例,女25例,年龄20?69岁,平均42岁,病程1.5?8年,平均4.5年,体型消瘦53例,嗜酒史33例,胃炎病史32例。
[0039]疗效判断:
[0040]痊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胃镜复查为溃疡瘢痕期(S期),幽门螺杆菌(HP)(-)。
[0041]显效: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胃镜复查为溃疡愈合期(H期)(_)。
[0042]有效:症状略有改善,胃镜复查为溃疡愈合期(H期)HP(±)。
[0043]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
[0044]治疗效果:使用本发明治疗65例,四个疗程,结果临床痊愈49例,占75.4%,显效9例,占13.8%,有效4例,占6.2%,无效3例,占4.6%,总有效率为95.4%。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以下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用来对本发明的构成进行进一步说明。
[0046]实施例1
[0047]本发明的中医内科治疗胃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组成按质量配比为:枳壳5份,党参9份,陈皮10份,小茴香5份,石植皮5份,白头翁5份,儿茶5份,蜂蜜10份,延胡索4份,川楝子5份,浙贝母4份,无花果2份,肉豆蔻3份,蒲公英5份。
[0048]实施例2
[0049]本发明的中医内科治疗胃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组成按质量配比为:枳壳8份,党参20份,陈皮12份,小茴香8份,石植皮8份,白头翁8份,儿茶8份,蜂蜜12份,延胡索8份,川楝子8份,浙贝母6份,无花果2份,肉豆蔻6份,蒲公英8份。
[0050]实施例3
[0051]本发明的中医内科治疗胃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组成按质量配比为:枳壳10份,党参30份,陈皮15份,小茴香10份,石植皮10份,白头翁10份,儿茶10份,蜂蜜20份,延胡索10份,川楝子10份,浙贝母8份,无花果3份,肉豆蔻10份,蒲公英10份。
[0052]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作出的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中医内科治疗胃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组成按质量配比为:枳壳5-10份,党参9-30份,陈皮10-15份,小茴香5-10份,石植皮5-10份,白头翁5-10份,儿茶5-10份,蜂蜜10-20份,延胡索4-10份,川楝子5-10份,浙贝母4_8份,无花果2_3份,肉豆蔻3-10份,蒲公英5-1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治疗胃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其原料组成按质量配比为:枳壳10份,党参30份,陈皮15份,小茴香10份,石植皮10份,白头翁10份,儿茶10份,蜂蜜20份,延胡索10份,川楝子10份,浙贝母8份,无花果3份,肉豆蔻10份,蒲公英1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治疗胃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其原料组成按质量配比为:枳壳8份,党参20份,陈皮12份,小茴香8份,石植皮8份,白头翁8份,儿茶8份,蜂蜜12份,延胡索8份,川楝子8份,浙贝母6份,无花果2份,肉豆蔻6份,蒲公英8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医内科治疗胃溃疡的中药组合物。该中医内科治疗胃溃疡的中药组合物,采用枳壳、党参、陈皮、小茴香、石榴皮、白头翁、儿茶、延胡索、川楝子、浙贝母、无花果、肉豆蔻和蒲公英等中药加以蜂蜜制配而成,食用方便,原料成本低,治疗胃溃疡效果好,无毒副作用,能有效治疗胃溃疡。
【IPC分类】A61K36/8966, A61K35/644, A61P1/04
【公开号】CN104998041
【申请号】CN201510469501
【发明人】褚建文, 迟爱香
【申请人】褚建文
【公开日】2015年10月28日
【申请日】2015年8月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