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下肢水肿的中药汤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94960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下肢水肿的中药汤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下肢水肿的中药汤剂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下肢水肿的中药汤剂,属于中药领域。
[0003]
【背景技术】
[0004]水肿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体内水液运行障碍,水湿停留,泛溢肌肤,引起头面部、四肢、甚至全身浮肿的病症,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其临床表现为:初起多从眼睑开始,继则延及头面、四肢、腹背,甚者肿遍全身,也有先从下肢足胫开始,然后及于全身者;目前,西医治疗水肿多采用输液或者利尿的方法,虽然见效快,但加重了肾脏与心脏的负担,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水肿的发病机理,采用健脾补肾、利水渗湿、通淋消月中、清热解毒的治法,进行辩证的组方配伍,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0005]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下肢水肿的中药汤剂。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下肢水肿的中药汤剂,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野菊花15-20、葶苈子4-6、吴茱萸2-3、甘遂3-4、大腹皮5-8、莱菔子2-4、淡竹叶I O-15、覆盆子4_6、熟地黄8-10、路路通3_4、排风藤2_4、炙甘草5_6、桑白皮2_4、玄参4_6、独活2_4、茵陈1_2、须叶藤2_4和香茶菜3_5。
[0008]治疗下肢水肿的中药汤剂,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野菊花18、葶苈子5、吴茱萸
2.5、甘遂3.5、大腹皮6、莱菔子3、淡竹叶12、覆盆子5、熟地黄9、路路通3.5、排风藤3、炙甘草5.5、桑白皮3、玄参5、独活3、茵陈1.5、须叶藤3和香茶菜4。
[0009]用量及用法: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汤剂,每日一剂,10天为一疗程,一般2-4个疗程即可治愈。
[00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中药汤剂通过科学配伍,诸药合用,具有健脾补肾、利水渗湿、通淋消肿、清热解毒等功效,本发明的中药药性平和,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可靠,有效率达99%,治愈率92%。
[0011]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实施例1:治疗下肢水肿的中药汤剂,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g)为:野菊花18、葶苈子5、吴茱萸2.5、甘遂3.5、大腹皮6、莱菔子3、淡竹叶12、覆盆子5、熟地黄9、路路通3.5、排风藤3、炙甘草5.5、桑白皮3、玄参5、独活3、茵陈1.5、须叶藤3和香茶菜4。
[0013]用量及用法: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汤剂,每日一剂,10天为一疗程,一般2-4个疗程即可治愈。
[0014]典型病例:
病例1:董某某,男,42岁,下肢水肿数月,肿处按之凹陷,皮肤增厚、干燥、粗糙、色素沉着,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汤剂,每日一剂,连服两个疗程后,水肿明显减轻;继续服用两个疗程,水肿消失,治愈。
[0015]病例2:刘某某,女,56岁,下肢水肿严重,舌淡苔薄,脉沉弦,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汤剂,每日一剂,连服十余剂后,水肿减轻;继续服用两个疗程以巩固疗效,水肿及其他症状完全消失,治愈。
【主权项】
1.一种治疗下肢水肿的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野菊花15-20、葶苈子4-6、吴茱萸2-3、甘遂3-4、大腹皮5-8、莱菔子2_4、淡竹叶10-15、覆盆子4_6、熟地黄8_10、路路通3_4、排风藤2_4、炙甘草5_6、桑白皮2_4、玄参4_6、独活2_4、茵陈1_2、须叶藤2_4和香茶菜3_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下肢水肿的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野菊花18、葶苈子5、吴茱萸2.5、甘遂3.5、大腹皮6、莱菔子3、淡竹叶12、覆盆子5、熟地黄9、路路通3.5、排风藤3、炙甘草5.5、桑白皮3、玄参5、独活3、茵陈1.5、须叶藤3和香茶菜4。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下肢水肿的中药汤剂,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野菊花15-20、葶苈子4-6、吴茱萸2-3、甘遂3-4、大腹皮5-8、莱菔子2-4、淡竹叶10-15、覆盆子4-6、熟地黄8-10、路路通3-4、排风藤2-4、炙甘草5-6、桑白皮2-4、玄参4-6、独活2-4、茵陈1-2、须叶藤2-4和香茶菜3-5;本发明的中药汤剂通过科学配伍,诸药合用,具有健脾补肾、利水渗湿、通淋消肿、清热解毒等功效,本发明的中药药性平和,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可靠,有效率达99%,治愈率92%。
【IPC分类】A61P7/10, A61K36/899
【公开号】CN105012730
【申请号】CN201510397457
【发明人】杜仁波
【申请人】杜仁波
【公开日】2015年11月4日
【申请日】2015年7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