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整高度的脉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19493阅读:9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整高度的脉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调整高度的脉枕。
【背景技术】
[0002]脉枕是中医诊脉的常规工具。传统脉枕是将海绵或棉花等材料制成固定形态的小枕头形,由于不能调整高度,无法将年龄不等的病人手腕有效的升高至脉搏搏动最明显的位置,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脉枕,通过调整高度,能适应年龄不等的病人将手腕放置在脉搏搏动最明显的位置,确保诊脉更加准确,而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0005]一种可调整高度的脉枕,能够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转动的后转轮和前转轮的外径上分别设有后支架支杆和前支架支杆,所述的后支架支杆和前支架支杆的末端分别设有后支架杆和前支架杆,所述的后支架杆和前支架杆的外径上分别设有被顶紧的弹性布带;所述的后转轮和前转轮的中心轴线上分别设有轴承孔,轴承孔与轴承的外径配合,轴承的内径分别与轴对称配合;所述的后转轮和前转轮的中心轴线上的轴承孔的外端分别设有与端盖的外径上的外螺纹配合的螺纹孔,分别用端盖将装在后转轮和前转轮的轴承孔内的轴承的外圈顶紧在轴承孔内,并分别用挡圈进行限位;所述的轴的两端末端轴颈设有对称的平面轴端,轴的两端末端轴颈上对称的平面轴端分别卡入支座上部对称的U形槽内。
[0006]所述的弹性布带的两端分别用压板压在支座的两端底板上,并用螺栓将弹性布带的两端分别压紧在支座的两端底板上。
[0007]所述的后转轮与前转轮的相向面设有2?6个半球面凹孔,前转轮与后转轮的半球面凹孔的相向面位置设有一个装在圆孔内的钢珠,所述钢珠的右部设有弹簧,并用螺钉通过弹簧的弹力将钢珠顶紧在圆孔内。
[0008]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弹性布带的前支架杆和后支架杆通过弹性布带的前支架支杆和后支架支杆固定在前转轮和后转轮上并通过前转轮的轴承和后转轮的轴承两端分别卡入支座上部对称的U形槽内,弹性布带的两端分别压紧在支座的底板两端,当前支架杆和后支架杆作相向或相背挤压后即可调整高度,相向挤压时前支架杆和后支架杆同时升高调高脉枕,相背挤压时前支架杆和后支架杆同时降低调低脉枕;调整高度后前支架杆和后支架杆的位置由前转轮和后转轮相向面内的半球面凹孔和右部通过弹簧的弹力顶紧在圆孔内的钢珠锁定。因此,可以将年龄不等的病人手腕有效的调整在脉搏搏动最明显的位置,确保诊脉更加准确,而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09]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0010]图1是根据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结构的A-A剖视图,图2是根据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结构的B-B剖视图。
[0011]图中:(I)为支座,(2)为后转轮,(3)为弹性布带,(4)为后支架杆,(5)为后支架支杆,(6)为钢珠,(7)为半球面凹孔,(8)为螺栓,(9)为压板,(10)为轴,(11)为前转轮,
[12]为圆孔,(13)为螺钉,(14)为弹簧,(15)为前支架支杆,(16)为前支架杆,(17)为轴承,(18)为端盖,(19)为挡圈,(20)为平面轴端,(21)轴承孔,(22)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0013]如附图所示,一种可调整高度的脉枕,能够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转动的后转轮(2)和前转轮(11)的外径上分别设有后支架支杆(5)和前支架支杆(15),后支架支杆(5)和前支架支杆(15)的末端分别设有后支架杆(4)和前支架杆(16),后支架杆(4)和前支架杆
(16)的外径上分别设有被顶紧的弹性布带(3);后转轮(2)和前转轮(11)的中心轴线上分别设有轴承孔(21),轴承孔(21)与轴承(17)的外径配合,轴承(17)的内径分别与轴(10)对称配合;后转轮(2)和前转轮(11)的中心轴线上的轴承孔(21)的外端分别设有与端盖
(18)的外径上的外螺纹配合的螺纹孔(22),分别用端盖(18)将装在后转轮(2)和前转轮
(11)的轴承孔内的轴承(17)的外圈顶紧在轴承孔(21)内,并分别用挡圈(19)进行限位;轴(10)的两端末端轴颈设有对称的平面轴端(20),轴(10)的两端末端轴颈上对称的平面轴端(20 )分别卡入支座(I)上部对称的U形槽内。
[0014]一种可调整高度的脉枕,弹性布带(3)的两端分别用压板(9)压在支座(I)的两端底板上,并用螺栓(8)将弹性布带(3)的两端分别压紧在支座(I)的两端底板上。
[0015]一种可调整高度的脉枕,后转轮(2)与前转轮(11)的相向面设有4个半球面凹孔
(7),前转轮(11)与后转轮(2)的半球面凹孔(7)的相向面位置设有一个装在圆孔(12)内的钢珠(6),所述钢珠(6)的右部设有弹簧(14),并用螺钉(13)通过弹簧(14)的弹力将钢珠(6)顶紧在圆孔(12)内。
[0016]中医诊脉用枕时,根据需要脉枕的高度将本实用新型的前支架杆和后支架杆作相向或相背的挤压,相向挤压时前支架杆和后支架杆同时升高调高脉枕,相背挤压时前支架杆和后支架杆同时降低调低脉枕,使患者手腕置于脉搏搏动最明显的位置,确保诊脉更加准确,而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主权项】
1.一种可调整高度的脉枕,其特征在于:能够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转动的后转轮(2)和前转轮(11)的外径上分别设有后支架支杆(5)和前支架支杆(15),所述的后支架支杆(5)和前支架支杆(15)的末端分别设有后支架杆(4)和前支架杆(16),所述的后支架杆(4)和前支架杆(16)的外径上分别设有被顶紧的弹性布带(3); 所述的后转轮(2)和前转轮(11)的中心轴线上分别设有轴承孔(21),轴承孔(21)与轴承(17)的外径配合,轴承(17)的内径分别与轴(10)对称配合; 所述的后转轮(2)和前转轮(11)的中心轴线上的轴承孔(21)的外端分别设有与端盖(18)的外径上的外螺纹配合的螺纹孔(22),分别用端盖(18)将装在后转轮(2)和前转轮(11)的轴承孔内的轴承(17)的外圈顶紧在轴承孔(21)内,并分别用挡圈(19)进行限位; 所述的轴(10)的两端末端轴颈设有对称的平面轴端(20),轴(10)的两端末端轴颈上对称的平面轴端(20)分别卡入支座(I)上部对称的U形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整高度的脉枕,其特征在于:弹性布带(3)的两端分别用压板(9)压在支座(I)的两端底板上,并用螺栓(8)将弹性布带(3)的两端分别压紧在支座(I)的两端底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调整高度的脉枕,其特征在于:后转轮(2)与前转轮(11)的相向面设有2?6个半球面凹孔(7 ),前转轮(11)与后转轮(2 )的半球面凹孔(7)的相向面位置设有一个装在圆孔(12)内的钢珠(6),所述钢珠(6)的右部设有弹簧(14),并用螺钉(13)通过弹簧(14)的弹力将钢珠(6)顶紧在圆孔(12)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整高度的脉枕。弹性布带的前支架杆和后支架杆通过弹性布带的前支架支杆和后支架支杆固定在前转轮和后转轮上并通过前转轮的轴承和后转轮的轴承两端分别卡入支座上部对称的U形槽内,弹性布带的两端分别压紧在支座的底板两端,当前支架杆和后支架杆作相向或相背挤压后即可调整高度,相向挤压时前支架杆和后支架杆同时升高调高脉枕,相背挤压时前支架杆和后支架杆同时降低调低脉枕;调整高度后前支架杆和后支架杆的位置由前转轮和后转轮相向面内的半球面凹孔和右部通过弹簧的弹力顶紧在圆孔内的钢珠锁定。因此,可以将年龄不等的病人手腕有效的调整在脉搏搏动最明显的位置,确保诊脉更加准确,而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IPC分类】A61B5-02
【公开号】CN204428015
【申请号】CN201520047706
【发明人】罗福基
【申请人】吴凰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