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干无残胶肌内效贴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543506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速干无残胶肌内效贴及其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速干无残胶肌内效贴及其制造方法,速干无残胶肌内效贴,由经纱和纬纱织造而得;所述经纱为化纤;所述纬纱为无弹力的网络丝。本发明经纱采用化纤,纬纱采用无捻度的网络丝结构,从而使得织造后的成品面料更加柔软贴肤,舒适性远大于全棉或粘胶类同类产品。
【专利说明】
速干无残胶肌内效贴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肌内效贴,尤其涉及速干无残胶肌内效贴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文化体育的蓬勃发展,肌内效贴也逐步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已经在医疗上得到大面积的拓展,目前全球现有的产品均采用全棉或者粘胶纤维(即人造棉)构成,之所以采用这种方案,是因为一方面同一种纤维生产方式相对容易,另一方面在后整理过程中,人造棉或全棉的染色温度只需达到60摄氏度即可实现,这样成本比较低,若采用不同种纤维,则会因为纤维特性不同而必须采用不同的染色工艺,造成成本的上升。
[0003]但采用上述方案所生产出的产品,具有以下的不足点:(I)全棉或人造棉的产品亲水性过大,贴于皮肤表面后浸水难干,无法长时间使用,尤其是应用于常见病治疗时;(2)产品手感偏硬,易脱落、过敏率高;(3)由于纱的直径已经相对固定,从而使最终产品的厚度也相对固定,这样,就没有办法生产出更轻更薄、更适合人体皮肤的产品。
[0004]本
【申请人】之前已经研制出经玮不同纤维的肌内效贴,经纱采用全棉或者人造棉,玮纱采用网络丝,这样的肌内效贴柔软、贴服,但是由于经纱是棉纱或人造棉,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吸水性,因此当肌内效贴浸水后,不能迅速地干爽,不方便长时间贴,也不方便贴着洗澡游泳等。而且由于是棉纱或人造棉,在涂胶时,胶只能停留在布料的表面,使用时容易有残胶(在人皮肤表面残留,将胶面互贴后分离也会使胶面变花),不适合长时间使用。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柔软、轻薄、速干的肌内效贴
[0006]实现本发明第一个目的的技术方案是速干无残胶肌内效贴,由经纱和玮纱织造而得;所述经纱为化纤;所述玮纱为无弹力的网络丝。
[0007]所述化纤为涤纶。
[0008]所述速干无残胶肌内效贴的背面涂有压敏胶,压敏胶上覆盖隔离纸。
[0009]所述化纤采用28S+40D/70D氨纶丝或者32S+40D/70D氨纶丝。
[0010]所述经纱和玮纱均为色织纱。
[0011]所述速干无残胶肌内效贴的厚度为人体皮肤平均厚度,即为32丝左右。
[0012]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速干无残胶肌内效贴的制造方法。
[0013]实现本发明第二个目的的技术方案是速干无残胶肌内效贴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步骤一:准备经纱,采用已经经过染色的化纤包芯氨纶丝;
[0015]步骤二:准备玮纱,采用已经经过染色的网络丝;
[0016]步骤三:织造成坯布,将步骤一中的经纱和步骤二中的玮纱按照一定的经玮密要求织造成布料,该玮经密根据最终弹力的要求设定;
[0017]步骤四:根据最终所需的弹力与门幅对步骤三得到的布料进行拉伸与扩幅;
[0018]步骤五:将通过步骤四处理的面料进行转移涂胶;
[0019]步骤六:卷装,预分切为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0020]所述步骤五中,胶水种类为压敏胶;首先将胶水涂在涂有硅油或防粘蜡的隔离纸上,再通过烘道挥发去除部份溶剂,再与面料复合并加压,使胶水转移至面料上。
[0021]所述步骤五中,与面料复合时,面料拉平即可,保持无张力;胶水表面划有S型波纹;全程加温,并控制烘道温度不高于胶水耐受温度,一般为120°C。
[0022]本发明的原理在于:经纱充分利用同密度下的化纤特别是涤纶比棉纱更柔软、完全疏水的特点,贴肤进水后,容易干的特性,从而可以使肌内效贴既有舒适性又有速干性,浸水后只需用毛巾将肌内效贴表面的水份擦掉,肌内效贴即变干爽。同时玮纱采用不需加捻的无弹网络丝结构,无弹网络丝由纤维束纵向排列,中间利用单丝或几根丝互相绞结而成,这样纱线就能达到最柔软状态;做成的成品,也能实现同样最柔软的可能。由于玮纱采用网络丝结构,织造后,玮纱的横截面是扁平状的,不可能形成单纱圆形横截面,面料更轻薄,但面料看上去却更细密,更接近于皮肤特性,在相同旦尼尔的情况下,织造出的面料就更容易变薄变轻。同时由于网络丝没有捻度,与皮肤的摩擦系数更小,更舒适,反光率也更佳,更漂亮,更有光泽。更为重要的是,经纱采用的化纤(优选涤纶)表面光滑,胶更易渗入织物中,相当于在织物中植入胶水,网络丝能留住胶,因此能使胶面胶性更强,贴用后基本没有残胶。
[0023]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的积极的效果:(I)本发明经纱采用化纤,玮纱采用无捻度的网络丝结构,从而使得织造后的成品面料更加柔软贴肤,舒适性远大于全棉或粘胶类同类产品。
[0024](2)本发明的成品厚度接近于皮肤厚度,使用时容易附着于皮肤表面,不容易起翘且不容易起翘脱落。
[0025](3)本发明的经纱采用化纤,玮纱采用网络丝,充分利用化纤纤维具有疏水性的特性,产品进水后能够速干,人体舒适度提高。
[0026](4)本发明的经纱采用的化纤(优选涤纶)表面光滑,胶更易渗入织物中,相当于在织物中植入胶水,网络丝能留住胶,因此能使胶面胶性更强,贴用后基本没有残胶,而且反复使用多次胶面依然没有任何破损。
[0027](5)以往的棉纱织物一方面涂胶时胶水渗入少,只能停留在表面,胶的黏合度低,另一方面涂胶压胶时压敏胶(面料)中至少还有20%的胶水没有释放出来,而棉纱有刚性,在贴合时也无法释放出剩余的胶水。本本发明织物柔软(网络丝具有弹性),每次用手压贴时,都能进一步释放出(植入面料的)一部分胶,因此粘性更好,更适合多次使用。
[0028](6)本发明采用色织纱,不需要染色,因此工艺简单,能耗低、环保,无染化剂残留。
[0029](7)由于本发明中的玮纱没有捻度,扁平状,反光率更好,也不存在棉纤维的棉结等,所以成品光泽更柔和,成品更高档,面料有光泽,美观轻薄。
[0030](8)本发明采用的化纤产品的成本远低于全棉,即使先行染色的综合成本也低于同等条件下的棉或粘性产品,所以成品的成本更低,而且,在同等体积的情况下,化纤产品的用纱量更少。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实施例1)
[0032]本实施例的速干无残胶肌内效贴,由经纱和玮纱织造而得;经纱为涤纶;玮纱为无弹力的网络丝。速干无残胶肌内效贴的背面涂有压敏胶,压敏胶上覆盖隔离纸。涤纶采用28S+40D氨纶丝或者32S+40D氨纶丝。经纱和玮纱均为色织纱。速干无残胶肌内效贴的厚度为32丝(左右),接近于人体皮肤的厚度一致。
[0033]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4]步骤一:准备经纱,采用已经经过染色的化纤包芯氨纶丝;
[0035]步骤二:准备玮纱,采用已经经过染色的网络丝;
[0036]步骤三:织造成坯布,将步骤一中的经纱和步骤二中的玮纱按照一定的经玮密要求织造成布料,该玮经密根据最终弹力的要求设定;
[0037]步骤四:根据最终所需的弹力与门幅对步骤三得到的布料进行拉伸与扩幅;
[0038]步骤五:将通过步骤四处理的面料进行转移涂胶;胶水种类为压敏胶;首先将胶水涂在涂有硅油或防粘蜡的隔离纸上,再通过烘道挥发去除部份溶剂,再与面料复合并加压,使胶水转移至面料上。与面料复合时,面料保持无张力拉平即可;胶水表面划有S型波纹;全程加温,并控制烘道温度不高于胶水耐受温度,一般不超过120°C。
[0039]步骤六:卷装,预分切为所需的形状和尺寸。将含有面料、胶水、隔离纸的卷装大卷成品,考虑到经纱采用涤纶后肌内效贴不再具有可撕性,因此根据要求的形状尺寸预先分切为片装。
[0040]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速干无残胶肌内效贴,由经纱和玮纱织造而得;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为化纤包芯氨纶丝;所述玮纱为无弹力的网络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干无残胶肌内效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化纤为涤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速干无残胶肌内效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干无残胶肌内效贴的背面涂有压敏胶,压敏胶上覆盖隔离纸。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速干无残胶肌内效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的化纤采用28S+40D/70D氨纶丝或者32S+40D/70D氨纶丝。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速干无残胶肌内效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和玮纱均为色织纱。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速干无残胶肌内效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干无残胶肌内效贴的厚度为人体皮肤平均厚度。7.速干无残胶肌内效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准备经纱,采用已经经过染色的化纤包芯氨纶丝; 步骤二:准备玮纱,采用已经经过染色的网络丝; 步骤三:织造成坯布,将步骤一中的经纱和步骤二中的玮纱按照一定的经玮密要求织造成布料,该玮经密根据最终弹力的要求设定; 步骤四:根据最终所需的弹力与门幅对步骤三得到的布料进行拉伸与扩幅; 步骤五:将通过步骤四处理的面料进行转移涂胶; 步骤六:卷装,预分切为所需的形状和尺寸。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速干无残胶肌内效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胶水种类为压敏胶;首先将胶水涂在涂有硅油或防粘蜡的隔离纸上,再通过烘道挥发去除部份溶剂,再与面料复合并加压,使胶水转移至面料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速干无残胶肌内效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与面料复合时,面料拉平;胶水表面划有S型波纹;全程加温,并控制烘道温度不高于胶水耐受温度。
【文档编号】A61F13/02GK105902342SQ201610219432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0日
【发明人】韩士兵, 郝鹏程, 吴锓, 王枫
【申请人】常州迪力卫生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