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部按摩器的调距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53528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头部按摩器的调距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头部按摩器的调距机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头部按摩器的调距机构一般包括旋钮、齿轮和用于夹持第一、第二经向壳体相联接处的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底座与端盖;所述夹持结构的端盖上设有轴向贯穿的通孔,该通孔的孔壁上设有一圈内齿轮,所述旋钮上固连有与内齿轮相啮合的成圆周分布的若干外齿,将套有置回弹簧的旋钮中心所延伸出的联接柱穿过传动齿轮内孔轴向固定在底座的小孔内,所述传动齿轮与齿条相啮合,所述旋钮上设有若干与传动齿轮相匹配的拨柱。
[0003]以上所述的头部按摩器的调距机构存在如下缺点:1、此调距机构需将旋钮按压才能进行旋转,从而对前、后壳体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需通过弹簧进行复位动作后才能将前、后壳体之间进行固定,使两者不会发生位移,这种调距方式显得较为麻烦,无法只通过旋转旋钮来完成调距以及调距后对前、后壳体进行固定的动作。2、弹簧一旦使用时间过长,就容易出现弹性疲劳,致使弹簧恢复不完全,从而影响旋钮的复位情况,最终使调距机构无法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头部按摩器的调距机构,它不仅无需使用弹簧,且可只通过旋转旋钮便能完成调距以及调距后对前、后壳体进行固定的动作。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头部按摩器的调距机构,包括前壳体、与前壳体相联接的后壳体,前壳体与后壳体相联接处分别相对设有齿条,前壳体与后壳体相联接处设有夹持结构,齿条位于夹持结构内,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底座、与底座相适配的端盖,端盖上设有轴向贯穿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外表面设有一与通孔同心的齿圈;所述齿圈处安装有一盘体;所述盘体一侧中心位置设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穿过通孔并与齿条相啮合;所述盘体上设有若干以传动齿轮为中心呈圆周均匀分布的穿孔;所述盘体未设有传动齿轮的一侧设有行星架;所述行星架上设有凹槽;所述行星架一侧设有若干以凹槽为中心呈圆周均匀分布并与穿孔相匹配的前定位杆,行星架另一侧设有若干以凹槽为中心呈圆周均匀分布的后定位杆;所述后定位杆上安装有与齿圈相啮合的行星轮;所述行星架外罩有一旋钮;所述旋钮内设有一与凹槽相匹配且与行星轮相啮合的太阳轮。
[0007]所述底座内壁设有一与传动齿轮相适配的定位台。
[0008]所述通孔直径小于齿圈的直径;所述传动齿轮直径小于旋钮直径。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头部按摩器的调距机构通过旋转旋钮便可使太阳轮发生旋转,而太阳轮带动行星轮进行旋转,由于行星轮安装于行星架的后定位杆上,因此该旋转力同时使行星架发生旋转,而行星架的前定位杆与盘体上的穿孔相匹配,当行星架发生旋转时,盘体也发生旋转,由于盘体一侧中心位置设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穿过通孔并与齿条相啮合,因此当传动齿轮随着盘体发生旋转时,传动齿轮也发生旋转,而由于太阳轮位于行星轮之间与行星轮发生啮合旋转,而行星轮则与齿圈发生啮合,因此太阳轮需旋转很多周才能令所有行星轮围绕着齿圈旋转一周,从而令行星架发生一周的旋转,此时太阳轮带动行星架转动属于小齿轮带动大齿轮,是一种减速运动且具有最大的传动比,所以只需轻轻旋转旋钮便能令设于盘体一侧中心位置的传动齿轮发生转动,从而进行前壳体与后壳体之间的间距调整。
[0011]若是当传动齿轮要发生旋转,此时传动齿轮旋转一圈相当于行星架旋转一圈,而行星架带动太阳轮旋转属于大齿轮带动小齿轮,是一种加速运动且具有最小的传动比,因此需要一股很大的力,才能通过传动齿轮带动太阳轮转动,而前壳体与后壳体之间通过齿条发生的间距位移而产生的力完全不足以使传动齿轮带动太阳轮转动,此时传动齿轮与齿条之间不会发生位移,相当于为自锁状态,因此前壳体与后壳体之间的间距通过旋钮调整后,便自动为自锁状态,不会发生位移,使前壳体与后壳体的位置得到固定,这种调距方式十分方便,且结构更为简单,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生产成本,且调距机构的零部件不涉及到弹簧,因此不会发生由于弹簧出现弹性疲劳导致弹簧复位不完全从而影响旋钮的复位的情况,更加不会出现调距机构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头部按摩器的调距机构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头部按摩器的调距机构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5]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头部按摩器的调距机构,包括前壳体1、与前壳体I相联接的后壳体2,前壳体I与后壳体2相联接处分别相对设有齿条3,前壳体I与后壳体2相联接处设有夹持结构,齿条3位于夹持结构内,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底座4、与底座4相适配的端盖5,端盖5上设有轴向贯穿的通孔6,所述端盖5外表面设有一与通孔6同心的齿圈7 ;所述齿圈7处安装有一盘体8 ;所述盘体8 一侧中心位置设有传动齿轮9,传动齿轮9穿过通孔6并与齿条3相啮合;所述盘体8上设有若干以传动齿轮9为中心呈圆周均匀分布的穿孔10 ;所述盘体8未设有传动齿轮9的一侧设有行星架11 ;所述行星架11上设有凹槽12 ;所述行星架11 一侧设有若干以凹槽12为中心呈圆周均匀分布并与穿孔10相匹配的前定位杆13,行星架11另一侧设有若干以凹槽12为中心呈圆周均匀分布的后定位杆14 ;所述后定位杆14上安装有与齿圈7相啮合的行星轮15 ;所述行星架11外罩有一旋钮16 ;所述旋钮16内设有一与凹槽12相匹配且与行星轮15相啮合的太阳轮17。
[0016]所述底座4内壁设有一与传动齿轮9相适配的定位台18,用以固定传动齿轮9,保证传动齿轮9旋转时围绕的轴心不会发生偏转。
[0017]所述通孔6直径小于齿圈7的直径;所述传动齿轮9直径小于旋钮16直径。
[0018]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旋钮16便可使太阳轮17发生旋转,而太阳轮17带动行星轮15进行旋转,由于行星轮15安装于行星架11的后定位杆14上,因此该旋转力同时使行星架11发生旋转,而行星架11的前定位杆13与盘体8上的穿孔10相匹配,当行星架11发生旋转时,盘体8也发生旋转,由于盘体8 —侧中心位置设有传动齿轮9,传动齿轮9穿过通孔6并与齿条3相啮合,因此当传动齿轮9随着盘体8发生旋转时,传动齿轮9也发生旋转,而由于太阳轮17位于行星轮15之间与行星轮15发生啮合旋转,而行星轮15则与齿圈7发生啮合,因此太阳轮17需旋转很多周才能令所有行星轮15围绕着齿圈7旋转一周,从而令行星架11发生一周的旋转,此时太阳轮17带动行星架11转动属于小齿轮带动大齿轮,是一种减速运动且具有最大的传动比,所以只需轻轻旋转旋钮16便能令设于盘体8 —侧中心位置的传动齿轮9发生转动,从而进行前壳体I与后壳体2之间的间距调整。
[0019]若是当传动齿轮9要发生旋转,此时传动齿轮9旋转一圈相当于行星架11旋转一圈,而行星架11带动太阳轮旋转属于大齿轮带动小齿轮,是一种加速运动且具有最小的传动比,因此需要一股很大的力,才能通过传动齿轮9带动太阳轮17转动,而前壳体I与后壳体2之间通过齿条3发生的间距位移而产生的力完全不足以使传动齿轮9带动太阳轮17转动,此时传动齿轮9与齿条3之间不会发生位移,相当于为自锁状态,因此前壳体I与后壳体2之间的间距通过旋钮16调整后,便自动为自锁状态,不会发生位移,使前壳体与后壳体的位置得到固定,这种调距方式十分方便,且结构更为简单,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生产成本,且调距机构的零部件不涉及到弹簧,因此不会发生由于弹簧出现弹性疲劳导致弹簧复位不完全从而影响旋钮16的复位的情况,更加不会出现调距机构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
【主权项】
1.一种头部按摩器的调距机构,包括前壳体、与前壳体相联接的后壳体,前壳体与后壳体相联接处分别相对设有齿条,前壳体与后壳体相联接处设有夹持结构,齿条位于夹持结构内,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底座、与底座相适配的端盖,端盖上设有轴向贯穿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外表面设有一与通孔同心的齿圈;所述齿圈处安装有一盘体;所述盘体一侧中心位置设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穿过通孔并与齿条相啮合;所述盘体上设有若干以传动齿轮为中心呈圆周均匀分布的穿孔;所述盘体未设有传动齿轮的一侧设有行星架;所述行星架上设有凹槽;所述行星架一侧设有若干以凹槽为中心呈圆周均匀分布并与穿孔相匹配的前定位杆,行星架另一侧设有若干以凹槽为中心呈圆周均匀分布的后定位杆;所述后定位杆上安装有与齿圈相啮合的行星轮;所述行星架外罩有一旋钮;所述旋钮内设有一与凹槽相匹配且与行星轮相啮合的太阳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部按摩器的调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内壁设有一与传动齿轮相适配的定位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部按摩器的调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直径小于齿圈的直径;所述传动齿轮直径小于旋钮直径。
【专利摘要】一种头部按摩器的调距机构,包括前壳体、与前壳体相联接的后壳体,前壳体与后壳体相联接处分别相对设有齿条,前壳体与后壳体相联接处设有夹持结构,齿条位于夹持结构内,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底座、与底座相适配的端盖,端盖上设有轴向贯穿的通孔,所述端盖外表面设有一与通孔同心的齿圈;所述内齿轮处安装有一盘体;所述盘体一侧中心位置设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穿过通孔并与齿条相啮合;所述盘体上设有若干以传动齿轮为中心呈圆周均匀分布的穿孔;所述盘体未设有传动齿轮的一侧设有行星架。本实用新型的头部按摩器的调距机构不仅无需使用弹簧,且可只通过旋转旋钮便能完成调距以及调距后对前、后壳体进行固定的动作。
【IPC分类】A61H37-00
【公开号】CN204562865
【申请号】CN201520101744
【发明人】齐博, 孙小沛
【申请人】齐博, 孙小沛
【公开日】2015年8月19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