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用挡眼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74879阅读:6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用挡眼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检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用于眼科视力检查的新型挡眼板。
【背景技术】
[0002]中心视力是评判视功能状况的基本指标。眼疾患者到眼科就医,常规检查中首先会被要求阅读视力表以得到双眼中心视力,然后再找医生诊治。因为中心视力反映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视敏度,是医生分析病情、判断病变性质、部位、程度的重要依据。但是,受屈光不正、瞳孔大小等因素的影响,裸眼视力并不能准确反映视功能的真正状态。遇到视力低于正常的患者,医生通常要求验光得到小孔视力以排除屈光不正,然后再进入后续的诊疗步骤。这不仅使得就医程序繁琐、延长了就诊时间、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也降低了接诊医生的工作效率。
[0003]小孔视力是通过针孔眼镜阅读视力表得到的中心视力。针孔眼镜挡住了进入眼内光线的周边部分,只有通过角膜和晶状体中央的光束才能到达视网膜,从而改善角膜和晶状体引起的屈光不正。因此,小孔视力可以初步排除屈光不正引起的视力降低,有利于医生快速评估患眼的视功能并初步判断病变性质和部位。挡眼板是中心视力检查的必备工具;临床上,通常由导诊护士在分诊时为患者检查中心视力,而小孔视力检查则需要到验光室,佩戴针孔眼镜后由验光师进行检测。因此,在检查中如若发现视力低于正常,随即复查小孔视力,则会大大提高就医效率。
[0004]本发明将小孔视力检查设备集成到挡眼板上,可以同期便捷地检查中心视力和针孔视力,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减少了验光师的工作量,简化了患者的就诊流程。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中心视力与小孔视力检查为一体的多功用挡眼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就诊效率低的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7]—种多功用挡眼板,包括手柄及设置在手柄顶端的挡眼板主体,所述手柄底端活动铰接一连接杆,连接杆顶端连接针孔镜片,所述针孔镜片的中心小孔与挡眼板主体的中心在同一旋转面上;所述挡眼板主体与针孔镜片由不透光材料制成。
[0008]所述手柄的末端设有挂钩。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小孔视力检查装置集成到挡眼板上,可同时检查中心视力和小孔视力,方便快捷,有效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简化了就诊流程。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1-挡眼板主体,2-针孔镜片,3-手柄,4-连接杆,5-中心小孔,6-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13]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用挡眼板,包括手柄3及设置在手柄3顶端的椭圆形挡眼板主体I,大小约为5 X 4cm,所述手柄3底端用可松解或固定的螺丝螺帽装置活动铰接一连接杆4,连接杆4的顶端连接针孔镜片2,其直径约为3cm,其上中心小孔5的直径约1_。所述中心小孔5与挡眼板主体I的中心在同一旋转面上;所述挡眼板主体I与针孔镜片2均由不透光材料制成。所述手柄的末端设有挂钩6,不使用时可悬挂于视力表灯箱旁。每当检查中心视力时,将挡眼板主体I和针孔镜片2重合,遮盖被检查眼;当需要检查小孔视力时,旋转连接杆4分开挡眼板主体I和针孔镜片2,将针孔镜片2置于检测眼前,挡眼板主体I则用于遮盖另一眼睛即可进行视力检测;因手柄3和连接杆4为活动铰接,因此可根据患者的眶距调整两者之间分开的角度,以确保小孔位于被检测眼的正前方,保证了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001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多功用挡眼板,包括手柄及设置在手柄顶端的挡眼板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底端活动铰接一连接杆,连接杆顶端连接针孔镜片,所述针孔镜片的中心小孔与挡眼板主体的中心在同一旋转面上;所述挡眼板主体与针孔镜片由不透光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用挡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的末端设有挂钩。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中心视力与小孔视力检查为一体的多功用挡眼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就诊效率低的问题。包括手柄及设置在手柄顶端的挡眼板主体,所述手柄底端活动铰接一连接杆,连接杆顶端连接针孔镜片,所述针孔镜片的中心小孔与挡眼板主体的中心在同一旋转面上;所述挡眼板与针孔镜片由不透光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将小孔视力检查装置集成到挡眼板上,可同时检查中心视力和小孔视力,方便快捷,有效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简化了就诊流程。
【IPC分类】A61B3-032
【公开号】CN204484058
【申请号】CN201520104689
【发明人】赵长霖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