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跖底疣的袜底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35788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跖底疣的袜底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保健鞋帽服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跖底疣的袜底及其制备工
-H-
O
【背景技术】
[0002]跖底疣大多数长在跖趾关节底下和各个脚趾头上,在治疗上是一件很棘手的问题,有的采用鸡眼药烂,有的采用刀子挖,有的采用激光手术,都是很痛苦的一件事,而且治疗时间长、治愈率又不高;中医和民间一般采用中草药外敷疗法或用火针扎刺疗法,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可是火针扎得皮肤很痛,外敷的药一般要较长时间包起来,又不好走路。为响应国家创新梦想的号召和中医药法的颁布,本人决定公布家传验方。该验方本人已有20多年的治疗经验,并且根据适症需要配制了三种用料较少、又不伤皮肉的外敷药来外贴患处,都取到了显著的效果,只是垫在患者脚下有些不好走路。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提供的是一种治疗跖底疣的袜底及其制备工艺,以便于跖底疣患者在敷药后方便行走和达到治疗效果为目的。即:
[0004]—种治疗跖底疣的袜底,包含一片袜底I,该袜底I上设有一组绑紧带2,其特征是:所述的袜底I上设有一块用于内置药物后方便行走和防止药物被外挤的坑凹块5,一张用于防止药汁外溢的凹形薄膜8置放在坑凹块5上,一块用于治疗跖底疣的药绒柱内置在坑凹块5里。
[0005]所述的一种治疗跖底疣的袜底及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中草药及制备工艺:
[0006](I)取鲜老鸦碗草20-25克,用石白捣碎成药绒状,备用;
[0007](2)取生桐油20克倒入铜锅内,并用文火烧热,待铜锅内的生桐油起气泡3-5分钟后,就把工艺(I)所得的鲜老鸭碗药绒放在热桐油上炒30-45秒钟,即得药绒柱,备用;
[0008](3)使用时,趁热把工艺(2)所得的药绒柱放置在凹形薄膜8上,并挤捏成与患处面积相当的药饼状贴敷在跖趾关节底下与各个脚趾之间,然后用袜底I上的坑凹块5来对应与药绒柱的下面,最后固定绑紧带2,使药绒柱垫在跖趾关节底下和患疣脚趾周围,连续贴敷48小时后去掉凹形薄膜8和药绒柱,再依上述方法来制备药绒柱,然后用来贴敷患处,连续使用3-7次。
[000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由上述结构和工艺步骤可知,当患者出现跖底疣时,先选择一只(或一双)袜底I来对应于患处的脚掌,然后根据脚掌的长短稍微剪去一点(本袜底I分为42码和39码两种型号),随后把药绒柱放在凹形薄膜8上,并捏成与患处面积相当的药饼状,再来贴敷患处(两个脚趾头之间要事先搞一些药绒柱来挤在它们中间),最后把袜底I垫在脚底下,即坑凹块5对准药绒柱的部位,并固定绑紧带2,穿入鞋子内使用;也可以先把袜子穿套在袜底I和脚掌上,再穿入鞋子使用。在行走和站在工作中,该药绒柱始终贴近于跖趾关节底下与各个脚趾关节下面的部位,有利于药效的持久地被吸收,走路的时候不会被挤出来,也不会垫在脚底下占领空间而感到不舒适,晚上可以穿着袜子睡觉;48个小时后更换一次,更换时可用剪刀剪除一层老皮;连续贴敷3-7次后,跖底疣自然结痂脱落,治愈率是65%,总有效率达85%。可见,本发明具有制作成本低廉、操作无痛苦的优点,还具有改善药物外挤和药物垫在脚底下不好走路的缺陷。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0011]图1是实施例的示意图(为了附图的简洁,药绒柱在附图中未代示出来)。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如图所示,一种治疗跖底疣的袜底,包含一片袜底I,该袜底I上设有一组绑紧带2,其特征是:所述的袜底I上设有一块用于内置药物后方便行走和防止药物被外挤的坑凹块5,一张用于防止药汁外溢的凹形薄膜8置放在坑凹块5上,一块用于治疗跖底疣的药绒柱内置在坑凹块5里。
[0013]在实施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4]在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治疗跖底疣的袜底及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中草药及制备工艺:
[0015](I)取鲜老鸦碗草20-25克,用石白捣碎成药绒状,备用;
[0016](2)取生桐油20克倒入铜锅内,并用文火烧热,待铜锅内的生桐油起气泡3-5分钟后,就把工艺(I)所得的鲜老鸭碗药绒放在热桐油上炒30-45秒钟,即得药绒柱,备用;
[0017](3)使用时,趁热把工艺(2)所得的药绒柱放置在凹形薄膜8上,并挤捏成与患处面积相当的药饼状贴敷在跖趾关节底下与各个脚趾之间,然后用袜底I上的坑凹块5来对应与药绒柱的下面,最后固定绑紧带2,使药绒柱垫在跖趾关节底下和患疣脚趾周围,连续贴敷48小时后去掉凹形薄膜8和药绒柱,再依上述方法来制备药绒柱,然后用来贴敷患处,连续使用3-7次后跖底疣自然结痂脱落。
[0018]在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治疗跖底疣的袜底及其制备工艺,其中所组成的药物分析如下:
[0019](I)鲜老鸦碗草,性寒、味苦辛,具有清热、利湿、消肿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痧症、中暑腹痛、湿热黄疸、风疹、咳血、疥癣、疔痈肿毒和跌打损伤等,民间还用于治疗癫痫、甲沟炎、接骨等病症。
[0020](2)生桐油,性味甘辛、寒、有毒,具有治疗血风臁疮(脚)、慢性溃疡、冻疮皲裂、疔疖、疥疮、水火烫伤和解砒石毒的功效,《本草纲目》称之“涂胫疮、汤火伤疮;吐风痰喉痹,及一切诸疾,以水和油,扫入喉中探吐”,过去常用作外擦和调敷剂,也是历代医药学家用为外敷膏贴剂的常用药;
[0021](3)由上述分析和治疗经验可知,本发明中的药绒柱一定要采用鲜品老鸦碗草捣致药绒状,如果采用干品就没有治疗效果;桐油分生桐油与熟桐油两种,熟桐油或熟桐油稀释后在本发明制备工艺中没有使用价值,生桐油一定要在烧沸时(在粘固之前)与鲜老鸦碗草绒末炒制,然后用来贴敷跖底疣患处才能达到软化与治疗的效果;该烧制过后所剩下的桐油下次再用会影响治疗效果;本药绒柱如果外敷在其他没有患疣的部位不会影响周围皮肤,也不会引起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注意: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0022]在实施例,绑紧带2由两另多条绑带组成,分别缝接在袜底I的两旁及向脚趾前端延伸,组成一组绑紧带结构;绑紧带2的带条上设有雌雄粘连带;袜底I为布料或橡胶结构制造,并冲压有一块椭圆形的用于内置药物的坑凹块5,该袜底I上的椭圆形坑凹并向第一跖骨和第五跖骨两侧的绑带另上延伸成为一个坑凹块,从而连接成一个用于放置药绒柱后能够包裹到第一跖骨到第五跖骨两侧的坑凹块5;在坑凹块5的底部缝接有一层用于防止药绒柱下漏和连接袜底I的薄布层,该薄布层连接在袜底I的整个底面、并向绑紧带2的多条绑带爿上延长和缝接;凹形薄膜8可以用保鲜膜或油纸材料。
【主权项】
1.一种治疗跖底疣的袜底,包含一片袜底(I),该袜底(I)上设有一组绑紧带(2),其特征是:所述的袜底(I)上设有一块用于内置药物后方便行走和防止药物被外挤的坑凹块(5),一张用于防止药汁外溢的凹形薄膜(8)置放在坑凹块(5)上,一块用于治疗跖底疣的药绒柱内置在坑凹块(5)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跖底疣的袜底及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中草药及制备工艺: (1)取鲜老鸦碗草20-25克,用石白捣碎成药绒状,备用; (2)取生桐油20克倒入铜锅内,并用文火烧热,待铜锅内的生桐油起气泡3-5分钟后,就把工艺(I)所得的鲜老鸭碗药绒放在热桐油上炒30-45秒钟,即得药绒柱,备用; (3)使用时,趁热把工艺(2)所得的药绒柱放置在凹形薄(8)上,并挤捏成与患处面积相当的药饼状贴敷在跖趾关节底下与各个脚趾之间,然后用袜底(I)上的坑凹块(5)来对应与药绒柱的下面,最后固定绑紧带(2),使药绒柱垫在跖趾关节底下和患疣脚趾周围,连续贴敷48小时后去掉凹形薄膜(8)和药绒柱,再依上述方法来制备药绒柱,然后用来贴敷患处,连续使用3-7次。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跖底疣的袜底,包含一片袜底(1),该袜底(1)上设有一组绑紧带(2),其特征是:所述的袜底(1)上设有一块用于内置药物后方便行走和防止药物被外挤的坑凹块(5),一张用于防止药汁外溢的凹形薄膜(8)置放在坑凹块(5)上,一块用于治疗跖底疣的药绒柱内置在坑凹块(5)里。为了达到治疗跖底疣的目的,本发明的制备工艺中所采用的药物为鲜老鸭碗草和生桐油,并通过制备方法所得药绒柱,然后放置在坑凹块(5)上用来贴敷在跖趾关节底下和患疣脚趾周围,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本发明具有疗效可靠、制作成本低廉、操作无痛苦的优点,还具有改善药物外挤和药物垫在脚底下不好走路的缺陷。
【IPC分类】A41B11/00, A61P17/12, A61K36/23
【公开号】CN105497086
【申请号】CN201610087354
【发明人】邱定武
【申请人】邱定武
【公开日】2016年4月20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