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阳痿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59226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阳痿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药,具体是一种治疗阳痿的药物。
【背景技术】
[0002]阳痿是指阴茎持续不能达到和(或)维持足够的勃起以获得满意的性生活(性交)。
[0003]中医认为常见的阳痿的病因有:精气虚损、命门火衰、引起阳事不举;思虑忧郁、损伤心脾、则病及阳明冲脉,而胃为水谷气血之海,以致气血两虚,而成阳痿;恐惧伤肾,恐则伤肾,恐则气下,渐至阳痿不振,举而不刚,也是常见的阳痿的病因;肝主筋,阴器为宗筋之汇,若情志不遂,忧思郁怒,肝失疏泄条达,则宗筋所聚无能,同样是常见的阳痿的病因。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好、疗程较短、成本低、无毒副作用的治疗阳痿的药物。
[0005]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阳痿的药物,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菟丝子9-15份、淫羊藿8-12份、枸杞子8-12份、巴戟天8_12份、潼蒺藜8_12份、远志8-12 份。
[0006]优选地,各原料的最佳重量配比为:
菟丝子12份、淫羊藿10份、枸杞子10份、巴戟天10份、潼蒺藜10份、远志10份。
[0007]所述的原料药在中药店及市场有售。
[0008]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可按常规方法煎成汤剂,具体方法为:按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药,加入5-10倍原料药总量的水,用大火煮沸后文火煮10-20分钟,过滤去渣,即得。
[0009]服用方法:每日二次,每次40毫升,一般5-7日即有效果。
[0010]本发明药物也可制成丸剂、散剂或胶囊。
[0011]本发明中,各原料药的功效如下:
菟丝子:味辛、甘、性微温,归肝、肾、脾经。具有气和性缓、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健脾固胎的功能。
[0012]淫羊藿:味辛、苦、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的功效。
[0013]枸杞子: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养肝、滋肾、润肺的功能。
[0014]巴戟天:味辛、甘、性微温,归肾、肝经。具有补肾助阳、祛风除湿、强筋健骨的功效。
[0015]潼蒺藜:味甘、性微温,归肺、脾、肝、肾经。具有补肝益肾、明目固精的功效。
[0016]远志:味苦、辛,性微温。归心、肾、肺经。具有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的功效。
[0017]本发明治疗阳痿的药物选取6种天然中药配伍,各原料药协同作用起到补肾益精、养肝健脾、补肾助阳、祛风除湿、强筋健骨、益肾固精等作用,标本同治,对治疗阳痿效果好,无毒副作用。而且其制备方法简单、疗程较短、服用方便,成本低,有效率达90%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
【发明内容】
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0019]实施例1:
一种治疗阳痿的药物,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菟丝子9份、淫羊藿8份、枸杞子8份、巴戟天8份、潼蒺藜8份、远志8份。按常规方法煎成汤剂口服。
[0020]实施例2:
一种治疗阳痿的药物,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菟丝子12份、淫羊藿10份、枸杞子10份、巴戟天10份、潼蒺藜10份、远志10份。按常规方法煎成汤剂口服。
[0021]实施例3:
一种治疗阳痿的药物,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菟丝子15份、淫羊藿12份、枸杞子12份、巴戟天12份、潼蒺藜12份、远志12份。按常规方法煎成汤剂口服。
[0022]实验例:
为了进一步证明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疗效,选择30例病人,对本发明药物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
[0023]疗效判定以症状消失为主,并参考效果等改变情况,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
[0024]显效:症状明显减轻及效果明显改善。
[0025]有效:症状及效果有一定改善。
[0026]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或效果不明显。
[0027]应用本发明药物治疗阳痿30例中,基本症状为:有性欲情况下,阴茎不能勃起或能勃起但不坚硬,不能进行性交活动等。口服本发明药物治疗后症状均有一定改善,其中显效27例,有效30例,无效O例,有效率100%ο
【主权项】
1.一种治疗阳痿的药物,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菟丝子9-15份、淫羊藿8-12份、枸杞子8-12份、巴戟天8_12份、潼蒺藜8_12份、远志8-12 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是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菟丝子12份、淫羊藿10份、枸杞子10份、巴戟天10份、潼蒺藜10份、远志10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阳痿的药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菟丝子9-15份、淫羊藿8-12份、枸杞子8-12份、巴戟天8-12份、潼蒺藜8-12份、远志8-12份。本发明治疗阳痿的药物选取6种天然中药配伍,各原料药协同作用起到补肾益精、养肝健脾、补肾助阳、祛风除湿、强筋健骨、益肾固精等作用,标本同治,对治疗阳痿效果好,无毒副作用。而且其制备方法简单、疗程较短、服用方便,成本低,有效率达90%以上。
【IPC分类】A61K36/815, A61P15/10
【公开号】CN105521144
【申请号】CN201410506886
【发明人】张红伶
【申请人】张红伶
【公开日】2016年4月27日
【申请日】2014年9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