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处置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556373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超声波处置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超声波处置装置具备:阻抗检测部,其随时间经过检测超声波阻抗值;以及递减检测部,其检测所述超声波阻抗值开始递减的递减开始时。所述超声波处置装置具备:虚拟峰值保持部,其将所述递减开始时的所述超声波阻抗值作为虚拟峰值来保持;以及峰判定部,其通过将所述递减开始时以后的所述超声波阻抗值相对于所述虚拟峰值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进行比较,来判定所保持的所述虚拟峰值是否为对象峰。
【专利说明】
超声波处置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被传递超声波振动的处置部与能够相对于处置部打开和关闭的钳部件之间把持处置对象并利用超声波振动来对所把持的处置对象进行处置的超声波处置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具备被传递超声波振动的处置部和能够相对于处置部打开和关闭的钳部件的超声波处置装置。在该超声波处置装置中,通过从电源向振动产生部传递振动产生电力来在作为振动产生部的超声波振子中产生超声波振动。然后,所产生的超声波振动被传递到处置部,处置部利用所传递的超声波振动来对生物体组织等处置对象进行处置。在此,钳部件的开闭方向相对于超声波振动的传递方向垂直(交叉)。通过在处置部与钳部件之间把持有处置对象的状态下向处置部传递超声波振动,来在处置对象与处置部之间产生摩擦热。通过摩擦热,处置对象在凝固的同时被切开。另外,在超声波处置装置中,随时间经过检测振动产生电力的超声波阻抗值,判定超声波阻抗值是否处于预定的第一阈值以上且比第一阈值大的预定的第二阈值以下的范围内。
[0003]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2/0310264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0004]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5]在如上述专利文献I那样的超声波处置装置中,利用超声波振动,在使处置部与钳部件之间把持的处置对象凝固的同时将该处置对象切开,由此在超声波振动的传递方向上的处置对象的至少一部分的范围内,将处置对象以与超声波振动的传递方向平行且与钳部件的开闭方向平行的切断面来切断。将这种现象称为切离。生物体组织被切离,由此在处置对象被切断的范围内,钳部件的抵接部与处置部抵接。当在钳部件的抵接部与处置部抵接的状态下向处置部传递超声波振动时,由于振动而钳部件的抵接部发生磨损或热变形等从而损坏。因此,适当地判断处置对象是否被切离是重要的。
[0006]在此,在处置对象被切离的时间点的附近,由于位于钳部件的抵接部与处置部之间的处置对象的状态变化等而引起在超声波阻抗值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中产生峰。在上述专利文献I中,判定超声波阻抗值是否处于预定的第一阈值以上且预定的第二阈值以下的范围。但是,由于切离而产生的峰处的超声波阻抗值与超声波处置器具(手持件)的种类、处置部、钳部件的抵接部的构造、处置对象的种类以及处置对象的湿润程度等相对应地发生变化。因此,关于由于切离而产生的峰处的超声波阻抗值,既存在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也存在大于第二阈值的情况。因而,在上述专利文献I中,不能适当地检测由于切离而产生的超声波阻抗值的峰,手术操作者无法适当地判断处置对象是否被切离。
[0007]本发明是着眼于所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一种超声波处置装置:在使用超声波振动的处置过程中,适当地判断被把持在处置部与钳部件之间的处置对象是否被切离。
[0008]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09]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某个方式的超声波处置装置具备:电源,其能够输出振动产生电力;振动产生部,通过从所述电源向该振动产生部供给所述振动产生电力,该振动产生部产生超声波振动;处置部,由所述振动产生部产生的所述超声波振动被传递到该处置部,该处置部利用所传递的所述超声波振动进行处置;钳部件,其能够相对于所述处置部打开和关闭,该钳部件具备在所述钳部件相对于所述处置部关闭的状态下能够与所述处置部抵接的抵接部;阻抗检测部,其在从所述电源输出所述振动产生电力的状态下,随时间经过检测所述振动产生电力的超声波阻抗值;递减检测部,其基于所述阻抗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检测所述超声波阻抗值开始递减的递减开始时;虚拟峰值保持部,其将检测出的所述递减开始时的所述超声波阻抗值作为虚拟峰值来保持;以及峰判定部,其通过将所述递减开始时以后的所述超声波阻抗值相对于所保持的所述虚拟峰值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进行比较,来判定所保持的所述虚拟峰值是否为作为检测对象的对象峰。
[0010]发明的效果
[0011]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如下一种超声波处置装置:在使用超声波振动的处置过程中,适当地判断被把持在处置部与钳部件之间的处置对象是否被切离。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超声波处置装置的概要图。
[0013]图2是概要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子单元的结构的纵截面图。
[0014]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超声波处置器具、振子单元以及控制单元中的电连接状态的概要图。
[0015]图4是将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幅杆构件和超声波振子按每个构件分解并概要性地示出的立体图。
[0016]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超声波振子与电源之间的电连接状态的概要图。
[0017]图6是概要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置部和钳部件的侧视图。
[0018]图7是用垂直于长边轴的截面概要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置部和钳部件的横截面图。
[0019]图8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被把持在处置部与钳部件之间的处置对象的切离的概要图。
[0020]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始从电源输出振动产生电力起的超声波阻抗值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的一例的概要图。
[0021]图10是表示在允许检测状态下、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单元的从开始输出振动产生电力起的动作状态的流程图。
[0022]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由峰检测部进行的对象峰的检测处理的流程图。
[0023]图1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由峰判定部进行的超声波阻抗值相对于虚拟峰值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的比较处理的流程图。
[0024]图1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始从电源输出振动产生电力起的超声波阻抗值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的的概要图,是与图9所示的例子不同的一例。
[0025]图14是表示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控制单元的结构的概要图。
[0026]图15是表示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由峰判定部进行的超声波阻抗值相对于虚拟峰值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的比较处理的流程图。
[0027]图16是表示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开始从电源输出振动产生电力起的超声波阻抗值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的一例的概要图。
[0028]图1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单元的结构的概要图。
[0029]图1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单元的从开始输出振动产生电力起的动作状态的流程图。
[0030]图19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超声波振动的谐振频率的周边的频率与超声波阻抗值的关系的概要图。
[0031]图2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始从电源输出振动产生电力起的超声波阻抗值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的一例的概要图。
[0032]图2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由最小值检测部进行的最小值的检测处理的流程图。
[0033]图22是表示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控制单元的从开始输出振动产生电力起的动作状态的流程图。
[0034]图23是表示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开始从电源输出振动产生电力起的超声波阻抗值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的一例的概要图。
[0035]图24是表示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控制单元的从开始输出振动产生电力起的动作状态的流程图。
[0036]图25是表示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开始从电源输出振动产生电力起的超声波阻抗值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以及超声波振动的频率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的一例的概要图。
[0037]图26是表示第四变形例所涉及的超声波处置器具、振子单元以及控制单元中的电连接状态的概要图。
[0038]图27是表示第四变形例所涉及的控制单元的从开始输出振动产生电力起的动作状态的流程图。
[0039]图28是表示第四变形例所涉及的控制单元的存储部中存储的表的一例的概要图。
[0040]图29是表示第五变形例所涉及的振子单元和控制单元中的电连接状态的概要图。
[0041]图30是表示第五变形例所涉及的控制单元的从开始输出振动产生电力起的动作状态的流程图。
[0042]图31是概要性地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子单元的结构的纵截面图。
[0043]图3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单元的从开始输出振动产生电力起的动作状态的流程图。
[0044]图3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由峰判定部进行的超声波阻抗值相对于虚拟峰值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的比较处理的流程图。
[0045]图3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始从电源输出振动产生电力以及开始从电源输出高频电力起的超声波阻抗值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以及高频阻抗值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的一例的概要图。
[0046]图3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始从电源输出振动产生电力以及开始从电源输出高频电力起的超声波阻抗值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以及高频阻抗值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的一例的概要图,是与图34所示的例子不同的一例。
[0047]图36是概要性地表示第六变形例所涉及的处置部和钳部件的侧视图。
[0048]图37是表示第六变形例所涉及的开始从电源输出振动产生电力起的超声波阻抗值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的一例的概要图。
[0049]图38是表示第一参照例所涉及的控制单元的从开始输出振动产生电力起的动作状态的流程图。
[0050]图39是表示第一参照例所涉及的由控制部等进行的、基于将频率的调整开始设为零的时间的超声波阻抗值的变化的观测处理的流程图。
[0051]图40是表示第一参照例所涉及的开始从电源输出振动产生电力起的超声波阻抗值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的一例的概要图。
[0052]图41是表示第二参照例所涉及的由控制部和最小值检测部进行的、基于将频率的调整开始设为零的时间的超声波阻抗值的变化的观测处理的流程图。
[0053]图42是表示第二参照例所涉及的开始从电源输出振动产生电力起的超声波阻抗值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的一例的概要图。
[0054]图43是表示第二参照例所涉及的开始从电源输出振动产生电力起的超声波阻抗值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的一例的概要图,是与图42所示的例子不同的一例。
[0055]图44是表示第三参照例所涉及的控制单元的从开始输出振动产生电力起的动作状态的流程图。
[0056]图45是表示第三参照例所涉及的由控制部和峰检测部进行的、基于将切换为允许检测状态时设为零的时间的超声波阻抗值的变化的观测处理的流程图。
[0057]图46是表示第三参照例所涉及的开始从电源输出振动产生电力起的超声波阻抗值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的一例的概要图。
[0058]图47是表示第三参照例所涉及的开始从电源输出振动产生电力起的超声波阻抗值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的一例的概要图,是与图46所示的例子不同的一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59](第一实施方式)
[0060]参照图1至图13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超声波处置装置I的图。如图1所示,超声波处置装置I具备超声波处置器具(手持件)2、控制单元(能量控制装置)3以及振子单元5。超声波处置器具2具有长边轴C。平行于长边轴C的两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是前端方向(图1的箭头CI的方向),与前端方向相反的方向是基端方向(图1的箭头C2的方向)。超声波处置器具2具备手柄单元6。振子单元5可装卸地连结于手柄单元6的基端方向侧。在振子单元5的基端部连接有线缆7的一端。线缆7的另一端连接于控制单元3。
[0061]手柄单元6具备沿长边轴C延伸设置的筒状壳体部11、与筒状壳体部11一体地形成的固定手柄12、以及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筒状壳体部11的可动手柄13。固定手柄12以相对于长边轴C从筒状壳体部11离开的状态延伸设置。可动手柄13以安装于筒状壳体部11的安装位置为中心进行转动,由此可动手柄13相对于固定手柄12进行打开动作或关闭动作。另外,手柄单元6具备安装于筒状壳体部11的前端方向侧的旋转操作钮15。旋转操作钮15能够以长边轴C为中心相对于筒状壳体部11进行旋转。另外,在固定手柄12上设置有作为能量操作输入部的能量操作输入按钮16。
[0062]超声波处置器具2具备沿长边轴C延伸设置的护套8。通过将护套8从前端方向侧插入到旋转操作钮15的内部和筒状壳体部11的内部,来将护套8安装于手柄单元6。另外,超声波处置器具2具备超声波探头9。超声波探头9从筒状壳体部11的内部穿过护套8的内部地沿长边轴C延伸设置。超声波探头9贯穿护套8。另外,在超声波探头9的前端部设置有从护套8的前端朝向前端方向突出的处置部17。
[0063]在护套8的前端部可转动地安装有钳部件18。可动手柄13在筒状壳体部11的内部与配设在护套8的内周方向侧的部位的可动筒状部(未图示)连接。可动筒状部的前端与钳部件18连接。通过使可动手柄13相对于固定手柄12进行打开动作或关闭动作,可动筒状部沿长边轴C移动。由此,钳部件18以安装于护套8的安装位置为中心进行转动。钳部件18相对于护套8进行转动,由此钳部件18相对于处置部17进行打开动作或关闭动作。护套8、超声波探头9以及钳部件18能够与旋转操作钮15—体地以长边轴C为中心相对于筒状壳体部11进行旋转。
[0064]另外,振子单元5具备振子壳体21。通过将振子壳体21从基端方向侧插入到筒状壳体部11的内部,来将振子单元5安装于手柄单元6 (超声波处置器具2) ο在筒状壳体部11的内部,振子壳体21与护套8连结。振子壳体21能够与旋转操作钮15—体地以长边轴C为中心相对于筒状壳体部11进行旋转。
[0065]图2是表示振子单元5的结构的图。如图2所示,振子单元5具备所述振子壳体21、设置于振子壳体21的内部的作为振动产生部的超声波振子22以及用于安装超声波振子22的变幅杆构件23。图3是表示超声波处置器具2、振子单元5以及控制单元3中的电连接状态的图。如图2和图3所示,在超声波振子22上连接有电布线部25A、25B的一端。控制单元3具备能够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的电源26。在电源26中,例如利用转换电路等将插座、直流电源等的电力转换为振动产生电力P并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电布线部25A、25B的另一端连接于电源
26。从电源26输出的振动产生电力P经由电布线部25A、25B被供给到超声波振子22。振动产生电力P被供给到超声波振子22,由此在超声波振子22中产生超声波振动。
[0066]在变幅杆构件23中设置有用于安装超声波振子22的振子安装部27。在超声波振子22中产生的超声波振动被传递到变幅杆构件23。另外,在变幅杆构件23中,在比振子安装部27靠前端方向侧的位置处设置有截面积变化部28。在截面积变化部28中,随着去向前端方向,垂直于长边轴C的截面积减少。超声波振动的振幅通过截面积变化部28而被放大。在变幅杆构件23的前端部设置有内螺纹部29A。另外,在超声波探头9的基端部设置有外螺纹部29B。通过使外螺纹部29B与内螺纹部29A进行螺纹接合,来将超声波探头9连接于变幅杆构件23的前端方向侧。超声波探头9在筒状壳体部11的内部连接于变幅杆构件23。由此,超声波探头9经由变幅杆构件23连结于超声波振子(振动产生部)22。
[0067]被传递到变幅杆构件23的超声波振动在变幅杆构件23和超声波探头9中沿长边轴C从基端方向向前端方向传递。即,变幅杆构件23和超声波探头9是传递所产生的超声波振动的振动传递部。超声波振动朝向前端方向被传递到处置部17为止。处置部17利用所传递的超声波振动对生物体组织等处置对象进行处置。此外,在振动传递部(变幅杆构件23和超声波探头9)中,基端(变幅杆构件23的基端)和如端(超声波探头9的如端)成为超声波振动的波腹位置。另外,超声波振动是振动方向和传递方向平行于长边轴C(长边轴方向)的纵向振动。因而,平行于长边轴C的前端方向成为超声波振动的传递方向。
[0068]图4是将变幅杆构件23和超声波振子22按每个构件分解并示出的图。如图4所示,超声波振子22具备(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环状的压电元件31A?31D。在各个压电元件31A?31D中插入有变幅杆构件23的振子安装部27。另外,各个压电元件31A?31D以厚度方向平行于超声波振动的传递方向(即,长边轴C)、且径向垂直于超声波振动的传递方向(SP,前端方向)的状态被安装于振子安装部27。
[0069]超声波振子22具备第一电极部32和第二电极部33。在第一电极部32上连接有电布线部25A的一端,在第二电极部33上连接有电布线部25B的一端。第一电极部32具备第一电极环部35A?35C。第一电极环部35A位于压电元件31A的前端方向侧,第一电极环部35B在平行于长边轴C的长边轴方向上位于压电元件31B与压电元件31C之间。另外,第一电极环部35C位于压电元件31D的基端方向侧。各个第一电极环部35A?35C中插入有振子安装部27。
[0070]第二电极部33具备第二电极环部37A、37B。第二电极环部37A在平行于长边轴C的长边轴方向上位于压电元件31A与压电元件31B之间。另外,第二电极环部37B在长边轴方向上位于压电元件31C与压电元件31D之间。各个第二电极环部37A、37B中插入有振子安装部27。
[0071]通过如上述那样构成,压电元件31A被夹在第一电极环部35A与第二电极环部37A之间,压电元件31B被夹在第二电极环部37A与第一电极环部35B之间。另外,压电元件31C被夹在第一电极环部35B与第二电极环部37B之间,压电元件31D被夹在第二电极环部37B与第一电极环部35C之间。因而,各个压电元件31A?31D被夹在第一电极部32与第二电极部33之间。
[0072]另外,超声波振子22具备绝缘环38A、38B。绝缘环38A位于第一电极部32的第一电极环部35A的前端方向侧。绝缘环38B位于第一电极部32的第一电极环部35C的基端方向侧。在各个绝缘环38A、38B中插入有振子安装部27。另外,超声波振子22具备后块36。后块36位于绝缘环38B的基端方向侧。压电元件31A?31D、第一电极部32、第二电极部33以及绝缘环38A、38B被后块36向前端方向按压。由此,压电元件31A?3ID、第一电极部32、第二电极部33以及绝缘环38A、38B被夹持在变幅杆构件23与后块36之间。
[0073]图5是表示作为振动产生部的超声波振子22与电源26之间的电连接状态的图。如图5所示,电源26与第一电极部32之间通过电布线部25A进行电连接。另外,电源26与第二电极部33之间通过电布线部25B进行电连接。通过从电源26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来对第一电极部32与第二电极部33之间施加振动产生电压V。通过施加振动产生电压V来使振动产生电流I流过被夹在第一电极部32与第二电极部33之间的压电元件31A?31D。振动产生电流I是电流的方向周期性地变化的交流电流。另外,作为振动产生电力P的阻抗值的超声波阻抗值Z如式(I)那样。
[0074][数式I]
[0075]Z = V/I=V2/P (I)
[0076]图6和图7是表示处置部17和钳部件18的结构的图。在此,图6示出了钳部件18相对于处置部17打开的状态,图7示出了在钳部件18与处置部17之间不存在处置对象且钳部件18相对于处置部17关闭的状态。另外,图7示出了垂直于长边轴C的截面。如图6和图7所示,钳部件I8具备基端部安装于护套8的钳部件主体41和安装于钳部件主体41的把持构件42。钳部件主体41和把持构件42例如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形成。另外,钳部件18具备安装于把持构件42的垫构件43。垫构件43例如由具有电绝缘性的PTFE(聚四氟乙烯)形成。
[0077]在垫构件43中形成有在钳部件18相对于处置部17关闭的状态下能够与处置部17抵接的抵接部(抵接面)45。在钳部件18与处置部17之间不存在处置对象的状态下使钳部件18相对于处置部17关闭,由此垫构件43的抵接部45与处置部17抵接。抵接部45与处置部17对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部45相对于钳部件18的打开方向(图6和图7的箭头Al的方向)和关闭方向(图6和图7的箭头A2的方向)垂直。
[0078]在此,将与长边轴C垂直(交叉)且与钳部件18的开闭方向垂直的两个方向设为第一宽度方向(图7的箭头BI的方向)和第二宽度方向(图7的箭头B2的方向)。在抵接部45的第一宽度方向侧,由把持构件42形成有倾斜对置部46A,该倾斜对置部46A以相对于抵接部45倾斜的状态与处置部17对置。另外,在抵接部45的第二宽度方向侧,由把持构件42形成有倾斜对置部46B,该倾斜对置部46B以相对于抵接部45倾斜的状态与处置部17对置。在抵接部45与处置部17抵接的状态下,倾斜对置部46A、46B与处置部17分离。因而,即使在抵接部45与处置部17抵接的状态下,把持构件42也不会接触处置部17。
[0079]如图3所示,控制单元3具备与电源26电连接的控制部51。在固定手柄12的内部设置有开关部47。基于利用能量操作输入按钮16进行的能量操作的输入来切换开关部47的开闭状态。开关部47经由穿过振子壳体21和线缆7的内部地延伸设置的信号路径部48而与控制部51连接。通过关闭开关部47来经由信号路径部48向控制部51传递操作信号。控制部51基于所传递的操作信号来控制从电源26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的输出状态。
[0080]另外,控制单元3具备与电源26及控制部51电连接的阻抗检测部52以及与阻抗检测部52及控制部51电连接的峰检测部53。阻抗检测部52在从电源26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的状态下随时间经过检测振动产生电力P的超声波阻抗值Z。峰检测部53基于检测出的超声波阻抗值Z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来检测超声波阻抗值Z的峰(对象峰)。峰检测部53具备递减检测部55、虚拟峰值保持部56以及峰判定部57。在后文中叙述递减检测部55、虚拟峰值保持部56以及峰判定部57的详细内容。此外,阻抗检测部52例如是检测电路。另外,控制部51和峰检测部53例如由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nASIC(applicat1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等的处理器或FPGA(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序列)等逻辑电路以及存储器(存储部)形成。
[0081 ]另外,控制单元3具备切换操作部58、蜂鸣器以及灯等告知部59。切换操作部58与控制部51电连接。利用切换操作部58输入不可检测状态(非检测状态)与允许检测状态之间的切换操作,该不可检测状态(非检测状态)是指峰检测部53不能进行虚拟峰和对象峰的检测以及判定(决定)的状态,该允许检测状态是指峰检测部53能够进行虚拟峰和对象峰的检测的状态。另外,告知部59与控制部51电连接。利用告知部59来告知检测出对象峰。此外,在后文中叙述对象峰的说明和对象峰的检测方法。
[0082]接着,对超声波处置装置I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在使用超声波处置装置I对生物体组织等处置对象进行处置时,将护套8、超声波探头9以及钳部件18插入到处置对象所处的体内等。然后,使处置部17和钳部件18移动,直到成为处置对象位于相对于处置部17打开的钳部件18与处置部17之间的状态。然后,通过使可动手柄13相对于固定手柄12关闭,来在处置部17与钳部件18之间保持处置对象。
[0083]通过在该状态下利用能量操作输入按钮16输入能量操作,来将操作信号传递到控制部51,从而开始输出来自电源26的振动产生电力P。通过供给振动产生电力P,来利用压电元件31A?31D将振动产生电流I转换为超声波振动。此时,控制部51通过将振动产生电流I(的波高)保持固定的恒定电流控制来控制振动产生电力P的输出状态。因而,与超声波阻抗值Z的变化相对应地调整振动产生电压V,以成为振动产生电流I固定的状态。
[0084]在超声波振子22中产生的超声波振动经由变幅杆构件23和超声波探头9被传递到处置部17,处置部17进行纵向振动。处置部17在处置部17与钳部件18之间把持有处置对象的状态下进行纵向振动,由此在处置对象与处置部17之间产生摩擦热。利用摩擦热,在使处置对象凝固同时进行将该处置对象切开的处置。
[0085]通过对被把持在处置部17与钳部件18之间的处置对象进行处置,在超声波振动的传递方向上的处置对象的至少一部分的范围内发生处置对象的切离。图8是说明被把持在处置部17与钳部件18之间的处置对象H的切离的图。此外,有时也在超声波振动的传递方向(长边轴方向)上的处置对象的整个范围内发生切离,有时还仅在超声波振动的传递方向(长边轴方向)上的处置对象的一部分范围内发生切离。在发生了切离的部位,以与超声波振动的传递方向平行且与钳部件的开闭方向(图8的箭头Al的方向和图8的箭头A2的方向)平行的切断面D来切断处置对象H。切断面D相对于第一宽度方向(图8的箭头BI的方向)和第二宽度方向(图8的箭头B2的方向)垂直。因而,在发生了切离的范围内,处置对象H被切断为位于切断面D的第一宽度方向侧的部位Hl和位于切断面D的第二宽度方向侧的部位H2。
[0086]在通过切离来切断处置对象H的范围内,钳部件18的抵接部45与处置部17抵接。在钳部件18的抵接部45与处置部17抵接的状态下,处置部17通过超声波振动进行振动(纵向振动),由此钳部件18的抵接部45由于发生磨损或热变形等而破坏。因此,适当地判断处置对象H是否被切离是重要的。
[0087]在此,振动产生电力P的超声波阻抗值Z与对超声波探头9作用的负荷、即对连接于超声波探头9的超声波振子22作用的负荷相对应地发生变化。图9表示开始从电源26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起的超声波阻抗值Z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的一例。在图9中,纵轴表示超声波阻抗值Z,横轴表示从开始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起的经过时间t。在处置对象H被切离的时间点的附近以前,从钳部件18向处置部17施加的按压力根据钳部件18的抵接部45与处置部17之间的处置对象H的状态变化等而逐渐变大。因此,对超声波探头9作用的负荷逐渐变大。因而,超声波阻抗值Z随时间经过而递增,直到处置对象H被切离为止。在此,随时间经过而渐增是指超声波阻抗值Z随着经过时间t的推移而逐渐增加,既包括几十Ω以下的微小增减的情况也包括超声波阻抗值Z逐渐增加的情况。
[0088]当对处置对象H进行切离时,钳部件18的抵接部45位于处置部17的附近,因此由于处置部17的超声波振动所产生的摩擦热,垫构件43的表面(抵接部45)发生改性。因此,对超声波探头9作用的负荷逐渐变小。因而,在处置对象H被切离的时间点的附近之后,超声波阻抗值Z随时间经过而递减。在此,随时间经过而递减是指超声波阻抗值Z随着经过时间t的推移而逐渐减少,既包括几十Ω以下的微小的增减的情况也包括超声波阻抗值Z逐渐减少的情况。
[0089]由于切离,超声波阻抗值Z如上所述那样发生变化,因此在处置对象H被切离的时间点的附近(例如钳部件18的抵接部45开始与处置部17抵接的时间点的附近),超声波阻抗值Z随时间经过而成为峰(最大值)。通过检测超声波阻抗值Z是否随时间经过而成为峰,能够适当地判断处置对象H是否被切离。在此,在图9所示的一例中,超声波阻抗值Zl成为由于作为处置对象H的切离而引起的峰(峰值)、即对象峰。另外,经过时间tl为产生对象峰的对象峰时。
[0090]图10是表示允许检测状态下的从开始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起的控制单元3的动作状态的图。如图10所示,当开始从电源26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时(步骤S101)时,利用阻抗检测部5 2开始随时间经过检测振动产生电力P的超声波阻抗值Z (步骤S1 2)。由此,随时间经过检测超声波阻抗值Z。例如,在为了使超声波振动的振幅固定而进行使振动产生电流K的波高)固定的恒定电流控制的情况下,检测振动产生电力P和振动产生电压V中的至少一方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然后,基于检测出的振动产生电力P和/或振动产生电压V,利用式(I)来计算超声波阻抗值Z。由此,随时间经过检测超声波阻抗值Z。另外,在某个实施例中,阻抗检测部52随时间经过检测振动产生电压V和振动产生电流I,并利用式(I)计算超声波阻抗值Z。
[0091]然后,由峰检测部53基于超声波阻抗值Z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来进行由于处置对象H的切离而引起的超声波阻抗值Z的对象峰的检测处理(步骤S103)。此时,也可以检测超声波阻抗值Z成为对象峰(对象峰值)的对象峰时。此外,在通过切换操作部58的切换操作而切换为不可检测状态的情况下,无法利用峰检测部53进行对象峰的检测。因而,控制部51基于切换操作部58的切换操作来将峰检测部53(递减检测部55、虚拟峰值保持部56以及峰判定部57)控制为不可检测状态或允许检测状态。例如,在即使不利用峰检测部53来检测对象峰也能够判断处置对象是否被切离的手术操作者使用超声波处置装置I的情况下,切换为不可检测状态来进行处置。
[0092]当检测对象峰时,在某个实施例中,利用控制部51使电源26停止振动产生电力P的输出或者随时间经过逐渐减少输出(步骤S104)。在逐渐减少输出的情况下,例如使输出以一次函数、阶跃函数或指数函数的方式随时间经过而减少。由此,即使在超声波探头9不再进行纵向振动、钳部件18的抵接部45与处置部17抵接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抵接部45的磨损。特别是,在随时间经过逐渐减少输出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处置对象H的切离剩余,并且能够防止处置部17的发热。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利用告知部59告知检测出对象峰(步骤S104)。在此,在告知部59是蜂鸣器的情况下发出电子音,在告知部59是灯的情况下点亮。手术操作者通过告知部59来判断处置对象H是否被切离。
[0093]图11是表示由峰检测部53进行的超声波阻抗值Z的对象峰的检测处理(图10的步骤S103)的图。即,在图11中示出了在允许检测状态下利用峰检测部53来检测对象峰的方法。如图11所示,在对象峰的检测处理中,首先,递减检测部55基于阻抗检测部52检测超声波阻抗值Z的检测结果来检测超声波阻抗值Z开始递减的递减开始时(步骤S111)。在图9所示的一例中,经过时间tl被检测为递减开始时。当检测出递减开始时(步骤Slll-“是”)时,虚拟峰值保持部56将检测出的递减开始时的超声波阻抗值Z作为虚拟峰值来保持(步骤SI 12)。在图9所示的一例中,将经过时间11的超声波阻抗值Zl作为虚拟峰值来保持。
[0094]然后,利用峰判定部57进行递减开始时以后的超声波阻抗值Z相对于所保持的虚拟峰值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的比较处理(步骤S113)。在图9所示的一例中,在步骤S113的比较处理中,将经过时间tl以后的超声波阻抗值Z相对于作为虚拟峰值被保持的超声波阻抗值Zl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进行比较。然后,峰判定部57基于超声波阻抗值Z相对于虚拟峰值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的比较,来判定虚拟峰值是否为由于处置对象H的切离而引起的对象峰(步骤S114)。在图9所示的一例中,判定作为虚拟峰值被保持的超声波阻抗值Zl是否为对象峰(对象峰值)。此时,也可以判定检测出的递减开始时是否为对象峰时。在图9所示的一例中,在经过时间tl+ Δ Tl的时间点判定为作为递减开始时的经过时间tl是对象峰时。在该情况下,峰判定部57向控制部51输出信号,控制部51使告知部59等进行动作。
[0095]图12是表示由峰判定部57进行的递减开始时以后的超声波阻抗值Z相对于虚拟峰值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的比较处理(图11的步骤S113)的图。即,在图12中示出了在允许检测状态下利用峰判定部57将超声波阻抗值相对于虚拟峰值Z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进行比较的方法。如图12所示,在将超声波阻抗值相对于虚拟峰值Z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进行比较时,首先,设定进行比较的基准时间A T(步骤S121)。将从递减开始时起经过基准时间Δ T的期间的超声波阻抗值相对于虚拟峰值Z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进行比较。然后,在从递减开始时起经过基准时间△ T之后开始判定虚拟峰值是否为对象峰。在图9所示的一例中,将进行比较的基准时间设定为Δ Tl,在经过时间tl+ Δ Tl以后判定作为虚拟峰值被保持的超声波阻抗值Zl是否为对象峰。
[0096]在此,也可以不将基准时间AT固定为预定的长度,而与超声波阻抗值Z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等相应地设定基准时间AT。在该情况下,基准时间AT的长度根据情况而发生变化。在某个实施例中,基于虚拟峰值、即递减开始时的超声波阻抗值Z来设定基准时间△ T的长度。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基于开始从电源26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起至递减开始时为止的期间内的超声波阻抗值Z的平均值Zave来设定基准时间△ T的长度。
[0097]然后,在峰判定部57中,在经过了基准时间Δ T之后比较在递减开始时以后超声波阻抗值Z是否持续小于虚拟峰值(步骤S122)。在图9所示的一例中,比较超声波阻抗值Z是否持续小于作为虚拟峰值的Zl。在递减开始时以后超声波阻抗值Z为虚拟峰值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22-“否”),将判定参数Zflag设定为0(步骤S126)。在判定参数Zflag为O的情况下,在图11的步骤S114中判定为作为递减开始时的超声波阻抗值Z的虚拟峰值不是由于切离而引起的对象峰(对象峰值)(步骤S114- “否”)。
[0098]图13示出了开始从电源26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起的超声波阻抗值Z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的一例,是与图9不同的一例。在图13中,与图9同样地,纵轴表示超声波阻抗值Z,横轴表示从开始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起的经过时间t。例如,在处置对象H厚(处置对象H的钳部件18的开闭方向上的尺寸大)的情况下,在钳部件18的抵接部45与处置对象H抵接而处置对象H的与钳部件17的接触表面开始被切开的瞬间,产生超声波阻抗值Z的峰。在该情况下,在由于切离而引起的对象峰之前产生由于抵接部45与处置对象H抵接而引起的超声波阻抗值Z的峰。在图13所示的一例中,在经过时间t2,由于抵接部45与处置对象H抵接而超声波阻抗值Z成为峰(峰值)Z2。另外,在经过时间t2之后的经过时间t3,由于处置对象H的切离而超声波阻抗值Z成为对象峰(对象峰值)Z3。此外,在图13所示的一例中,对象峰Z3大于峰Z2。
[0099]在超声波阻抗值Z如图13所示那样随时间经过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在步骤Slll中将经过时间t2检测为超声波阻抗值Z的递减开始时,在步骤S112中将峰Z2作为虚拟峰值来保持。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进行步骤S122的比较,即使在超声波阻抗值Z如图13所示那样随时间经过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步骤SI 14的判定中判定为作为虚拟峰值被保持的峰Z2不是由于切离而引起的对象峰。
[0100]S卩,在超声波阻抗值Z如图13所示那样随时间经过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在步骤S112中设定基准时间A T2。将基准时间Δ T2的长度设定为比从经过时间t2到经过时间t3的长度长。在此,在图13所示的一例中,经过时间t3的对象峰Z3比经过时间t2的峰Z2大。因此,在从作为递减开始时的经过时间t2起经过基准时间ΔΤ2为止的期间,超声波阻抗值Z为作为虚拟峰值被保持的峰Z2以上。因此,通过步骤S122的比较而判断为超声波阻抗值Z不为虚拟峰值(Z2)以上。然后,在步骤S126中将判定参数Zf lag设定为0,在图11的步骤S114中判定为峰Z2不是由于切离而引起的对象峰(对象峰值),并且虚拟峰值保持部56将虚拟峰值Z2更新为新的虚拟峰值Z3,将新的虚拟峰值Z3与时间t3—起保持。
[0101]如图12所示,在基准时间AT的期间超声波阻抗值Z持续小于虚拟峰值的情况下(步骤S122_“是”),设定超声波阻抗值Z的基准减少量ε (步骤S123)。然后,比较在从递减开始时起经过基准时间A T之后、超声波阻抗值Z相对于虚拟峰值的减少量ereal是否为基准减少量ε以上(步骤SI24) ο基准时间△ T和基准减少量ε是利用峰判定部57判定虚拟峰值是否为对象峰时使用的参数。
[0102]在此,也可以不将基准减少量ε固定为预定的大小,而与超声波阻抗值Z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等相应地设定基准减少量ε。因而,基准减少量ε的大小根据情况发生变化。在某个实施例中,基于虚拟峰值、即递减开始时的超声波阻抗值Z来设定基准减少量ε的大小。例如,虚拟峰值越大,则将基准减少量ε设定得越大。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基于开始从电源26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起至递减开始时为止的期间内的超声波阻抗值Z的平均值Zave来设定基准减少量ε的大小。例如,平均值Zave越大,则将基准减少量ε设定得越大。
[0103]在经过基准时间ΔT的期间内的超声波阻抗值Z的减少量ereal小于基准减少量ε的情况下(步骤S124-“否”),将判定参数20&8设定为0(步骤5126)。因此,在图11的步骤S114中判定为递减开始时的超声波阻抗值Z即虚拟峰值不是由于切离而引起的对象峰(对象峰值)(步骤S114-“否”)。另一方面,在经过基准时间Δ T的期间内的超声波阻抗值Z的减少量ereal为基准减少量ε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24_“是”),将判定参数Zflag设定为1(步骤S125)。在判定参数Zf lag为I的情况下,在图11的步骤S114中判定为递减开始时的超声波阻抗值Z即虚拟峰值是由于切离而引起的对象峰(对象峰值)(步骤S114-“是”)。通过判定为递减开始时的虚拟峰值是对象峰,检测出对象峰。在利用峰判定部57检测出(确定了)对象峰的情况下,向控制部51传递该信息信号。
[0104]在图9所示的一例中,在步骤S123中设定基准减少量ε?。而且,从作为递减开始时的经过时间tl起经过基准时间△ Tl的期间内的超声波阻抗值Z的减少量εIreal为基准减少量ε I以上。因此,在步骤124中判断为超声波阻抗值Z的减少量ε Ireal为基准减少量ε I以上。然后,在步骤S125中将判定参数Zf lag设定为I,在图11的步骤S114中判定为峰Zl是由于切离而引起的对象峰(对象峰值)。
[0105]在判定为递减开始时的虚拟峰值不是由于切离而引起的对象峰的情况下(步骤S114-“否”),返回到步骤S111。在图13所示的一例中,在超声波阻抗值Z为虚拟峰值Z2以上以后,超声波阻抗值Z再次开始递减。在该情况下,在步骤SI 11中,递减检测部55检测再次开始递减的递减开始时(再递减开始时)、即经过时间t3。然后,在步骤S112中,虚拟峰值保持部56将经过时间(再递减开始时)t3的超声波阻抗值Z3作为虚拟峰值来保持。此时,将所保持的虚拟峰值Z2更新为经过时间t3的超声波阻抗值Z3,将更新后的虚拟峰值Z3与经过时间t3—起保持。
[0106]然后,在步骤SI13中,将从经过时间(再递减开始时)t3起经过基准时间Δ T3为止的、超声波阻抗值Z相对于更新后的虚拟峰值Z3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进行比较。此时,按照图12所示的步骤S121?S126来进行比较处理。然后,在步骤S114中判定为作为更新后的虚拟峰值被保持的再递减开始时的超声波阻抗值Z3是由于切离而引起的对象峰(对象峰值)。
[0107]在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装置I中,对超声波阻抗值Z的递减开始时进行检测,将递减开始时的超声波阻抗值Z作为虚拟峰值来保持。然后,通过将递减开始时以后的超声波阻抗值Z相对于虚拟峰值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进行比较,来判定所保持的虚拟峰值是否为作为检测对象的对象峰。因此,能够与由于切离而产生的对象峰(对象峰值)的大小无关地适当地检测对象峰。因而,能够在利用超声波振动对被把持在处置部17与钳部件18之间的处置对象H进行处置的过程中适当地判断处置对象H是否被切离。
[010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超声波处置装置I中,如上所述,即使在对象峰(例如Z3)之前产生了由于抵接部45与处置对象H抵接而引起的峰(例如Z2)的情况下,也判定为由于抵接部45与处置对象H抵接而引起的峰(例如Z2)不是对象峰。因此,即使在对象峰(例如Z3)之前产生了与对象峰(例如Z3)不同的峰(例如Z2)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检测对象峰。
[0109](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0110]接着,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参照图14至图16来说明第一变形例。此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0111]图14是表示本变形例的控制单元3的图。在本变形例中,控制单元3的峰检测部53除了具备递减检测部55、虚拟峰值保持部56以及峰判定部57以外,还具备递增检测部61。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单元3相同。
[0112]图15是表示由峰判定部57进行的递减开始时以后的超声波阻抗值Z相对于虚拟峰值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的比较处理(图11的步骤S113)的图。即,在图15中示出了在允许检测状态下利用峰判定部57将超声波阻抗值相对于虚拟峰值Z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进行比较的方法。如图15所示,在本变形例中,不进行第一实施方式的步骤S122的比较。但是,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在本变形例中也进行步骤S12US123?S126。
[0113]在本变形例中,在递减开始时以后超声波阻抗值Z开始递增的情况下,利用递增检测部61来检测开始递增的递增开始时。因此,当在步骤S121中设定基准时间AT时,判断在从递减开始时起经过基准时间A T的期间内超声波阻抗值Z是否递增了(步骤S131)。在超声波阻抗值Z没有递增的情况下(步骤S131-“否”),进入步骤S123。
[0114]在超声波阻抗值Z递增了的情况下(步骤S131_“是”),判断超声波阻抗值Z的从递增开始时起的增加量Ireal是否为基准增加量ξ以上(步骤S132)。在超声波阻抗值Z的增加量Ireal小于基准增加量ξ的情况下(步骤S132-“否”),进入步骤S123。另一方面,在超声波阻抗值Z的增加量Ireal为基准增加量ξ以上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26,将判定参数Zflag设定为O。因而,在图11的步骤S114中判定为作为递减开始时的超声波阻抗值Z的虚拟峰值不是由于切离而引起的对象峰。此外,关于基准增加量ξ,既可以与超声波阻抗值Z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等相对应地进行设定,也可以固定为预定的值。另外,基准增加量ξ是利用峰判定部57判定虚拟峰值是否为对象峰时使用的参数。
[0115]图16示出了开始从电源26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起的超声波阻抗值Z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的一例,是与图9及图13不同的一例。在图16中,与图9同样地,纵轴表示超声波阻抗值Ζ,横轴表示从开始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起的经过时间t。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由于切离而引起的对象峰之前,有时由于抵接部45与处置对象H抵接而产生超声波阻抗值Z的峰。在该情况下,由于切离而引起的对象峰(对象峰值)有时也小于由于抵接部45与处置对象H抵接而引起的峰(峰值)。在图16所示的一例中,在经过时间t4,由于抵接部45与处置对象H抵接而超声波阻抗值Z成为峰(峰值)Z4。另外,在经过时间t4之后的经过时间t5,由于处置对象H的切离而超声波阻抗值Z成为对象峰(对象峰值)Z5。而且,在图16所示的一例中,对象峰Z5小于峰Z4。
[0116]在超声波阻抗值Z如图16所示那样随时间经过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在步骤Slll中将经过时间t4检测为超声波阻抗值Z的递减开始时,在步骤S112中将峰Z4作为虚拟峰值来保持。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进行步骤S13US132,即使在超声波阻抗值Z如图16所示那样随时间经过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步骤SI 14的判定中判定为作为虚拟峰值被保持的峰Z4不是由于切离而引起的对象峰。
[0117]S卩,在超声波阻抗值Z如图16所示那样随时间经过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在步骤S112中设定基准时间A T4。将基准时间△ T4的长度设定为与经过时间t4到经过时间t5的长度相同或比经过时间t4到经过时间t5的长度长。然后,递增检测部61将经过时间t6检测为递增开始时。递增开始时t6发生在经过时间t4之后且经过时间t5之前。因此,在步骤S131中判断为超声波阻抗值Z发生了递增。
[0118]在此,在图16所示的一例中,从递增开始时即经过时间t6起的超声波阻抗值Z的增加量|6real为基准增加量ξ6以上。因此,在步骤S132中判断为超声波阻抗值Z的增加量ξ6real为基准增加量ξ6以上。然后,在步骤S126中将判定参数20&8设定为0,在图11的步骤S114中判定为峰Ζ4不是由于切离而引起的对象峰(对象峰值)。
[0119]另外,在图16所示的一例中,在从经过时间(递增开始时)t6起的超声波阻抗值Z的增加量Wreal成为基准增加量ξ6以上之后,超声波阻抗值Z再次开始递减。在该情况下,在步骤Slll中,递减检测部55检测再次开始递减的递减开始时(再递减开始时)即经过时间t5。然后,在步骤SI 12中,虚拟峰值保持部56将经过时间(再递减开始时)t5的超声波阻抗值Z5作为虚拟峰值来保持。此时,将所保持的虚拟峰值Z4更新为经过时间t5的超声波阻抗值Z5,并保持更新后的虚拟峰值Z5。
[0120]然后,在步骤S113中,将从经过时间(再递减开始时)t5起至经过基准时间ΔΤ5为止的、超声波阻抗值Z相对于更新后的虚拟峰值Z5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进行比较。此时,按照图12所示的步骤S12US123?126、S131、S132进行比较处理。然后,在步骤S114中判定为作为更新后的虚拟峰值被保持的再递减开始时的超声波阻抗值Z5是由于切离而引起的对象峰(对象峰值)。
[0121]在本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装置I中,如上所述,在对象峰(例如Z5)之前产生由于抵接部45与处置对象H抵接而引起的峰(例如Z4)且对象峰(例如Z5)比由于抵接部45与处置对象H抵接而引起的峰(例如Z4)小的情况下,也判定为由于抵接部45与处置对象H抵接而引起的峰(例如Z4)不是对象峰。因此,在对象峰(例如Z4)之前产生与对象峰(例如Z5)不同的峰(例如Z4)且对象峰(例如Z5)小于与对象峰不同的峰(例如Z4)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检测对象峰。
[0122]此外,作为其它变形例,也可以在进行第一实施方式的步骤S122和第一变形例的步骤S13US132这两者的状态下应用超声波处置装置I的控制单元3。
[0123](第二实施方式)
[0124]接着,参照图17至图21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是将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如下变形而得到的。此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0125]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单元3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3除了具备电源26、控制部51、阻抗检测部52、峰检测部53以及告知部59以外,还具备频率调整部63和最小值检测部65。频率调整部63与电源26及控制部51电连接。另外,最小值检测部65与控制部51及阻抗检测部52电连接。而且,最小值检测部65具备递增检测部66、虚拟最小值保持部67以及最小值判定部6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未设置切换操作部58。此外,频率调整部62和最小值检测部65例如由具备CPU、ASIC等的处理器或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逻辑电路以及存储器(存储部)形成。
[0126]图18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开始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起的控制单元3的动作状态的图。如图1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在步骤SlOl中开始从电源26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在步骤S102中开始随时间经过检测振动产生电力P的超声波阻抗值Z。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开始从电源26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以后,由频率调整部63进行超声波振动的频率f的调整(步骤S141)。
[0127]图19是表示超声波振动的谐振频率及其周边的频率(振动产生电流I的频率)f与超声波阻抗值Z的关系的图。如图19所示,由于超声波振动的频率f发生变化,而超声波阻抗值Z发生变化。频率调整部63基于超声波振动的频率f与超声波阻抗值Z的关系来调整振动产生电流I的频率。由此,调整超声波振动的频率f。在超声波阻抗值Z与频率f的关系中,在谐振频率fO时,超声波阻抗值Z最小(极小)。因而,利用频率调整部63将超声波振动的频率f调整为谐振频率f0。然后,利用谐振频率f0的超声波振动,进行在使所述处置对象H凝固的同时将该处置对象H切开的处置。
[ΟΙ28] 通过PLL(Phase Locked Loop:锁相环路)控制来进行超声波振动的频率f的调整。即,将超声波振动的规定的频率范围A f中使超声波阻抗值Z最小(极小)的频率f检测为谐振频率f O。然后,将来自电源26的振动产生电力P调整为产生谐振频率f O的超声波振动的状
??τ O
[0129]图20是表示进行超声波振动的频率f的调整的情况下的超声波阻抗值Z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的一例的图。在图20中,纵轴表示超声波阻抗值Z,横轴表示从开始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起的经过时间t。在进行超声波振动的频率f的调整的情况下,在由于切离而引起的对象峰之前,由于频率f的调整而超声波阻抗值Z递减。而且,在将频率f调整为谐振频率??的时间点的附近,超声波阻抗值Z为最小值。在图20所示的一例中,在经过时间t7开始调整超声波振动的频率f ο然后,在经过时间t8,超声波阻抗值Z成为最小值Z8 ο在此,在图20所示的一例中,经过时间t7为调整开始时,经过时间t8为最小时。
[0130]如图1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开始调整超声波振动的频率f的调整开始时以后,利用最小值检测部65进行随时间经过检测超声波阻抗值Z最小的最小值的检测处理(步骤S142)。此时,也可以检测超声波阻抗值Z成为最小值的最小时。在此,将开始调整超声波振动的频率f的调整开始以后、由最小值检测部65首次检测出最小值的时间点设为最小检测时。控制部51在检测出超声波阻抗值Z的最小值的最小检测时,从不能进行对象峰的检测的不可检测状态切换为能够进行对象峰的检测的允许检测状态(步骤S143)。即,控制部51维持不可检测状态,直到最小检测时为止。通过切换为允许检测状态,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由于切离而引起的对象峰的检测处理(步骤S103)。即,将峰检测部53(递减检测部55、虚拟峰值保持部56以及峰判定部57)控制为不能进行对象峰的检测的状态直到最小检测时为止。
[0131]图21是表示由最小值检测部65进行的超声波阻抗值Z的最小值的检测处理(图18的步骤S142)的图。即,在图21中示出了检测最小值的方法。如图21所示,在进行最小值的检测时,首先,递增检测部66基于阻抗检测部52检测超声波阻抗值Z的检测结果来检测超声波阻抗值Z开始递增的递增开始时(步骤S151)。在图20所示的一例中,将经过时间t8检测为递增开始时。当检测出递增开始时(步骤S151-“是”)时,虚拟最小值保持部67将检测出的递增开始时的超声波阻抗值Z作为虚拟最小值来保持(步骤S152)。在图20所示的一例中,将经过时间t8的超声波阻抗值Z8作为虚拟最小值来保持。
[0132]然后,利用最小值判定部68将递增开始时以后的超声波阻抗值Z相对于所保持的虚拟最小值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进行比较(步骤S153)。在图20所示的一例中,将经过时间t8以后的超声波阻抗值Z相对于作为虚拟最小值被保持的超声波阻抗值Z8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进行比较。然后,最小值判定部68基于超声波阻抗值Z相对于虚拟最小值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的比较,来判定虚拟最小值是否为最小值(步骤S154)。在图20所示的一例中,判定作为虚拟最小值被保持的超声波阻抗值Z8是否为最小值。此时,也可以判定所检测出的递增开始时是否为最小时。
[0133]关于超声波阻抗值Z相对于虚拟最小值的比较以及最小值的判定,例如基于从递增开始时起的超声波阻抗值Z的增加量oreal是否为基准增加量ο以上来进行。在图20所示的一例中,在从递增开始时即经过时间t8起的超声波阻抗值Z的增加量o8real为基准增加量σ8的时间点,判定为虚拟最小值Z8是最小值。另外,关于超声波阻抗值Z相对于虚拟最小值的比较以及最小值的判定,例如也可以基于在递增开始时以后超声波阻抗值Z是否为基准值Zth以上来进行。在该情况下,在图20所示的一例中,在递增开始时即经过时间t8以后超声波阻抗值成为基准值Z8th的时间点,判定为虚拟最小值Z8是最小值。
[0134]通过判定为虚拟最小值是最小值,检测出最小值。在图20所示的一例中,将超声波阻抗值Z8检测为最小值。而且,经过时间t8之后的经过时间t9为检测出最小值Z8的最小检测时。另外,基准增加量σ和基准值Zth是判定是否利用控制部51从不可检测状态切换为允许检测状态时使用的参数。也可以不将基准增加量σ和基准值Zth固定为预定的大小,而与超声波阻抗值Z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等相对应地设定基准增加量σ和基准值Zth。
[0135]在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装置I中,即使在由于切离而引起的对象峰之前、由于频率f的调整而超声波阻抗值Z发生了递减的情况下,在调整开始时(例如t7)以后直到首次检测出超声波阻抗值Z为最小值(例如Z8)的最小检测时(例如t9)为止也为不能进行对象峰的检测(检测处理)的不可检测状态(非检测状态)。因此,即使在由于切离而引起的对象峰之前超声波阻抗值Z发生了递减的情况下,也能够恰当地检测、即决定对象峰。
[0136](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0137]接着,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参照图22和图23来说明第二变形例。此外,对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0138]在本变形例中也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控制单元3具备电源26、控制部51、阻抗检测部52、峰检测部53、告知部59以及频率调整部63。但是,在本变形例中,控制单元3中未设置最小值检测部65。
[0139]图22是表示本变形例中从开始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起的控制单元3的动作状态的图。如图22所示,在本变形例中,也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在步骤SlOl中开始从电源26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在步骤S102中开始随时间经过检测振动产生电力P的超声波阻抗值Z。然后,在开始从电源26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以后,由频率调整部63进行超声波振动的频率f的调整(步骤S141)。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频率f的调整。
[0140]图23是表示本变形例中的超声波阻抗值Z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的一例的图。在图23中,纵轴表示超声波阻抗值Z,横轴表示从开始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起的经过时间t。在本变形例中也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超声波振动的频率f的调整,因此在由于切离而引起的对象峰之前,由于频率f的调整而超声波阻抗值Z递减。而且,在将频率f调整为谐振频率??的时间点的附近,超声波阻抗值Z成为最小值。在图23所示的一例中,在经过时间110开始调整超声波振动的频率f。然后,在经过时间til,超声波阻抗值Z成为最小值Zll。即,在图23所示的一例中,经过时间110为调整开始时,经过时间111为最小时。
[0141]但是,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在本变形例中未设置最小值检测部65,因此不能进行超声波阻抗值Z的最小值的检测处理(图18的步骤S142)。取而代之地,如图22所示,利用控制部51判断从开始调整超声波振动的频率f的调整开始时起是否经过了规定的设定时间 AT,(步骤S161)。
[0142]而且,在从调整开始时起经过了规定的设定时间ΔT7的情况下(步骤S161_“是”),从不能进行对象峰的检测的不可检测状态切换为能够进行对象峰的检测的允许检测状态(步骤S143)。在此,如果将从调整开始时起经过了规定的设定时间AT'的时间点设为启动时,则在本变形例中,控制部51在启动时从不能进行对象峰的检测的不可检测状态切换为能够进行对象峰的检测的允许检测状态(步骤S143)。即,控制部51维持不可检测状态,直到启动时为止。通过切换为允许检测状态,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由于切离而引起的对象峰的检测(步骤S103)。即,将峰检测部53(递减检测部55、虚拟峰值保持部56以及峰判定部57)控制为不能进行对象峰的检测的状态,直到启动时为止。在图23所示的一例中,经过时间111之后的经过时间112为启动时。因而,规定的设定时间Δ T7 10比从调整开始时即经过时间110起至最小时即经过时间111为止的长度长。在此,规定的设定时间△ f是在判定是否利用控制部51从不可检测状态切换为允许检测状态时使用的参数。也可以不将规定的设定时间AT'固定为预定的大小,而与超声波阻抗值Z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等相应地设定规定的设定时间Δ T7。
[0143]在本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装置I中,即使在由于切离而引起的对象峰之前、由于频率f的调整而超声波阻抗值Z发生了递减的情况下,在从调整开始时(例如t1)起至经过了规定的设定时间A f的启动时(例如tl2)之前也为不能进行对象峰的检测(检测处理)的不可检测状态。而且,规定的设定时间A f比从调整开始时(例如110)到最小时(例如111)的长度长。因此,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即使在由于切离而引起的对象峰之前超声波阻抗值Z发生了递减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检测对象峰。
[0144]另外,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参照图24和图25来说明第三变形例。此外,对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0145]在本变形例中,也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控制单元3具备电源26、控制部51、阻抗检测部52、峰检测部53、告知部59以及频率调整部63。但是,在本变形例中,控制单元3中未设置最小值检测部65。另外,在本变形例中,阻抗检测部52随时间经过检测超声波振动的频率f0
[0146]图24是表示在本变形例中从开始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起的控制单元3的动作状态的图。如图24所示,在本变形例中,也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在步骤SlOl中开始从电源26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在步骤S102中开始随时间经过检测振动产生电力P的超声波阻抗值Z ο然后,在开始从电源26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以后,由频率调整部63进行超声波振动的频率f的调整(步骤S141)。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频率f的调整。
[0147]而且,在本变形例中,阻抗检测部52开始随时间经过检测超声波振动的频率f(步骤S162)。阻抗检测部52检测振动产生电流I和振动产生电压V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然后,基于振动产生电流I和振动产生电压V的相位差等来检测超声波振动的频率f。
[0148]图25是表示本变形例中的超声波阻抗值Z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以及超声波振动的频率f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的一例的图。在图25中,纵轴表示超声波阻抗值Z和频率f,横轴表示从开始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起的经过时间t。另外,用实线表示超声波阻抗值Z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用点划线表示频率f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在本变形例中也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超声波振动的频率f的调整,因此在由于切离而引起的对象峰之前,由于频率f的调整而超声波阻抗值Z递减。
[0149]但是,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在本变形例中未设置最小值检测部65,因此不能进行超声波阻抗值Z的最小值的检测处理(图18的步骤S142)。取而代之地,如图24所示,在开始调整超声波振动的频率f以后,利用控制部51判断超声波振动的频率f是否小于阈值fth(步骤S163)。当向超声波振子(振动产生部)22供给振动产生电力P而产生超声波振动时,超声波振子22的温度变高。由于超声波振子22的温度变高,因此超声波振动的频率(谐振频率)f变小。因而,在通过超声波振动来将处置对象切离时,超声波振子的温度变高,超声波振动的频率f变小。
[0150]因此,在本变形例中,在超声波振动的频率f小于阈值fth的情况下(步骤S163-“是”),从不能进行对象峰的检测的不可检测状态切换为能够进行对象峰的检测的允许检测状态(步骤S143)。在本变形例中,在频率f小于阈值fth的时间点,控制部51从不能进行对象峰的检测的不可检测状态切换为能够进行对象峰的检测的允许检测状态(步骤S143)。即,控制部51维持不可检测状态直到超声波振动的频率f小于阈值fth为止。通过切换为允许检测状态,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由于切离而引起的对象峰的检测(步骤S103)。即,将峰检测部53(递减检测部55、虚拟峰值保持部56以及峰判定部57)控制为不能进行对象峰的检测的状态,直到频率f小于阈值fth为止。
[0151]在图25所示的一例中,在经过时间tl3,频率f小于阈值fl3th。由此,从不可检测状态切换为允许检测状态。通过切换为允许检测状态,将经过时间tl4的超声波阻抗Z14检测为由于切离而引起的对象峰。在此,频率f的阈值fth是在判定是否利用控制部51从不可检测状态切换为允许检测状态时使用的参数。也可以不将阈值fth固定为预定的大小,而与超声波阻抗值Z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等相对应地设定阈值fth。
[0152]在本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装置I中,即使在由于切离而引起的对象峰之前、由于频率f的调整而超声波阻抗值Z递减的情况下,也为不能进行对象峰的检测(检测处理)的不可检测状态直到频率f小于阈值fth(例如tl3)为止。因此,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即使在由于切离而引起的对象峰之前超声波阻抗值Z发生了递减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检测对象峰。
[0153]此外,作为其它变形例,也可以将第二实施方式的最小值的检测处理以及最小检测时的切换应用于第一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装置I的控制单元3。另外,也可以将第二变形例的启动时的切换应用于第一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装置I的控制单元3。并且,还可以将第三变形例的基于频率f的允许检测状态的切换应用于第一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装置I的控制单元3。
[0154](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0155]另外,作为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参照图26至图28来说明第四变形例。此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0156]图26是表示本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器具、振子单元5以及控制单元3中的电连接状态的图。如图26所示,在本变形例中,也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控制单元3具备电源26、控制部51、阻抗检测部52、峰检测部53、告知部59、频率调整部63以及最小值检测部65。但是,在本变形例中,在控制单元3中设置有由触摸面板等形成的输出调整部77。在输出调整部77中输入对从电源26输出的振动产生电流I的大小(输出水平)进行调整的操作。此外,控制部51通过将振动产生电流I以通过输出调整部77而被调整后的输出水平保持固定的恒定电流控制来控制振动产生电力P的输出状态。在本变形例中,阻抗检测部52随时间经过检测振动产生电流I的大小(输出水平)。
[0157]另外,在本变形例中,手柄单元6的内部设置有ROM等作为非易失性存储器的信息存储部(探头信息存储部)71。信息存储部71例如固定于手柄单元6的筒状壳体部11。信息存储部71中至少存储与超声波探头9的种类有关的信息。例如,在信息存储部71中存储有表示超声波探头9的种类的识别编号。此外,在信息存储部71中也可以存储有与包括超声波探头9的超声波处置器具2(手柄单元6等)有关的信息。振子单元5连结于手柄单元6,线缆7连接于控制单元3,由此信息存储部71通过信号路径72而与控制单元3的控制部51电连接。信号路径部72穿过手柄单元6的内部、振子壳体21的内部以及线缆7的内部地延伸设置。
[0158]而且,在本变形例中,在振子壳体21的内部设置有ROM等作为非易失性存储器的信息存储部(振子信息存储部)73。信息存储部73例如固定于振子壳体21。在信息存储部73中至少存储与超声波振子(振动产生部)22的种类有关的信息。例如,在信息存储部73中存储有表示超声波振子22的种类的识别编号。此外,在信息存储部73中也可以存储有与包括超声波振子22的振子单元5(变幅杆构件23等)有关的信息。振子单元5连结于手柄单元6,线缆7连接于控制单元3,由此信息存储部73通过信号路径75而与控制单元3的控制部51电连接。信号路径部75穿过振子壳体21的内部和线缆7的内部地延伸设置。
[0159]控制单元3的控制部51具备识别部76。识别部76例如由处理器的电子电路形成。识别部76经由信号路径部72读取信息存储部71中存储的信息。然后,基于从信息存储部71读取的信息来识别与超声波振子22连结的超声波探头9的种类。通过识别超声波探头9的种类,还能够检测超声波探头9的形状、尺寸等。另外,识别部76经由信号路径部75读取信息存储部73中存储的信息。然后,基于从信息存储部73读取的信息来识别被从电源26供给振动产生电力P的超声波振子22的种类。此外,识别部76也可以与控制部51分开设置。
[0160]图27是表示在本变形例中从开始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起的控制单元3的动作状态的图。如图27所示,在本变形例中,也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在步骤SlOl中开始从电源26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在步骤S102中开始随时间经过检测振动产生电力P的超声波阻抗值Z ο然后,在开始从电源26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以后,由频率调整部63进行超声波振动的频率f的调整(步骤S141)。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频率f的调整。
[0161]在本变形例中,阻抗检测部52检测振动产生电流I的大小(步骤S164)。由此,检测通过输出调整部77而被调整后的振动产生电流I的输出水平。另外,识别部76读取信息存储部71中存储的信息和信息存储部73中存储的信息(步骤S165)。识别部76基于从信息存储部(探头信息存储部)71读取的信息来识别超声波处置器具2(超声波探头9、手柄单元6等)的种类(步骤S166)。由此,识别与超声波振子(振动产生部)22连结的超声波探头9的种类,并检测超声波探头的尺寸(与长边轴平行的方向上的长度)、形状等。另外,识别部76基于从信息存储部(振子信息存储部)73读取的信息来识别超声波振子22的种类(步骤S167)。
[0162]然后,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由最小值检测部65进行超声波阻抗值Z的最小值的检测处理(步骤S142),当检测出超声波阻抗Z的最小值时,由控制部51从不可检测状态切换为能够进行对象峰的检测的允许检测状态(步骤S143)。然后,当切换为允许检测状态时,由峰检测部53进行超声波阻抗值Z的对象峰的检测处理(步骤S103),当检测出对象峰时,使振动产生电力P的输出停止或者告知检测出对象峰(步骤S104)。
[0163]在最小值的检测处理(步骤S142)中,基于超声波处置器具2(超声波探头9)的种类的识别结果和超声波振子22的种类的识别结果来设定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叙述的基准增加量σ、基准值Zth等。另外,在最小值的检测处理(步骤S142)中,基于振动产生电流I的大小(输出水平)的检测结果来设定基准增加量σ、基准值Zth等。即,控制部51基于由识别部76识别超声波处置器具2(超声波探头9)的种类和超声波振子22的种类的识别结果以及由阻抗检测部52检测振动产生电流I的输出水平的检测结果,来设定判定是否从不可检测状态切换为允许检测状态时使用的参数。
[0164]在对象峰的检测处理(步骤S103)中,基于超声波处置器具2(超声波探头9)的种类的识别结果和超声波振子22的种类的识别结果来设定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已叙述的基准增加量ε、基准时间AT等。另外,在对象峰的检测处理(步骤S103)中,基于振动产生电流I的大小(输出水平)的检测结果来设定基准减少量ε、基准时间A T等。即,峰判定部57基于识别部76识别超声波处置器具2(超声波探头9)的种类和超声波振子22的种类的识别结果以及阻抗检测部52检测振动产生电流I的输出水平的检测结果,来设定判定虚拟峰值是否为对象峰时使用的参数。
[0165]在形成控制部51、峰检测部53以及最小值检测部65的一部分的存储部中存储有表示与超声波处置器具2的种类、超声波振子22的种类以及振动产生电流I的输出水平对应的参数的设定值。图28是表示控制单元3的存储部中存储的表的一例的图。图28是表示以输出水平I输出振动产生电流I的情况下的参数的设定值的表。如图28所示,针对振动产生电流I为输出水平I的情况,例如存储有超声波处置器具2(超声波探头9)的种类为类型Jl?J3的情况以及超声波处置器具2中未设置信息存储部71的情况中的各情况下的参数的设定值。而且,针对振动产生电流I为输出水平I的情况,例如存储有超声波振子22的种类为类型Kl?K3的情况和振子单元5中未设置信息存储部73的情况中的各情况下的参数的设定值。因而,针对振动产生电流I为输出水平I的情况,与超声波处置器具2的种类及超声波振子22的种类相对应地存储设定值LI?L16。在振动产生电流I为输出水平I以外的输出水平的情况下,也存在与图28同样的表示参数的设定值的表,并存储有与该输出水平相应的参数。
[0166]峰判定部57基于所存储的表,将判定虚拟峰值是否为对象峰时使用的参数(基准减少量ε、基准时间AT)设定为与识别部76识别超声波处置器具2(超声波探头9)的种类和超声波振子22的种类的识别结果以及阻抗检测部52检测振动产生电流I的输出水平的检测结果对应的设定值L。同样地,控制部51基于所存储的表,将判定是否从不可检测状态切换为允许检测状态时使用的参数(基准增加量σ、基准值Zth)设定为与识别部76识别超声波处置器具2(超声波探头9)的种类和超声波振子22的种类的识别结果以及阻抗检测部52检测振动产生电流I的输出水平的检测结果对应的设定值L。由此,能够与超声波探头9的种类、超声波振子22的种类以及振动产生电流I的输出水平相对应地适当地进行对象峰的检测,并且还能够适当地进行从不可检测状态向允许检测状态的切换。
[0167]此外,在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第一变形例中,也可以与第四变形例同样地设定判定虚拟峰值是否为对象峰时使用的参数。在该情况下,峰判定部57基于识别部76识别超声波处置器具2(超声波探头9)的种类和超声波振子22的种类的识别结果以及阻抗检测部52检测振动产生电流I的输出水平的检测结果来设定基准减少量ε、基准时间AT以及基准增加量ξ。另外,在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第二变形例和第三变形例中的各变形例中,也可以与第四变形例同样地设定判定是否从不可检测状态转换为允许检测状态时使用的参数。在该情况下,控制部51基于识别部76识别超声波处置器具2(超声波探头9)的种类和超声波振子22的种类的识别结果以及阻抗检测部52检测振动产生电流I的输出水平的检测结果来设定规定的设定时间A Iv或者设定频率f的阈值fth。
[0168]另外,在某个变形例中,也可以基于超声波处置器具2(超声波探头9)的种类的识别结果、超声波振子22的种类的识别结果以及阻抗检测部52检测振动产生电流I的输出水平的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个,来设定判定虚拟峰值是否为对象峰时使用的参数。同样地,在某个变形例中,也可以基于超声波处置器具2(超声波探头9)的种类的识别结果、超声波振子22的种类的识别结果以及阻抗检测部52检测振动产生电流I的输出水平的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个,来设定判定是否从不可检测状态切换为允许检测状态时使用的参数。
[0169]另外,作为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参照图29和图30来说明第五变形例。此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0170]图29是表示本变形例的振子单元5和控制单元3中的电连接状态的图。如图29所示,在本变形例中,也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控制单元3具备电源26、控制部51、阻抗检测部52、峰检测部53、告知部59、频率调整部63以及最小值检测部65。
[0171]在本变形例中,在振子壳体21的内部设置有ROM等作为非易失性存储器的信息存储部(次数存储部)81。信息存储部81例如固定于振子壳体21。在信息存储部81中至少存储利用具备超声波振子(振动产生部)22的振子单元5进行了热灭菌处理(例如高压灭菌)的次数N。振子单元5连结于手柄单元6,线缆7连接于控制单元3,由此信息存储部81通过信号路径82而与控制单元3的控制部51电连接。信号路径部82穿过振子壳体21的内部和线缆7的内部地延伸设置。
[0172]控制单元3的控制部51具备次数更新部83。在利用超声波振子22进行了热灭菌处理的情况下,次数更新部83将信息存储部81中存储的次数N加I来更新进行了热灭菌处理的次数N。此外,在参照文献1(国际公开2014/125983号公报)中详细地记载了对信息存储部81中存储的进行了热灭菌处理的次数N进行更新的结构和方法,在本变形例中也同样地更新次数N。因此,对于更新进行了热灭菌处理的次数N的结构和方法,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识别部76也可以与控制部51分开设置。
[0173]图30是表示在本变形例中从开始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起的控制单元3的动作状态的图。如图30所示,在本变形例中,也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在步骤SlOl中开始从电源26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在步骤S102中开始随时间经过检测振动产生电力P的超声波阻抗值Z。然后,在开始从电源26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以后,由频率调整部63进行超声波振动的频率f的调整(步骤S141)。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频率f的调整。
[0174]在本变形例中,控制部51读取信息存储部81中存储的进行了热灭菌处理的次数N(步骤S168)。然后,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利用最小值检测部65进行超声波阻抗值Z的最小值的检测处理(步骤S142),当检测出超声波阻抗Z的最小值时,利用控制部51从不可检测状态切换为能够进行对象峰的检测的允许检测状态(步骤S143)。然后,当切换为允许检测状态时,利用峰检测部53进行超声波阻抗值Z的对象峰的检测处理(步骤S103),当检测出对象峰时,使振动产生电力P的输出停止或者告知检测出对象峰(步骤S104)。
[0175]在最小值的检测处理(步骤S142)中,基于信息存储部81中存储的进行了热灭菌处理的次数N来设定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已叙述的基准增加量σ、基准值Zth等。即,控制部51基于进行了热灭菌处理的次数N,来设定判定是否从不可检测状态切换为允许检测状态时使用的参数。在对象峰的检测处理(步骤S103)中,基于信息存储部81中存储的进行了热灭菌处理的次数N来设定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已叙述的基准增加量ε、基准时间△ T等。即,峰判定部57基于信息存储部81中存储的进行了热灭菌处理的次数N,来设定判定虚拟峰值是否为对象峰时使用的参数。
[0176]在形成控制部51、峰检测部53以及最小值检测部65的一部分的存储部中存储有表示与热灭菌处理的次数N对应的参数的设定值的表。峰判定部57基于所存储的表,将判定虚拟峰值是否为对象峰时使用的参数(基准减少量ε、基准时间AT)设定为与信息存储部81中存储的进行了热灭菌处理的次数N对应的设定值。同样地,控制部51基于所存储的表,将判定是否从不可检测状态切换为允许检测状态时使用的参数(基准增加量σ、基准值Zth)设定为与信息存储部81中存储的进行了热灭菌处理的次数N对应的设定值L。由此,能够与利用超声波振子22进行了热灭菌处理的次数N、即制造出超声波振子22之后的劣化程度相对应地适当地进行对象峰的检测,并且还能够适当地进行从不可检测状态向允许检测状态的切换。
[0177]此外,在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第一变形例中,也可以与第五变形例同样地设定判定虚拟峰值是否为对象峰时使用的参数。在该情况下,峰判定部57基于信息存储部81中存储的进行了热灭菌处理的次数N来设定基准减少量ε、基准时间△ T以及基准增加量ξ。另外,在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第二变形例和第三变形例中的各变形例中,也可以与第四变形例及第五变形例同样地设定判定是否从不可检测状态切换为允许检测状态时使用的参数。在该情况下,控制部51基于信息存储部81中存储的进行了热灭菌处理的次数N来设定规定的设定时间△ Iv或者设定频率f的阈值fth。
[0178]另外,在某个变形例中,除了超声波处置器具2(超声波探头9)的种类的识别结果、超声波振子22的种类的识别结果以及阻抗检测部52检测振动产生电流I的输出水平的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个以外,也可以基于信息存储部81中存储的进行了热灭菌处理的次数N来设定判定虚拟峰值是否为对象峰时使用的参数。同样地,在某个变形例中,除了超声波处置器具2(超声波探头9)的种类的识别结果、超声波振子22的种类的识别结果以及阻抗检测部52检测振动产生电流I的输出水平的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个以外,也可以基于信息存储部81中存储的进行了热灭菌处理的次数N来设定判定是否从不可检测状态切换为允许检测状态时使用的参数。
[0179](第三实施方式)
[0180]接着,参照图31至图35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是将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如下变形而得到的。此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0181]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控制单元3具备电源26、控制部51、阻抗检测部52、峰检测部53、切换操作部58以及告知部59。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源26除了能够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以外还能够输出高频电力P'。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能量操作输入按钮16输入能量操作来向控制部51传递操作信号,由此开始从电源26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并且输出高频电力P'。此外,在电源26中,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的部位和输出高频电力P'的部位既可以一体地设置,也可以分开地设置。另外,在电源26中,例如通过转换电路等将插座、直流电源等的电力转换为振动产生电力P和高频电力P'并输出。
[0182]图3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振子单元5的结构的图。如图3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变幅杆构件23上连接有电布线85的一端。电布线85穿过线缆7的内部地延伸设置,电布线85的另一端连接于电源26。从电源26输出的高频电力P'经由电布线85、变幅杆构件23以及超声波探头9被传递到处置部17。通过向处置部17传递高频电力P',处置部17作为电极发挥功能。
[018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振子壳体21中设置有导电部86。导电部86上连接有电布线87的一端。电布线87穿过线缆7的内部地延伸设置,电布线87的另一端连接于电源26。从电源26输出的高频电力P'经由电布线87、振子壳体21的导电部86以及护套8的可动筒状部(未图示)被传递到钳部件18。通过向钳部件18传递高频电力P、钳部件18的把持构件42作为电位与处置部17的电位不同的电极发挥功能。
[0184]在向处置部17和钳部件18传递了高频电力K的状态下,处置部17的电位与钳部件18的把持构件42的电位不同。因此,在处置部17与钳部件18之间把持有处置对象H的状态下向处置部17和钳部件18传递高频电力P',由此高频电流P流过处置对象H。在此,处置部17与钳部件18的把持构件42之间的电位差为高频电压V'。
[0185]在本实施方式中,阻抗检测部52在从电源26输出高频电力P'的状态下随时间经过检测高频电力P'的高频阻抗值Z7。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阻抗检测部52随时间经过检测超声波阻抗值Z,并且随时间经过检测高频阻抗值Z'。高频阻抗值Z'如式(2)那样。
[0186][数式2]
[0187]Z7 =VVl7 =V7 Vp7 (2)
[0188]因而,通过随时间经过检测高频电力P'、高频电压V'以及高频电流V,能够检测高频阻抗值Z'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此外,在阻抗检测部52中,检测超声波阻抗值Z的部位和检测高频阻抗值Y的部位既可以一体地设置,也可以分开地设置。
[0189]图32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开始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起的控制单元3的动作状态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开始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 (步骤S1I)的同时,开始输出高频电力P'(步骤SI71)。然后,由阻抗检测部52开始随时间经过检测振动产生电力P的超声波阻抗值Z(步骤S102),同时开始随时间经过检测高频电力K的高频阻抗值Z'(步骤S172)。然后,在步骤S103中,进行由于处置对象H的切离而引起的超声波阻抗值Z的对象峰的检测处理。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基于超声波阻抗值Z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进行对象峰的检测以夕卜,还基于高频阻抗值Y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进行对象峰的检测。
[0190]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对象峰的检测中,在步骤SI11中检测超声波阻抗值Z开始递减的递减开始时,在步骤SI 12中将检测出的递减开始时的超声波阻抗值Z作为虚拟峰值来保持(参照图11)。然后,在步骤S113中,将递减开始时以后的超声波阻抗值Z相对于所保持的虚拟峰值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进行比较,在步骤S114中判定虚拟峰值是否为由于处置对象H的切离而引起的对象峰(参照图U)。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基于超声波阻抗值Z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以外,还基于高频阻抗值Z'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来进行超声波阻抗值相对于虚拟峰值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的比较处理以及是否为对象峰的判定。
[0191]图33是表示由峰判定部57进行的递减开始时以后的超声波阻抗值Z相对于虚拟峰值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的比较处理(图11的步骤S113)的图。即,在图33中示出了在允许检测状态下利用峰判定部57将超声波阻抗值相对于虚拟峰值Z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进行比较的方法。如图3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超声波阻抗值相对于虚拟峰值Z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进行比较时,首先,判断检测出的超声波阻抗值Z的递减开始时的高频阻抗值Z'是否为阈值Z' th以上(步骤S181)。
[0192]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步骤S181中的判断来设定将超声波阻抗值相对于虚拟峰值Z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进行比较时使用的基准时间AT。即,基准时间Δ T的长度除了与超声波阻抗值Z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相对应地变化以外,还与高频阻抗值Z7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相对应地变化。由于基准时间A T的长度与高频阻抗值Z7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相对应地发生变化,因此基准减少量ε的大小也与高频阻抗值Z7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相对应地变化。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基于超声波阻抗值Z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以外,还基于高频阻抗值Y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来设定基准时间△ T的长度和基准减少量ε的大小。
[0193]在超声波阻抗值Z的递减开始时的高频阻抗值Z7为阈值Zhh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81-“是”),在第一时间范围内设定基准时间ΔΤ(步骤S182)。另一方面,在超声波阻抗值Z的递减开始时的高频阻抗值Z7小于阈值Z7 th的情况下(步骤S181-“否”),在比第一时间范围长的第二时间范围内设定基准时间A T(步骤S183)。即,峰判定部57基于超声波阻抗值Z的递减开始时的高频阻抗值Z'是否为阈值Z' th以上来设定基准时间△ T的长度。而且,将高频阻抗值Z'小于阈值Z' th的情况下的基准时间△ T设定为比高频阻抗值Z'为阈值Z' th以上的情况下的基准时间A T长。
[0194]当在步骤S182或步骤S183中设定基准时间ΔT时,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在步骤S122中比较在递减开始时以后经过基准时间AT的期间、超声波阻抗值Z是否持续小于虚拟峰值。然后,在步骤S123中,设定声波阻抗值Z的基准减少量ε。此时,与基准时间AT的长度相对应地设定基准减少量ε。然后,在步骤S124中比较从递减开始时起经过基准时间AT的期间内的、超声波阻抗值Z相对于虚拟峰值的减少量ereal是否为基准减少量ε以上。然后,基于步骤S122和步骤S124中的比较将判定参数2^&8设定为1(步骤3125)或者将判定参数Zf lag设定为0(步骤S126)。然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图11的步骤S114中判定虚拟峰值是否为由于处置对象H的切离而引起的对象峰。
[0195]图34和图35表示开始从电源26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以及开始从电源26输出高频电力P'起的超声波阻抗值Z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以及高频阻抗值Z'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的一例。在图34和图35中,纵轴表示超声波阻抗值Z和高频阻抗值Z',横轴表示从开始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开始输出高频电力PO起的经过时间t。另外,在图34和图35中,用实线表示超声波阻抗值Z,用点划线表示高频阻抗值Z'。图34是处置对象H的湿润程度(湿性)低、即处置对象H未被润湿的情况的一例,图35是处置对象H的湿润程度高的情况的一例。
[0196]在图34所示的一例中,在步骤SI11中将经过时间115检测为超声波阻抗值Z的递减开始时,在步骤S112中将经过时间tl5的超声波阻抗值Z15作为虚拟峰值来保持。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已叙述的那样,在处置对象H未被润湿的情况下,在由于切离而引起的对象峰之前不会产生由于抵接部45与处置对象H抵接而引起的超声波阻抗值Z的峰等。实际上,作为虚拟峰值被保持的超声波阻抗值Z15是由于切离而引起的对象峰。
[0197]在处置对象H的湿润程度低的情况下,高频电流I'难以流过被把持在处置部17与钳部件18之间的处置对象H。因而,高频阻抗值Z'变大。实际上,在图34所示的一例中,在超声波阻抗值Z的递减开始时115,高频阻抗值Z715为阈值Z7 th以上。因而,在图27所示的一例中,在步骤S182中,基准时间Δ T被设定为第一时间范围内的Δ T15,所设定的基准时间ΔTl 5短。
[0198]通过使基准时间ΔT15变短,在递减开始时tl5以后迅速地判定虚拟峰值Z15是否为对象峰。因而,在超声波阻抗值Z成为对象峰(例如Z15)的对象峰时(例如115)以后迅速地检测对象峰(例如Z15)。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对象峰的检测中使用高频阻抗值Z'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特别是在处置对象H的湿润程度(湿性)低的情况下,能够在对象峰时(例如tl5)以后迅速地检测对象峰(例如Z15)。
[0199]另一方面,在图35所示的一例中,在步骤Slll中将经过时间tl6检测为超声波阻抗值Z的递减开始时,在步骤S112中将经过时间tl6的超声波阻抗值Z16作为虚拟峰值来保持。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已叙述的那样,在处置对象H的湿润程度高的情况下,在由于切离而引起的对象峰之前产生由于抵接部45与处置对象H抵接而引起的超声波阻抗值Z的峰。实际上,作为虚拟峰值被保持的超声波阻抗值Z16不是由于切离而引起的对象峰,而是由于抵接部45与处置对象H抵接而引起的峰。
[0200]在处置对象H的湿润程度高的情况下,高频电流I'易于流过被把持在处置部17与钳部件18之间的处置对象H。因而,高频阻抗值Z'变小。实际上,在图35所示的一例中,在超声波阻抗值Z的递减开始时tl6,高频阻抗值Z7 16小于阈值Z7 th。因而,在图35所示的一例中,在步骤S183中将基准时间Δ T设定为第二时间范围内的Δ T16,所设定的基准时间Δ T16长。
[0201]通过使基准时间Δ T16变长,在从递减开始时tl6起至经过基准时间Δ T16为止的期间,在步骤SI 11中将经过时间117检测为再递减开始时。然后,在步骤SI 12中将所保持的虚拟峰值Z16更新为经过时间(再递减开始时)tl7的超声波阻抗值Z17并保持更新后的虚拟峰值Z17。即,通过使基准时间△ T变长,即使在对象峰(例如Z17)之前产生了由于抵接部45与处置对象H抵接而引起的峰(例如Z16)的情况下,也易于判定为由于抵接部45与处置对象H抵接而引起的峰(例如Z16)不是对象峰。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对象峰的检测中使用高频阻抗值Z'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特别是在处置对象H的湿润程度(湿性)高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判定与对象峰(例如Z17)不同的峰(例如Z16)不是对象峰(例如Z17)。
[0202](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0203]此外,在对象峰的检测中使用第三实施方式的高频阻抗值Y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的结构也能够应用于第一变形例、第二实施方式、第二变形例以及第三变形例中的任一变形例。另外,也可以在处置中使用向处置部17和钳部件18传递的高频电力P'。在该情况下,高频电流P流过所把持的处置对象H,由此处置对象(生物体组织)H发生改性,促进处置对象H的凝固。
[0204](其它变形例)
[0205]另外,参照图36和图37对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等的变形例的第六变形例进行说明。图36是表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处置部17和钳部件18的图。如图36所示,在本变形例中,钳部件18的垫构件43的抵接部45具备第一抵接面91和第二抵接面92。第一抵接面91例如由PTFE(聚四氟乙烯)形成。第二抵接面92由比第一抵接面91硬的材料形成,例如由PI(聚酰亚胺)形成。在本变形例中,在钳部件18的长边方向上的大致中央的区域设置有第二抵接面92。而且,在钳部件18的长边方向上的第二抵接面92的两侧(前端侧和基端侧)设置有第一抵接面91ο
[0206]图37表示开始从电源26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起的超声波阻抗值Z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的一例。在图37中,纵轴表不超声波阻抗值Z,横轴表不从开始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起的经过时间t。另外,在图37中,用实线表示与上述实施方式等同样地、抵接部45在长边方向上遍及全长地仅由PTFE形成的情况的一例,用点划线表示与本变形例同样地、抵接部45具备第一抵接面91和第二抵接面92的情况的一例。
[0207]如图37所示,在抵接部45在长边方向上遍及全长地仅由PTFE形成的一例中,经过时间tl8的超声波阻抗值Z18为对象峰。另一方面,在抵接部45具备第一抵接面91和第二抵接面92的一例中,经过时间tl9的超声波阻抗值Z19为对象峰,对象峰的超声波阻抗值Z变大。在本变形例中,通过在抵接部45的一部分设置由硬材料形成的第二抵接面92,由于切离而引起的对象峰之前的超声波阻抗值Z的随时间经过的增加率变大,对象峰的超声波阻抗值Z变大。即,在超声波阻抗值Z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中明显地呈现对象峰。由此,超声波阻抗值Z的对象峰的检测精度提高。
[0208]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等中,告知部59是设置于控制单元3的灯、蜂鸣器等,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在某个变形例中,也可以在与超声波处置装置I 一同使用的内窥镜系统(未图示)的显示部(未图示)中设置告知部59。在该情况下,当检测出对象峰时,在显示部中显示表示检测出对象峰的指标。
[0209]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等中,切换操作部58设置于控制单元3,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在某个变形例中,也可以将切换操作部58设置于超声波处置器具2的手柄单元6,向该切换操作部58输入允许检测状态与不可检测状态之间的切换操作。
[0210]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超声波处置装置(I)具备:阻抗检测部(52),其在从电源(26)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的状态下,随时间经过检测振动产生电力(P)的超声波阻抗值(Z);以及递减检测部(55),其基于阻抗检测部(52)的检测结果来检测超声波阻抗值(Z)开始递减的递减开始时。而且,超声波处置装置(I)具备:虚拟峰值保持部(56),其将检测出的递减开始时的超声波阻抗值(Z)作为虚拟峰值来保持;以及峰判定部(57),其通过将递减开始时以后的超声波阻抗值(Z)相对于所保持的虚拟峰值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进行比较,来判定所保持的虚拟峰值是否为作为检测对象的对象峰。
[0211](参照例)
[0212]接着,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等相关联的参照例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38至图40对第一参照例进行说明。图38是表示在本参照例中从开始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起的控制单元的动作状态的图。如图38所示,在本参照例中,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当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时(步骤S101),开始随时间经过检测超声波阻抗值Z(步骤S102),由频率调整部63进行超声波振动的频率f的调整(步骤S141)。但是,在本参照例中,设定将频率f的调整开始(调整开始时)设为O的时间τ(步骤S191)。然后,进行基于时间τ的超声波阻抗值Z的变化的观测处理(步骤S192)。然后,控制部51基于步骤S192中的观测结果来判断是否从不可检测状态切换为允许检测状态(步骤S193)。
[0213]图39是表示由控制部51等进行的、基于将频率f的调整开始设为O的时间τ的超声波阻抗值Z的变化的观测处理(图38的步骤S192)的图。即,在图39中示出了基于时间τ来观测超声波阻抗值Z的变化的方法。而且,图40是表示超声波阻抗值Z的变化的一例的图。在图40中,纵轴表示超声波阻抗值Ζ,横轴表示将频率的调整开始设为O的时间τ。
[0214]如图40所示,例如在超声波振动的振幅大的情况下,在处置中,在开始调整频率f之后,有时超声波阻抗值Z几乎不发生变化。在该情况下,即使处置对象被切离也不会产生由于切离而引起的超声波阻抗值Z的对象峰。另外,在处置对象被切离之前也不产生超声波阻抗值Z的最小值。因此,在基于对象峰的检测来使振动产生电力P的输出停止的结构中,在超声波阻抗值Z如图40所示的一例那样变化的情况下,即使在处置对象被切离之后也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即,即使处置对象被切离也不会产生由于切离而引起的对象峰,因此在被切离之后(对象峰时以后),在抵接部45与处置部17抵接的状态下处置部17发生振动。
[0215]因此,在本参照例中,在步骤S192中进行基于时间τ的超声波阻抗值Z的观测处理。如图39所示,在基于时间τ的超声波阻抗Z的观测处理(步骤S192)中,首先,将时间τ为保持时间Thold的超声波阻抗值Z作为保持值来保持(步骤S201)。在此,保持时间Thold例如是从频率f的调整开始(τ = O)起经过了 10ms (毫秒)的时间点。在图40所示的一例中,将保持时间COhold的超声波阻抗值Ζ20作为保持值来保持。然后,将保持时间Thold以后的超声波阻抗值Z相对于保持值的变化进行比较(步骤S202)。
[0216]根据步骤S202中的比较的结果来判断保持值与超声波阻抗值Z的差的绝对值是否小于基准变化量γ (步骤S203)。即,在将保持值设为Zhold的情况下,判定式(3)是否成立。
[0217][数式3]
[0218]Z-Zholdl < γ (3)
[0219]在保持值与超声波阻抗值Z的差的绝对值小于基准变化量γ的情况下(步骤S203-“是”),判断时间τ是否比规定时间Tstop短(步骤S204)。即,判断从频率f的调整开始起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Tstop O在此,规定时间Tstop例如是Os (秒)?5s (秒)左右。在时间τ比规定时间Tstop短的情况下(步骤S204-“是”),返回到步骤S201,再次进行步骤S201?S203。在此,对图38的步骤S193中的判断中使用的判定参数Tf lag进行设定。在时间τ比规定时间τstop长的情况下(步骤S204-“否”),将判定参数Tflag设定为O(步骤S205)。
[0220]另外,在保持值与超声波阻抗值Z的差的绝对值为基准变化量γ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203_“否”),将判定参数Tflag设定为1(步骤S206)。在图40所示的一例中,在保持时间τ20hold与规定时间T20stop之间,保持值Ζ20与超声波阻抗值Z的差的绝对值始终小于基准变化量γ 20。即,超声波阻抗值Z不为(Ζ20+ γ 20)以上且不为(Ζ20- γ 20)以下。在此,(Ζ20+γ 20)例如为O Ω?200 Ω,优选为100 Ω左右。因此,在图40所示的一例中,将判定参数Tf lag设定为O。在步骤S193中,基于判定参数Tflag来进行判断。
[0221]在判定参数Tflag为I的情况下,判断为从不可检测状态切换为允许检测状态(步骤S193_“是”)。通过切换为允许检测状态,能够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对象峰的检测处理(步骤S103)。然后,当检测出对象峰时,使振动产生电力P的输出停止或者告知检测出对象峰(步骤S104)。另一方面,在判定参数Tflag为O的情况下,判断为不切换为允许检测状态(步骤S193_“否”),保持不可检测状态。然后,在时间τ为规定时间Tstop的时间点,停止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步骤S194)。
[0222]如所述那样,在本参照例中,即使在不进行向允许检测状态的切换而无法检测出对象峰的情况下,也在规定时间Tstop停止振动产生电力P的输出。因此,即使在无法检测出对象峰的情况下(例如图40的一例),也能够有效地防止由超声波振动引起的钳部件18的抵接部45的磨损。
[0223]此外,作为第二参照例,如图41至图43所示,也可以在基于时间τ的超声波阻抗值Z的观测处理(图38的步骤S192)中进行与第一参照例不同的处理。图41是表示由控制部51和最小值检测部65进行的、基于将频率f的调整开始设为O的时间τ的超声波阻抗值Z的变化的观测处理(图38的步骤S192)的图。而且,图42是表示超声波阻抗值Z的变化的一例的图,图43是与图42不同的、表示超声波阻抗值Z的变化的一例的图。在图42和图43中,纵轴表示超声波阻抗值Ζ,横轴表示将频率f的调整开始(调整开始时)设为O的时间τ。
[0224]如图42所示,在处置中,在开始调整频率f之后,有时超声波阻抗值Z持续递减而不会再次开始递增。另外,如图43所示,即使在开始调整频率f之后超声波阻抗值Z发生递减后再次开始递增的情况下,基于递增的增加量oreal也小于基准增加量σ,利用最小值检测部65有时也无法检测出最小值。例如,在处置对象仅位于处置部17的前端部与钳部件18的前端部之间、在处置部17的基端部与钳部件18的基端部之间不存在处置对象的情况下,发生上述那样的超声波阻抗值Z的变化。在该情况下,也与第一参照例同样地,即使处置对象被切离,也不会在由于切离而引起的超声波阻抗值Z中产生对象峰。另外,在处置对象被切离之前也不会产生超声波阻抗值Z的最小值。
[0225]因此,在本参照例中,在图38的步骤192中,如以下那样进行基于时间τ的超声波阻抗值Z的观测。如图41所示,在频率f的调整开始以后,判断是否检测出超声波阻抗值Z的递增开始(步骤S211)。在开始递增的情况下(步骤S211-“是”),将递增开始时的超声波阻抗值Z作为虚拟最小值来保持(步骤S152)。然后,将递增开始时以后的超声波阻抗值Z相对于虚拟最小值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进行比较(步骤S153)。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步骤S152、S1530
[0226]根据步骤S153中的比较结果来判断超声波阻抗值相对于虚拟最小值的增加量σreal是否小于基准增加量σ(步骤S212)。在未检测出递增的开始的情况下(步骤S211-“否”)以及基于递增的增加量oreal小于基准增加量σ的情况下(步骤S212_“是”),判断时间τ是否比规定时间Tstop短(步骤S213)。即,判断从频率f的调整开始起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τstop。在此,规定时间Tstop例如为Os (秒)?5s (秒)左右。在时间τ比规定时间Tstop短的情况下(步骤S213-“是”),返回到步骤S211,仅再次进行步骤S211或依次进行步骤S21US152、3153、3212。在此,对在图38的步骤3193中的判断中使用的判定参数141叫进行设定。在时间τ比规定时间Tstop长的情况下(步骤S213_“否”),将判定参数V flag设定为0(步骤S214)。
[0227]另外,在超声波阻抗值Z相对于虚拟最小值的增加量oreal为基准增加量σ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212-“是”),将判定参数V f lag设定为I (步骤S215)。在图42所示的一例中,在从频率f的调整开始(τ = 0)起至规定时间T21stop为止的期间,超声波阻抗值持续递减。即,在步骤S211中检测不出递增。因此,在图42所示的一例中,将判定参数V flag设定为O。
[0228]另外,在图43所示的一例中,在频率f的调整开始(T= O)以后,超声波阻抗值暂时递增,但增加量o22real小于基准增加量σ22。即,在步骤S152中将超声波阻抗值Z22作为虚拟最小值来保持,但在步骤S212中判断为超声波阻抗值Z相对于虚拟最小值Ζ22的增加量σ22real小于基准增加量σ22。在此,基准增加量σ22例如为O Ω?200 Ω,优选为50 Ω左右。因此,在图43所示的一例中,将判定参数V flag设定为O。在步骤S193中,基于判定参数V flag来进行判断。
[0229]在判定参数Vflag为I的情况下,判断为从不可检测状态切换为允许检测状态(步骤S193_“是”)。另一方面,在判定参数V flag为O的情况下,判断为不切换为允许检测状态(步骤S193_“否”),保持不可检测状态。然后,在时间τ为规定时间Tstop的时间点停止振动产生电力P的输出(步骤S194)。在本参照例中,即使在超声波阻抗值如图42的一例或图43的一例那样变化的情况下,也在规定时间Tstop停止振动产生电力P的输出,有效地防止了由超声波振动引起的钳部件18的抵接部45的磨损。
[0230]此外,也可以在图38的步骤S192中进行在第一参照例中已叙述的处理以及在第二参照例中已叙述的处理这双方的处理。在该情况下,仅在Tf lag为I且V flag为I的情况下,在步骤S193中判断为从不可检测状态切换为允许检测状态。
[O2 31 ]另外,参照图4 4至图4 7对第三参照例进行说明。图4 4是表示在本参照例中从开始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起的控制单元的动作状态的图。如图44所示,在本参照例中,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当输出振动产生电力P时(步骤SlOI),开始随时间经过检测超声波阻抗值Z(步骤S102),由频率调整部63进行超声波振动的频率f的调整(步骤S141)。然后,由最小值检测部65进行超声波阻抗值Z的最小值的检测处理(步骤S142),从不可检测状态切换为允许检测状态(步骤S143)。但是,在本参照例中,设定将切换为允许检测状态时设为O的时间Y(步骤S221)。然后,进行基于时间Y的超声波阻抗值Z的变化的观测处理(步骤S222)。然后,控制部51基于步骤S222中的观测结果来判断是否检测出对象峰(步骤S223)。
[0232]图45是表示由控制部51和峰检测部53进行的、基于将切换为允许检测状态时设为O的时间Y的超声波阻抗值Z的变化的观测处理(图44的步骤S222)的图。即,在图45中示出了基于时间Y来观测超声波阻抗值Z的变化的方法。而且,图46是表示超声波阻抗值Z的变化的一例的图,图47是表示与图46不同的超声波阻抗值Z的变化的一例的图。在图46和图47中,纵轴表示超声波阻抗值Z,横轴表示将切换为允许检测状态时设为O的时间Y。
[0233]如图46所示,在处置中,在切换为允许检测状态之后,有时超声波阻抗值Z持续地递增而不会开始递减。另外,如图47所示,即使在切换为允许检测状态之后开始递减的情况下,有时从递减开始起超声波阻抗值Z也几乎不会减少,利用峰检测部53无法检测出对象峰。在该情况下,即使处置对象被切离,也不会在由于切离而引起的超声波阻抗值Z中产生对象峰。
[0234]因此,在本参照例中,在图44的步骤222中如以下那样进行基于时间Y的超声波阻抗值Z的观测处理。如图45所示,在步骤S222中,首先,在切换为允许检测状态时以后判断是否检测出超声波阻抗值Z的递减开始(步骤S231)。在开始递减的情况下(步骤S231-“是”),将递减开始时的超声波阻抗值Z作为虚拟峰值来保持(步骤S112)。然后,进行递减开始时以后的超声波阻抗值Z相对于虚拟峰值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的比较处理(步骤S113)。然后,基于步骤S113中的比较结果来判定虚拟峰值是否为对象峰(步骤S114)。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步骤S112?S114。此外,既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超声波阻抗值相对于虚拟峰值Z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的比较处理(步骤S113)(参照图12),也可以与第一变形例同样地进行该比较处理(参照图15)。
[0235]在判断为虚拟峰值不是对象峰的情况下(步骤S114_“否”),返回到步骤S231,仅再次进行步骤3231或者依次进行步骤3231、3112、3113、3114。在没有检测出递减的开始的情况下(步骤S231-“否”)以及判断为虚拟峰值不是对象峰(步骤S114-“否”)之后没有检测出递减的情况下(步骤S231-“否”),判断时间Y是否比规定时间Ystop短(步骤S232)。即,判断从切换为允许检测状态切换时起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Ystop。在时间Y比规定时间Ystop短的情况下(步骤S232-“是”),返回到步骤S231,仅再次进行步骤S231或者依次进行步骤3231、3112、3113、3114。在此,对在图44的步骤3223中的判断中使用的判定参数¥€1&8进行设定。在时间Y比规定时间Ystop长的情况下(步骤S232-“否”),将判定参数Yflag设定为O(步骤 S233)。
[0236]另外,在判定为在步骤S112中保持的虚拟峰值是对象峰的情况下(步骤S114-“是”),将判定参数Yflag设定为1(步骤S234)。在图46所示的一例中,在从切换为允许检测状态时(Y = O)起至规定时间Y23stop为止的期间,超声波阻抗值持续递增。即,在步骤S231中检测不到递减。因此,在图46所示的一例中,将判定参数Yflag设定为O。
[0237]另外,在图47所示的一例中,在切换为允许检测状态时(Y= O)以后,超声波阻抗值暂时递减,但从递减开始时Y24起经过基准时间△ Y24的期间内的减少量e24real小于基准减少量ε24。即,在步骤SI 12中将超声波阻抗值Ζ24作为虚拟峰值来保持,但在步骤SI 14中判断为虚拟峰值Ζ24不是对象峰。另外,在递减开始时Υ24以后,超声波阻抗值Z不会再次开始递减。因而,在步骤S114中判断为虚拟峰值Ζ24不是对象峰之后,在步骤S231中不会再次检测出递减。因此,在图47所示的一例中,将判定参数Yflag设定为O。在步骤S223中,基于判定参数Yf lag来进行判断。此外,在图47所示的一例中,在递减开始时Y24以后,在虚拟峰值Z24之后不会进行更新,而持续地保持虚拟峰值Z24。
[0238]在判定参数Yflag为I的情况下,判断为检测出对象峰(步骤S223_“是”)。通过检测出对象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使振动产生电力P的输出停止或者告知检测出对象峰(步骤S104)。另一方面,在判定参数Yflag为O的情况下,判断为未检测出对象峰(步骤S223-“否”)。然后,在时间Y为规定时间Ystop的时间点,使振动产生电力P的输出停止(步骤S224)。如所述那样,在本参照例中,即使在超声波阻抗值如图46的一例或图47的一例那样变化的情况下,也在规定时间Ystop使振动产生电力P的输出停止,有效地防止了由超声波振动引起的钳部件18的抵接部45的磨损。
[0239]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等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这是不言而喻的。
[0240]以下,附记特征性事项。
[0241 ] 附记
[0242](附记项I)
[0243]—种控制单元,针对超声波处置装置进行控制,该超声波处置装置具备:振动产生部,通过向该振动产生部供给振动产生电力,该振动产生部产生超声波振动;处置部,由所述振动产生部产生的所述超声波振动被传递到该处置部,该处置部利用所传递的所述超声波振动进行处置;以及钳部件,其能够相对于所述处置部打开和关闭,该钳部件具备在所述钳部件相对于所述处置部关闭的状态下能够与所述处置部抵接的抵接部,该控制单元控制向所述振动产生部的所述振动产生电力的供给,该控制单元具备:
[0244]电源,其能够输出所述振动产生电力;
[0245]阻抗检测部,其在从所述电源输出所述振动产生电力的状态下,随时间经过检测所述振动产生电力的超声波阻抗值;
[0246]递减检测部,其基于所述阻抗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检测所述超声波阻抗值开始递减的递减开始时;
[0247]虚拟峰值保持部,其将检测出的所述递减开始时的所述超声波阻抗值作为虚拟峰值来保持;
[0248]峰判定部,其通过将所述递减开始时以后的所述超声波阻抗值相对于所保持的所述虚拟峰值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进行比较,来判定所保持的所述虚拟峰值是否为作为检测对象的对象峰。
【主权项】
1.一种超声波处置装置,具备: 电源,其能够输出振动产生电力; 振动产生部,通过从所述电源向该振动产生部供给所述振动产生电力,该振动产生部产生超声波振动; 处置部,由所述振动产生部产生的所述超声波振动被传递到该处置部,该处置部利用所传递的所述超声波振动进行处置; 钳部件,其能够相对于所述处置部打开和关闭,该钳部件具备在所述钳部件相对于所述处置部关闭的状态下能够与所述处置部抵接的抵接部; 阻抗检测部,其在从所述电源输出所述振动产生电力的状态下,随时间经过检测所述振动产生电力的超声波阻抗值; 递减检测部,其基于所述阻抗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检测所述超声波阻抗值开始递减的递减开始时; 虚拟峰值保持部,其将检测出的所述递减开始时的所述超声波阻抗值作为虚拟峰值来保持;以及 峰判定部,其通过将所述递减开始时以后的所述超声波阻抗值相对于所保持的所述虚拟峰值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进行比较,来判定所保持的所述虚拟峰值是否为作为检测对象的对象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峰判定部基于在所述递减开始时以后所述超声波阻抗值是否持续小于所述虚拟峰值,来判定所述虚拟峰值是否为所述对象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波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递减开始时以后所述超声波阻抗值为所述虚拟峰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递减开始时的所述虚拟峰值不是所述对象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声波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超声波阻抗值为所述虚拟峰值以上以后所述超声波阻抗值再次开始递减的情况下,所述递减检测部检测再次开始递减的再递减开始时, 所述虚拟峰值保持部将所保持的所述虚拟峰值更新为检测出的所述再递减开始时的所述超声波阻抗值,并保持更新后的虚拟峰值, 所述峰判定部通过将所述再递减开始时以后的所述超声波阻抗值相对于所述更新后的虚拟峰值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进行比较,来判定所述更新后的虚拟峰值是否为所述对象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峰判定部基于从所述递减开始时起经过基准时间的期间内的所述超声波阻抗值相对于所述虚拟峰值的减少量是否为基准减少量以上,来判定所述虚拟峰值是否为所述对象峰。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声波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峰判定部基于作为所述虚拟峰值的所述递减开始时的所述超声波阻抗值,来设定所述基准时间的长度和所述基准减少量的大小。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声波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峰判定部基于开始从所述电源输出所述振动产生电力起至所述递减开始时为止的期间内的所述超声波阻抗值的平均值,来设定所述基准时间的长度和所述基准减少量的大小。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声波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超声波探头,其具备所述处置部,该超声波探头与所述振动产生部相连结,并且向所述处置部传递由所述振动产生部产生的所述超声波振动; 信息存储部,其至少存储与所述超声波探头的种类有关的信息;以及识别部,其通过读取所述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所述信息来识别与所述振动产生部连结的所述超声波探头的所述种类, 其中,所述峰判定部基于所述识别部的识别结果来设定所述基准时间的长度和所述基准减少量的大小。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声波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信息存储部,其至少存储与所述振动产生部的种类有关的信息;以及 识别部,其通过读取所述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所述信息来识别被从所述电源供给所述振动产生电力的所述振动产生部的所述种类, 其中,所述峰判定部基于所述识别部的识别结果来设定所述基准时间的长度和所述基准减少量的大小。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声波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抗检测部随时间经过检测从所述电源输出的振动产生电流的大小, 所述峰判定部基于所述阻抗检测部检测所述振动产生电流的检测结果,来设定所述基准时间的长度和所述基准减少量的大小。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声波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信息存储部,其至少存储由所述振动产生部进行了热灭菌处理的次数;以及次数更新部,在由所述振动产生部进行了所述热灭菌处理的情况下,该次数更新部更新所述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进行了所述热灭菌处理的所述次数, 其中,所述峰判定部基于所述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进行了所述热灭菌处理的所述次数,来设定所述基准时间的长度和所述基准减少量的大小。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递增检测部,在所述递减开始时以后所述超声波阻抗值开始递增的情况下,该递增检测部检测开始递增的递增开始时, 在所述超声波阻抗值的从所述递增开始时起的增加量为基准增加量以上的情况下,所述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递减开始时的所述虚拟峰值不是所述对象峰。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超声波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超声波阻抗值的从所述递增开始时起的所述增加量为所述基准增加量以上以后、所述超声波阻抗值再次开始递减的情况下,所述递减检测部检测再次开始递减的再递减开始时, 所述虚拟峰值保持部将所保持的所述虚拟峰值更新为检测出的所述再递减开始时的所述超声波阻抗值,并保持更新后的虚拟峰值, 所述峰判定部通过将所述再递减开始时以后的所述超声波阻抗值相对于所述更新后的虚拟峰值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进行比较,来判定所述更新后的虚拟峰值是否为所述对象峰。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通过控制所述递减检测部、所述虚拟峰值保持部以及所述峰判定部,来进行不能进行所述对象峰的检测的不可检测状态与能够进行所述对象峰的检测的允许检测状态之间的切换。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超声波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频率调整部,在开始从所述电源输出所述振动产生电力以后,该频率调整部基于所述超声波振动的频率与所述超声波阻抗值的关系来调整所述超声波振动的所述频率;以及 最小值检测部,其基于所述阻抗检测部的检测结果,随时间经过检测所述超声波阻抗值最小的最小值, 其中,在将所述频率调整部开始调整所述超声波振动的所述频率以后由所述最小值检测部首次检测出所述最小值的时间点设为最小检测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通过控制所述递减检测部、所述虚拟峰值保持部以及所述峰判定部来维持所述不可检测状态,直到所述最小检测时为止。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超声波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最小值检测部具备: 递增检测部,其基于所述阻抗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检测所述超声波阻抗值开始递增的递增开始时; 虚拟最小值保持部,其将检测出的所述递增开始时的所述超声波阻抗值作为虚拟最小值来保持;以及最小值判定部,其通过将所述递增开始时以后的所述超声波阻抗值相对于所保持的所述虚拟最小值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进行比较,来判定所述虚拟最小值是否为所述最小值。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超声波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频率调整部,在开始从所述电源输出所述振动产生电力以后,该频率调整部基于所述超声波振动的频率与所述超声波阻抗值的关系来调整所述超声波振动的所述频率, 其中,在将从所述频率调整部开始调整所述超声波振动的所述频率起经过了规定的设定时间的时间点设为启动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通过控制所述递减检测部、所述虚拟峰值保持部以及所述峰判定部来维持所述不可检测状态,直到所述启动时为止。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超声波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频率调整部,在开始从所述电源输出所述振动产生电力以后,该频率调整部基于所述超声波振动的频率与所述超声波阻抗值的关系来调整所述超声波振动的所述频率, 其中,所述阻抗检测部随时间经过检测所述超声波振动的所述频率, 在所述频率调整部开始调整所述超声波振动的所述频率以后,所述控制部通过控制所述递减检测部、所述虚拟峰值保持部以及所述峰判定部来维持所述不可检测状态,直到所述超声波振动的所述频率小于阈值为止。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超声波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超声波探头,其具备所述处置部,该超声波探头与所述振动产生部相连结,并且向所述处置部传递由所述振动产生部产生的所述超声波振动; 信息存储部,其至少存储与所述超声波探头的种类有关的信息;以及识别部,其通过读取所述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所述信息来识别与所述振动产生部连结的所述超声波探头的所述种类, 其中,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识别部的识别结果来设定用于判定是否从所述不可检测状态向所述允许检测状态切换的参数。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超声波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信息存储部,其至少存储与所述振动产生部的种类有关的信息;以及 识别部,其通过读取所述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所述信息来识别被从所述电源供给所述振动产生电力的所述振动产生部的所述种类, 其中,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识别部的识别结果来设定用于判定是否从所述不可检测状态向所述允许检测状态切换的参数。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超声波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抗检测部随时间经过检测从所述电源输出的振动产生电流的大小,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阻抗检测部检测所述振动产生电流的检测结果,来设定用于判定是否从所述不可检测状态向所述允许检测状态切换的参数。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超声波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信息存储部,其至少存储由所述振动产生部进行了热灭菌处理的次数;以及次数更新部,在由所述振动产生部进行了所述热灭菌处理的情况下,该次数更新部更新所述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进行了所述热灭菌处理的所述次数, 其中,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进行了所述热灭菌处理的所述次数,来设定用于判定是否从所述不可检测状态向所述允许检测状态切换的参数。23.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超声波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切换操作部,向该切换操作部输入所述不可检测状态与所述允许检测状态之间的切换操作, 其中,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切换操作部的切换操作,将所述递减检测部、所述虚拟峰值保持部以及所述峰判定部控制为所述不可检测状态或所述允许检测状态。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超声波探头,其具备所述处置部,该超声波探头与所述振动产生部相连结,并且向所述处置部传递由所述振动产生部产生的所述超声波振动; 信息存储部,其至少存储与所述超声波探头的种类有关的信息;以及识别部,其通过读取所述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所述信息来识别与所述振动产生部连结的所述超声波探头的所述种类, 其中,所述峰判定部基于所述识别部的识别结果来设定用于判定所述虚拟峰值是否为所述对象峰的参数。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信息存储部,其至少存储与所述振动产生部的种类有关的信息;以及 识别部,其通过读取所述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所述信息来识别被从所述电源供给所述振动产生电力的所述振动产生部的所述种类, 其中,所述峰判定部基于所述识别部的识别结果来设定用于判定所述虚拟峰值是否为所述对象峰的参数。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抗检测部随时间经过检测从所述电源输出的振动产生电流的大小, 所述峰判定部基于所述阻抗检测部检测所述振动产生电流的检测结果,来设定用于判定所述虚拟峰值是否为所述对象峰的参数。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信息存储部,其至少存储由所述振动产生部进行了热灭菌处理的次数;以及 次数更新部,在由所述振动产生部进行了所述热灭菌处理的情况下,该次数更新部更新所述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进行了所述热灭菌处理的所述次数, 其中,所述峰判定部基于所述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进行了所述热灭菌处理的所述次数,来设定用于判定所述虚拟峰值是否为所述对象峰的参数。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向所述处置部和所述钳部件传递高频电力,所述处置部和所述钳部件作为电极发挥功能, 所述电源能够输出向所述处置部和所述钳部件传递的所述高频电力, 在从所述电源输出所述高频电力的状态下,所述阻抗检测部随时间经过检测所述高频电力的高频阻抗值, 所述峰判定部除了基于所述超声波阻抗值的随时间经过的所述变化来判定所述虚拟峰值是否为所述对象峰以外,还基于所述高频阻抗值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来判定所述虚拟峰值是否为所述对象峰。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超声波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峰判定部基于从所述递减开始时起经过基准时间的期间内的所述超声波阻抗值相对于所述虚拟峰值的减少量是否为基准减少量以上,来判定所述虚拟峰值是否为所述对象峰, 所述峰判定部基于所述高频阻抗值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来设定所述基准时间的长度和所述基准减少量的大小。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超声波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峰判定部基于所述递减开始时的所述高频阻抗值是否为阈值以上来设定所述基准时间的所述长度,并设所述高频阻抗值小于所述阈值的情况下的所述基准时间比所述高频阻抗值为所述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的所述基准时间长。3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控制部,在所述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递减开始时的所述虚拟峰值为所述对象峰的情况下,该控制部使所述电源停止所述振动产生电力的输出。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超声波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递减开始时的所述虚拟峰值为所述对象峰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输出随时间经过逐渐减少,并使所述电源停止输出所述振动产生电力。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告知部,在所述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递减开始时的所述虚拟峰值为所述对象峰的情况下,该告知部告知检测出所述对象峰。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抗检测部随时间经过检测所述振动产生部中的振动产生电流和振动产生电压,基于检测出的所述振动产生电流和所述振动产生电压来检测所述超声波阻抗值。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抗检测部检测所述振动产生电力和振动产生电压中的至少一方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基于检测出的所述振动产生电力和/或所述振动产生电压,随时间经过检测所述超声波阻抗值。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钳部件的所述抵接部具备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该第二抵接面由比所述第一抵接面的材料硬的材料形成。
【文档编号】A61B18/00GK105916459SQ201580004510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5年2月2日
【发明人】津布久佳宏
【申请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