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剪刀步矫正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851925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脑瘫剪刀步矫正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形体矫正器械领域,具体涉及脑瘫剪刀步矫正器。
【背景技术】
[0002]绝大多数脑瘫患者无法以正常步态行走,即左右两腿动作失调,行走过程中单腿或双腿多关节运动畸形。如蹲伏步态,即患者以过于弯曲的髋关节和膝关节角曲腿步行;趾步态,即双脚脚跟翘起以脚尖着地行走;剪刀步态,即患者的单或双脚以超常大的内旋角与地面作用完成行走,而以剪刀步态行走的患者更为常见,此类患者需进行长期的矫正。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舒适,有利于对以剪刀步行走的患者进行恢复治疗的脑瘫剪刀步矫正器。
[0004]本实用新型脑瘫剪刀步矫正器,包括本体及与本体相连的背带,所述本体底面及左、右两侧面为平面,且所述左、右两侧面均与底面垂直,本体前、后两侧面及上表面均为圆弧面,所述背带分别与左、右两侧面相连。
[0005]优选地,本体左、右两侧面的高度大于本体前、后两侧面的高度,以形成U型定位结构。
[0006]优选地,背带的中部设置有一段松紧带。
[0007]优选地,本体圆弧面之间采用圆弧过渡的方式连接。
[0008]优选地,本体外套接有一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与本体两侧面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一绑带。
[0009]优选地,保护套内填充有棉衬或毡衬。
[0010]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利用设置在患者两腿之间的本体,对患者腿部进行矫正,本体上的圆弧面设计,使得患者在使用过程中更加舒适,适于患者长期使用可有效缓解小儿剪刀步症状。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脑瘫剪刀步矫正器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3]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0014]附图标记:1-本体,2-背带,3-松紧带,4-保护套,5-棉衬或毡衬,6_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5]本实用新型脑瘫剪刀步矫正器,包括本体I及与本体I相连的背带2,所述本体I底面及左、右两侧面为平面,且所述左、右两侧面均与底面垂直,本体I前、后两侧面及上表面均为圆弧面,所述背带2分别与左、右两侧面相连。本体I左、右两侧面的高度大于本体I前、后两侧面的高度,以形成U型定位结构。背带2的中部设置有一段松紧带3。本体I圆弧面之间采用圆弧过渡的方式连接。本体I外套接有一保护套4,所述保护套4与本体I两侧面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一绑带6。保护套4内填充有棉衬或毡衬5。
[0016]使用时,利用绑带6将脑瘫剪刀步矫正器的本体I固定在患者双腿之间,并使得本体I上前、后两侧面与患者腿部接触,然后再使用跨过患者肩部或背部的背带2,对本体I的高度进行控制,本体I上套接有一保护套4,保护套4与本体I可拆卸连接,保护套4可及时拆卸下来清洗,保护套4内填充有棉衬或毡衬5连同背带2上设置的一段松紧带3,以及本体I上的圆弧面设计以增加人体行动过程中的舒适感。
【主权项】
1.一种脑瘫剪刀步矫正器,包括本体(I)及与本体(I)相连的背带(2),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I)底面及左、右两侧面为平面,且所述左、右两侧面均与底面垂直,本体(I)前、后两侧面及上表面均为圆弧面,所述背带分别(2)与左、右两侧面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脑瘫剪刀步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I)左、右两侧面的高度大于本体前、后两侧面的高度,以形成U型定位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脑瘫剪刀步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带(2)的中部设置有一段松紧带(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脑瘫剪刀步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I)圆弧面之间采用圆弧过渡的方式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脑瘫剪刀步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I)外套接有一保护套(4),所述保护套(4)与本体(I)两侧面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一绑带(6)。
6.如权利要求5所述脑瘫剪刀步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4)内填充有棉衬或毡衬(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脑瘫剪刀步矫正器涉及形体矫正器械领域,具体涉及脑瘫剪刀步矫正器,包括本体及与本体相连的背带,所述本体底面及左、右两侧面为平面,且所述左、右两侧面均与底面垂直,本体前、后两侧面及上表面均为圆弧面,所述背带分别与左、右两侧面相连。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利用设置在患者两腿之间的本体,对患者腿部进行矫正,本体上的圆弧面设计,使得患者在使用过程中更加舒适,适于患者长期使用可有效缓解小儿剪刀步症状。
【IPC分类】A61F5-052, A61F5-01
【公开号】CN204562503
【申请号】CN201520134187
【发明人】何秋仙
【申请人】何秋仙
【公开日】2015年8月19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