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59392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包括:床体固定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头部支撑架固定在第一传动轴上,第一传动轴由第一轴承固定,并且可自转,第一轴承设置于第一传动轴的两端;第二传动轴由第二轴承固定,并且可自转,第二轴承设置于第二传动轴的两端;第一传动轴上设有第一齿轮,第二传动轴上设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第二传动轴的一端设有转动把手。本发明满足患者手术要求、经济性更佳,结构更为简便,使用方便,可以实现术中颈椎截骨后均匀、缓慢的矫形,避免因“手动抬头”带来的颈椎旋转移位而导致脊髓损伤的风险。
【专利说明】
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医用器械,特别是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
【背景技术】
[0002]僵硬型颈椎后凸畸形是一种致残率极高的脊柱畸形,导致患者产生严重的驼背畸形、视线不能平视,张口困难甚至瘫痪。此类患者保守治疗无效,由于畸形僵硬融合,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是唯一有效治疗手段。颈椎后路截骨手术主要有三个步骤:I)截骨,2)复位,3)固定;其中第二步复位是最为关键的步骤。因为在截骨后,颈椎及脊髓均处于浮动状态,如果复位的方向有偏差或力度控制不好,极易导致脊髓或神经根损伤。
[0003]目前,颈椎后路截骨矫形手术中复位的方法是:经后路椎弓根进行椎体截骨后,手动抬头手工复位,使颈椎的曲度由后凸变为前凸。这样的复位方法风险较高,因为手动复位很难控制复位的速度和程度,而且很难在复位的过程中保持头部的稳定;所以常常导致脊髓和神经根损伤,导致患者偏瘫或截瘫。鉴于上述风险,国内现在极少有医院开展此类手术,国际上报道此类手术的最大规模研究也只有十余例病例。
[0004]结合该种手术难度大、时间长的特点,手术过程中,患者处于全身麻醉,队在手术台上,前倾的头部需要支撑。为防止患者身体受到压迫,身体尤其是四肢、眼睛需要保护。手术后期对脊柱畸形进行矫正时,尤其要注意患者的头部向上抬升的速度和力度。
[0005]现有的颈椎截骨矫形复位装置结构复杂,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价格昂贵,对于现有手术较少的情况下,经济性差。综上所述,需要一种能满足患者手术要求的同时,经济性更佳,结构更为简便的颈椎截骨矫形复位装置。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满足患者手术要求、经济性更佳,结构更为简便的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
[0007]—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包括:
[0008]床体,所述床体固定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
[0009]头部支撑架,所述头部支撑架固定在第一传动轴上,所述第一传动轴由第一轴承固定,并且可自转,所述第一轴承设置于第一传动轴的两端;
[0010]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由第二轴承固定,并且可自转,所述第二轴承设置于第二传动轴的两端;
[0011]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传动轴上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一端设有转动把手。
[0012]所述头部支撑架为马蹄形,设有用于保护眼睛的垫层。
[0013]所述头部支撑架的调整幅度为-40°?25°,其中头部支撑架水平时为0°基准。
[0014]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为直齿轮、斜齿轮或蜗轮蜗杆。
[0015]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传动比小于I。
[0016]所述第二传动轴上设有增加转动惯量的配重盘,所述配重盘跟随第二传动轴转动。
[0017]所述第二传动轴上设有刻度盘,所述刻度盘不跟随第二传动轴转动。
[0018]所述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还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底部两端夹角为钝角,上部一端的宽度大于另一端的宽度,较宽的一端设有向下的凹槽。
[0019]所述支撑架设置在床体的上部。
[0020]本发明床体固定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头部支撑架固定在第一传动轴上,第一传动轴由第一轴承固定,并且可自转,第一轴承设置于第一传动轴的两端;第二传动轴由第二轴承固定,并且可自转,第二轴承设置于第二传动轴的两端;第一传动轴上设有第一齿轮,第二传动轴上设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第二传动轴的一端设有转动把手。手术时通过转动把手带动第二传动轴,啮合带动第一传动轴,根据需要调节头部支撑架的俯仰角度,满足手术需要。本发明满足患者手术要求、经济性更佳,结构更为简便,使用方便,可以实现术中颈椎截骨后均匀、缓慢的矫形,避免因“手动抬头”带来的颈椎旋转移位而导致脊髓损伤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发明的不意图;
[0022]图2为本发明传动关系图;
[0023]图3为支撑架的示意图;
[0024]图4为支撑架的立体图;
[0025]图中:1、床体,2、头部支撑架,3、第一传动轴,4、第一轴承,5、第二传动轴,6、第二轴承,7、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9、转动把手,10、配重盘,11、刻度盘,12、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27]实施例1:
[0028]—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包括:床体I,床体I固定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6;头部支撑架2,头部支撑架2固定在第一传动轴3上,第一传动轴3由第一轴承4固定,并且可自转,第一轴承4设置于第一传动轴3的两端;第二传动轴5,第二传动轴5由第二轴承6固定,并且可自转,第二轴承6设置于第二传动轴5的两端;第一传动轴3上设有第一齿轮7,第二传动轴5上设有第二齿轮8,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啮合,第二传动轴5的一端设有转动把手9。
[0029]头部支撑架2为马蹄形,设有用于保护眼睛的垫层。头部支撑架2的调整幅度为-40°?25°,其中头部支撑架2水平时为0°基准。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为直齿轮、斜齿轮或蜗轮蜗杆。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的传动比小于I。第二传动轴5上设有增加转动惯量的配重盘10,配重盘10跟随第二传动轴5转动。第二传动轴5上设有刻度盘11,刻度盘11不跟随第二传动轴5转动。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设有支撑架12,支撑架12底部两端夹角为钝角,上部一端的宽度大于另一端的宽度,较宽的一端设有向下的凹槽。支撑架12设置在床体I的上部。
[0030]手术时,患者趴卧在床体I上,面部朝下,头面部嵌入头部支撑架2上,上额及两颊紧贴头圈,眼睛、嘴巴及下颂露出,以保护眼睛及牙齿。首先通过旋转转动把手9使头部支撑架2适合患者的颈椎曲度,待截骨完成后,再通过旋转转动把手9将头部支撑架2调整为理想角度,以达到矫形目的。避免了 “手动抬头”导致的脊髓损伤风险。床体I固定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6,头部支撑架2固定在第一传动轴上4,第一传动轴3由第一轴承4固定,并且可自转,第一轴承4设置于第一传动轴3的两端;第二传动轴5由第二轴承6固定,并且可自转,第二轴承6设置于第二传动轴5的两端;第一传动轴4上设有第一齿轮7,第二传动轴5上设有第二齿轮8,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啮合,第二传动轴5的一端设有转动把手9。手术时通过转动把手9带动第二传动轴5,啮合带动第一传动轴3,根据需要调节头部支撑架2的俯仰角度,满足手术需要。
[0031]头部支撑架2设有用于保护眼睛的垫层,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全麻,防止长时间压迫,眼睛带来损伤。头部支撑架2的调整幅度为-40°?25°,满足患者矫形前后的需要。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为直齿轮、斜齿轮或蜗轮蜗杆,可根据操作人员的需要,合理布置位置,方便操作。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的传动比小于I,使第一齿轮7转动相比于第二齿轮8的角速度小,减少灵敏度,防止操作人员的操作不当对患者的损伤。
[0032]第二传动轴5上设有增加转动惯量的配重盘10,配重盘10跟随第二传动轴5转动,防止头部支撑架2的不可控的转动,对患者造成损伤。第二传动轴5上设有刻度盘11,刻度盘11不跟随第二传动轴5转动,第二传动轴5或者转动把手9上设置指针,精确标示头部支撑架2的俯仰角度。
[0033]—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设有支撑架12,支撑架底部两端夹角为钝角,上部一端的宽度大于另一端的宽度,较宽的一端设有向下的凹槽。患者的身体置于支撑架12凹槽内,手臂在支撑架12较窄的一端,防止压迫患者的身体,造成损伤。支撑架可12设置在床体I的上部,与床体I为一体,或者单独一体,放置在床体I。
[003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床体(I),所述床体(I)固定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6); 头部支撑架(2),所述头部支撑架(2)固定在第一传动轴(3)上,所述第一传动轴(3)由第一轴承(4)固定,并且可自转,所述第一轴承(4)设置于第一传动轴(3)的两端; 第二传动轴(5),所述第二传动轴(5)由第二轴承(6)固定,并且可自转,所述第二轴承(6)设置于第二传动轴(5)的两端; 所述第一传动轴(3)上设有第一齿轮(7),所述第二传动轴(5)上设有第二齿轮(8),所述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啮合,所述第二传动轴(5)的一端设有转动把手(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支撑架(2)为马蹄形,设有用于保护眼睛的垫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支撑架(2)的调整幅度为-40°?25°,其中头部支撑架(2)水平时为0°基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为直齿轮、斜齿轮或蜗轮蜗杆。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的传动比小于I。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轴(5)上设有增加转动惯量的配重盘(10),所述配重盘(10)跟随第二传动轴(5)转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轴(5)上设有刻度盘(11),所述刻度盘(11)不跟随第二传动轴(5)转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还设有支撑架(12),所述支撑架(12)底部两端夹角为钝角,上部一端的宽度大于另一端的宽度,较宽的一端设有向下的凹槽。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2)设置在床体(I)的上部。
【文档编号】A61G13/00GK105919762SQ201610369367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5月30日
【发明人】高瑞, 周许辉, 张成林, 孟怡辰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