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骨精准复位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496019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鼻骨精准复位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辅助器械,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鼻骨精准复位器。
【背景技术】
[0002]鼻骨骨折的患者,体检结合三维重建CT可以测出骨折最近端、最远端离开前鼻孔的距离。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国内外生产的鼻骨复位器都没有刻度,故无法得知器械探入鼻腔的距离,且探入后无法固定,达不到精确复位的目的,且易导致并发症。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外鼻美容要求也日益增高,包括鼻骨骨折后对复位的要求。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国内外生产的鼻骨复位器都没有刻度,故无法得知器械探入鼻腔的距离,且术中难以固定探入的深度,既达不到精确复位的目的,也难以控制前颅底损伤等并发症。有些复位器的前端过于细窄、表面粗糙,为减少对鼻腔黏膜的损伤,术中只能包裹多层凡士林油纱布。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鼻骨精准复位器,能够实现精准定位。
[0004]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包括握持部、复位部和限位器,所述握持部和复位部一体成型,所述复位部上标有刻度,复位部为条形,复位部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长方形的短边为弧形,复位部的各个角均为倒角,握持部上设有多个防滑条,所述防滑条沿握持部的长度方向设置,限位器设置于复位部上。
[0005]所述限位器包括螺母和带有螺纹的限位管,所述限位管套设在复位部上,螺母和限位管配合使用。
[0006]所述复位部的长度为4?8cm。不同的规格,便于能够适应从儿童到成人的不同尺寸的鼻腔。
[0007]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复位部的光滑设计,能够降低对鼻腔黏膜的损伤,使用本发明的复位器,能够通过测量并固定探入深度,比较精确的使骨折的骨片复位至原位,能够提高手术的疗效和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图1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1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握持部1、复位部2和限位器3,所述握持部1和复位部2 —体成型,所述复位部2上标有刻度21,复位部2为条形,复位部2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长方形的短边为弧形,复位部2的各个角均为倒角,握持部1上设有多个防滑条11,所述防滑条11沿握持部1的长度方向设置,限位器3设置于复位部2上。
[0012]本实施例的限位器3包括螺母31和带有螺纹的限位管32,所述限位管32套设在复位部2上,螺母31和限位管32配合使用。本实施例的复位部2的长度为8cm。
[0013]本实施例复位部2上的刻度21用激光技术打印,表面抛光处理。
[0014]握持部1的形态符合手握的工程力学要求。
[0015]本实施例的使用过程如下:
[0016]1、平卧位,麻醉,消毒铺巾;
[0017]2、鼻部体检结合CT影像学检查,在患者的外鼻皮肤上画出骨折的投影线;
[0018]3、选择大小合适的复位器,在外鼻皮肤上测量前鼻孔至骨折近端、远端的距离;
[0019]4、将限位器3滑至前鼻孔缘,拧紧螺母31,固位;
[0020]5、在内镜下从鼻腔中观察骨折后鼻穹窿顶的体征;
[0021]6、将已固位的复位器置入鼻腔骨折处;
[0022]7、抬起骨折后凹陷的骨片,观察外鼻的形态,触摸骨片的复位情况;
[0023]8、术毕,填塞术腔。
【主权项】
1.一种鼻骨精准复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持部、复位部和限位器,所述握持部和复位部一体成型,所述复位部上标有刻度,复位部为条形,复位部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长方形的短边为弧形,复位部的各个角均为倒角,握持部上设有多个防滑条,所述防滑条沿握持部的长度方向设置,限位器设置于复位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鼻骨精准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器包括螺母和带有螺纹的限位管,所述限位管套设在复位部上,螺母和限位管配合使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鼻骨精准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部的长度为4?8cm。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鼻骨精准复位器,包括握持部、复位部和限位器,所述握持部和复位部一体成型,所述复位部上标有刻度,复位部为条形,复位部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长方形的短边为弧形,复位部的各个角均为倒角,握持部上设有多个防滑条,所述防滑条沿握持部的长度方向设置,限位器设置于复位部上。本发明复位部的光滑设计,能够降低对鼻腔黏膜的损伤,使用本发明的复位器,能够通过测量并固定探入深度,比较精确的使骨折的骨片复位至原位,能够提高手术的疗效和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IPC分类】A61B17/56
【公开号】CN105250014
【申请号】CN201410339772
【发明人】王珮华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4年7月1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