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52499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用配制品,尤其是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神经衰弱是由于患者长期处于精神过度紧张、精神负担过重或受到精神创伤,致使大脑功能失调而产生各种临床症状的一种神经功能性疾病。其临床症状表现繁多,主要有精神易兴奋、精神易疲劳、情绪不稳定、紧张性疼痛、睡眠障碍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但这些症状不是继发于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心理疏导进行治疗,有些情况还会采用镇静剂。但是心理疏导疗程长,疗效不确定;而镇静剂治疗神经衰弱存在治标不治本的问题,甚至容易产生恶性循环。
[0003]中医认为,神经衰弱属中医的“郁证”、“不寐”、“心悸”等范畴。该病多由七情内伤,往往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0004]根据中医理论,针对神经衰弱的发病机理,以疏肝理气、安神解郁为治则,进行辩证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发明内容】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治疗神经衰弱存在疗效不理想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制方便、药源广、成本低、疗效显著、作用可靠、无副作用的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组合物。
[0006]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旱莲草10-30份,浮小麦10-20份,琥珀5-15份,鸡骨草10-20份,龙眼10-20份,合欢皮10-20份,五味子5-15份,莲子10-20份,柏子仁10-20份,刺五加10-20份,百合10-20份,罗布麻5-15份,麦冬10-20份,石龙刍10-20份,太阳针5-15份,龟板10-20份,西洋参10-20份,夜交藤10-20份。
[0007]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旱莲草20份,浮小麦15份,琥珀10份,鸡骨草15份,龙眼15份,合欢皮15份,五味子1份,莲子15份,柏子仁15份,刺五加15份,百合15份,罗布麻1份,麦冬15份,石龙刍15份,太阳针10份,龟板15份,西洋参15份,夜交藤15份。
[0008]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旱莲草具有养肝益肾、凉血止血的功效;浮小麦具有除虚热、止汗的功效;琥珀具有镇惊安神、散瘀止血、利水通淋的功效;鸡骨草具有清热利湿、散瘀止痛的功效;龙眼具有补心脾、益气血、健脾胃、养肌肉的功效;合欢皮具有解郁安神、活血消肿的功效;五味子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莲子具有补脾止泻、养心益肾的功效;柏子仁具有养心安神、滋阴养血的功效;刺五加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的功效;百合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滋补精血的功效;罗布麻具有清热平肝、利水消肿的功效;麦冬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石龙刍具有利水通淋、泄热、安神、凉血止血的功效;太阳针具有镇静安神的功效;龟板具有滋肾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的功效;西洋参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的功效;夜交藤具有养心安神、祛风通络的功效。本发明组合物中的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共奏疏肝理气、安神解郁、宁心健脾、清热生津之功效,对神经衰弱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0009]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其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作用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总有效率92%,治愈率达64%。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11]实施例1
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旱莲草20g,浮小麦15g,琥I白10g,鸡骨草15g,龙眼15g,合欢皮15g,五味子10g,莲子15g,柏子仁15g,刺五加15g,百合15g,罗布麻10g,麦冬15g,石龙当15g,太阳针10g,龟板15g,西洋参15g,夜交藤15g。
[0012]实施例2
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旱莲草10g,浮小麦20g,琥珀5g,鸡骨草20g,龙眼1g,合欢皮20g,五味子5g,莲子20g,柏子仁1g,刺五加20g,百合10g,罗布麻15g,麦冬10g,石龙刍20g,太阳针5g,龟板20g,西洋参10g,夜交藤20g。
[0013]实施例3
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旱莲草30g,浮小麦10g,琥I白15g,鸡骨草10g,龙眼20g,合欢皮10g,五味子15g,莲子10g,柏子仁20g,刺五加10g,百合20g,罗布麻5g,麦冬20g,石龙刍10g,太阳针15g,龟板10g,西洋参20g,夜交藤10g。
[0014]实施例4
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旱莲草15g,浮小麦18g,琥珀8g,鸡骨草18g,龙眼12g,合欢皮18g,五味子8g,莲子18g,柏子仁12g,刺五加18g,百合12g,罗布麻13g,麦冬12g,石龙刍18g,太阳针8g,龟板18g,西洋参12g,夜交藤18g。
[0015]实施例5
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旱莲草25g,浮小麦12g,琥I白13g,鸡骨草12g,龙眼18g,合欢皮12g,五味子13g,莲子12g,柏子仁18g,刺五加12g,百合18g,罗布麻8g,麦冬18g,石龙刍12g,太阳针13g,龟板12g,西洋参18g,夜交藤12g。
[0016]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将组方的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15?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约8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次煎煮,加水没过药面约6厘米,水沸后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去渣取汁,合并。
[0017]本发明以实施例1所给出的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组合物,做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一、一般性资料: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100例,其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16?60岁。病程最短者I个月,最长者达10年,平均2年。
[0018]二、诊断标准:
1、精神易兴奋,不易控制情绪,常有许多杂乱的联想和回忆,怕声怕光,感觉过敏;
2、精神易疲劳,自述工作效率降低,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疲惫乏力,头昏脑胀,精神不振等;
3、情绪不稳定,忧郁焦虑,急躁易怒,神经过敏,过份集中注意于自身的各种变化,从而产生各种疑病观念,并因此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4、紧张性疼痛,伴有头胀,颈项僵硬,腰背酸痛,四肢肌肉疼痛;
5、入睡困难,睡眠节律紊乱,多梦,耳鸣目花,心悸气急,胸闷;
6、体格及实验室检查,无相应的器质性改变。
[0019]三、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时,一天一剂,水煎两遍取汁约300ml,分早、晚两次温热服用,六天为一疗程。
[0020]四、疗效标准:
1、治愈:神经衰弱主要症状及伴有症状消失;
2、有效:神经衰弱主要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伴有症状改善;
3、无效:神经衰弱主要症状无改变。
[0021]五、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3-12个疗程,治愈64例,有效28例,无效8例。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作用。
[0022]六、典型病例:
病例1:周某,女,52岁。就诊自述:精神忧郁,情绪不宁,入睡难,睡眠浅,有轻微失眠,胸胁胀痛,痛无定处,腹胀脘闷,纳食减少,大便失常,月经失调。诊断为:神经衰弱。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4个疗程后,失眠症状消失,胸胁不适感消失,情绪稍宁;继续服用2个疗程,纳佳,精神状况良好,各症状消失,治愈。
[0023]病例2:史某,男,57岁,自述:情绪悲观,多思善虑,心悸健忘,夜寐多梦,容易惊醒,头晕神疲,饮食减少。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3个疗程后,睡眠质量提升,头晕症状消失,饮食增加;续服2个疗程后,心悸症状消失,情绪恢复正常,忧虑减少;巩固服用I个疗程后,纳佳,面色红润,所有症状消失,治愈。
【主权项】
1.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旱莲草10-30份,浮小麦10-20份,琥珀5-15份,鸡骨草10-20份,龙眼10-20份,合欢皮10-20份,五味子5-15份,莲子10-20份,柏子仁10-20份,刺五加10-20份,百合10-20份,罗布麻5_15份,麦冬10-20份,石龙刍10-20份,太阳针5-15份,龟板10-20份,西洋参10-20份,夜交藤10-2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旱莲草20份,浮小麦15份,琥I自1份,鸡骨草15份,龙眼15份,合欢皮15份,五味子10份,莲子15份,柏子仁15份,刺五加15份,百合15份,罗布麻10份,麦冬15份,石龙当15份,太阳针10份,龟板15份,西洋参15份,夜交藤15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旱莲草10-30份,浮小麦10-20份,琥珀5-15份,鸡骨草10-20份,龙眼10-20份,合欢皮10-20份,五味子5-15份,莲子10-20份,柏子仁10-20份,刺五加10-20份,百合10-20份,罗布麻5-15份,麦冬10-20份,石龙刍10-20份,太阳针5-15份,龟板10-20份,西洋参10-20份,夜交藤10-20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疏肝理气、安神解郁、宁心健脾、清热生津的功效,其治疗神经衰弱疗效显著,作用可靠。
【IPC分类】A61K35/586, A61K36/899, A61K35/10, A61P25/00
【公开号】CN105617118
【申请号】CN201610170727
【发明人】柳晖
【申请人】柳晖
【公开日】2016年6月1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