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灸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967246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灸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灸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针灸手术中,医生主要通过使用针灸针对患者相应穴位进行进行针灸来达到治疗目的。由于针灸过程中,不同穴位位于人体皮肤下的深度并不相同,因此,治疗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生的针灸经验和水平。由此,要完全掌握好针灸技术以达到完美疗效,需要从医者多年的经验积累,而这对针灸手术的进一步推广普及有着一定的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灸装置,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
[000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针灸装置,包括抽气装置、针灸针,所述抽气装置包括气筒、活塞、连接杆、吸附罩,所述气筒一端设有吸附罩,且所述气筒内设有活塞,所述活塞与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从气筒另一端伸出,且所述连接杆内设有针灸针,所述针灸针一端从活塞内伸出;
[0005]所述气筒为透明材料制成,且所述气筒上设有刻度。
[0006]优选地,所述连接杆的轴心设为通道,所述通道内设有针灸针。
[0007]优选地,所述针灸针包括针体以及与该针体同轴心连接的针柄,所述针柄远离针体方向一端设有针帽。
[0008]优选地,所述针柄上设有螺纹,所述通道内设有I?2圈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针柄上的螺纹适配。
[0009]优选地,所述通道包括第一段通道和第二段通道,所述第一段通道与针体大小适配,所述第二段通道与针柄大小适配,所述第二段通道内设于所述内螺纹。
[0010]优选地,所述吸附罩与气筒为可拆卸方式连接。
[0011 ] 优选地,所述气筒一端还设有吸附耳,所述吸附耳位于所述吸附罩之内,且所述吸附耳为弹性、透明塑料材料制成。
[0012]优选地,所述吸附罩为弹性、透明塑料材料制成。
[0013]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使用便捷,便于针灸初学者掌握精深的针灸技术,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针灸装置的未刺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针灸装置在抽真空后刺入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针灸装置中连接杆在透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实用新型针灸装置中针灸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0]如图1?5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针灸装置的未刺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针灸装置在抽真空后刺入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针灸装置中连接杆在透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针灸装置中针灸针的结构示意图。
[0021]一种针灸装置,包括抽气装置、针灸针1,所述抽气装置包括气筒2、活塞3、连接杆4、吸附罩5,所述气筒2 —端设有吸附罩5,且所述气筒2内设有活塞3,所述活塞3与连接杆4连接,所述连接杆4从气筒2另一端伸出,且所述连接杆3内设有针灸针I,所述针灸针I一端从活塞3内伸出;
[0022]所述气筒2为透明材料制成,且所述气筒2上设有刻度6。
[0023]在本实用新型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手术者可以预先将针灸针I的针头对准人体穴位,并部分插入人体皮肤上,再通过类似拔火罐的方式,在吸附罩5烧酒精棉后扣合在人体皮肤上,吸附罩5内产生真空,外部气压推动活塞3移动,针灸针I缓慢插入人体穴位内。或者,吸附罩5为弹性材料制成,通过活塞3将气筒2抽真空,吸附罩5发生形变贴附在人体皮肤表面,在吸附罩5恢复形变之前,活塞3在气筒2内移动以使针灸针I插入人体穴位内。
[0024]相应的,作为一种辅助措施,手术者可以根据需要编制一个手册,该手册中把人体各个穴位在治疗相应疾病过程中所应插入的伸入记载出来,手术者即使在经验不够完善的条件下,根据该手册记录,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针灸装置进行针灸术操作,根据气筒2上的刻度6,该刻度6与针灸针I从活塞3外露出的部分的长度对应,以此可以自动控制针灸针I在人体插入的深度,以保证治疗效果。如此,不仅使用更加方便,而且更有利于无较多经验手术者顺利完成针灸手术。
[0025]在进一步的实施过程中,为了便于针灸针的更换,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4的轴心设为通道7,所述通道7内设有针灸针I。
[0026]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所需针灸针I的型号不同,需要做更换时,可以将针灸针I通过通道7将针灸针I从连接杆4中拔出,如此,能更好的满足实际需要。
[0027]在进一步的实施过程中,为了便于手术者进行旋转穿刺,以使针灸针顺利插入患者体内,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针灸针I包括针体1-1以及与该针体1-1同轴心连接的针柄1-2,所述针柄1-2远离针体方向一端设有针帽1-3。
[0028]在本实用新型实际应用过程中,仅依靠吸附罩5内真空吸力,在针灸针I强度不够的情况下,容易造成针灸针I的针体1-1弯折,甚至折断,以至无法穿刺或者刺偏,在本实用新型中,手术者可以手捏住针帽1-3,辅助一定的旋转动作,以保证针体1-1的顺利刺入。
[0029]在进一步的实施过程中,为了便于调节针灸针I在人体上的穿刺深度,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针柄1-2上设有螺纹1-4,所述通道7内设有I?2圈内螺纹7-3,所述内螺纹7-3与针柄上1-2的螺纹1-4适配。
[0030]在本实用新型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螺纹1-4与内螺纹7-3配合控制针柄1-2在通道7的深度,最终达到针体1-1刺入人体穴位的深度的准确控制。
[0031]在进一步的实施过程中,为了保证针体1-1受力后不会弯折,以使其能垂直插入到人体穴位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通道7包括第一段通道7-1和第二段通道7-2,所述第一段通道7-1与针体1-1大小适配,所述第二段通道7-2与针柄1-2大小适配,且所述第二段通道7-2内设有所述内螺纹7-3。
[003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第一段通道7-1与针体1-1大小适配,第一段通道7-1能够很好的保证针体1-1受力后不会弯折,使装置实用性更好。
[0033]在进一步的实施过程中,考虑到实际应用过程中,相关穴位相邻较近,吸附罩5会对扎针的位置有影响,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吸附罩5与气筒2为可拆卸方式连接。
[0034]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在完成一穴位针灸刺入后,将吸附罩5取下进行更换,或者直接将较大口径的吸附罩更换为较小口径的吸附罩。
[0035]在进一步的实施过程中,为进一步保证装置气密性,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气筒2 —端还设有吸附耳8,所述吸附耳8位于所述吸附罩5之内,且所述吸附耳8为弹性、透明塑料材料制成。
[0036]在本实用新型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吸附耳8的长度设计要根据吸附罩5的材料确定。当吸附罩5为玻璃材料制成时,吸附耳8的吸附口应当与吸附罩5的吸附口持平,也就是吸附罩5和吸附耳8能同时贴合在人体皮肤上。吸附罩5内为真空后,吸附耳8发生弹性形变,进一步的贴合在人体皮肤上;当吸附罩5为弹性透明塑料材料制成时,吸附耳8的吸附口可以比吸附罩5的吸附口略低,也就是吸附罩5先贴合在人体皮肤上,吸附罩内抽真空后,吸附罩5发生形变,吸附耳8再贴合在人体皮肤上。本实用新型装置能有效保证气密性,在人体凹凸不平的地方也能很好的吸附,有效的保证了穿刺的稳定性。更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吸附罩5为弹性、透明塑料材料制成。
[00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抽气装置、针灸针,所述抽气装置包括气筒、活塞、连接杆、吸附罩,所述气筒一端设有吸附罩,且所述气筒内设有活塞,所述活塞与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从气筒另一端伸出,且所述连接杆内设有针灸针,所述针灸针一端从活塞内伸出; 所述气筒为透明材料制成,且所述气筒上设有刻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轴心设为通道,所述通道内设有针灸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灸针包括针体以及与该针体同轴心连接的针柄,所述针柄远离针体方向一端设有针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柄上设有螺纹,所述通道内设有I?2圈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针柄上的螺纹适配。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包括第一段通道和第二段通道,所述第一段通道与针体大小适配,所述第二段通道与针柄大小适配,所述第二段通道内设于所述内螺纹。6.如权利要求5所述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罩与气筒为可拆卸方式连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筒一端还设有吸附耳,所述吸附耳位于所述吸附罩之内,且所述吸附耳为弹性、透明塑料材料制成。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罩为弹性、透明塑料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针灸装置,包括抽气装置、针灸针,所述抽气装置包括气筒、活塞、连接杆、吸附罩,气筒一端设有吸附罩,且气筒内设有活塞,活塞与连接杆连接,连接杆从气筒另一端伸出,且连接杆内设有针灸针,针灸针一端从活塞内伸出;气筒为透明材料制成,且气筒上设有刻度。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使用便捷,便于针灸初学者掌握精深的针灸技术,易于推广使用。
【IPC分类】A61H39/08
【公开号】CN204618851
【申请号】CN201520126602
【发明人】范刚启
【申请人】范刚启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3月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