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60059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配方,由下述重量比的原料组成:桂枝5?20g,白芍10?30g,知母10?20g,防巴10?15g,苍术6?12g,制附子3?15g,麻黄2?12g,生甘草5?15g,土茯苓15?65g,猪苓6?12g,泽泻6?15g,滑石粉10?20g,川萆藓6?10g。本发明的与现有的治疗痛风的中药比较,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和治疗效果,适用范围广,适于各类型痛风,使用疗程短,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专利说明】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配方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者少数由于酶缺陷引起,继发性者可由肾脏病、血液病及药物等原因引起。该病多见于男性,男女之比约为20:1,女性发病发生大多在经绝期后。痛风病程颇长,发作期主要表现为拇指、踝及指关节等部位红肿,并伴随针刺、刀割般的锐性疼痛,多数患者伴发高热,防治不当,易导致关节畸形、肾结石、肾损害等严重后果。现有的治疗以西药为主,其缺点是价格高、副作用大、需长期服用、易复发、治标不治本等。
[0003]中药治疗痛风急性期治疗以祛邪为主,通过清热利湿,祛风除湿等方法,慢性期以扶正祛邪为主,用补益肝肾,健脾益气等方法通过辨证论治,达到补肝肾、益脾胃、健腰膝、活络通痹、理气止痛、活血破淤及祛湿利尿的功效,针对痛风病远期常发生的气滞血瘀、肝肾损伤发挥治疗和预防病变恶化的双重效果。
[0004]目前,虽然也有一些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中药制剂,但是其具有配方复杂、成本高、疗效不够理想的缺陷。

【发明内容】

[0005]为解决以上现有难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具有价格低、疗效好、不易复发、毒副作用小的优点。
[0006]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由下述重量比的原料组成:桂枝5_20g,白芍10_30g,知母10-3(^,防风10_3(^,苍术6-128,制附子3-158,麻黄2-128,生甘草5-158,土茯苳15-658,猪苳6-15g,泽湾10-30g,滑石粉10-20g,川萆藓10-30g。
[0008]优选的,所述治疗痛风的中药包括由下述重量比的原料组成:桂枝8_15g,白芍13-20g,知母15-20g,防风12-15g,苍术8-12g,制附子5-10g,麻黄4-llg,生甘草7-12g,土茯苓15-62g,猪苓 10-12g,泽泻 15-20g,滑石粉 12-18g,川萆藓 12-20g。
[0009]优选的,所述治疗痛风的中药包括由下述重量的原料组成:桂枝12g,白芍15g,知母18g,防风10g,苍术10g,制附子6g,麻黄10g,生甘草10g,土茯苳60g,猪苳llg,泽湾16g,滑石粉15g,川萆藓15g。
[0010]本发明中的桂枝:归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的功效。
[0011]白芍,归肝、脾经;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
[0012 ]知母: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
[0013]防风:归膀胱、肺、脾、肝经;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
[0014]苍术:归脾、胃、肝经;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的功效。
[0015]制附子:归心、肾、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的功效。
[0016]麻黄:归肺经、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
[0017]生甘草: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
[0018]土茯苓:归肝、胃经;具有解毒,具有除湿,通利关节的功效。
[0019]猪苓:归心、脾、胃、肺、肾经;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
[0020]泽泻: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的功效。
[0021]滑石粉:归膀胱、肺、胃经;具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的功效。
[0022]川萆藓:归肾、胃经;具有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的功效。
[002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原料采用常用的中草药,来源广、价格低,从疾病根源治疗,通过辨证论治,达到补肝肾、益脾胃、健腰膝、活络通痹、理气止痛、活血破淤及祛湿利尿的功效,针对痛风病远期常发生的气滞血瘀、肝肾损伤,发挥治疗和预防病变恶化的双重效果O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0025]实施例1: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配方,包括下述重量比的原料组成:桂枝20g,白芍25g,知母20g,防风15g,苍术12g,制附子14g,麻黄12g,生甘草15g,土茯苓65g,猪苓15g,泽泻25g,滑石粉20g,川萆藓30g。
[0026]按以下方法制备本配方:煎药之前,将以上方剂置入冷水800ml中浸泡10-15分钟;而后将以上方剂同浸泡水一起置入煎药容器中,煮沸后即改为文火,再煎10-20分钟后,倒出药液留取残药,向煎药容器中加入冷水100ml,煮沸后,倒出药液把两次药液混合即可,
一日一副药,分三次口服,20天一疗程。
[0027]实施例2:—种治疗痛风的中药配方,包括下述重量比的原料组成:桂枝15g,白芍20g,知母20g,防风15g,苍术12g,制附子10g,麻黄llg,生甘草12g,土茯苓62g,猪苓12g,泽泻20g,滑石粉18g,川萆藓25g。
[0028]按以下方法制备本配方:煎药之前,将以上方剂置入冷水800ml中浸泡10-15分钟;而后将以上方剂同浸泡水一起置入煎药容器中,煮沸后即改为文火,再煎10-20分钟后,倒出药液留取残药,向煎药容器中加入冷水100ml,煮沸后,倒出药液把两次药液混合即可,
一日一副药,分三次口服,20天一疗程。
[0029]实施例3:—种治疗痛风的中药配方,包括下述重量比的原料组成:桂枝12g,自芍15g,知母30g,防风20g,苍术12g,制附子6g,麻黄10g,生甘草10g,土茯苓60g,猪苓12g,泽泻15区,滑石粉158,川萆藓2(^。
[0030]按以下方法制备本配方:煎药之前,将以上方剂置入冷水800ml中浸泡10-15分钟;而后将以上方剂同浸泡水一起置入煎药容器中,煮沸后即改为文火,再煎10-20分钟后,倒出药液留取残药,向煎药容器中加入冷水100ml,煮沸后,倒出药液把两次药液混合即可,
一日一副药,分三次口服,20天一疗程。
[0031]煎药时防止药汁外溢及过快熬干;煎药时不宜频频打开锅盖,以尽量减少易挥发成分的丢失。
[0032]毒性试验
[0033]试验药品时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药物。试验动物为ICR种小白鼠,体重20?25克,雌雄各半,共50只。试验方法是,禁食16小时后,按10克/千克给小白鼠灌胃4个月,长期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小白鼠体重、肝功能、肾功能、血象等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表明该药的安全性大,属于无毒级别。
[0034]典型病例及疗效:
[0035]病例I,张某,男性,45岁,痛风病10年。反复发作关节痛,双手小关节多处肿胀,疼痛。工作需要经常应酬,吸烟、喝酒,逐渐发病,疼痛进行性加重,严重时无法下地。血尿酸大于500ymol/L。坚持西医治疗10年,口服秋水仙碱、别嘌醇等药物,病情反复发作。用本配方治疗4个疗程,关节肿痛症状明显减轻。连续随访两年,现已经停用西药。
[0036]病例2,王某,男性,48岁,干部,患有痛风6年,经常吸烟、喝酒和熬夜。每个月都有发作痛风,疼痛严重时不能行走。西医治疗5年,仍反复发作。用本配方治疗三个疗程后,血尿酸值降至430ymol/L,病情稳定。
[0037]病例3,吕某,女性,38岁,发现痛风3年,伴高尿酸血症,血尿酸值长期大于500μmol/L。西医治疗,长期用药导致了肾功能损伤。用本发明治疗四个疗程后,血尿酸值420μmol/L,肾功能正常。
[0038]病例4,赵某,男性,70岁,患有痛风15年,一年发作多次,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为10天以上,手脚及膝关节红肿、变形,病情发作时不能行走,血尿酸值常年高于600ymol/L,西医治疗病情好转后停药复发;用本配方治疗五个疗程后,关节肿胀减轻可正常行走,血尿酸值降至450ymol/L,停药2-3个月后随访,病情稳定。
[0039]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比的原料组成:桂枝5-20g,白芍10-30区,知母10-3(^,防风10-3(^,苍术6-128,制附子3-158,麻黄2-128,生甘草5-158,土茯苳15-65g,猪苳 6-15g,泽湾 10-30g,滑石粉 10_20g,川萆藓 10_30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比的原料组成:桂枝8-15g,白芍13-20g,知母15-20g,防风12-15g,苍术8-12g,制附子5-10g,麻黄4-llg,生甘草 7-12g,土茯苓 15-62g,猪苓 10-12g,泽泻 15-20g,滑石粉 12-18g,川萆藓 12-20g。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的原料组成:桂枝12g,白苟15g,知母18g,防风10g,苍术10g,制附子6g,麻黄10g,生甘草10g,土茯苳60g,猪苓11 g,泽泻16g,滑石粉15g,川萆藓15g。
【文档编号】A61P19/06GK105920451SQ201610367760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5月30日
【发明人】代军
【申请人】代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